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 讲理 二 外星人在哪里?
可是,外星人到底在哪里呢?在上部中,我们把人类寻找外星人的150年历史梳理了一遍,我们不得不遗憾的承认:虽然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存在,但是我们仍然没有找到“他们”存在的证据。无论是在遥远深邃的星空中,还是在我们脚下的大地上,我们都没有找到外星人存在的蛛丝马迹。
但是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会认为外星人存在的证据早已经出现在各种UFO的目击报告中了,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政府隐瞒了真相。那么,UFO真的是外星人存在的证据吗?很多人把UFO理解为“外星飞船”,台湾人把UFO翻译成“幽浮”(听起来瘆人,像是鬼来了),当然简单的一点也可以称之为飞碟。实际上UFO是“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的简称,翻译过来就是“不明飞行物”。啥叫不明飞行物,一个从来没见过飞机的人看到飞机,这架飞机对他而言就是不明飞行物。因此每个人都见过自己的UFO,谁还能没见过一些自己不认识的会飞的东西呢。所以,在严肃科学的领域,UFO和地外文明搜寻是两个研究领域,当然这两个领域会有一些交叉的地方,但总体说来真正的搜寻地外文明的严肃科学家是不怎么关心和研究UFO事件的。而研究UFO现象的往往以民间团体为主,说老实话这玩意确实比枯燥的天文观测要刺激得多。全世界可能有过成千上万个专门研究UFO的团体,各种专门的UFO研究期刊也是多如牛毛,但你细细的了解一下就会发现所有的UFO期刊都不是正规的学术机构主办的,往往是由商业机构主办。
图2-4 经过简单的图像处理,灯塔变飞碟
绝大多数UFO事件都是可以用人类制造的飞行器或者自然现象来解释的,其中人造飞行器中最容易被误解的就是高空热气球了,那个看起来最像“飞碟”,然后就是各种各样的飞机或者飞机的尾迹。很多时候一个人很兴奋地拍到了一张UFO的照片,拿给经常研究UFO现象的专业人士一看,马上就认出来那是什么东西。我们普通人毕竟见过的东西少,在现在这样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有的是我们没见过的人类飞行器。在自然现象中,各种天体是UFO目击事件的主角,比如行星、流星、彗星等,其中金星是被误会最多的一颗星星,因为这颗星星往往在黎明的时候还能看见,又大又亮。很多人以为只有晚上才能看见星星的,所以某个从来不早起的家伙突然机缘巧合地看到金星,尤其是有时候在大气折射下被放大的时候,会吓一跳,以为自己看到飞碟了,然后过一会儿,天大亮了,金星自然也就看不见了,于是UFO在他眼里神秘地消失了。
图2-5 我们身边的随处可见的“飞碟”
还有很多UFO事件就纯属恶搞了,如果你带着发现的眼光去看我们周围,就会发现飞碟无处不在。
事实上,在所有的UFO目击事件中,几乎看不到由天文学家提交的目击报告,难道外星人都故意躲着他们吗?可以说,至少99.9%的UFO目击报告只要做一些深入的分析和调查,都是能被解释的。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里面仍然有少数UFO事件无法解释,或者说超出了人类现在所掌握的知识范畴。那么,这些无法解释的UFO事件就一定是外星人所为吗?
我承认这个世界仍然有许多科学尚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但现在不能解释,不代表将来的科学不能解释。比如“球状闪电”这个广为人知的神秘现象,同样也是被误认为UFO最多的自然现象之一,人类现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释球状闪电就非常勉强,但这肯定只是暂时的,随着科学的进展,总能把球状闪电解释清楚的。在严肃科学领域,一般都不认为UFO现象与外星文明有关,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按照正常的逻辑思维,外星人如果要造访地球,那么在造访之前,总要先跟地球上的文明取得联系吧。你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人类在某个太阳系邻近的星系中发现了文明活动的痕迹,那么我们在派出考察飞船之前,肯定会先试图用无线电呼叫他们,看看他们的文明程度到了什么地步,至少我们要先对那个文明的基本情况有个了解吧。然后还得问问人家是否欢迎我们去造访,或者问问需要我们带些什么礼物过去。而且,文明与文明之间的距离一定是非常遥远的,飞行时间超过几百年已经是最最乐观的估计了,也就是说外星人在发现地球文明到他们飞过来,这中间至少有几百年的时间,在这几百年的时间中难道他们就对我们不好奇吗?他们明明可以用其他方式来与我们沟通从而了解我们,哪怕真是怀着恶意的,也不妨先假装善意与我们沟通,就算要打仗,知己知彼也是必要的。为什么很多人宁愿相信外星人会两眼一抹黑,先不管不顾的偷偷飞来了再说,而不愿意相信外星人也有着跟地球人差不多的逻辑思维,先与我们取得联系呢?
