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 臆想 四 悟空之战
(粗暴提示:本节内容均为虚构,是一篇科幻小说。)
悟空
公元2019年10月1日,中国贵州,南州平塘县。
在北京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盛大阅兵仪式的同时,贵州省的这个偏远的山谷中却集中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知名的天文学家。
全世界最大单口径的射电天文望远镜“FAST”终于在今天迎来了落成的日子,国际天文联合会(IAU)主席贾斯比博士亲自来到贵州为FAST剪彩。
历时一年多的FAST征集中文名称的活动也在今天揭晓了答案,最终确定的中文名称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严俊博士宣布。全世界的天文爱好者为FAST起了无数的中文名,最终,一名来自上海的科普作家起的名字——“悟空”,被正式定为FAST的中文名称。
经过整整12年的建设,“悟空”终于将在今天正式启用。这台超级射电望远镜其实就是把一个巨大的天然山谷规整成一个标准的锅型,它的接收面积足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在它巨型的抛物面上贴了102万片纯铝片。在天宫一号上也能用肉眼看到这口全球最大的“铝锅”反射的光芒,它毫无疑问将成为21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悟空的建成是全球天文界的一件盛事,同时也是全球SETI(地外文明搜寻)爱好者的盛事,因为悟空一下子把人类寻找外星人的能力提高了50倍。
汪若山
汪若山博士,42岁,悟空SETI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射电天文学专业,师从美国最著名的射电天文学家法兰克·德雷克,曾经在美国阿雷西博射电天文台工作过5年。他在30岁的时候以一篇《系外行星大气层的射电天文实证》的论文引起了全世界同行的关注,在这篇论文中他第一个提出了一套如何利用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系外行星大气存在证据以及分析大气成分的方法。
汪若山从小就是一个外星人迷,喜欢看跟外星人有关的一切书籍和电影,特别是投在了导师德雷克门下攻读研究生后,受大师德雷克的影响,对寻找外星人就更加痴迷了。
能够成为悟空射电望远镜的SETI项目负责人是汪若山这辈子最大的梦想,为了能够竞争到这个职位,他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不但在学术上要能够通过严苛的考核,在心理素质上也必须通过极为复杂的审查流程。对该职位负责人的心理素质的审核其实是对汪若山在信念上的一次全面考核。
这是因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大辩论,最终反METI派占据了绝对上风。他们推动IAU通过了SETI国际公约,禁止一切未经授权的METI行为。
而掌握了像悟空这样的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控制密钥的这些人被IAU称为“信使”,“信使”必须在信念上完全支持SETI国际公约。而汪若山则是所有“信使”中安全级别要求最高的,因为他所掌握的悟空的综合性能是排名第二的阿雷西博的50倍。
IAU为了防止误操作或者“信使”的心理失控,制定了一整套极为严格的流程来限制悟空对外发射信息,流程之复杂,规定之严格,不亚于核大国启动对他国全面核打击的流程。
然而,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人知道汪若山其实在内心深处是一个坚定的METI拥护者,一个人是他的导师德雷克教授,另一个人则是汪若山自己。
德雷克
此时的汪若山正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打开平板电脑,一封带有IAU标志的加密公函正提示他阅读。打开之后,首先跳入眼帘的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蓝色标志。汪若山心念一动,他知道,这或许就是他期待已久的那封邮件。
汪若山打开邮件阅读了起来,没错,这正是他精心计算了5年之久的那个启动计划的关键邮件,他知道这封邮件迟早会来,但是当它真正出现的这一刻,他依然忍不住有些紧张。
这是一封NASA通过IAU转发过来的希望取得悟空帮助的正式公函,信的内容很简短:
尊敬的汪若山博士:
我们在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已经到达电力的极限,我们所有的射电望远镜能够发射的信号功率都已经达不到它能接收的信号功率下限。我们希望取得悟空的帮助,替我们向旅行者1号发送必要的指令。
谢谢。
NASA
汪若山把这封邮件读了好几遍,这是一封意料之中的邮件。此时,他陷入到了一种极为复杂的情绪之中,6年前的往事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6年前,在德雷克教授的家中,汪若山与老教授有过一次长谈。
已经80多岁高龄的德雷克教授精神矍铄,在天文界也仍然活跃。作为SETI事业的奠基人,德雷克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外星文明与地球文明接触可能性的估算公式影响深远。
汪若山敬重老教授如同敬重自己的父亲,师生有着相当深厚的感情,这次时隔多年再次相见,自然有许多话要讲,但很快,三句话不离本行,俩人又谈起了外星文明的话题。
汪若山说:“教授,这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我很想问您一个私人问题。”
德雷克抬抬手,“但说无妨。”
“40年前,在您的主持下,人类朝武仙座M13球状星团发射了阿雷西博信息,您现在有没有一点后悔呢?”
“你希望我后悔吗?若山。”
“教授,我也知道这是个伪命题,再去谈后悔不后悔已经毫无意义。我只是想知道这么多年来,您的观点是否有了变化?”
德雷克微笑了一下,“有变化。但恐怕要让你失望的是,我比40年前更加感到METI的迫切,而不是后悔。”
汪若山问:“为什么?”
德雷克反问道:“你觉得一个落水的孩子靠自己的力量能获救吗?”
“很难。”
“是的,想要自己学会游泳而获救,很难,他需要别人帮助。这40年来,我没有看到人类在一点点学会游泳,恰恰相反,我们越陷越深。仅仅40年,森林减少了一半,而沙漠增加了一倍,越来越多的国家拥有了毁灭世界的核武器,灭绝世界的核按钮从两个增加到了8个,温室效应已经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了两度,干净的饮用水源减少了30%,还要我再说下去吗?”
汪若山叹了口气,“这些确实是令人痛心的事实,但外星文明就一定能成为人类的救世主吗?”
“我不知道,正如你也不知道人类是否一定能自己学会游泳一样,我们都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个世界越变越糟糕,我们总该为此做点什么吧。”
“但METI的后果可能是人类的灭顶之灾,至少,这个风险是存在的。我们值得去冒险吗?”
德雷克看着汪若山,缓缓说道:“孩子,我坚信一个能够跨越恒星际空间到达地球的文明至少是一个彻底解决了能源问题的Ⅱ类文明,我们在他们眼中只是宇宙动物园中的一头珍稀动物,我实在想不出一个Ⅱ类或者Ⅲ类文明去灭绝宇宙间如此稀有罕见的生命的理由。是的,我确实给不出证据,但这无关证据,这是我的信仰。人类文明是一个已经落水的孩子,我们应当大声叫一声:‘Help!’”
汪若山突然显得有点激动,“教授,我想告诉您一个秘密。”
“什么秘密?”
“我也是一个坚定的METI拥护者,但是我从来没有对外界暴露这一点,因为我决定要去竞争‘信使’。”
德雷克显得有点吃惊,“若山,一直以来,你都是以一个反METI者的面目出现的,你是怎么突然转变的?”
“教授,实不相瞒,我的观点其实早在跟您读研究生期间就形成了,但我一直把自己扮演成一个反METI者,那是因为我有更长远的考虑,我需要寻找实现自己信仰的机会。”
“我感到非常意外,那么你自己是怎么看待那些对METI的普遍质疑的?”
“虽然我跟您一样,支持METI,但是,我跟您的理由却很不一样。我承认METI的风险,但在我看来,METI是现在人类文明能够给自己在宇宙中留下一点足迹的唯一方式。换句话说,我想建立一个太空中的地球文明博物馆。”
德雷克这次是真的吃惊地望着汪若山,“实在想不到,你竟然有这样的想法!”
汪若山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碧蓝的天空,说道:“这个宇宙中有生就有死,文明也不能例外。地球文明在浩瀚的宇宙中如同一颗小小的火苗,只需要小小的一口气,就会把它吹熄。我们面临来自宇宙的危险,也面临来自人类自身的危险。我不知道人类文明还能存在多久,但作为人类的一分子,我希望我们这个在宇宙中或许仅仅是幼稚的婴儿文明也能留下我们存在过的痕迹。以我们现在的科技,想在地球上保存100万年以上的信息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石刻,而100万年对宇宙来说实在是短暂的一瞬,想要建立一座真正的人类文明纪念碑,我们必须把目光投向太空。”
德雷克说:“先驱者10号和11号,旅行者1号和2号,都已经把人类文明的痕迹带向了茫茫太空。”
汪若山回过头笑了一下,接着说道:“教授,我们不需要自己欺骗自己。人类的探测器哪怕在最理想的状态下,也需要至少两万年才能真正意义上飞出太阳系,而要飞到下一个恒星系至少也需要十几万年。如果遇到星际尘埃,探测器的速度会被逐渐降为零,最后只不过成为太阳附近被尘埃包裹停滞不前的一块金属垃圾而已。或者,它的命运也逃不过被恒星或者黑洞俘获,永远地消失掉。这就好像人类在海边扔出一颗石子就以为石子会自动漂洋过海了一样。而我要用无线电波载着人类文明的信息,在宇宙中回荡,永久地保存下去。”
德雷克点点头说:“不可否认,你的想法很有意思。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无线电波永远不会真正地消失掉,他们会在宇宙的虚空中无休止地传播出去,但是无线电波会扩散和衰减,恐怕不会像你想象的那样乐观,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年以后,它会微弱到不可能被其他文明所捕获。退一步说,即使有那种级别的文明存在,那么地球自发明无线电波以来,无数电台、电视的无线电信号已经在宇宙中扩散出去了。”
“有所不同,教授。我最近的一项研究已经从理论模型上证实,如果把一束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朝一颗恒星发射,只要功率达到一个阀值,这颗恒星就如同射电望远镜阵列中的一个,将会转发这束电波。于是,宇宙中的恒星就像一个个中继站,会形成链式反应,电波将在恒星之间被不断地转发。人类文明的信息将被永久地保存在这束在宇宙中穿行的电波中,直到宇宙消失的那天。并且最有意思的是,经过我的计算,电波的路径会先在银河系中随机穿行,平均每1000年左右被一颗恒星阻挡从而被转发改变路径,就好像是在台球桌上的一个撞球被撞向另一个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万分之一的机会直接飞出银河系,传播到下一个星系中。打个粗糙但是形象的比喻,这座电波中的人类文明纪念馆将在宇宙中旅行,在每个星系停留1000万年左右,中途经过200万年左右的旅行到达下一个星系。但我的这项研究成果并未对外公布,IAU也是不可能支持我的设想的。”
德雷克听完汪若山的话,沉默良久,说:“我会为你保守这个秘密。”
方涵
汪若山的回忆被一阵敲门声打断。
“请进”,汪若山说。
推门进来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性,一头干练的短发,匀称的身材,显得非常健康而有活力。
她是汪若山带的博士后研究生兼行政助理,叫方涵,今年刚过30岁,但看上去就像20出头,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保持青春的秘诀就是:天天蛋奶素加天天运动。
方涵一进门便对汪若山说:“老板,IAU那边来电话了,让我来问问你NASA的求助函收到没?老外好像挺着急的。老板,什么事啊?”
