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东亚的智慧 “实学”的勃兴
当我们知道“四七论辩”是怎么回事以后,肯定会觉得,这些朱子学的学者谈论的东西,似乎和实际生活不太相干。可以说,他们是在“空谈性理”。
脱离了生活的哲学,注定要被生活所抛弃。
其实,在17世纪的朝鲜,封建社会已经进入了它的衰落期。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的20—30年代,日本人的侵略、女真人的侵略,使得李朝元气大伤,封建的中央政权就没有以前厉害了。另一方面,朝鲜的商品经济、对外贸易发展越来越快,所以弄得封建的自然经济也越来越萎靡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朝鲜半岛上反对朱子学的声音,也就越来越大。
这个时候,“实学”开始在思想开明的士大夫中兴起了。所谓“实学”,就是倡导自然科学技术,认为思想学术应该对社会起到积极的实际作用的一派儒家学说。实学家们希望能够通过认识朝鲜民族的历史传统,来改革当时的社会。实学家们强调事实经验,更强调实用价值。虽然他们也谈论一些比较抽象的哲学问题,但是他们最终的目的,还是讲究实际的。他们想借“实学”来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
在这群实学家里面,有许多都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比如像柳馨远,他就能够通晓天文、地理、数学、音乐、医学、军事等西方学术。还有一个叫李翼的人,对儒学、天文、地理、历史、制度、风俗、文学等都有研究,而且他还了解西方自然科学和天主教方面的知识。
由于具有这些自然科学的背景,实学家基本上都是唯物主义者,认为这个世界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所以他们在“理”和“气”的关系上,当然就认为世界中的一切,都是从“气”里面来的,而“理”是事物的“道理”、“规律”,是在事物内部的东西。
实学家不仅认为自然是“实在的”,而且他们追求实干的态度也很鲜明。在他们所思考的那些问题中,也都和实际生活有关。比如说,他们极力建议改良工业和农业,主张大刀阔斧地对土地分配制度、税收制度、教育制度、人才选拔制度进行改革。
实事求是,讲究实效的哲学思想,在当时是一种时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