第二,如果政府真的发现了外星人确实存在的铁证,为什么要隐瞒呢?很多人坚信其实外星人早就跟地球人联络了,但都被美国政府隐瞒了下来,就是不肯公之于众。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人都这么愿意相信阴谋论,而不去从最普通的逻辑考虑问题。丹·布朗写过一本惊险小说,叫做《骗局》,特别好看,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一读。里面就讲到了NASA为了让美国的纳税人继续支持航天事业,不惜设计了一场惊天大骗局,那就是NASA终于找到了外星文明存在的证据——在南极的永久冰层中发现了一颗陨石,这颗陨石中充满了古生物化石。NASA说要不是美国人民支持我们研制的地球遥感卫星,就不可能在南极几公里深的冰层中发现这颗陨石。当这颗陨石一被公布后,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全世界人民都沸腾了,美国更是掀起了一股巨大的航天热潮,NASA获得无数赞誉,美国人民个个愿意捐钱给NASA继续大力发展太空事业。你看,别说是发现外星智慧文明了,就算是发现了一点外星生物存在的证据,都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收益,这不论是对于个人还是政府机构,都是一个无法抗拒的诱惑,我实在想不出任何个人或者单位有隐瞒外星文明证据的动机。按照正常的逻辑,如果外星人试图与地球联络,那么第一个截获信号的多半是美国,因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而且是领先其他国家几十年)的天文观测设备,而美国截获信号实际上就意味着是NASA截获信号。NASA的性质是一个靠全体美国纳税人供养的独立科研机构,他不归军方管,也不是军事部门,如果是里面的哪个科学家率先截获了外星人的通讯,那肯定高兴得疯掉了,他一定第一时间向全世界宣布,没有人可以阻止他为了自己的名利奋斗,哪怕晚一秒钟也有可能被别人抢了先机,这种事情当第二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第三,飞碟的造型在物理规律上说不通。我们看到的几乎所有的UFO事件中的主角都是一个圆盘或者草帽状的飞行器,这种造型根本就不适合在地球的大气中飞行的,完全不符合空气动力学。很早就有一批科学家试图研制碟状的飞行器,最早可以追溯到纳粹德国的科学家,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确定无疑地告诉人们,在地球的大气中想要获得最佳的空气动力性能以及灵活的机动性,必然是有翼结构为最佳,通俗地讲就是需要翅膀,只有翅膀才是最适合在地球的大气中飞行。可能有些人要反驳说那是因为地球人的科技太烂,我们坐井观天,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家外星人的科技比我们高多了,凭啥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对的,说不定在外星人眼里,这些结论是无知和可笑的。这种观点乍一听似乎颇有些道理,其实是完全错误的。诚然,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理解总是在一代代地更新,伽利略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牛顿又否定了伽利略,爱因斯坦又否定了牛顿,但如果你认为每一次的否定都是等同的,每一个被否定的错误和错误都是可以画等号的话,那么你犯下的错误就比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所犯下的错误总和还要多。自然规律是用数学语言描述的,每一次理论的升华都是在小数点后面做修正,而不是彻底的否定。最早的古人认为地球是平的,后来发现不对,原来地球是个球体,再后来又发现原来是个赤道鼓出来的球体,再后来又发现原来地球更接近梨形,就这样随着人类观测手段的不断进步,我们不停地在小数点后面修正之前的认识。但你千万不要认为,到了下个世纪地球会变成一个立方体,再过一个世纪地球又变成一个六面体了。牛顿力学可以用来计算和预测水星的轨道,预报水星凌日的时间可以精确到秒级,但是随着观测精度的提高,人们发现牛顿力学计算的水星轨道和实际有微小的偏差,这个偏差100多年才积累了17秒(1秒=1/3600度)。直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发明后,才修正了牛顿力学,使得在人类现有的观测精度下,理论值和观测值完美的吻合。从我们的角度,你当然可以说牛顿力学错了,证据就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但是你可不能因为简单的一个“错”字就把牛顿的错误和那些认为天圆地方的古人的错误等同起来。将来可能也会有一天我们发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也是“错”的,但是这个错误和牛顿的错误也不可以画上等号。新理论必然是在比现在微小得多得多的尺度上对广义相对论的修正,这个宇宙不可能今天观测到是这样,明天换了个理论就完全不同了。人类现在掌握的空气动力学的知识确实有可能是“错”的,但你一定要好好地理解这种“错”的含义。从数学角度来说,新理论也一定是对旧理论在更高精度上的一种修正,绝不会因为来了一个外星人,空气的基本特性就被改变了,我们已经掌握的物理知识就被彻底否定了。
看到这里,如果你不由自主地也感叹了一声:“是啊,外星人到底在哪里呢?”那么恭喜你,你的这一声感叹有一个专有名词,它就是在地外文明搜寻圈子中赫赫有名的“费米悖论”。美国有一个大科学家叫做费米(Enrico Fermi,1901—1954),这个科学家名气确实非常大,可能你感觉没有周杰伦的名气响,但是我敢说如果在全世界范围内(包括已经死掉的人)来比较的话,听说过费米这个名字的人会比听说过周杰伦这个名字的人多一些。费米有一次在某个讨论会上感慨了一句:“可是,外星人到底在哪里呢?”他这一声感慨居然被载入了史册,而且创造了一个专有名词出来,叫做“费米悖论”。你要是不相信可以谷歌或者百度一下,在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都有这个词。那凭啥费米一声感慨就成了一个专有名词,而我们这些普通人从小到大一直感慨同样的问题却永远也只能是我们自己的感慨呢?这里面当然是有道理的,“外星人在哪里”这个朴素的问题背后藏着许多你从未想到过的精彩立论,现在就让我带你去窥探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