汪若山说:“NASA想请求悟空接管旅行者1号的测控,我会马上回复IAU,我个人没意见,很乐意承担这个工作,但还需要上级批复一下。你要知道,启动悟空的大功率定向发射不是我一个人做主就够的。刚好,你替我打一份报告给中科院的领导,把情况说明一下,争取领导的同意。别忘了把正面积极意义写的高一点,大一点。”
方涵说:“收到,老板。你放心好了,本人最擅长从和谐社会以及国防大计两个角度同时论证项目的深远意义。”
汪若山冲方涵笑了下,这个年过三十但总是脱不了大学生气息的女孩很会讨老板高兴。
方涵说了声“先闪了”,迅速地消失在门后。
一周后,中科院批复下来了,正式同意该合作项目。很快,经过中美双方协商,该项目正式被命名为“握手”计划。喻示着两层含义,一是表示中美两国在深空探索领域首次握手合作,二是表示悟空和旅行者1号的首次握手。
上级正式任命汪若山为握手计划的中方领导人,任命方涵为握手计划的首席联络官及新闻发言人。
任命下达后,汪若山和方涵两人都各自忙起来。看起来这仅仅是对一颗美国人在40多年前发射的小小探测器的深空测控,但其实这里面牵扯到无数复杂的问题,有技术方面的,也有政治方面的。
旅行者1号是离地球距离最遥远的一颗人造物体,而悟空则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台“发报机”,中美这两个大国在太空科学领域又是第一次正式合作,这许多个第一给握手计划披上了很多不同的外衣,也引发了各国媒体的高度关注。
方涵在私下的交际场合就像一只百灵鸟一样活泼机灵,但是一到正式的媒体新闻发布的场合,穿上职业装,就像突然换了个人一样,变得稳重和谨慎。汪若山对方涵的表现始终感到满意。
握手
在握手计划正式启动的一个月后,在多方的努力下,终于一切准备就绪,今天开始第一次悟空和旅行者1号的正式握手。
在正式握手前,会有个简短的仪式,来自中美双方的官员和IAU的高级代表均到现场参加仪式。
NASA代表将旅行者1号的指令解密芯片正式移交给汪若山博士,意味着旅行者1号的测控权限正式移交给悟空。根据合作协议,汪若山也将悟空信息监控通道的钥匙芯片交给NASA的代表,从此NASA也可以实时共享悟空收到的来自旅行者1号发回的信息。
汪若山将芯片插入主控电脑,沉着地发出口述指令:“悟空朝向,赤经,17时30分21秒,赤纬,正12度43分。”
操作员回复:“已就绪。”
“1号机位开机。”
“正常。”
“2号机位开机。”
“正常。”
“指令校验。”
“通过。”
“发射!”
“已发射。”
汪若山转身朝方涵示意她可以发言了。
方涵对所有现场观摩的官员说:“请各位领导和同行们先回去休息。旅行者1号目前距离地球153个天文单位,悟空的指令将在20小时27分钟后到达。再经过同样的时间,我们可以接收到旅行者1号的反馈信息,也就是说,第一次中美太空握手成功的消息将在40小时54分钟后向全世界宣布。”
现场响起了掌声,随后,人群渐渐散去。
汪若山对方涵说:“方涵,你也去休息吧,这几天可把你累坏了,我还要花点时间把所有的参数和指令数据再核对一遍。”
“老板,那我可就不客气啦,我这绷紧的弦总算也可以松一下了,明天见。”说完,方涵做了一个夸张的打哈欠的动作,朝汪若山做了个鬼脸,转身跑了。
汪若山微笑着看着方涵转身离去,笑容一下子就收住了,转而从一副非常严肃的表情坐回了主控电脑的旁边。
这是汪若山实施自己精心策划了5年多的计划的绝佳窗口期,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悟空会在接下来的40多个小时中始终处于热机状态,而IAU的代表和中美两国的官员都会忙于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
在这段时间中,根据预定的计划,汪若山的操控权限会临时提高到6级最高权限,以应对第一次测控中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第一次握手成功后,汪若山的操控级别就会降回到5级。
汪若山娴熟地操控着主控电脑,在输入了一连串的长口令后,调出了一个指令集文件,这是他精心准备了5年的一本地球文明纪念册,总共包含约10个TB的数据,里面集中了人类历史上在文化和科学两大领域的最精华部分。
这些数据全部发送出去,大约需要20多个小时。经过汪若山的精心计算,在不改变悟空的朝向情况下,这些信息将会被发往距离地球14000光年的蛇夫座M10球状星团,在那里会有高于99.999%的几率被一颗恒星转发。
汪若山按照自己已经演练过不知道多少遍的顺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悟空发射的复杂操作。终于,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就差最后一次确认点击了。
汪若山的手在回车键上停了一下,心里默念了一声,“渺小的人类从此在浩瀚的宇宙中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小块纪念碑。”
汪若山果断地敲下了回车键。
悟空悄无声息地重新开始了工作,没有人觉察到,或许有人发现了悟空运转的一些信号,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没有人会对悟空的运转感到奇怪。
第二天,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都竞相报道了悟空与旅行者1号握手成功的消息。这不仅仅是一条科技新闻,更多的媒体拿它作为政治新闻来报道。
脉冲星
两年后。
这两年来,汪若山带领的悟空SETI项目组以1000多万个不同频率对天空进行细致的扫描,已经对银河系中将近2000万颗恒星进行了定向探测。现在的瓶颈是数据分析的效率,尽管汪若山已经尽一切可能利用国内所有大型计算机中心的空闲时间对悟空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但效率还是不够。
方涵则仿照美国的[email protected]计划,正在领导建立一个[email protected]的计划,试图把中国所有家庭的电脑和互联网企业的服务器都利用起来,在这些电脑和服务器空闲的时候协助分析悟空的海量数据。
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找寻到任何外星文明信号的蛛丝马迹。对此,汪若山是有着充分的心理准备的,毕竟2000万颗恒星相对于银河系的几千亿颗恒星来说依然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除了SETI任务,握手计划依然在顺利地进行,悟空每天都要定期接收来自蛇夫座方向旅行者1号传回来的信号。
在今天接收到的旅行者1号信息中突然夹着一个特别的信号,这个信号的频率完全不同于旅行者1号使用的频率,若不是悟空超宽的监听频段,是不可能发现这个信号的。值班小组立即将此事报给了汪若山博士。
很快,汪若山和方涵都来到了测控室。
这是一个明显的脉冲信号,波长在1个纳米左右,间隔周期是4.29秒。
方涵说:“有点怪,从波长来看,这应该是一颗刚刚生成的脉冲星,但是间隔周期长的有点过分了。据我所知,我们已经发现的所有脉冲星的间隔周期还没有超过3秒的。难道是旅行者1号抽筋了?”
汪若山说:“不可能,旅行者1号从理论上来说,不可能产生如此高频的信号。信号源来自旅行者1号方向这是确定的,但从信号的频率和精确的间隔周期上来看,不像是非自然产生的信号。照理说应该是颗脉冲星,但这个间隔周期确实有点长了,不过,或许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类型的脉冲星。而且,这显然是一颗刚刚诞生的脉冲星,要不是我们两年来长期盯着一个方向,是没有这么好的运气的。在我印象中,到目前为止,国际同行还没有宣布过类似的发现。”
方涵兴奋地说:“太好了,我有种直觉,这颗脉冲星的发现将改写我们以往对脉冲星成因的认识。说实话,我对旋转灯塔模型一向就没有好感。老板,深入研究这个信号的任务就交给我吧,我对脉冲星一向很有兴趣。我申请给这颗脉冲星暂命名为‘新蛋1号’。”
汪若山说:“行,希望你早日出成果,先设法搞清楚信号源与地球的距离。美国人应该得不到这个信号,他们只能共享到符合旅行者1号频率范围内的信号。”
方涵朗声说:“收到,老板!”
方涵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对“新蛋1号”的研究中,很快,她就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新蛋1号的脉冲间隔周期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内从4.29秒缩小到了4.26秒,并且以一个匀速在持续递减。
方涵查遍了论文库,也没找到曾经有过的类似发现,这似乎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脉冲间隔在以如此快的速度递减的脉冲星。
汪若山的推断是这颗刚刚形成的脉冲星的体积还在不断地减小中,为了维持角动量守恒,那么它的转速就必须不断地增大,于是脉冲间隔就不断地减少,这似乎恰恰印证了传统的旋转灯塔模型的正确。
总之,方涵和汪若山对这颗新发现的脉冲星都非常感兴趣,但是在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研究进展之前,他们没有急于向外界公布这一较为重大的天文新发现。两个人都希望能通过对新蛋1号的研究,改写人类对脉冲星的理论模型。
但新蛋1号到地球的距离却始终测量不出,他们尝试过各种方法,都宣告失败,在悟空的精度范围内,没法测量出任何脉冲频率的“红移”或者“蓝移”值。
直到一件偶然事件的发生。
新蛋1号
又过了一年,汪若山因一个国际交流项目应邀到阿雷西博射电天文台短期访问。
这个位于波多黎各山谷中的巨型射电天文望远镜曾经占据了世界第一的宝座长达50多年之久,它也是被人类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10个工程之一。
汪若山曾经先后在这里奉献过5年的青春,因此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感情。他对阿雷西博的控制台也是极为熟悉。
这天,汪若山得到允许又重新坐到了阿雷西博的主控电脑面前,他熟练地摆弄着控制台,满是怀旧的情绪。他在电脑屏幕上极为自然地输入了新蛋1号的赤经和赤纬。这一年来,他一直高度关注着新蛋1号,所以想也没想就把新蛋1号的坐标信息输入到了主控电脑中,并且把阿雷西博的接收频率调整到了新蛋1号的脉冲频率。
令汪若山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什么也没收到。这怎么可能?汪若山心里默念一声,这个频率和坐标自己曾经输入过千百遍,那真是闭着眼睛也能输对的。
汪若山立即拨通了方涵的电话,“方涵,赶快看一下新蛋1号的状态。”
“怎么了,老板?你想知道什么数据?”方涵对汪若山着急的语气感到有些诧异。
汪若山说:“你马上看一下,新蛋1号还在不在?”
