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北客

曹操率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许都。在解散远征军建制时,他对身边的诸将说道:“先前,我军在安象遇到强敌阻击,一名陌生的将领带着不足百人的士兵在我苦战时援救了我。此人想必是我所期待的将官。查一下他是属于哪支军队的。”

根据曹操的命令,一名幕僚站在将台上,向全军将士传达了事情的缘由。

少顷,从队伍很远处传来了应对的声音。只见一位面目英武的武将腋下夹着一柄枪走出队列,站在曹操面前敬礼后朗声答道:“我就是丞相说的那个人。”

曹操看了那人一眼,问道:“你是什么出身?”

“嗯,丞相可能不记得我了。我曾经在剿灭黄巾贼之乱中立过小功,一度荣任过镇威中郎将。后来因为想家就回到家乡汝南。我叫李通,字文达。”

虽然不是故交,但过去曾听说过他。曹操像拾到一个宝贝那样,高兴地说道:“你很会抓住机会,既救了我的急,又接近了我,说明你足智多谋,堪任一方守将,真是神妙之至。这样吧,你还是回乡镇守汝南吧。”接着,曹操封他为稗将军、建功侯。

过了一天,留守许都的荀彧在举行了庆祝曹操还都仪式之后,突然向曹操请教道:“先前我派飞骑向丞相报告,在归途中刘表、张绣两军会扼守险要阻击大军通过。当时丞相回答说‘不用担心。我有必破之计!’丞相为何在这之前就能这样确信呢?”

曹操笑道:“哦,你是指那个时候吗?——那时我军疲惫困乏到了极点,刘表和张绣对我们这支疲惫之师肯定有必杀的准备,所以他们一定会在半路上整军以待。这样险恶的形势,使我们不由得产生了同归于尽的决心,因此我军将士在这无处遁逃的绝境中只能拼死一搏了。其实,人处逆境都是这样的,到了这种地步只有押上自己的身家性命才能死中求生。正因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我在大难面前能确信自己必胜。”

曹操的这番话语立刻被广泛地传播开来。大家都认为:“只有像丞相这样的伟人,才能真正体悟到孙子兵法的精髓。”

曹操虽然大败而归,但人们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对他更加心悦诚服了。

尽管如此,今年的秋天却没有去年那样的庆典。

眼下虽说是“燕去雁来”的季节,但京城内的旅舍里却是一派繁忙景象。来自各州的秋季时令瓜果蔬菜大量上市,各地进贡的绢布、肥马等也汇集京城,真所谓物华天宝,极其繁盛。

一天,有一行显贵们带着五十名随从,一路风光地来到了驿馆门前。

“听说这些人是冀州袁绍派来的使者。”

旅舍的老板对这批客人敬若上宾。

在京城,只要一提到袁绍,可以说是无人不晓。一般的凡夫俗子都有这样先入为主的看法:他是个著名的大诸侯,拥有占天下几分之一的大片北方领地。此外,他是汉王朝世代公卿的名门之后,其威望远在新贵曹操之上。

刚从宫中退出的曹操回到丞相府后正在小憩。

这时,郭嘉来到曹操的睡榻前,施礼后恭敬地说道:“丞相,我有一样东西要转交给您。”

“什么?是书简吗?”

“是的,袁绍的使者远道而来,现入住京城的驿馆,托我将此书简转交给丞相亲览。”

“是袁绍的来信?”曹操说着随意地打开了书简阅看,他一边看,一边不时嘎嘎地笑着,就如秋天芭茅草发出的声音。曹操道:“这是袁绍自私自利的要求。先前,我曹操顺利建立许都时,他还问我要不要派军队到京城来。而从他这次的信上来看,他说因为和北平太守公孙瓒之间发生了边境纷争,自己军粮匮乏,兵马也不足,问我能不能和他合力作战。而且他在信中文辞傲慢,简直把我曹操看做京城的守门人了。”

曹操看完信后非常不快,脸上显露出愠怒的神色。接着,他犹嫌不足,又不禁用手敲打着书简。

他余怒未消地对郭嘉说道:“袁绍不仅在这件事上傲慢无礼,而且平素我以天子的名义和他往来政务文书时,他也经常用词不逊,把我视作一个普通的官吏。我虽然一直隐忍不发,但总想何时能打断他那高傲的鼻梁骨。其实他在冀州一带的旧部对他也非常不满。……他自己已经到了力量不足、独自叹息的地步,却还异想天开地向我借兵攻打北平,甚至还要借粮食。什么都想伸手向我要,真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无赖。”

“……丞相!”

