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力挽狂澜——长征中的重大决策 第十二章 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军会师
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为策应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党中央于1936年8月底令红一方面军的一军团、十五军团由预旺堡、同心城地区出发南下。一军团政委聂荣臻率领陈赓、杨勇的红一师直插静宁、隆德地区,经过几天急行军,于9月18日攻占了西兰大道上重要城镇——静宁县的界石铺。10月1日,友邻部队独立支队的骑兵(第七团)出敌不意攻进了会宁城。红一师、二师配合红十五军团的七十三师,在会宁城外击溃了前来增援的敌军两个团,于10月2日分别从西门和北门也攻进了会宁城。
会宁,是甘肃省的一座古城,四周筑有高大坚固的城墙,人口约2000多。会宁是红军“静会战役计划”的争夺目标,也是国民党军守卫兰州的东面屏障。红一方面军部队攻占会宁,为3个方面军在会宁地区胜利会师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这同一时期,红四方面军于9月30日分成5个纵队,先后从岷县、漳县等地,向会宁地区前进。第一纵队是红四军,这天晚上刚来到渭源城,胡宗南的部队就追上来了,鲁大昌、毛炳文的两个师也从兰州赶来,企图围歼红军。为迅速摆脱敌人,部队立刻集合出发。师领导作了简短动员:“同志们,敌人梦想阻止我们北上会师的行动,这办不到。我们今天要拿出爬雪山过草地的劲头,冲破敌人的包围,去和一方面军老大哥会师……”
部队一天一夜急行军230里,终于甩脱了敌人。可是,一天一夜没有吃东西,红军战士们又饥又渴,而偏偏行军途中尽是连绵不断的黄土山坡,连个村庄也看不见。第二天幸好落了一阵骤雨,指战员们一边走一边设法接了一点雨水,和着炒燕麦吃了一顿“饭”,又继续赶路。第三天又是滴水不见,战士们渴得实在走不动了,行军的速度渐渐缓慢下来。这时,侦察员跑来报告:“前面发现一间茅屋。”部队老远停下来,派出几名通讯员去看看有没有水。小茅屋里住着一个老婆婆,看见有当兵的跑来,吓得直发抖。通讯员立刻向她解释:“老婆婆,我们是北上抗日的红军,已经4天4夜没见水了,想找点水喝。”老婆婆见到这些和颜悦色的战士,显然知道红军是什么队伍,爽快他说:“唉,好人哪。我们这周围20里,天不下雨是没水的。我这里还有半桶水,你们抬去吧!”通讯员们虽然渴得要命,但看到老婆婆就这半桶水,谁都没有去拿。一位小通讯员说:“老奶奶,这水给了我们,那你怎么办?”“不要紧,你们抬去吧,”老人说,“这旁边有个小泉眼,每天能接半桶水,够我们一家3口人用了。”说着,老婆婆又找出来一小罐蜂蜜,递给通讯员们:“这个也拿去,和在水里喝。”通讯员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收下了老人的礼物,给她留下两块钱。老人怎么也不肯收,再三解释她才收下。红四军先头营,将这半桶水调上一小罐蜂蜜,先给伤员们每人喝了一点,然后全营每人像喝酒一样,用一小口水润了润嗓子,又继续前进。
就这样,红四方面军的先头部队红四军十师,在10月8日到达会宁城,与红一方面军的一师一团胜利会师。其他部队,紧跟着也先后到达会宁、青江驿、界石铺地区,实现了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聂荣臻后来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红四方面军“这次北上,分左右两翼,而右翼2万多人又在甘肃靖远渡过黄河向西去了。这就是后来所说的‘西路军’。这次到达陕北只有两个军。”1936年10月下旬,红四方面军一部奉中央军委指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1月上旬根据中央军委决定过河部队称西路军。西路军广大指战员在河西走廊克服了人们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孤军奋战,同残暴的敌人进行了顽强的英勇斗争,损失惨重,于1937年3月失败。1937年5月上旬,西路军剩下的七八百人,由党中央代表陈云、膝代远等接到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进行军事政治学习。抗战爆发后,他们才陆续回到了陕甘宁边区。
朱德总司令和张国焘、徐向前等人,率领红四方面军总部于10月9日进入会宁城。会宁城里红旗招展,城墙上和民居墙上,到处张贴着庆祝会师的标语。当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指挥下,成多路纵队抬着轻重机枪、扛着步枪入城时,欢迎的群众敲锣打鼓,欢呼声、口号声响彻云霄,到处呈现出一片欢乐景象。
10月10日,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与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一师,在会宁城里文庙前的大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师大会。这是一个金风送爽的秋日,阳光明媚,暖和宜人,真是个难得的好日子。广场上搭起了高大的主席台,两面挂着庆祝会师的标语。瘦黑强健、留着胡子的朱德,高大肥胖、肌肤滑润的张国焘,个儿高挑、面黄肌瘦的徐向前,还有担任红军医生的外国人马海德等领导人坐在主席台上。朱总司令在大会上讲了话,会上宣读了党中央从陕北发来的贺电。