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煤炭大省参与的“三国资源演义” 探营利益集团的“资源属地”
山西是煤炭大省。纵贯山西全境的太行、吕梁两大山脉由南而北蜿蜒而立,统领着大小不一的千山万壑,在这些大山下面,蕴藏着羡煞国人的煤炭。
正所谓“山即为煤,煤即为山。”
在山西煤老板眼中,这些他们跟前的大山,并非外人所想象的“大山”。
“一般地,这里(产煤山区)的每一座山里面,都有可以挖出煤炭的可能。”
这是当地一位专门“看山”的大师曾说过的话。
这些山,在煤老板来看,就是“沾满灰尘的金山”。因为它的“肚子”里盛满了“黑色的金子”——煤。如此丰富的资源,一位熟悉当地市场的人说,决非任何人都可以开采。
在这个金山煤海的世界里,一个通过各自实力影响后形成的“利益集团”正在当煤区纷纷划分出各自的“资源属地”。
有了利益的产生,就有了冲突发生的可能,而这种冲突发展的最终结局,就是各方通过反复在市场角力与博弈,再达到某种“力量的均衡”。这种特殊的“均衡”状态,是各种力量在“均衡”与“不均衡”博弈中达到的此消彼长的临界“状态”,是一种在外力“均衡抑制”下达到的“静止状态”。上文中,在当地形成的“资源属地”就是一个简单例子。
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一些煤老板就开始寻求各自的“利益保护”,一旦成功,就意味着他们有了一层“牢靠保险”的外衣。
于是,在实际生活中,这些煤老板在私挖滥采时更是肆无忌惮,甚至有恃无恐,以至于部分基层煤监部门把这类“官煤勾结”型“口子”列为“地雷”型煤矿。
在一些地方,有了“口子”的存在,就有“护口相关者”的影子。
记得在一次会上,时任山西省代省长于幼军说出了另外一个数字:一个非法煤矿要生存,有七八个保护伞不足为奇,全省这么多非法矿可能涉及上万名干部。
有业内人士指出,代省长的这个数字可能还不是最准确的,因为,他依据的是在册的非法煤矿数字。
那么,当地产煤区究竟有多少个“黑口子”,谁也无法一口说出个准确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