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巨人林立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君子重义,小人重利

这个是儒学关于正义和利益关系的理论。

孟子首先集中论述了这个问题,他劝告梁惠王不要追求怎样对自己有利,而要追求仁义。因为作为君主而去追求利益,臣子和百姓就会照此办理,全国上下都追求自己的利益,必然发生争夺,那样君主的地位就难以保住了。如果追求仁义,大家就会按照仁义的原则,安于自己的地位,臣子们不会想做君主,百姓们也不会发动叛乱,君主的地位就稳固了。因此,追求仁义,才有君主真正的利益。所以此后的儒者都主张应该把追求仁义作为目标,而不应该追求利益。遵循天理去做,不追求利益,利益自然就会到来;听从人欲的指导,追求的利益未必得到,危害就已经到来。

因此,这里说的义,就是仁义,而仁义则是当时国家和君主的长远利益;利,指暂时的、局部的利益。

王安石进行政治改革时,反对者批评他,说他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目的是追求利益,因而违背了圣人的教导。他们主张应该致力于道德修养,去保存心中固有的天理,去掉人欲,即抛弃对利益的追求。也就是主张按仁义的要求去做,使人人安于自己的社会地位,以保持国家秩序的稳定。

如何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真正的大丈夫是做大官、发大财也不会使自己行为放纵,贫困和地位低下也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在暴力威胁之下也不屈服。

战国时代,有两个著名的人物,都是魏国人,一个叫公孙衍,一个叫张仪,他们到处挑动战争,诸侯都非常害怕他们。魏国人却以他们为骄傲,问孟子说:像这两个人,可算是真正的男子汉吧?孟子说,他们算什么男子汉!你们难道没有学过礼仪吧?男子在成年礼上,要接受父亲的教导;女子到了出嫁的时候,要接受母亲的教导。母亲把她送出门,还一再叮嘱说,到了婆家,一定要处处谨慎,要听丈夫的话。顺从是女子和仆人的行为原则。真正的男子汉不是这样,他们把仁德作为最舒服的住所,把礼制作为最正确的位置,把正义作为天下最宽敞的道路。自己的志向如果得到实现,就把这些原则推广到民众之中;志向得不到实现,就独自坚持这正确的原则。做大官、发大财也不会使自己行为放纵,贫困和地位低下也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在暴力威胁之下也不屈服。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孟子对如何做一个真正男子汉的回答,激励了世世代代的有志者,坚持自己的志向,不向恶势力低头,也不被权势腐蚀,成为中国人民高尚的处世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