贺电说:“我们的这一在抗日前进阵地的会合,证明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侵略是炔要受到我们全民族最坚强的抗日先锋队的打击了,证明中国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与抗日联军是有了坚强的支柱了,证明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全国同胞是有了团结御侮的核心了,证明正在抗日前线的爱国工人、爱国农民、爱国学生、爱国军人、爱国记者、爱国商人、英勇的东北义勇军以及一切爱国志士是有了援助者与领导者了。总之全国主力红军的会合与进入抗日前进阵地,在中国与日本抗争的国际火线上,在全国国内政治关系上,将要起一个决定的作用了。”在会师的联欢大会上,红一方面军把久已准备好了的大批慰问品——毛衣、毛袜、毛手套和粮食、肉菜,纷纷送来,作为欢迎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见面礼。大会后举行了聚餐,大家吃着新鲜的猪肉、羊肉、鸡肉和蔬菜,喝着当地土产的呢呢酒,个个喜笑颜开,无比欢乐。特别是一些原来在红一方面军工作过,后来在红四方面军工作被迫随张国焘南下的同志,这次会师再见到红一方面军的老同志,故友重逢,格外高兴。许多人见面时止不住热泪盈眶,悲喜交集。美国记者史沫特莱20年后所写的《伟大的道路》一书中,回顾了会师那一天的情景:“多么激动人心的会师……人们伸开双臂互相拥抱,纵情欢笑,流出了热泪。”红二方面军主力于10月4日从甘东南的徽县、两当、康县地区出发,趁胡宗南还未展开部队前抢渡渭水。但由于张国焘违背中央指示所造成的种种弱点和错误,给红二方面军向北转移造成了极端的困难。红六师十七团在白马关地区遭敌王均部截击,受到了损失;红六军团通过渭水封锁线时,在甘谷以南的盐关镇受到敌人伏击,又损失一部。但红二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以有我无敌的大无畏精神,英勇奋战,夺路前进,冲破敌人的重重堵截,战胜了敌人的骑兵和飞机的袭击,于10月22日到达会宁东北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的第一、二师胜利会师。
至此,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一个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新阶段就此开始了。
山城堡之战结束长征
1936年11月12日,黄河以东的红军主力开始从同心城、王家团庄、李旺堡之线东移,经陇东地区进入陕西。以便于适当时机再东渡黄河入晋,寻机直接对日作战,或在华北、西北等省机动作战。
11月中旬的西北地区,天空已经飘起了雪花,地面已经上冻。塞外的黄土高原上寒风劲吹,黄沙扑面。缺衣少食、连续作战极度疲惫的红军指战员,以顽强的毅力向前行军,于11月15日分别转移到萌城、甜水堡、预旺堡、毛居井以东地区。
这时,国民党军队进攻红军的态势是:毛炳文的第三十七军尚在黄河以西;东北军因原来与红军达成过秘密协议,是被蒋介石逼迫进攻红军的,因而前进比较迟缓;王均的第三军进占同心城后便停止了前进;唯有蒋介石的嫡系胡宗南第一军紧紧尾追红军不放,前进到了预旺堡地区,11月17日又分3路向前推进:左路第一师第一旅由惠安堡东进;中路第一师第二旅向萌城、甜水堡攻进;右路第七十八师由田家原向山城堡前进;第四十三、第九十七师为第二梯队,在预旺堡附近待命。当日,红四方面军第四、第三十一军为掩护红军主力转移,在萌城以西设伏,击溃了敌中路第一师第二旅,并击落敌机一架。胡宗南迅即以第四十三师接替中路,继续向前进逼。胡宗南的第一军装备精良,供给丰厚,自恃是蒋介石的精锐部队,骄横无忌,气焰嚣张,根本不把红军放在眼里。但他忘记了骄兵必败的古训,不知不觉陷入了孤军冒进的境地。
11月18日,红军前敌指挥部遵照中央军委“应即在预旺县城以东向山城堡迅速靠近,准备打第一仗”的指示,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在山城堡地区歼灭敌军一路。山城堡地区地形复杂,土寨很多,非常适宜于红军隐蔽和依托,是个比较理想的歼敌战场。
19日,前敌指挥部在山城堡作了战斗部署:
以红一方面军第一、第十五军团和红四方面军第四、第三十一军为主攻部队,隐蔽集结于山城堡地区待机破敌;以红二十八军在红井子一带牵制胡宗南第一师第一旅;以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和红一方面军第八十一师在环县以西迟滞东北军;以红二方面军主力集结于洪德城以北地区为预备队。
胡宗南的右路军第七十八师像饿狼一般,于20日急不可耐地进占了山城堡、小台子、保牛堡地区。红军主力于21日下午发起突然攻击,迅速对山城堡至哨马营地区的敌人第二三二旅实施包围。当日黄昏,山城堡之敌向曹家阳台撤退,妄图与那里的第二三四旅一个团靠拢。红军主力乘机猛攻山城堡,并乘敌转移之机转入追击,在占领山城堡后攻进曹家阳台。经过一昼夜激战,歼灭国民党第七十八师一个旅另两个团,于22日上午胜利结束战斗。与此同时,红二十八军也击溃了向盐池方向进攻的敌第一师第一旅。胡宗南的其他部队仓皇向西撤退。
山城堡战斗的胜利,给胡宗南的第一军以沉重的打击,迫使蒋介石停止了对陕甘苏区的进攻。这是红军三大主力长征会师后取得的一次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壮大了红军的声威,对实现中共中央“逼蒋抗日”的方针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为随后不久发生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创造了有利条件。
至此,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进行的举世瞩目、令历史惊叹的伟大长征胜利结束。“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的英雄业绩和深远意义,将永载史册,地久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