过了一会儿,方涵说:“在啊,一切正常,怎么了?”
汪若山说了声“一会再说”,就挂了电话。
他想可能是阿雷西博出故障了,否则不可能接收不到新蛋1号的脉冲信号。但是检查了好几遍,从所有的现象来看,阿雷西博都一切正常。
汪若山突然想起了什么,他立即在电脑中修改了坐标的数值,然后仔细观察信号读数。就这样,汪若山一边调整阿雷西博的定位坐标,一边观察读数。很快,新蛋1号的脉冲信号出现在了电脑显示屏上。
汪若山倒吸了一口冷气,他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坐标参数,快速地做着心算。三遍心算之后,汪若山满头大汗地起身,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他拨通了方涵的电话:“方涵,如果我没有搞错的话,新蛋1号离我们的距离我算出来了。”
方涵:“真的吗?老板。你用的什么方法?”
汪若山:“三角测量法。”
方涵:“什么?老板,你说的是三角测量法,开什么国际玩笑!”
汪若山:“我不是在开玩笑。我们被我们的惯性思维蒙蔽了,我们一旦认定这是颗脉冲星以后,就默认它距离我们非常地遥远,三角测量法这种古老的测量远处物体距离的方法被我们从头脑中不自觉的过滤掉了。”
方涵:“你是说,阿雷西博看到的新蛋1号和悟空看到的有角度差?”
汪若山:“是的,有角度差。我已经计算出来了,新蛋1号距离地球不到1光年。”
方涵大叫一声:“老板!你说的是真的?这绝对不可能!”
汪若山冷静地说道:“是的,我也认为这绝对不可能,但是根据目前我得到的所有数据就只能得出这个唯一的结论。并且,它的脉冲间隔为什么会缩小,我也想通了。很简单,它在朝我们飞过来。”
方涵在电话中已经沉默了。
汪若山继续说道:“换句话说,新蛋1号是一个正飞向地球的会定期发出无线电波的物体,至于他到底是自然的还是非自然的,我不知道。”
方涵:“老板,你的意思是它有可能是一艘外星人的飞船?”
汪若山:“或者是一群。当然,也有可能真的是颗脉冲星。”
方涵:“我们应该马上通报给IAU。”
汪若山:“我马上就给贾斯比主席打电话。”
争议
自从汪若山向IAU报告了新蛋1号的情况后,地球上的所有射电望远镜全都指向了新蛋1号。很快,各种精确的数据被测量出来。
此时,新蛋1号位于距离地球将近4万个天文单位的奥尔特星云边缘,正以接近光速的十分之一的速度朝地球飞来,质量和体积仍然未知。如果按照目前的速度不变的话,新蛋1号将在6年后到达地球。
虽然全世界的光学望远镜全都指向了新蛋1号,但无论是地面的超级望远镜还是太空望远镜,都无法在这个距离上看到它。
国际社会不断地召开各种级别的会议讨论各方对新蛋1号的看法,但始终未能达成共识,主流的观点大致有三种。
第一种观点:从新蛋1号发射的毫无智慧特征的信号来看,这应该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宇宙天体,但是这个天体到底是什么无法确定。很有可能就是一个微型脉冲星,它应该会进入木星引力范围后被木星捕获,成为木星的一颗卫星或者就像1997年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一样一头撞向木星,但是撞击的威力会远远大于苏梅克—列维彗星,对地球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尚无法确定。需要等新蛋1号离地球更近一点,能够被太空望远镜看到,计算出了体积和质量后才能确定。
第二种观点:新蛋1号是一个非自然物体,它发出的信号虽然没有任何复杂特征,但是其实起到一个定位导航作用,这个信号的工作原理类似于雷达回波,可以把这个物体精确地引导到地球来。至于它到底是一个探测器,还是一艘宇宙飞船,甚至是一个舰队,目前无法判断,因为它对于我们来说,除了这个信号以外,似乎是完全隐形的。国际社会应当立即向全世界各国政府发出预警,人类文明有可能在6年后首次接触地外文明。
第三种观点:新蛋1号是由外星文明发射的“导弹”,是一个精确制导武器。人类应当立即发出全球警报,一方面调集全世界的航空力量发射拦截火箭,一方面各国政府应当组织大规模的人员疏散,修建防空设施,以防不测。
这几种观点都无法给出足够有力的证据,因而很难说服对方。为此,国际社会争论不休,大会小会开个不停。
但是很快达成一个共识,立即由NASA朝新蛋1号发射一颗小型探测器,以获取更详尽的资料,在做进一步的决策前,至少我们要知道它的体积和质量。
在全世界的通力合作下,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探测器和超级运载火箭都完成了,在美国的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它将在4年后与新蛋1号以超过0.2c的速度擦肩而过。
这颗探测器被命名为“千里眼”。
千里眼
在千里眼飞向新蛋1号的过程中,全世界所有的望远镜,从光学的到射电的,从地面的到太空的,都把它们的指向对准了蛇夫座方向的不明物体。但是,除了我们能接收到它如同脉冲星般有规律的脉冲信号外,无论从哪个频段都无法得到任何反馈,在可见光波段更是完全不可见。
基于这种现象,IAU逐渐倾向于排除两种可能:
第一,这不可能是一个庞大的舰队,否则在这个距离内人类还是无法探测到实在过于匪夷所思。
第二,这不是一个自然物体,否则在可见光波段不至于完全看不见,如果不是技术文明的刻意掩饰,一个自然物体总是要反射阳光的。
越来越多的IAU专家认定新蛋1号是来自地外文明的探测器,更悲观一点的认为是地外文明的攻击武器,因为这种级别的“隐形”按照地球人的思维,似乎只有在作为武器的时候才有必要。
尽管国际社会实施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但是无孔不入的新闻媒体还是把真相一点一点地透露给了公众。
很有意思的,整个人类社会从整体上来说,分成了两种派别。有宗教信仰的人群基本上都持悲观态度,他们普遍相信新蛋1号的脉冲信号就是倒计时,是“审判日”的倒计时,世界末日将在倒计时结束时到来。
全世界的各个宗教中几乎都有世界末日的预言,并且大同小异。但是这部分人往往生活得比较平静,他们会尽可能地和家人团聚,完成未完成的心愿,在宗教信仰人群占据绝大多数的地区社会治安没有明显的恶化,人们都还在恪尽职守。
无宗教信仰的人群则基本上又分成乐观派和悲观派。乐观派普遍认为这是外星文明的使者,他们是带着善意来帮助人类的。于是全世界各地都成立了各种欢迎新蛋1号的组织,他们甚至呼吁国际社会建立新的历法,把新蛋1号与地球接触之日定为新纪元的起点。
但乐观派却始终无法在逻辑上很好的解释为什么新蛋1号不与地球文明建立信息交换通道。
悲观派则坚信这是外星侵略者,他们一方面呼吁联合国尽快建立地球抵抗联军,一方面在积极筹建民间的抵抗组织。
随着千里眼与新蛋1号接触日子的临近,人类社会的焦虑也在逐步增加,各种恶性社会治安事件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
千里眼与新蛋1号预计的接触点在海王星轨道附近,距离地球大约30个天文单位,就在预定的接触日前1个月,一个重要的事件发生了。
全世界光学望远镜都在这天晚上观察到了一颗“超新星”,甚至用肉眼也可以看见,目视星等达到了五等。这是新蛋1号突然放出的强烈光芒。
人类社会马上意识到,新蛋1号开始减速了。
至此,新蛋1号到底是什么的谜题提前揭晓答案。人类首次遭遇到了地外文明的飞行物。虽然人们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但是一旦真正确认,还是给人类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同时也确认新蛋1号是一艘飞船或者一个探测器,而不是一个舰队。这总算是个好消息。
通过光谱分析,新蛋1号散发出氢和氦两种元素。毫无疑问,这是核聚变发动机的排出物,这是一个已经掌握了核聚变技术的文明,比人类文明大概超前250到500年。
这两件关键事情确立后,人类社会的不安和焦躁情绪得到了部分的缓解和控制,专家不断地在新闻媒体中分析:还好这仅仅是一个掌握了核聚变技术的文明,而不是一个掌握了反物质技术的文明。并且它们只有一艘飞船,如果真是侵略者的话,人类的武装无论如何不至于一夜之间全部覆灭。还有专家举例说,即便是今天的一个海军陆战队回到了500年前的古战场,也无法对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冷兵器军队瞬间全军覆灭。
因为新蛋1号的减速引擎启动,IAU也当即决定提前开启千里眼的探测仪器。
千里眼每隔1小时传回一张高解析度的照片,但是在这个距离上,仍然无法看清新蛋1号的整个轮廓,核聚变引擎发出的光芒实在太亮,千里眼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滤光参数。
千里眼上的质量探测仪也开始工作,但在这个距离上还没有读数,可见新蛋1号的质量并不是很大。
在千里眼与新蛋1号接触日的前7天,质量探测仪的读数终于出来了:新蛋1号的质量约为500吨。
随后,第一副终于可以看清新蛋1号整个轮廓的照片传回来了。新蛋1号的外形是一个几乎完美的圆锥体,圆锥部分正对着地球,他是核聚变引擎的喷嘴,放出耀眼的光芒。体积大约与一枚地球上的运载火箭相当。
但是一幅幅照片传回来后,人们发现新蛋1号的外形在起着变化。圆锥部分的喷嘴在逐渐增大,而圆面部分则在逐渐缩小,圆锥形正在逐步向圆柱形转变。但是它的转变完全是近乎完美的平滑,没有任何机械拼接的痕迹。新蛋1号是由一种类似于液态金属的材质构成的,黑漆漆的,几乎完全不反光。
两天后,千里眼在距离新蛋1号两万千米的地方与之交汇而过,千里眼的使命顺利完成。
高层会议
中央政治局的扩大会议在中南海举行,汪若山作为首席科学顾问出席了这次会议。
会议的焦点集中在一个问题上,那就是目前的情况是否构成行星防御预案的启动条件。
汪若山认为目前的态势足以启动预案,应当立即开始疏散作战部队,并且在各大战区的预定地点开始修建秘密工事,囤积战略物资。
现在离“接触日”还有两年的时间,地球人应当有时间做好充分的战前准备。
