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日常礼俗 第二节 坐立行走

席地而坐是古人的起居习俗,其由来已久,远在商周时期就已如此。其延续时间也很长,至少保持到唐代。所谓席地而坐,就是在地上铺张席子坐在上面。席又分为“筵”与“席”两种。筵〔yan严〕是竹席,形制较大,是为了隔开土地,使地面清洁而铺设的,故只铺一层。因为室内满铺着筵,整洁美观,所以人们进室内要先脱鞋,以免将污泥尘土带入室内,踏脏铺筵。这就形成一种礼节,在室内是不应穿鞋的。《吕氏春秋·至忠篇》载,春秋时期,有一次齐王生病,名医文挚用激怒他的方法为其治病,其中不脱鞋即进室也是重要的一项。结果齐王见文挚“不解屦〔ju据〕”进室,且“登床,履王衣”,勃然大怒,竟下令将文挚活活烹死了。这件事反映了脱鞋之礼的重要。不仅是鞋,古人为了表示对主人的尊重,入室连袜子也不能穿。《左传·哀公二十五年》载,一次卫侯与大夫们饮酒时,褚师声子穿着袜子就登上席子,卫侯一见大怒。褚师声子连忙解释,说自己脚上有疮,和别人不一样,如让君王看到会恶心呕吐的,因此不敢脱袜。卫侯更加生气,虽然大夫们都纷纷劝解,卫侯仍然认为这是对自己不恭,是绝对不许可的。直到褚师声子无奈退出,卫侯还把手叉在腰上忿忿地说:“一定要砍断你的脚!”这说明古人对入室脱袜的礼节也十分看重。

狭义的席一般用蒲草编制,呈长方形,置于筵上,是为了隔潮而垫坐在身下,故可铺几重。《礼记·礼器》说,“天子之席五重”,而诸侯用三重,大夫两重。贫苦人家可以无席铺垫;对于贵族来说,居必有席,否则就是违礼。坐席也有许多讲究。如《礼记》规定:“父子不同席”,“男女不同席”,“有丧者专席而坐”。已经坐在席上,对尊者自表谦卑就要让席。另外,还要求“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所谓正,是指席子的四边应与墙壁平行。强调席正,是为了表示庄重。《礼记·曲礼上》还规定:“为人子者……坐不中席。”古代一席坐四人,共坐时席端为尊者之位,独坐时则以中为尊,故卑者不能居中,既为人子(即尚未自立门户者),即使独坐也只能靠边。如果有五人以上相聚,则应把长者安置于另外的席上,称为“异席”。

古人坐的姿势是两膝着地,两脚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踵上。如臀部抬起上身挺直,就叫跽,又称长跪,是将要站起来的准备姿势,也是对别人尊敬的表示。《论语·先进》记曾皙见到老师孔子,即“舍瑟而作”,就是指他放下瑟,从席地而坐到耸身直腰(与长跪姿势相同),以示恭敬。还有一种极随便的坐法,叫“箕踞”〔ji ju击巨〕。其姿势为两腿分开平伸,上身与腿成直角,形似簸箕。如有他人在场而取箕踞的坐姿,是对对方的极不尊重。《史记·刺客列传》记荆轲刺秦王未遂,“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反映了荆轲对秦王的傲视。所以一般情况下,要求“坐毋箕”(《礼记·曲礼上》)。

唐宋以后,桌椅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席地起居的习惯逐步有所改变。但是,桌椅的流行直到宋代在上层社会还有颇大的阻力。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记载:“徐敦立言:往时士大夫家妇女坐椅子、兀子,则人皆讥笑其无法度。”可见北宋时期士大夫家内的妇女还不得坐椅子,否则即被视为不懂规矩。

古人对站立要求“立如齐”,“立勿跛”,“立不中门”(《礼记·曲礼上》)。是说站立必须不跛不倚,取立正姿势,而且不能站在门的中间。如果接受别人的礼物,则必须站着不可坐下,以示尊重。至于走路规矩更多。如《礼记·曲礼上》说:“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室中不翔。”“武”即足迹,“接武”指向前迈的一只脚在紧挨着后一只脚处落地,也就是脚印一个接一个;“布”即散布、分布,“布武”指足迹不相连接。堂上面积小,走路不能迈大步;堂下地方大,不必有所顾虑。“翔”的本义是飞翔,这里是比喻的说法,意思是在室内走路时臂的摆动要小,不要像鸟飞那样挥动双臂,这也是因为室内空间小,“翔”则会碰到别人。这些礼俗的规定最初来源于生活,是跟室内、堂上、堂下的空间状况相适应的。

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卑者、贱者、晚辈、主人要按照礼法的规定,用“趋”,即快步行走的方式向尊者、贵者、长辈、宾客表示恭敬。《论语·乡党》载,一次孔子应鲁君诏去接待外邦贵宾,他神色庄重,不但拱手弯腰,而且“趋进,翼如也”,意思是快步前行,肥大的袖子自然飘起,姿态漂亮得像舒展双翅的飞鸟。这是宾礼中的“趋”。另一次,孔子去朝见鲁君,上殿跪拜如仪之后,“没阶”(走下整个台阶),又“趋进,翼如也”,再退归班位。这是朝拜时的趋礼。《史记·叔孙通列传》还描写了汉高祖刘邦当皇帝后,叔孙通教习礼仪,百官依照朝仪礼节群“趋”的情况。朝拜的趋礼一直保持到清代,当时臣下朝见王侯都要放下马蹄袖,急行数步,跪下参拜。“趋”也是古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传统礼节。《论语·子罕》载,孔子会见穿丧服、着冕服(大夫服装)的人及盲人时,即使年龄比自己小,也要从座位上站起来;走过这些人时,则要急步快行以示礼貌。另外,晚辈从长辈面前走过也要“趋”。《论语·季氏》记载了孔鲤曾两次“趋而过庭”的事,这是因为其父孔子此时正独立于庭中。至今老友相见,或迎接客人,也往往快步走向对方,握手问候,以示热情欢迎,这大概也属于“趋”的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