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曲 十面埋伏/古曲
《十面埋伏》是北派武曲的代表曲目之一,较南派《霸王卸甲》更豪放雄健。它着力描写的,是两军交战的情景,是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
全曲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战斗的准备,包括擂鼓、放炮、吹打、排队等;
第二部分写两军交战,包括埋伏、接战至激烈的战斗;
第三部分描写战斗的结局,包括战败、乌江自刎、刘邦得胜收兵等。
这首乐曲在演奏中充分调动了琵琶的一切表现技巧,有钟声、鼓声、剑弩声以及人喊马嘶、刀枪齐鸣。明代的汤应曾就善弹此曲。
《十面埋伏》全曲分十三个段落,都有标题,可归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一、列营。这是全曲的引子,表现出征前鼓号齐鸣、众军呐喊的激动场面。
二、吹打。
三、点将。主题呈式,用接连不断的长轮指手法和扣、抹、弹、抹组合指法,表现将士威武的气派。
四、排阵。
五、走队。音乐与前面有一定的对比,进一步展现军队勇武矫健的雄姿。
第二部分:
六、埋伏。表现决战前夕夜晚,汉军在垓下伏兵,气象宁静而又紧张,为下面两段作铺垫。
七、鸡鸣山小战。楚汉两军短兵相接,刀枪相击,气息急促,音乐初步展开。
八、九里山大战。描绘两军激战的生死搏杀场面。马蹄声、刀戈相击声、呐喊声交织起伏,震撼人心。先用划、排、弹、排交替弹法,后用拼双弦、推拉等技法,将音乐推向高潮。
第三部分:
九、项王败阵。
十、乌江自刎。先是节奏零落的同音反复和节奏紧密的马蹄声交替,表现了突围落荒而走的项王和汉军紧追不舍的场面。然后是一段悲壮的旋律,表现项羽自刎。最后四弦一划后煞住,音乐戛然而止。
原曲还有“众串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三段,但现在一般演奏都废弃不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