可是军方代表对这个预案显然不满,他认为科学家有点太过于迷信外星人的实力,而不相信人类自己的实力。
军方代表认为外星人再怎么强大,也就是一个500吨重的铁柱子,能有多大能耐。就这样突然一下要放弃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所有军事要地,似乎有点太儿戏了。更重要的是,一旦别的国家的武装力量乘虚而入,将对我国的国防构成重大的威胁。
总理的意见也认为大规模的疏散行动会造成整个社会的恐慌,很有可能使局势失去控制,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会议在紧张气氛中整整持续了一整天,汪若山还给中央政治局的常委做了一场报告,展示了外星人可能具备的科技,以及外星人可能具备的武器系统。
最后,总书记拍板,决定暂不进行大规模的军队疏散,对公众严守秘密。但是全军要做好一级战备状态,确保随时能够迎战敌人的进攻,这个进攻不仅仅是外星人,还包括其他国家的武装力量。
与此同时,要持续呼叫新蛋1号,在各个频率进行呼叫,努力与之建立通信联系。
整个世界似乎一夜之间进入到了世界大战时期,各个国家的武装力量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对边境的防范力度空前加强。在各国的军方眼里,外星人的威胁远没有来自别国的军事威胁大。
联合国安理会开会的密度空前地提高,几乎每天都有各种级别的会议。发展中国家要求军事大国美国和俄罗斯无偿分散他们的武器装备到各个国家,但遭到美俄的拒绝。美俄则要求在其他国家建立更多的军事基地。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比较奇怪,一方面,中国一再坚称自己属于发展中国家;而另一方面,中国又被国际社会公认为军事大国,被要求承担和美俄相同的责任。
虽然从逻辑上来说,在这种时期,成立一个高度集权的地球联合军是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地球上所有军事武装力量的方案。
但经过一个多月的高密度的会议,国际社会很快意识到成立地球联合军是不可能的,目前整个人类社会的宗教信仰、政治体制结构决定了即便是在面临外星人入侵这样重大的威胁整个人类安危的事件时,人类社会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团结起来,只能各自为战。
联合国最后的决议也只能是要求各国向安理会通报各自的军事计划。唯一的成果是由安理会牵头,确定了一份特别应对小组的名单,这份名单上的人来自全球各个领域中最顶级的专家,包括科学家、特种兵、政治家、心理学家等,甚至还增加了一名占星师,一共54名,应对小组的代号为“猎犬”。
国际社会达成的协议是新蛋1号一与地球接触,“猎犬”必须马上到达接触点,但“猎犬”不具有指挥权,只能作为决策顾问,在哪个国家的军事行动只能由哪个国家自己的军事领导人决定。
从公开的安理会通报上来看,各个国家采取的对策竟然惊人的一致,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与中国相同的策略,在安抚民众的同时,所有军队进入一级战备。
接触
随着新蛋1号离地球越来越近,它在夜晚的亮度也越来越高。接触前1年,已经达到了1等星的亮度,超过了夜晚天空中大多数星星的亮度。
接触前6个月。
全球各大电视台开始对新蛋1号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直播。此时的新蛋1号在晚上的亮度已经可以和木星、金星媲美,它在持续减速中。
全世界的地外文明崇拜团体的活动也达到了最高潮,美国人在新墨西哥州的高原上用巨大的LED灯组摆出了面积达到几十个平方千米的“WELCOME TO THE EARTH”的字样。澳大利亚人则在内陆沙漠上用灯光组成了一个直径达到100千米的人类笑脸的图案,一到晚上便开起来,还会眨眼睛,从卫星拍摄的照片来看,效果极其震撼。
但新蛋1号对这一切似乎完全视而不见,它不回答任何人类的无线电呼叫。新蛋1号的外形此时已经成为一个近乎完美的圆柱形,正对着地球的这面发出耀眼的光芒,那是核聚变引擎产生的巨大能量,向地球人冷峻地展示着他们的科技。
接触前1个月。
新蛋1号的核聚变引擎突然熄灭了,它停止了减速,此时的新蛋1号在距离地球约两个天文单位的木星和火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上,以接近40万千米的时速悄无声息地向地球滑行过来。
一旦新蛋1号关闭了发出巨大亮光的核聚变引擎,整个新蛋1号突然又隐形了,它在电视直播画面中消失了。在可见光波段,新蛋1号几乎不反射任何光线,它的表面由某种吸光性能极强的液态金属构成。
追踪新蛋1号的所有天文望远镜开始启用红外波段定位新蛋1号,核聚变引擎虽然关闭,但是它的余温是不可能突然消失的。于是,全球各大电视频道又收到了新蛋1号来自红外波段图像的信号。
接触前3天。
新蛋1号的核聚变引擎突然开启,再次减速。这次减速是被很多专家预计到的,因为40多万千米的时速对于降落地球而言,还是太快了,新蛋1号必然在进入地球大气层前再次减速到时速小于3万千米,否则在地球降落的技术难度和付出的代价就太高昂了。
此时的新蛋1号已经离地球非常近,很快就要进入月球的绕地轨道了,它发出的耀眼光芒使得新蛋1号在夜晚的亮度仅次于月亮,甚至在白天也能看到这颗挂在天上的“星星”。
接触前24小时。
此时的新蛋1号已经成为天空中的第二颗小太阳,即便是在晚上,也能把整个地球照耀得如同白昼。
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屏住呼吸看着电视直播,所有的电视频道都只播放与新蛋1号有关的节目。各国的领导人都在电视上呼吁民众保持镇定,军方严阵以待。
接触前3小时。
天空中的第二颗太阳突然熄灭,同时,新蛋1号再次开始变形。全世界的人都在电视画面中目睹了新蛋1号的圆柱体两侧开始长出翅膀。不需要专家,普通人也都能明白,这是新蛋1号做好了在地球大气层中滑翔的准备。
此时新蛋1号的时速已经降低到了1万千米以内。
接触前1小时。
新蛋1号以40度的倾角开始进入大气层,进入的位置是在地球的北极上空,它的最终降落地点此时仍然是个谜。
人们在电视画面中目睹了新蛋1号进入大气层的壮观景象:北极的上空突然出现了一团巨大的红色火球,它翻滚着越来越低。
新蛋1号被完全包裹在火球之中。
似乎是在一瞬间,从火球中突然冲出一个巨大的张着两翼的飞行物,就好像是一个长着巨大翅膀的易拉罐。它几乎是全黑的,表面不反射任何阳光。就好像是一只巨鸟在天空中的投影,有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
降落
新蛋1号在距离地表两万米的上空停止了下降,开始平飞,速度大约为2500千米每小时,它首先进入了俄罗斯领空。
俄罗斯空军立即派出了4架T-50迎了上去。尽管军方都料到新蛋1号不会对无线电呼叫做出任何回应,但俄军方仍然持续对新蛋1号呼叫,希望能得到响应。新蛋1号继续保持着沉默,像一个鬼影子般无声无息地滑行。
在地面上的人们首次用肉眼目睹了新蛋1号的真身,用长着巨大翅膀的可乐罐来形容它真是非常传神。4架T-50的身形与新蛋1号相比,就好像四只麻雀在伴随着一只雄鹰飞行。
新蛋1号从黑龙江省进入中国领空,中国空军派出的4架J20早已经在此守候着。
按照国际社会之前达成的共识,无论新蛋1号出现在哪个国家的领空,人类空军都只伴飞,并且保持无线电呼叫,不首先做出任何威胁举动。
新蛋1号继续朝着中国的南方飞行,保持着稳定的时速。
全世界的媒体都在纷纷猜测新蛋1号的目的地,大多数专家认为新蛋1号很有可能会绕地球飞行几圈以后再选择降落地点。
只有一个人猜出了新蛋1号的降落地点,他就是汪若山。
在确认新蛋1号是一艘非自然飞行物体后,汪若山就已经隐隐猜到了一些事情。10年前,自己利用悟空发射的人类文明信息在距离地球1光年处被一艘外星文明的探测器,也就是新蛋1号截获。新蛋1号立即转向朝信号的发射源飞来,但是新蛋1号并不能知道信号源的距离。在这个方向上,距离最近的一颗恒星只有1光年左右,新蛋1号朝着信号源方向发射了定位信号,如果接收到回波,就可以准确地计算出距离。
悟空那相当于70多个足球场的反射镜面成了新蛋1号最好的定位器,任何射电望远镜都会自然反射接收到的无线电波,其本质和镜子反射光线是一样的,光本身就是一种无线电波。
汪若山的结论是:新蛋1号一定是直奔悟空而来。汪若山不止一次地在内心问过自己,如果这个猜测是真的,自己的行为确实给地球人类带来了未知的危险,自己后悔吗?但是汪若山自己也没有准确的答案。
在进入中国领空两个多小时后,谜底揭晓了,汪若山猜对了。新蛋1号到达贵州上空后,在完全没有先兆的情况下,突然极速下降,一边下降一边开始变形。它的这种变形完全不是那种生硬的机械式变形,而是像一颗慢慢融化的巧克力。
在距离地面5000米高空的地方,新蛋1号已经“融”成了一滴巨大的液滴,它就停在悟空的正上方。突然,这滴液滴一分为五,五个小液滴排列成了骰子上的五字形,几乎与此同时,每颗液滴的正下方冒出了蓝色的光芒,核聚变引擎开始工作,使得液滴减速。
仅仅10分钟后,五滴液滴就平稳地降落在了悟空巨大的反射弧面上,中间的那颗液滴恰好降落在悟空的正中心,而另外四滴平均分布在悟空的边缘上。
液滴落地跟水滴落地极其相似,迅速地在地面上化开,平摊成一个直径40米左右、厚度在3米左右的一个圆柱体。因为液滴的表面几乎不反射任何光线,从远处看过去,就好像悟空突然长出五个漆黑的大洞一样。
控制
这一切实在来得太突然了,所有悟空的工作人员从意识到新蛋1号从自己的头顶上往下降落到落地,总共只经历了20多分钟。
在这20分钟里面,所有的人员出奇得平静,有的在室外目睹了五个巨大的黑色液滴降落的全过程,有的就在室内屏息看着电视直播。直到五个液滴降落在地面上以后,所有人才似乎从梦中惊醒。
汪若山和方涵此时都在悟空的主控室中,这间房间是悟空最核心的一间控制室,大约可以容纳30多人。此时,房间中只剩下五六个人,大多数人都因为恐惧而疏散了。
方涵朝着汪若山苦笑了一下,说:“老板,咱们跑不跑?”