郭嘉待曹操脸上的愠色稍减后,平静地说道:“我想把那小孩子都知道的事再说一遍。从过去汉高祖征服项羽的事例来看,高祖绝不比项羽强大。从强势上来说,项羽要远在高祖之上。尽管如此,他最后还是被高祖所灭。其败亡的根本原因就是迷信武力,轻视智谋。所以说,高祖的隐忍也是取得最后胜利的法宝。”

“你说得有道理。”

“像我这样的人批评丞相,该当死罪。但如果让我斗胆陈述己见的话,我敢说袁绍与丞相相比,丞相有十胜之长,袁绍有十败之短。”

于是郭嘉开始屈指历数两者的长短。

其一,袁绍不懂时势,其思想与其说是保守,毋宁说是倒行逆施。丞相顺应时代形势的发展,富有革新的生气。

其二,袁绍讲究繁文缛礼,推崇权势的各种礼仪。丞相提倡自然、速效、亲民。

其三,袁绍片面认为宽大就是仁政,所以百姓对宽大抱着轻侮的态度。丞相处事严谨,赏罚分明,百姓虽然心怀畏惧,但也非常欢迎丞相的严谨作风。

其四,袁绍表面上张狂,其实内心非常怯懦,且待人多疑,过于重用至亲。丞相处事简约,待人不分亲疏,富有敏锐的洞察力,因此用人不疑。

其五,袁绍善于谋划,但没有决断,经常困惑。而丞相慎谋善断。

其六,袁绍出身于名门,喜好名士的虚名。丞相喜爱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够了!”曹操笑着连连摆手,“要是你只让我听到自己身上那么多的优点,我怕自己也会变成袁绍的。”

那天夜晚,曹操一人独坐。

向左还是向右,多年的悬疑迫在眉睫,亟待解决。曹操在心中反复掂量着。面对袁绍这个巨大的势力存在,他不得不集中精力深入思考。此时确实难以入眠。

“光担心是不够的。”一个声音从心底冒出来。

但是,很快从旁边又冒出另一个声音:“再不能受他欺侮了。”

这时,他想起刚才郭嘉屈指计数地把他和袁绍进行对比的话来:“丞相有十胜,袁绍有十败。”

其实,不仅郭嘉有此见解,他自己也充满着“我远在他人之上”的自信,但单凭这点优势,要想将对手整个吃掉是不可能的。

在袁氏一门中,虽有淮南袁术那样的奸人,但因为只有大族才能培养贤才,所以也出现了不少计谋奇才和智勇双全的良臣。

而且,不管怎样,袁绍出身于名门望族,祖辈累世为官,堪称国之元老。曹操是宦官的后代,且父亲很早就退归乡里,曹操小时候不过是个村里出名的顽劣少年而已。汉朝定都洛阳时,袁绍在将军府担任要职,曹操还是个巡城的警吏。

袁绍因风云激荡而退,曹操趁风云兴起而功成名就。但出身名门的袁绍即使退隐,仍然深受保守派的支持,而对于新贵曹操而言,他除了忠诚的心腹部下之外,得到的却是外界的嫉妒和反感。

天下还有不少人对曹操现在的地位颇多微词。有人私底下诽谤他是“自私自利的丞相”——人们即使畏惧他的武力,在心中仍不服他的威望。

对于人们心中的这种微妙想法,曹操并不在意。他是为自己在建功立业上做得不够而感到不安。

他深知,通过武力可以征服敌人,但通过武力是得不到德望的。

这时,他突然转出一个念头:“我和袁绍之间一旦发生了冲突会有怎样的后果?”

