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秦汉三国时期的图书(前221~280) 四、纸的发明及其在图书史上的影响
纸的发明是我国图书史上的里程碑。纸的出现,不仅使记录知识、传播知识的工具出现了革命性的变革,而且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物品,对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在西汉,我国就有使用以丝絮制造的薄纸的记载,当时称“赫蹄”。1957年,西安灞桥古墓出土了西汉武帝时期的灞桥纸,这是距今发现的最早的古纸。1974年,在甘肃居延汉代遗址中又出土了由麻筋、绳头和碎布块等物制造的两片西汉麻纸,估计是西汉末宣帝到平帝年间的遗物。
在考古发现出土西汉古纸的同时,在内蒙古额济纳河旁也出土了东汉时期的纸张,有的上面还残留有文字,这些纸是用麻纤维制造的,纸质细薄、平滑,与灞桥纸相比质量已有很大提高。这一切表明,在这一时期里,一种新的书写材料——纸正在产生和发展中。到东汉蔡伦对造纸技术的改进,使纸张的制造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后汉书》卷一百八《蔡伦传》记载,东汉和帝时,“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105)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蔡伦在和帝时,从小黄门晋升为中常侍,后又兼任尚方令。在他为官尚方令,掌管宫廷日用品制作的过程中,有机会接触各种工人,注意到麻、树皮、废旧织物等的共同属性,从而以它们为原料,制造出了较高质量的纸,使造纸原料来源扩大,客观上对纸张生产的普及起了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蔡伦又提高了造纸的技术水平。用麻、树皮造纸,要经过复杂的工艺程序,尤其是树皮,需经过剥切、沤烂、蒸煮、舂揭、抄造定型、漂白等工序。蔡伦成功试用了用树皮造纸,并使这种工艺得到推广。“蔡侯纸”的出现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蔡伦对于造纸术的发展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纸的发明与推广使用,使中国古代图书逐步从简帛时代发展为写本时代,扩大了古代图书的规模,并影响了书籍制度的改革。
蔡伦像
尽管汉代已经发明了纸,但是纸在公元二世纪至四世纪之间并没有完全取代简帛,此间仍为简、帛、纸三者并用时代。用纸作书籍,在东汉已经开始,范晔《后汉书·贾逵传》说汉章帝命贾逵教学生学习《左传》,并给予“简纸经传各一通”,即指给了竹简和纸本的《春秋经》和《左传》各一部。三国时代纸已用于上层社会。随着造纸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造纸规模的不断扩大,纸的优越性不断地显露出来,到两晋南北朝时期,纸张已经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写本书取代了简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