汪若山显得比较镇定,他的视线始终没有离开各个监控屏上的“液滴”。
“能跑到哪儿去?我觉得我有责任在这里看守悟空。我总觉得它们来这里的目的不会太简单,一定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原因。”
方涵苦笑了一下,说:“好吧,老板,我不是不想跑,我只是觉得跑出去和留在这里指不定哪个更危险呢。横竖都是赌一下,我不如省点力气。”
主控室里面还有其他几个人也都是一样的想法,他们干脆都坐了下来,静待新蛋1号的举动。
他们知道此时大批的军队一定已经朝大窝凼地区集结,但是这里属于山区,没有什么像样的道路,重型装备肯定开不进来,即便是轻便摩托化部队至少也需要4个小时以上才能到达这里。但是武装直升机应该在1小时内就能把这片区域包围。
汪若山的手机响了,这是中国西南战区的总参谋长刘文龙打过来的第二个电话,在新蛋1号从悟空上方下降的时候,汪若山就接到了刘参谋长的电话,要求他保持镇定,密切注意新蛋1号,随时报告情况。
汪若山接通电话,说了声:“喂,刘参谋长,是我。”
突然,一阵尖利的啸叫声从手机中传出来,汪若山禁不住把手机从耳朵边猛地挪开,接着就从手机的话筒中传来了很响的噪声。
所有的监控屏幕全部亮起了雪花点,房间里面的所有人都下意识地拿出了手机,果然信号全无,有些人不信,仍然拨号,但是很快就放弃了。
汪若山意识到,这是强烈的无线电干扰,很有可能是全频段阻塞。要命的是,他们这里没有有线电话,这种古老的通讯方式已经完全被手机所取代,连所有的宽带接入也都是无线方式。
汪若山的估计是完全正确的,新蛋1号把悟空的巨大天线用作了全频段阻塞的放大器,方圆十千米之内的所有无线电通讯都受到了强烈地干扰,一切基于无线通讯的设备全部失效。
以悟空为中心,直径10千米的半球形区域内成了一个黑箱,里面的人无法了解外面的情况,外面的人也无法了解里面的情况。
方涵突然叫了一声:“老板!”
汪若山朝方涵看过去,只见方涵指着悟空的主控电脑的液晶屏。上面显示出悟空的几个控制电机正在启动,天线的指向参数正在跳动。
“它想控制悟空!”汪若山叫了一声。他迅速地冲到了电脑前,在屏幕上开始点击,可是完全不起作用,悟空的主控电脑已经不受汪若山控制。
方涵和其他几个人也冲了过来,纷纷问道:“它要控制悟空干什么?”
汪若山说:“不清楚,让我想想。”
屏幕上的悟空天线定位参数停止了跳动,定格在了两个数字上。汪若山一眼就认出了这是位于波江座方向,赤经和赤纬的坐标看着有点熟悉,似乎在哪里见过。
“方涵!”汪若山突然想起了什么,他对着方涵叫道:“把你手机里面EPE(Extraterrestrial Planet Explorer,NASA在2012年发射的专用于寻找地外行星的太空望远镜)的数据调出来。”
方涵拿出手机快速地操作起来,不一会儿,就递给了汪若山。
汪若山在手机里面快速地输入了悟空正锁定的赤经赤纬的参数,很快结果就出来了。
汪若山说:“没错,就是这个地方。EPE在2022年发现的一颗超级地球,EPE—3500,距离地球46光年。如果我没猜错,这就是新蛋1号的母星,它是要利用悟空向母星传送信息。”
方涵问:“传送信息的目的是什么?”
汪若山摇了摇头,说:“天知道,或许是给母星的一份喜报吧。”
对峙
在悟空的外围,大批军队正从四面八方赶来。几十架武装直升机也从最近的军用机场起飞,直奔悟空飞来。
在悟空巨大反射弧面边缘呈一个正方形分布着四个黑色的“液滴”,此时已经不能算液滴了,它的外形已经成了一根扁扁的圆柱体。
四根圆柱体的下方突然冒出了火光,它们同时升空。在上升到500米左右的高空后,每根圆柱体又分裂成两根圆柱,两根圆柱分裂成四根,紧接着这16根冒着蓝白色火光的圆柱体长出两翼,同时开始侧身,每一个都像是一个缩小版的“长着翅膀的可乐罐”。
16个黑色的“长着翅膀的可乐罐”开始绕着悟空转圈飞行,刚开始都处于同一个高度,可是很快就高低错落有致,并且越飞越快。从远处看过去,就像是悟空上方挂起了一块黑色的圆形蚊帐。
随着16个“可乐罐”的飞行速度加快,“蚊帐”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最终形成了一个直径达到10千米的保护圈。
新蛋1号降落到现在已经过去了30多分钟,虽然它已经成功控制了悟空,但是始终没有发射无线电波。
汪若山和方涵都知道悟空的发射程序极为严格,有6道安全密钥,每道密钥都采用不同的加密算法,并且解密的“钥匙”分别保管在不同的人手里,必须6把钥匙同时开启才能启动悟空的发射程序。
新蛋1号想要突破这6道密钥,显然遇到了麻烦。
汪若山把嘴凑到了方涵的耳边,轻声说:“不管它要启动悟空的目的是什么,我只知道,我们必须阻止它。你现在立即离开这里,想办法与外界联系上,要求立即切断悟空的供电。”
方涵点了点头,转身快步朝门外走去,消失在门后。
在悟空的正中心,静静地伫立着一根巨大的黑色圆柱体。突然,四颗“泪珠”从圆柱体侧面滚了下来,就像一根蜡烛受了热,从顶上沿着侧壁流下了蜡油一样。
“泪珠”一着地就立刻变形为细长型,像蛇一样游了出去,每一条“蛇”都有一人粗,两米多长。
第一队12架武装直升机很快就要接近悟空外围的“蚊帐”了,中队长通过无线电向上级请示:“鸿鹄1号已经接近目标,如果不减速,5分钟后接触,请指示。”
“请在目标100米开外悬停,等待指示。”
“鸿鹄中队收到!”
12架直升机在接近目标前开始分散,以包围圈的形状在“蚊帐”100米开外悬停了下来。
西南战区总参谋长刘云龙此时正焦急地坐在全力朝悟空开进的指挥车上。与悟空内部的联络彻底中断了,新蛋1号形成的全频道阻塞把悟空变成了一个黑箱。在做任何决策之前,他必须要首先了解对方正在做什么,目的是什么。
联合国特别应对小组“猎犬”早在新蛋1号与地球接触的一周前就已经集结完毕,他们一直在美国的夏威夷海军基地待命,一旦确认新蛋1号的着陆点后,就会有一架专机护送他们直达目的地。此时,猎犬小组正在飞往贵阳机场的途中。猎犬小组给刘文龙的建议是尽可能不要主动采取任何带有威胁性质的举动。
中央军委组成的特别领导小组成员也正在从上海火速赶来,但要达到悟空所在的位置至少还需要两个多小时的时间。
在“猎犬”和中央领导小组到达之前,刘文龙就是现场最高指挥员。刘文龙以他将近40年的军人生涯养成的直觉感到新蛋1号对地球人没有丝毫的善意,全频段阻塞事件的发生更让刘文龙确定了这种感觉。
“鸿鹄1号,现在可以把地面行动部队放下去。”刘文龙果断地下达了命令。
“收到。”中队长继续下达命令:“鸿鹄9、10、11、12号,立即下降到登陆高度,飞豹小队落地待命。”
四架直升机下降到离地面不到两米的高度悬停,每架直升机上跳出4名全副武装的特种兵,一落地立即分散卧倒,直升机随即升高,整个过程仅仅持续了十几秒钟。
此时正值正午,长着翅膀的“可乐罐”在半空中飞速飞行着,每一个“可乐罐”都投下一个快速移动的影子,影子在地下构成了一个黑色的圆圈,就像一道警戒线。
黑蛇
方涵按照汪若山的指示,跑出了控制室,她的任务是跑出去设法通知军方切断悟空的电力供应。
方涵迅速地来到停车场,朝自己的那辆蓝色敞篷小跑车跑去。刚跑了没几步,她便停了下来。她瞄了一眼停车场的情景,就知道跑过去也徒劳了。
停车场上只看到忙忙碌碌的人群,就是看不到一辆发动的车子。
有很多人打开了车前盖,在检查着。方涵走到最近的一辆车前,问道:“车子怎么了?”
“电瓶短路,烧坏了,所有的车都这样。”
方涵听完扭头就走,她很清楚此时再去看自己的车肯定是浪费时间,不如抓紧时间步行离开这里。
几十号人,正沿着唯一的一条公路步行撤离。
方涵一路小跑,在她的前方上空,可以看到新蛋1号分身出来的飞行物正在快速地绕圈飞行,速度相当惊人。
在她的身后不远,四条从新蛋1号上分离出来的“黑蛇”也快速地朝撤离的人们游走过来。
几声从后面传来的惊呼声让方涵停下了脚步,她回头一看,立即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不远处四条一人粗的黑色蛇形物体贴着地面无声无息地朝前快速地滑动,所到之处人们纷纷散开,而这四条黑蛇似乎也在有意避免撞到人。
当“黑蛇”从方涵的眼皮底下游过时,方涵真切地看到这种物体的表面是完全黑的,看不出任何光泽,但是你又能感觉到它是液态的、柔软的,就像是浓浓的墨汁。
“黑蛇”游走的速度非常快,没过多久,就超过了跑在最前面的人。当黑蛇一超过最前方的人时,它们立即停止了滑动,像眼镜蛇一样立了起来。
跑在最前面的是两个年轻的悟空工作人员,他们露出惊恐的表情停了下来,不敢再往前挪动半步。
后面的人群也渐渐地都跟了上来,在与黑蛇相隔二十几米的地方停了下来,方涵也夹在人群中间。人群聚集的位置离远处直升机和特种兵大约还有5000米左右,已经能听到隆隆的直升机旋翼的声音。
人们开始议论起来。
“它是在阻止我们过去。”
“你怎么知道?”
