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儒史佛道 历史上的王重阳

在金庸先生的《射雕》三部曲中,有一个始终没有出现的人物,但却给了我们极深的印象。在故事开始时,他已经死去多时,但他始终是全书中武功最高的人。他武功天下第一,但是宅心仁厚,以武为善;而且心热如火,对国家、对民族的热情使他丝毫不顾一己之私。这就是号称“中神通”的王重阳。

那么,在历史上,王重阳倒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王重阳,原名中孚,字允卿,宋徽宗正和六年(公元1112年)12月22日出生于陕西咸阳大魏村的一个富裕人家。少年时,王重阳勤奋攻读儒家经典,企图科举仕进。但后来发现,在因宋金两国交战而兵荒马乱的岁月里,靠科举夺取功名是没有什么出路的。于是,王重阳转而习武,笔墨纸砚换成了刀枪棍棒,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他终于考取了刘豫所建的“大齐”国武举,名中甲科,号称“天下第一”(可见金庸所写并非空穴来风)。

“大齐”刘豫政权本是金朝的傀儡,金朝入主中原后,政局稍微趋于稳定,便废掉了“大齐”取而代之。王重阳十年磨一剑,却不料只被派到一个小村庄当了一名收酒税的小官吏。他一气之下,愤然放弃官职,回到了家乡。王重阳在仕途无望的痛苦生活中,最终选择了道教。

王重阳自称在48岁时在甘河镇的一家酒铺中遇到了隐士,隐士“密付口诀,又饮以神水”,并传授给他许多仙道修炼的秘术。全真道称这次奇遇为“甘河遇仙”,并说授经的隐士就是吕洞宾、汉钟离的化身。

王重阳自此弃家当了道士,自号重阳子。其行为举止也开始变得异于常人。金世宗大定元年(公元1161年),王重阳将家产分给了亲友乡邻,隐居到终南县的南时村,他在村里挖了一个深4米的洞穴,称作“活死人墓”,自号“王害风”,佯狂装疯。整天在洞中坐禅深思,希望建立一种新型的教派。

王重阳在钻研道学的同时,也开始和僧侣,尤其是禅僧们密切交住,可以说,他对儒、道、释三家的理论都有所研究。经过艰苦的修行思索,他在道教形成近一千多年以后,于金世宗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在山东宁海的全真庵,提出了儒道释三教同源论,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道教派别——全真道。

公元1167年,王重阳离开陕西云游到山东半岛,他劝说当地富户马钰出资修庙,起名为“全真庵”,站稳了脚根,便进行传教活动。此后,他的三教同源的主张渐渐有了影响,受到了一些人的重视和拥护。王重阳从此开始广收弟子,致力传教活动,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号称“北七真”的七位高徒。

全真道创立之前,道士是不出家的,过着与一般人无二的生活。而王重阳从佛教中借鉴了许多东西,使得全真道和以往的道派产生了明显的区别。全真道要求道士出家住宫观,不娶妻室,不茹荤腥,主张清修炼养,并在宫观中制定了许多清规戒律,以约束出家道士的生活,集中精力修养。

全真道是宋元新道派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派。元以丘后,与正一道作为两大道派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