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第三节 寇谦之对天师道的改造
大约在葛洪死后两年,即前秦建元元年(公元365年),中国北方有一位道教著名人物出生,他就是后来成为十六国北魏之际北方天师道领袖的寇谦之。寇谦之死于北魏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活了84岁。
寇谦之也出身于官僚贵族家庭,祖辈几代人信奉天师道,是所谓天师道世家。他受家庭影响自幼就开始学习道教,后来跟随道士到华山修道,最后选定嵩山作为他的宗教活动“根据地”。
曹魏以来,在北方广泛传播的天师道,教义和宗教活动内容中仍然保持着原来大量巫教成分,组织制度也很涣散。曹魏末年,张鲁后裔曾经发布《大道家令戒》,企图进行整顿,恢复五斗米道旧制,但效果不大。特别是一些民间道教组织经常发动农民起义,令统治阶级十分头痛。如东晋时南方道士孙恩同叔父孙泰一起发动信徒,准备造反。由于计划泄密,孙泰被杀。孙恩逃到海上,聚集徒众,立志报仇。后来偷袭会稽,杀死王羲之的弟弟王凝之,他当时是据守官。城一攻破,四方响应,人马迅速扩展到几十万。朝廷害怕了,派兵前往征讨。孙恩不能抵挡,逃往海岛,最终投海自杀,很多信徒跟他一起跳了海。
道士卢循收聚孙恩余部,攻下广州,自封为平南将军。一度投降朝廷,派人进贡,后来又反叛,兵败自杀。
此外还有十六国成汉道士范长生,以五斗米道发源地四川青城山为活动中心,联合流民领袖李流、李雄等人,在成都建立过割据政权。
特别是自晋代以来,道教制造了一个谶言,流传很广。说如今天下大乱,太上老君将化名“李弘”到人世间来治理天下,替天行道。所以,不断有人以李弘的名义号召起义。据史书记载,在公元4世纪上半叶到5世纪初叶的90多年中间,东起山东,西至川陕,南到安徽,年年都发生所谓“李弘”起义。
如果说,南方的一些贵族地主道教人物如葛洪等人,还仅仅是从理论上充实和完善神仙道教的教义学说,以求吸引广大信徒,北方的寇谦之则决心直接向这些天师道组织本身开刀。他假借太上老君的口吻,说:
世间诈伪,攻错经道,惑乱愚民。但言老君当治,李弘应出。天下纵横叛逆者众,称名李弘,岁岁有之。其中精感鬼神,白日人见,惑乱万民,称鬼神语,愚民信之,诓诈万端,称官设号,蚁聚人众……吾大恚〔hui汇〕怒。(《老君音诵戒经》,《正统道藏》力字号)
他改造道教,目的就是要防止它“犯上作乱”。
首先,寇谦之着手在组织制度上对天师道进行整顿,废除了原来祭酒等道官私授教职的作法,以及天师道一些教职的世袭制度,要求道官、教职应找品行好,有才干的人担任,即“唯贤是授”,以利于道教的兴旺。他说:“有祭酒之官,称父死子系,……若子胤〔yin印〕不肖,岂有继承先业?”“诸道官祭酒,可简贤授明,未复按前父死子系,使道教不显。”(同上)并宣布废除五斗米道原有的24治名称,又规定信徒不得随意改投道官,道官招收弟子应严格要求,必须先考察三年等等。
其次,重新制定了有关宗教活动的规章。原来的入道收费及治病报酬等租米钱税制度存在漏洞,以致一些道官祭酒欺压入道民户,随意榨取金银财帛。寇谦之宣布一律废除,规定“从今以后,……唯听民户岁输纸三十张,笔一管,墨一挺”(同上),以防止由它产生的各种弊端。
此外,他也反对五斗米道长期奉行的一些修炼方术,特别是那些不合乎儒家礼教的内容。至于流传已滥的各种药物服食的所谓“仙方”,寇谦之说,它们只能祛除疾病,使人享尽自然寿命。他宣传道教信徒,应当遵守修道戒律,如“不得违戾父母师长,反逆不孝”,“不得叛逆君王,谋害家国”,还要认真做斋功礼拜,这样就能感动上界仙官下凡接引,从而得道成仙,他宣称这才是学道求仙的正道。
寇谦之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利用道教对老子的信仰,以太上老君的名义进行的。他编造说,太上老君下凡授给他一本书,让他当新天师,照书中所说实行新的道教教规,这本书就是《老君音诵戒经》,又名《云中音诵新科之戒》。“老君音”也好,“云中音”也好,其实是“寇谦之音”,是地上凡人之音。
要夺取天师道的最高领导权,打破五斗米道一向由张氏子孙世袭天师职位的惯例,向原来的中层教官祭酒世袭制度开刀,进一步控制天师道,光打太上老君的招牌还不行。寇谦之明白,必须走上层路线,想办法接近皇帝,得到人间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北魏朝廷权贵中,有一位势位显赫,深得太武帝拓跋焘(公元423—452年在位)宠信的宰相崔浩。清河崔氏是北方第一名门,寇谦之利用崔浩的影响,取得皇帝的信任,并得到门阀士族阶层的支持。崔浩本人原来也信仰天师道,在父亲病重时,他按天师道的宗教仪式,剪掉指甲、头发,夜晚向北斗星辰祷告,“为父请命,求以身代,叩头流血,岁余不息。”(《魏书·崔浩传》)因此,寇谦之和崔浩两人一拍即合,崔拜寇为师,向他学习道教法术;寇则向崔学习儒学,准备当皇帝的老师。当寇谦之游说朝廷,皇帝和很多大臣对他半信半疑时,崔浩出面替他说话,建议皇帝予以支持。皇帝后来果然派人带礼物祭品去祭祀嵩岳,又迎接山中其弟子到皇宫。“于是崇拜天师,显扬新法,宣布天下,道业大行。”(《魏书·释老志》)寇谦之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经寇谦之改造后的天师道,在性质上由原来带有浓厚原始巫术色彩的民间道教,变为符合儒家伦理纲常,符合士大夫贵族阶层口味的上层道教,成为适合统治阶级需要的工具。所以,一般叫它新天师道,或者北天师道,以与改造前的旧天师道相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