“这显然不是我一个人的直觉,大家都停了下来。”
“我们怎么办?”
“我认为我们应该原地等待救援。”
“我看它们未必一定有恶意。”
“别去冒险!”
人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但是并没有一个人敢再往前走一步。
方涵此时心里非常焦急,只有她知道悟空已经被新蛋1号劫持,很有可能被随时启动,给新蛋1号的母星发射信号。不论这个信号的目的是什么,人类都必须阻止它,这是关系到人类文明生死存亡的大事。
方涵决心冒一次险,她要赌一把。正当她想朝前面继续前进的时候,有一个人先于她朝“黑蛇”的方向走了过去。
这是一个金发碧眼的西方中年男子,方涵认识他,他叫斯蒂文,是一个访问学者,与方涵有过几次交流。斯蒂文是一个乐观派,他一直相信新蛋1号是外星文明的使者,会给人类带来善意。
斯蒂文高举着双手,一边朝前走一边用英语大声叫着“Peace”,一步一步地靠近四条立起来的“黑蛇”。
在距离它们只有十几米的时候,四条“黑蛇”突然同时身子朝前倾了一些。
斯蒂文停下脚步犹豫了一下,但是他仍然大起胆子朝前走,只是比刚才走得慢了些,嘴里依然高声叫着:“Peace!Peace!”
刚走出了三步,只见其中一条“黑蛇”身子突然抖了一下。与此同时,斯蒂文怪叫了一声跌倒在地,四肢不停地抽搐,就好像遭到了电击一般,但他显然没有死,只是失去了行动能力。
人们禁不住发出了一声惊呼,方涵也张大了嘴巴,虽然她没有看到从黑蛇身上发出任何东西来,但是可以想见必定是黑蛇发出的某种强烈的定向电脉冲击中了斯蒂文,使得斯蒂文浑身肌肉被暂时性麻痹,不能动弹,甚至连话也无法说。
此时,新蛋1号到底是善意还是恶意已经不言而喻。
一些人开始往回走,一些人则在犹豫是否要上前去救助斯蒂文。
方涵焦急万分,对她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向外界传递出信息:新蛋1号正在利用悟空向母星传送信息。哪怕仅仅是传送一个“新蛋1号不怀好意”的简单信息出去也将对外界尽快做出正确的决策相当重要。
开战
出去的唯一道路已经被“黑蛇”封死了,而悟空所在地的四面均是崇山峻岭,想要穿山出去是不可能的。无线电通讯也已经被新蛋1号的全频段阻塞彻底封死。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传递出信息只有一个办法:在地上写字。
方涵相信,此时全世界所有最尖端的间谍卫星一定都把焦点对准了悟空所在的区域。间谍卫星在地面的分辨率已经能达到10个厘米。万幸的是此时天空晴朗,只要能在空旷一点的地面上写出几个大字,就一定能被间谍卫星拍到。
可是这事想着容易,一时间想要做到却也绝非易事。四周全是山地,灌木林丛生,想要在山上找到一块平坦的地面都是不可能的。唯一的空旷地是停车场。
方涵的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方法,但她还需要三个人的协助。
方涵从人群中迅速选定了三个熟人,把他们拉到一边,悄声说道:“汪若山博士发现外星人劫持了悟空,试图利用悟空向母星传送信息,我们必须把这个情况传递给外界。我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用我们的身体组成文字,让卫星看到,请帮助我。”
三个人马上明白了方涵的意思,迅速地点了点头。四个人默契地开始往回跑。
一来到停车场,方涵便喊了一声“E”,说完她立即平躺在地上。另外三个人马上就领悟了方涵的意图,也迅速地找到位置平躺了下来,四个人用身体组成了一个字母E。
停留了十几秒钟,方涵喊道:“换成T。”
每组成一个字母,都会停留十几秒,方涵依次发出了E、T、H、J、W、K六个字母的指令,组合在一起,传递出去的信息便是:ET Hijacked Wu Kong(外星人劫持了悟空)。
全世界几十个间谍卫星同时捕捉到了方涵等人的特殊举动。
仅仅10分钟后,联合国猎犬小组和中共中央军委特派小组的面前几乎同时呈上了来自情报部门的紧急报告:根据悟空工作人员传递出来的信息,悟空已经被新蛋1号劫持,这个信息解读的准确度为五级(最高可信度)。
几分钟的简短讨论后,猎犬小组和军委特派小组也几乎是同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新蛋1号正在利用悟空向母星传递信息,必须马上阻止它。
刘文龙在接到猎犬小组发来的建议的同时,也接到了来自中央军委特派小组的命令:
1.立即切断悟空的供电线路。
2.夺回悟空的控制权。
刻不容缓!
刘文龙接到命令,立即拿起步话机,给鸿鹄中队下达作战命令:“鸿鹄中队,空中和地面同时强行进入警戒区,允许武力抵抗。”
“鸿鹄中队收到!”
12架直升机迅速地开始编队,分成4个小队,每个小队三架直升机排成间隔200米左右的纵列,同时朝前飞去,所有的武器装备都进入随时发射状态。
就在4架直升机刚刚触碰到“可乐罐”形成的分界线时,四个“可乐罐”突然发出耀眼的强光,以快得不可思议的速度直接撞向了4架“触线”的直升机。
四声清脆的“啵”声几乎同时发出来,四个“可乐罐”从机头穿入机尾穿出,几乎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四架直升机立即失去控制,直接坠地,发出巨大的爆炸声。只有一名飞行员成功地弹射出来,其余3架直升机都不见有飞行员生还。
后面8架直升机亲眼目睹了“可乐罐”就像飞刀插豆腐一般轻而易举地洞穿了第一排直升机,飞行员全都毫不犹豫地按下了武器发射按钮。
8枚“毒刺”空对空袖珍型导弹几乎同时朝4个目标发射出去。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4个“可乐罐”不但没有躲避,反而直接加速迎了上去。导弹确实是“命中”了目标,但是在爆炸的火光中,“可乐罐”毫发无损地飞了出来。
它们的进攻方式简单到了极致,就是撞击。在接下去的30秒内,四个“可乐罐”就像是四根绣花针,逐一穿过飞行中的直升机,8架直升机瞬间全部坠毁。
地面部队的遭遇并没有比空中部队好到哪里去。特种部队几乎是在跨过警戒线的同时全部抽搐倒地,全身麻痹,如遭电击。但是敌人是如何做到的,却没有一个人看得清楚。
真相
悟空的电力是由40千米外的一个小型发电厂的一个单独机组提供的,此时军队已经控制住了这个发电厂。
刘文龙的断电命令一下达,工作人员立即断开了悟空的供电线路。
方涵已经回到了主控室,刚与汪若山会合没几分钟,整个主控室的灯光突然就黑掉了。
汪若山和方涵激动地互相望了望,同时喊出:“成功了!”
但是喜悦的表情还没来得及收住,他们就发现虽然照明系统已经断电了,但是主控电脑并没有断电,依然在工作。
汪若山一拍额头苦笑道:“我怎么忘了,悟空是接在一个超级UPS(断电保护器)上的,一旦电力中断,UPS可以提供两个小时左右的临时电力,我居然把这一层忘记了。”
方涵说:“也就是说,如果新蛋1号不能在两小时内破解我们的密钥的话,悟空就会彻底失去电力,变成一堆废铁。”
汪若山说:“是的。但这就完全看我们的造化了。”
就在两个人说话的同时,一条“黑蛇”突然出现在了主控室内,它幽灵般无声无息地滑向汪若山。等到汪若山和方涵同时发现它时,“黑蛇”已经近在咫尺。
还没等方涵的惊呼声落地,“黑蛇”已经像一条蟒蛇一样缠住了汪若山。汪若山只感到一阵电流在全身流转,四肢顿时麻痹了,但电流的大小控制得很精确,并没有使汪若山感到痛楚,头脑也依然非常清醒,只是动弹不得。
方涵和在场的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不由得都同时往后退去,也有几个人吓得直接往门外奔去。
汪若山此时感到呼吸变得困难,大脑开始有缺氧的症状出现,眼皮也变得沉重起来,眼前的景象逐渐变得模糊。
突然,汪若山眼前一黑,感觉自己的身子似乎正在坠入一个无底深渊,越坠越快。眼前依然是无边无际的黑暗,过了许久,在黑暗的深处似乎有了一个小小的光点正朝着汪若山飞过来。
光点一开始只有一个针尖那么大,然后一点点的变大,速度越来越快,也越来越亮。终于,汪若山看清楚了,那是一个燃烧着的巨大火球,是一颗恒星。
巨大的日珥从恒星的表面喷流而出,每时每刻都有数不清的爆炸在恒星表面发生。日珥爆发的频率和数量都远远超过了汪若山熟悉的太阳,这些无数盛开的日珥使得这颗恒星看起来更像是一朵盛开的向日葵。
这是一颗异常活跃的恒星,汪若山感受到时间的飞快流逝,恒星盛开的向日葵花瓣逐渐变小,变稀疏,这颗恒星正在从活跃变得平静。当日珥爆发的频率和数量变得可数之后,这颗恒星的表面出现了第一个深坑,恒星的表面物质就像瀑布一样往深坑中跌落,很快就填满了这个深坑。
可是很快又出现了另外几个深坑,由烈火和爆炸组成的瀑布在恒星表面的各处出现。一个坑被填满之后又会出现更多的坑,更多的恒星表面物质被填入到坑中。汪若山看出来了,这颗恒星正在塌缩。
这是一颗质量超过钱德拉塞卡极限的大质量恒星,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期,用不了多久,这颗恒星会发生剧烈的爆炸成为一颗超新星。
