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的格律 对仗
律诗一共八句,以两句为一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也可以直接称为一联、二联、三联、四联。
律诗的四联中,颔联和颈联必须要对仗。也就是第三句和第四句对仗,第五句和第六句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所谓对仗,就是上下两句平仄相反,句型结构相同,对应的词语词性一样。上句某字或词是名词,下句对应的字或词也必须是名词;上句某字或词是动词,下句对应的字或词也必须是动词。余类推。严格一点,上句用数字,下句也得对数字;上句用颜色,下句也得用颜色;上句用天干地支,下句也得用天干地支,余类推。
不仅如此,一联之中,两句的意思还应该有关联,或同或异,或启下承上,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整体。
对仗可以分为工对和宽对两种,所谓“工对”,就是要求非常严格的对仗,出句和对句不仅词性相同,比如同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而且对类型也有严格要求。这种类型,一是指词所表属的范畴,比如同为天文、地理、颜色、数字、干支、人名等;一是指词与词的关系,即同为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等。
比如:
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杜甫《南邻》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都是数字对数字。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王维《秋夜独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城隅绿水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李白《别中都兄明府》
黑水澄时潭底出,白云破处洞门开。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
都是颜色对颜色。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杜甫《出塞作》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
都是天文对天文。
广陵相遇罢,彭蠡泛舟还。孟浩然《送友东归》
秭归通远徼,巫峡注惊波。韦应物《送别覃孝廉》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杜甫《诸将五首》之二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都是地理对地理。
上公周太保,副相汉司空。岑参《奉帝李太保兼御史大夫》
星飞庞统骥,箭发鲁连书。钱起《前屈突司马充安西书记》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杜甫《秋兴八首》之三
都是人名对人名。
渭北江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
河源飞鸟外,雪岭大荒西。郎士元《送杨中丞和蕃》
千崖曙雪旌门上,十月寒花辇路中。李颀《送李回》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刘长卿《赠别严士元》
都是方位对方位。
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李白《宫中行乐词》
池晴龟出曝,松暝鹤飞回。司空曙《经废宝庆寺》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观察觐省》
都是动物对动物。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杜甫《赠卫八处士》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晨朝大明官之作》
鸦翻枫叶夕阳动,鹭立芦花秋水明。陶岘《西塞山下回舟作》
都是植物对植物。
此外还有许多类型,就不一一列举了。
上面所说的是工对。其实用得比较多的还是宽对。所谓宽对,只要词性相同,意思不要相隔太远就可以了。
比如:“郡吏名何晚,沙鸥道自同”(皇甫冉《逢庄纳因赠》),以人对鸟;“看院只留双白鹤,入门唯见一青松”(白居易《寻郭道士不遇》),以动物对植物。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不一一列举。
对仗中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使用得好,就会产生极好的艺术效果:
借对
本来不能相对的词语事物,因为谐音或假借等关系,变得可以成对了。比如: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七十”是数词,“寻常”是形容词,本来是不能成对的。但是,古人以八尺为“寻”,倍寻为“常”。这样,“寻常”也就有了数词的意思,可以和“七十”成对了。
再比如: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
这里的“竹叶”本是指酒,即“竹叶青”,与“菊花”本不能对,但从字面上看,“竹叶”又是植物类,与“菊花”自然就能成对了。
再比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下句的“皇”字是名词,与上句表颜色的形容词“紫”本来不能成对,但是“皇”字与“黄”字同音,所以又变得可以成对了。
流水对
这是对仗中比较高级的。一般的对仗,是上下句各说一事,而流水对则是把一件事分两句说,或者说两句虽然看起来独立,但合起来说的才是一件事。比如: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
上下句对仗工稳,比如以“终夜”对“平生”,以“开眼”对“展眉”等。但如果分开看,意思都不完整,必须合在一起,才是一句完整的话。
再比如: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一从犬戎生蓟北,便从征战老汾阳。薛逢《开元后乐》都是流水对的佳作。
对仗的形式还有很多,比如“句中对”“隔句对”“扇对”“错对”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律诗按规定应该是中间两联必须要对仗,但唐人并不完全遵守这一规定,因此就出现了中间两联只对一联(有人称为“蜂腰对”),或三联、四联全对,也有极少数一联都不对的。今各举一例于后。
只对一联(颈联):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对三联(颔联、颈联、尾联):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四联全对:
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四联全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