第二部 焚江 引子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每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在1931年的最后一天,黄显声指挥警察总队在锦州外围打了最后一仗后,炸毁女儿河大桥阻敌,撤入关内。至此,东北军主力彻底撤出东三省。
但是,一支新的军事力量正在东北的大地上蓬勃发展起来,这就是曾发展到数十万人的东北抗日义勇军。
义勇军的旗帜五花八门,充分体现其民间性的特点
大刀会和红枪会是日军在东北重点防范的对象
东北抗日义勇军并不是一支统一的军队,它包括黄显声将军组织的辽南抗日义勇军、王德林组织的吉林自卫军、唐聚五的辽宁人民自卫军等,还包括马占山等在原正规军部队损失殆尽,并被东北军取消番号后重新组建的部队,甚至包括曾经纵横山林的绿林武装。这些武装没有统一的指挥,也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抗日救国”。
在锦州前线迎战日军的义勇军部队
尽管没有足够的训练,装备也极差,但义勇军反映的是普通中国人不甘故土沦亡的精神,因此,他们在付出极大牺牲的同时,给予了日军比正规军还要大的打击。日军在这场侵华战争中被击毙的第一个联队长、第一个将军,都是义勇军的战果。
1933年义勇军主力失败,部分高级将领退入苏联,但有些部队仍一直坚持到上世纪40年代,而且一部分义勇军部队后来成了东北抗日联军的前身,继续在这块土地上战斗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