恒星从汪若山的视野中慢慢地移出了,眼前又是一片黑暗,但很快就有颗蓝色的亮点出现在眼前,越来越大。一颗蓝色的行星出现了,但汪若山一眼就看出,这并不是地球。
蓝星的大部分面积也是由海洋组成,其间点缀着一块块的陆地,这些陆地跟地球一样覆盖着无边无际的绿色植被。但汪若山却突然感受到了一阵强烈的恐惧心情,这种恐惧不是汪若山自己的恐惧,而是整个星球的恐惧。
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很快就会被超新星爆发的强大火光所吞噬,完全汽化,什么都不会剩下。在恐惧中,汪若山看到蓝星的海面上浮起了一个个巨大的平台,平台上一艘艘巨大的星际战舰正在成形。看到这些巨大的战舰,汪若山的恐惧开始被一种兴奋和激动的心情所取代。这是一个正在跟自己的命运抗争的强大文明。
突然,从蓝星的表面飞出无数个发着强烈光芒的小点,这些小点朝着宇宙中的各个方向四散飞去。汪若山立刻明白了,这些是蓝星文明建造的探测器,它们肩负着寻找新家园的使命。
蓝星被远远地抛在了身后,汪若山感到自己正在朝着宇宙深处飞去,自己就是一个探测器。群星在眼前出现,整个宇宙仿佛静止了,眼前的所有景象都像定格了一样一动不动。时间的流逝感也从汪若山的感觉中消失了。
不是宇宙静止了,而是汪若山感受到了真实的星际航行,十分之一的光速在巨大的宇宙空间里面就像蜗牛在爬。这种状况没有持续多久,汪若山就泛起了十分复杂的情绪,在这些情绪里面有孤独、悲伤,也有焦急和期盼。
汪若山觉得自己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艰难地跋涉,四周是广袤、深邃的宇宙,似乎整个宇宙就只剩下了自己。他就像在沙漠中苦苦寻找着水源,快被渴死的母亲正在身后焦虑地望着自己。
就在绝望中,汪若山突然听见了一阵美妙的音乐响起,在宇宙中的某一个方向射来了一道强烈的无线电波,这束电波刺破了杂乱无章的宇宙背景噪音,直穿汪若山的整个身体。
“水源!我找到水源了!而且,很近很近。”这是汪若山听到音乐后的直觉反应。这道电波如此强烈,如此致密,它没有在宇宙中经过长途跋涉而扩散、疲弱,它就在离自己很近的地方发生。
一阵狂喜涌上了汪若山的心头,太好了,母亲有救了。汪若山立即把自己的航向对准了电波的来源,他朝着电波的来源发出有节奏的呼喊,只要听到自己呼喊的回声,他就能确定电波来源的距离。
似乎只过了一眨眼的时间,回声就来了,汪若山简直不敢相信,只有1光年,那个电波发生地就在离自己最近的一个恒星系中,这个恒星系离自己的母星也不过46光年,这一切简直就像是一个美丽的梦,太幸运了。
汪若山立即调整航向,核聚变引擎全功率运行,朝着电波来源全速飞去。
此时的汪若山,满脑子都是自己的使命:
1.寻找一颗有液态水和固体物质同时存在的行星。
2.利用行星的物质建造电磁波放大器。
3.传送行星的详细宇宙坐标给母星。
没过多久,一颗美丽的蓝色行星出现了,虽然在之前通过分析接收到的文明信息已经知道了这颗行星符合要求,但当它真的出现时,汪若山仍然激动了起来。这是一颗完美的行星,所有的条件全部符合母亲的要求,更宝贵的是这个恒星系正值壮年,主星序阶段尚未过半,它的恒星还可以提供足够长的稳定期。
这个星球上有一种尚处在初级阶段的文明,对母星构成不了任何威胁,一切都是那么完美。连电磁波放大器都不需要再另行建设,这个星球上的文明刚刚学会制造这种基础设备,之前用于定位的回声正是这样一个设备反馈回来的。
母星有救了,我的使命也变得简单了:控制电波放大器,传送坐标给母星。汪若山抑制住自己喜悦的心情,专心在行星表面平稳降落。
电磁波放大器虽然比自己脑中的设计图纸要原始很多,但用于给母星直接传送信息倒是够用了。但是,没想到这个初级文明已经发明了一种加密的技术,使得全面控制它遇到了层层的障碍,虽然这些加密手段不能最终阻止我,但是会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母亲那干渴的嘴唇和焦虑的眼神再一次出现在了汪若山的头脑中。
“我一定要尽快突破障碍,完成使命!”汪若山不断地给自己增强信念:“如果我能知道其中的任何一个密钥,我就能以最快的速度突破所有的障碍。母亲快渴死了,我绝不能再等下去了,每多等一秒钟都是将母亲推向死亡一秒钟。给我一个密钥!”
“密钥?等等,我自己不就知道密钥吗?为什么会突然想不起来了?真该死,母亲已经危在旦夕了,我怎么想不起密钥了?快点冷静下来,好好想想。”
“对了,就是这样,深呼吸,想一想密钥是什么?”
“想起来了,是yu qiong qian li mu geng shang yi ceng lou。”
一句古老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汪若山猛然间睁开了双眼,他看到方涵和同事们在远处惊恐地望着自己。“黑蛇”已经松开了自己滑到了主控电脑的屏幕前,像一根柱子一样一动不动地立在那里。
汪若山想起了自己怎么被“黑蛇”缠上,然后自己好像进入到了一种半昏迷的状态,他极力地回想发生了什么事情。慢慢地,他想起来了,自己看到了一颗恒星,看到了蓝星,看到了静谧的群星闪耀的宇宙。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好!密钥被偷取了!”汪若山大喊一声,朝方涵跑过去。
“黑蛇”仍然一动不动,它在专心忙着自己的事情,此时他对低等文明生物已经不再关心,他有自己最重要的使命。
激战
中央军委特派小组和联合国“猎犬”小组几乎同时抵达了贵阳机场,直接在贵阳机场成立了指挥部。他们在途中已经知道了鸿鹄中队全军覆没的消息,这就意味着,对方主动宣战了。
指挥部直接设在贵阳,没有必要更接近前线战场了。
指挥部下达的第一个作战命令是:4架护航J20立即投入战斗,击毁敌机,注意不要接近敌机,只用远程武器。
但是很快收到了J20的回复,无法使用远程武器,敌人几乎是完全隐身的,在所有雷达波段上都不反射。J20的PL13导弹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指挥部立即命令J20返回基地换装火箭弹巢,与其他战机一同起飞迎敌。
一架接一架的J20、J10战机从好几个机场呼啸着起飞,直奔悟空而去。在无法用雷达锁定敌机的情况下,唯一能采用的攻击手段只剩下了近距离格斗,主战武器是火箭弹和机炮。
配备了被动雷达系统的地对空导弹部队也已经启程,火速赶往战场。
20分钟后,首批抵达的50架战斗机已经投入了战斗。
在距离悟空10000到20000米的上空,几十架银灰色的战斗机和纯黑色的“可乐罐”纠缠在一起,发出巨大的轰鸣声。
战斗机的机炮和火箭弹在天上构成了密集的火力交叉网,尤其是火箭弹夺目耀眼的光芒几乎布满一小块天空。
但是在这些火网中,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16点蓝色的光芒,它的穿透力和亮度无可匹敌。这16个蓝色的光点像16根死神的绣花针,刺破蓝天中交织的火网。
人类战斗机的火箭弹和机炮对“可乐罐”构不成任何威胁,它们迎着火力直冲向战斗机,把自己当作武器,直接撞毁战机,而自己毫发无伤。
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人类的50架战机全部被撞毁,仅有一半的飞行员弹出逃生。
面对这种战况,指挥部不得不叫停了后续起飞的战机,命令暂不进攻。“猎犬”小组的专家分析,组成新蛋1号和“可乐罐”的材料很可能是人类尚不知晓的一种“强核力”材料。
人类所能制造的所有材料都是靠分子间的电磁力结合在一起。除了电磁力,人类已知的力还有万有引力、弱核力和强核力。比电磁力更强的力就是强核力,它比电磁力还要强上100倍,也就是说构成新蛋1号的材料比钻石的硬度还要硬100倍。这差不多就是菜刀和豆腐的硬度差别。
如果专家们的分析是对的,那么“可乐罐”撞毁战斗机就好像用菜刀切豆腐一样简单。
汪若山和方涵在听到天空中传来巨大的轰鸣声时就跑到了室外,目睹了人类的战机瞬间全军覆没的过程。
汪若山此时心里非常清楚,目前最最十万火急的事情就是摧毁悟空,阻止新蛋1号传递信息给母星。
他必须想办法尽快把这个信息传递出去。
就在汪若山了解了新蛋1号的意图的同时,联合国“猎犬”小组也有专家提出了尽快摧毁悟空的意见。但这件事情太过重大,万一决策失误,责任太大。这个意见已经形成正式报告上报给了中央政治局,在等待批复。
汪若山和方涵此时能想到的唯一传递信息的办法仍然是方涵使用过的办法,用身体组成文字。
两个人火速联络正在四处躲避的人群,说明情况。
很快便召来了10多个人,他们这次要组成的文字是:DESTROY WK ASAP(尽快摧毁悟空)。
在他们确信文字信息已经传递出去后,汪若山立即要求大家尽快疏散,离悟空的天线越远越好,找地方隐蔽,躲避很快就会到来的大规模空袭。
汪若山传递出的信息在3分钟后就放到了指挥部的会议桌上。这是个极其重要的情报,它印证了“猎犬”专家们的分析。
第二份有全体特派小组领导和“猎犬”成员电子签名的报告被火速发往了中央政治局,并很快就得到了总书记的亲自批复:不惜一切代价摧毁悟空。
轰炸
中央的命令已经下达,然而指挥部却面临着重大的难题:用什么方法才能把悟空炸毁?
