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文学歌舞 灯联——应时当令的文学创作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学中精美的一笔,其内容包罗万象,美不胜收。元宵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灯联。

南宋时,大奸臣贾似道在镇守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中的诗句作了一个灯联:

天下三分明月夜,

扬州十里小红楼。

辞意贴切,把节日的气息和文人的审美很好地结合了起来,据说,这就是灯联的开端,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上挂上灯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

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都是写对联的高手。有一年的元宵佳节,张府上照例张灯挂彩,燃放鞭炮。老宰相看着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张口就说出了一个上联:

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

这其实包含了一层意思,就是要试一试张廷玉的文彩。张廷玉思索片刻,忽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立刻对上了下联:

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

这个下联对得文辞工整,天衣无缝。上联出得好,下联对得妙,堪称妙对。

有关灯联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很多,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就要算是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

据说,王安石二十岁时赴京赶考,路过一户村庄时,正赶上元宵佳节,村子里张灯结彩,十分漂亮。王安石边走边赏灯,忽见一个大户人家的门首高悬走马灯,灯下悬挂着一个上联,要征求下联: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几天之后,他到了京城,参加了考试,由于文彩出众,被主考当场召见。主考官见王安石神采飞扬,一定是思维敏捷,便以旁边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对: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猛然想起元宵节见过的那个上联,当时说出,居然天衣无缝。主考大喜,认为他是不出世的人才。后来,王安石果然考取进士。在衣绵还乡时,又路过那户人家,闻知那个上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户主大喜,认为对得无与伦比,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王安石。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

当然,传说仅仅是传说,王安石是北宋人,贾似道是南宋人,如果在南宋时才有灯联肇始的话,北宋的王安石怎么会有对灯联结亲的际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