但细细一想,又觉得存在不少问题。

现在,从地理上讲:以许都为中心,西有荆州、襄阳的刘表和张绣,东有袁术,北有袁绍,曹军几乎陷入四面环敌的境地,没有一个方向能够安心无虞。

曹操进一步细想:“如果在这四面环敌的包围中趴着不动,自己只能维持着丞相的虚名,最后仅落得窒息而亡的结局。而自己现在的高位是在风云激荡中产生的,人生的目标就是要让整个天下完全威服于自己。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要时刻保持生气勃勃的跃进状态,一刻也不能懈怠。必须不断进攻,打破敌军的,四面封锁。对于任何旧的障碍,绝不能因疏忽而轻易放过。”

想到此,曹操的意志更加坚定,一个重大的决断逐渐在心中形成。

“是的,打破敌军的封锁一定会伴随着风险。——袁绍这个混蛋!一切旧的事物必然被新的生命所替代。这是自然的法则,我是新人,他只不过是旧势力的代表!好,就让我和他放手一搏!”

此时,他感到心雄胆壮,豪气陡生。

曹操下定决心后就安心地入睡了。

第二天,他想再次检验自己的决断正确与否,就对丞相府的一名小吏吩咐道:“去把荀彧叫来!”

少顷,荀彧奉命来到丞相府。

曹操为了避开他人耳目,特意在丞相府的一个秘阁里等着他。

“是荀彧吗?今天把你叫来是有特别重大的问题想听听你的意见。先把这个看一下。”

“是书简吗?”

“是的。昨天袁绍的使者来到京城。这是他远道带来的袁绍亲笔信。”

“……原来如此!”

“看了这封信后,你感觉如何?”

“一言蔽之,辞句无礼狂妄,而且信中竟然提出这样自私的要求,这只能说明他就是个自私自利的家伙。”

“也许是吧——袁氏的无礼言行已有多年。我一直打算忍让的,没想到他现在公然愚弄我。实在令我忍无可忍。”

“那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我反复考虑后,还是觉得现在要是讨伐袁绍的话,自己的兵力有所不足。”

“丞相显然深思熟虑过了,您说的一点都不错。”

“但我下定决心要征伐他,你的意见如何?”

“您一定要这么做吗?”

“你赞成吗?”

“愿听钧命。”

“我会取胜吗?”

“必胜无疑。丞相有四胜之长,袁绍有四败之短。”

荀彧这样说着,就如昨天郭嘉阐述意见那样,先将曹操和袁绍两者进行比较,然后再讨论两者的长短。

曹操摆手打断荀彧的话,他一边大笑,一边认真地纠正道:“你的话和郭嘉说的简直是如出一辙,毫无二致。我知道自己有很多缺点,你说的那种全是优点的完人是没有的。”

接着,他又问荀彧:“如果是这样,我们是否可以现在就斩了他的来使,立刻向他宣战?”

“不!这事现在不能这么做。”

“你说不行吗?”

“现在绝不可以!”

“为何?”

“您不要忘了吕布,他可是只一直窥伺着许都的后门虎,而且荆州方面的情势还不足以让我们高枕无忧。”

“这么说,我还得忍耐袁绍忍到遥远的将来?”

“现在您要以至诚之心辅助天子,以至仁之心爱护士农,慢慢地等待着产生新形势的机会。应让新形势和袁绍斗争,您自己甚至无须亲自战斗。您要耐心等待,随着时代的进步,袁绍的旧官僚阵营中会产生自毁的效应,到了最后一击的时候,只要稍动兵力即可达到目的,这样岂不是万全之策?”

“这样做好是好,就是等待的时间太长了。”

“我认为这不算长,只是一瞬间而已。形势变化的脚步,尽管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被肉眼看到,但它的速度惊人。如同植物生长一般,又如抚育孩子成长那样,人们一时看不到他的变化,就会觉得等待的时间太长。实际上,随着天地运行,这种变化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总而言之,再忍耐一下,对您来说也许更为有利。”

由于郭嘉和荀彧两人意见惊人地一致,曹操终于放弃了迷思,于次日把袁绍的来使召到丞相府。

曹操对来使道:“我答应你们的要求。”

于是,曹操命人备齐粮食、马匹以及大量的军需品交给来使,并举行了盛大的宴会犒劳使者。临行前,曹操又对来使叮嘱,说已特地上奏朝廷,封袁绍为大将军、太尉,统领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四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