如果用轰炸机去执行任务,显然是去送死,在16个“可乐罐”的保护下,再多的轰炸机都很难接近目标上空。
以悟空为中心的10000米半径内的全频段阻塞还在继续,这就意味着所有以雷达制导的导弹都无法将目标设定为悟空。
最理想的是地面火炮。目前最有用的是有效射程200千米的WS—3火箭炮系统,每分钟打出几万发不成问题,但要把最近的火炮部队调集到有效射程内至少还需要30分钟的时间,再加上攻击前定位、装弹、试射等各项准备工作,再算上火箭弹的飞行时间,两小时之内很难发起有效进攻。这个时间太长了。
唯一可行的似乎只有地面弹道导弹部队,可以直接用经纬度作为打击目标,但是“可乐罐”既然能攻击战斗机,也一样能拦截导弹。因此同时发射的导弹数量如果不够多,那么必定被尽数拦截。
要想成功命中悟空,必须让数百枚导弹几乎同时到达目标,只要有一枚导弹突破了“可乐罐”的保护圈,就足以摧毁悟空。
但是指挥部对这个方案非常犹豫,原因不在于中国是不是有这个发射能力。
现在全世界的间谍卫星都对准了中国,导弹一发射,中国的导弹发射基地必然悉数暴露,这会对中国未来的国防安全构成巨大的潜在威胁。
根据已经获得的战场信息,“猎犬”小组的专家此时也计算出要想确保悟空被摧毁,必须在1分钟之内打出126枚以上的导弹。
时间已经刻不容缓了,新蛋1号每一秒钟都有可能突破悟空的防火墙。
指挥部的所有成员在经过5分钟的短暂沉默后,终于下定决心。此时,国家利益必须让位于全人类的利益。
导弹攻击的坐标信息被迅速地分发给了以悟空为中心,方圆1000千米内的所有五十几个导弹基地。战场指挥系统在高速地运转,为了确保不同地方发射的导弹能在同一时间抵达目标,必须做出精密的计算和安排。
导弹基地的全体官兵立刻进入战争状态,导弹发射的动作流程他们演练了不知道几千遍,一接到命令便条件反射般地投入到了高速操作中。
仅仅7分钟后,离悟空最远的一个导弹基地的两枚弹道导弹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冲上云霄,它将在28分钟后抵达目标。
在此后的15分钟内,140多枚弹道导弹在不同的导弹基地发射升空,它们都将在同一时间抵达目标,这已经达到了中国导弹部队的极限能力。
指挥部在下达了导弹攻击命令的同时也命令所有能在30分钟内到达悟空上空的战斗机升空,有对地攻击能力的战机不惜一切代价摧毁悟空,没有对地作战能力的战机尽可能去吸引“可乐罐”的注意力。
一架架战斗机从周围的四个军用机场升空。这种时候,重要的已经不是战机的性能,而是数量。在强大的外星文明面前,J7和J15没有任何区别,在菜刀下面不管老豆腐还是嫩豆腐,都只是豆腐。
方涵和汪若山心理很清楚他们所在的区域将面临怎样的高强度轰炸,他们必须赶在大轰炸到来之前通知所有的人,让他们尽可能地远离悟空,并找到合适的掩体躲避。
四周都是崇山峻岭,想要找到一个掩体倒并不是太难。
四条“黑蛇”中的一条去了主控室,另外三条“黑蛇”仍然把守在出山的唯一道路上,在“黑蛇”把守的不远处,斯蒂文仍然躺在地上人事不知,还有一些人三三两两聚集在四周观望。
汪若山和方涵把信息带给了所有能找到的人,斯蒂文也被人们抬到了山中隐蔽。
总攻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悟空主控室的电脑显示屏上变幻着各种数据,6道密钥已经被破解了5道,新蛋1号离成功仅仅差一步。
在指挥部的大屏幕上,一个醒目的倒计时在跳动,这是距离导弹打击的剩余时间,此时已经只剩下最后一分钟了。
修长的弹道导弹拖着长长的尾迹,从悟空的四面八方呼啸着飞来。总共146枚导弹此时已经几乎组成了一个个的同心圆分布,它们将在30秒的误差之内同时抵达目标。
就在此时,16个“可乐罐”突然发出了巨大的轰鸣声,那声音大到几乎可以把人的耳膜震破。每个“可乐罐”的引擎发出的蓝色光芒亮度陡然间增加了数倍,它们分成16个方向以不可思议的高速冲了出去。
巨大而密集的爆炸声就如同滚地雷一般响了起来。悟空上空的图像通过卫星传到了指挥部的大屏幕上。只见悟空上空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火圈,火圈的中间穿插着蓝色的光芒。不过这个火圈正在一点点地缩小,火圈的圆心正是悟空那巨大的抛物面天线。
“猎犬”小组的专家异常紧张,他们显然没有预计到“可乐罐”的机动性能比之前突然增加了好几倍,原以为足够的导弹数量现在看起来非常悬。
就在此时,大批的J7战斗机也抵达了火圈的外围,距离悟空的天线只有不到40千米了,哪怕只要有一架战斗机突入到悟空的上空,也足以摧毁悟空的天线和主控室。
指挥部中所有的人都紧张地望着大屏幕的实时卫星影像,此时,他们除了祈祷之外,也帮不上更多的忙,只能靠战斗机飞行员的勇敢和牺牲精神了。
滚地雷般的爆炸声没有减弱反而更强了,这时候的火圈已经缩小到了20千米半径,整个天空都被巨大的火光和爆炸染成了红黑色。
敌人此时显然已经拼尽了全力,但是仍然阻止不了火圈的继续缩小。
突然,一直位于悟空天线正中心的“液滴”发出了强烈的光芒,在引擎声的啸叫中升空了,它一升空就分裂成四个“可乐罐”,以迅捷的速度投入到了战斗中。
敌人的数量一下子增加了4个单位,火圈缩小的势头被遏制住了。
前线指挥员刘文龙此时突然意识到全频道阻塞消失了,他知道敌人正在拼尽全力,为了阻止导弹和战机,不得不动用最后一颗“液滴”而放弃了全频段阻塞。
一瞬间,所有的依赖雷达工作的设备和仪器都恢复了生机。
前线指挥员刘文龙立即将这个情况报告给了指挥部和猎犬小组。指挥部指示立即找到汪若山博士,确认悟空目前的状态。
刘文龙立即拨打了汪若山的手机。
刘文龙喊道:“喂,汪博士,你现在情况怎样?”
汪若山回答:“我们正在山中隐蔽。”
刘文龙说:“指挥部急需知道悟空目前的状态。”
汪若山说:“明白了,现在全频道阻塞已经解除,我只要跑到有WIFI信号的地方,就可以用手机登录悟空的工作网络,查看悟空的实时状态。”
刘文龙说:“博士,一秒钟都不要耽搁。”
刘文龙心里非常清楚目前的状况,汪若山走到空旷的地方就随时有生命危险,但是在这种时候,个人的牺牲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就在刘文龙的头顶上空,每分钟都有战斗机飞行员在牺牲。
146枚导弹被新蛋1号顽强地抵挡住了,全部被“可乐罐”摧毁,此时只剩下源源不断的战机如同飞蛾扑火一般地冲上去。
“猎犬”小组的专家此时也注意到了“可乐罐”的动力在下降,它们似乎遭遇到了能源不足的问题。20个可乐罐已经把自己的防御圈缩小到了约5千米半径,对于在这个防御圈之外的战机,一概不予理睬。
此时雷达制导的导弹系统已经可以工作,指挥部命令战斗机把所有的机载导弹全部打向悟空,现在必须保持高密度的火力牵制。绝不能让新蛋1号重新实施全频段阻塞。
一时间,从几十架战斗机同时打出了上百发对地导弹。
20个可乐罐高速绕圈飞行,组成了一个黑色的保护罩,导弹打在这个罩子上迸发出一朵朵火花。
汪若山已经来到了公路上,手机连上了WIFI,登录了悟空的工作网络,他很快就调出了悟空的实时状态窗口。
“不好,最后一道密钥已经被新蛋1号突破,悟空已经全部准备就绪,随时都可以开始发射信息了。”
汪若山火速将这个情况通知了刘文龙,刘文龙立即上报给了指挥部。
现在已经到了最后关头了,如果让新蛋1号把信息传递给母星,后果不堪设想,绝不能有任何犹豫,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摧毁悟空。
指挥部1号首长拿过了步话机,对着所有战机飞行员下达命令:“同志们!你们代表的是全人类,你们现在维护的是全人类的生命安全。不惜一切代价摧毁悟空,把所有能发射的导弹全部打出去,用你们的战机做最后一枚导弹!有弹射逃生的机会不要错过,珍惜自己的生命!行动吧!”
“收到!”
“明白!”
“让孩子们记住我的名字!”
“我知道该怎么做!”
……
无数的声音从步话机中传回来。1号首长表情坚定,牙关紧咬。
所有的战机都把引擎开到了最大功率,调整方向,朝着悟空直冲过去。
与此同时,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
20个可乐罐突然拖着蓝色光芒的尾迹垂直地朝天上飞了上去,在上升飞行的过程中合为一个整体。
新蛋1号的这个行动来得十分突然,有几架战机已经来不及拉升,随着几枚导弹一头冲向了悟空的天线,好在飞行员在关键时刻弹射了出来。
巨大的爆炸声响起,悟空被火球笼罩。
其余的战机都及时拉起了机头,四散飞去。
新蛋1号已经升高到了近地轨道的高度,核聚变引擎的蓝色光芒已经变成了天空中的一个小小的亮点,它仍然在朝着太空飞去。
尾声
汪若山拿着手机站在公路上怔怔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睛紧盯着悟空的方向,那里已经被完全摧毁。
方涵和其他一些人正朝着汪若山跑过来。方涵大声喊道:“老板,我们成功了吗?”
汪若山苦笑了一下,说:“就差一点点,我们功亏一篑,悟空在被摧毁前已经工作了10秒,这10秒足够发射地球的坐标信息给EPE—3500了。”
方涵和众人沉默。
汪若山继续说:“但不管怎样,人类还有400多年的时间备战,星球大战真的开始了。”
此役,中国空军损失战机106架,牺牲67名战斗机飞行员和8名直升机飞行员。
留在地面上的四条“黑蛇”全部自毁。据目击者看到在悟空被击中的同时,守在公路上的“黑蛇”也突然发出强烈的光芒,瞬间汽化,想必是每条“黑蛇”的内部均有微型核聚变反应堆,可以产生上亿度的高温,汽化一切物质。
新蛋1号的去向是一个谜,人类在新蛋1号距离地球10万千米左右的时候就跟丢了。它关闭了核聚变引擎。
人们普遍猜测新蛋1号隐藏到了月球背面。
至于新蛋1号为什么要突然离开地球,猎犬小组给联合国的报告是这样的:从悟空之战的战场信息分析来看,新蛋1号的核聚变燃料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短缺迹象。它选择飞离地球的原因是因为完成了使命,没有必要再继续留在地球上。更重要的是,它绝不能被地球人所捕获,即使不能逃离地球,也一定会自毁,因为新蛋1号所包含的技术信息很可能会成为地球文明发生技术飞跃的导火索。“蓝星”战舰要飞抵地球至少还需要400多年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地球文明的技术是否会产生爆炸式的发展,从而一举超过“蓝星”文明,这一点它们是没有把握的。
汪若山和方涵均被征召进入新成立的联合国行星防御理事会,该机构就是未来地球联合军指挥部的前身。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