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家 张瑞图
在福建晋江青阳下行村,有一个小孩,因为家贫,晚上供不起灯火,每天晚上,他就到村边的一个小小的庵堂白毫庵,在佛座前昏暗的长明灯前苦读。多年的刻苦用功没有白费,他终于在万历三十五年(1570)二十三岁时以殿试第三名(探花)进士及第。他就是后来名震明末书坛的著名书法家张瑞图。
张瑞图(1570—1641年),字长公,又字无画,号二水,别号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晋江(今福建晋江)人。进士及第后,累官少詹事、礼部侍郎,并以礼部尚书进入内阁。他进入仕途的时候,也正是魏忠贤当权的时期,他依附魏忠贤,魏忠贤的生祠碑文,大多出自他手。虽然据史载他时时表现出与“阉党”意见不同,并做了些好事,但毕竟大节有亏,崇祯即位后不久被废为庶民,回到晋江老家,忘情山水,以诗文书画自娱。
晚明时期的书法变革,张瑞图是走得最远的。徐渭、祝枝山、黄道周、倪元璐、米万钟,甚至王铎,都没有脱离二王及唐、宋诸家和赵孟頫的藩篱。中锋行笔、蚕头燕尾、折钗股、屋漏痕,仍为书家的金科玉律,而且,似乎都还没有重视对北碑的研究。
张瑞图的书法,虽然也出自魏、晋、唐、宋诸人,但追摹的是狂草和苏轼的厚重。清梁巘《评书帖》说:“张瑞图得执笔法,用力劲健,然一意横撑,少含蓄静穆之意,其品不贵。瑞图行书初学孙过庭《书谱》,后学东坡草书《醉翁亭》,明季书学竞尚柔媚,王(王铎)、张(张瑞图)二家力矫积习,独标气骨,虽未入神,自是不朽。”他的用笔,参以北碑笔法,纯用方笔,锋芒外露;他的结体,梁巘《承晋斋积闻录》说是“圆处悉作方势,有折无转,于古法为一变”。他的结体,支离欹侧,各极其态;他的章法,散乱交错,钩心斗角。整体形成一种前无古人的形式张力。清秦祖永《桐阴论画》说:“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
他的传世书迹有《草书千字文》《自书诗轴》《后赤壁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