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隋陈对垒 三、导火索

可是,毕竟和陈朝和平友好的口号已经喊了好几年,现在要开战,总得有个理由。怎么找这个理由?隋文帝利用了一个傀儡政权——后梁。

当初南朝分成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梁朝灭亡的时候,有一个皇孙逃到了湖北江陵,投靠西魏,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史称后梁。后来,西魏变成北周,北周变成隋朝,后梁的地位不变,始终是个傀儡政权。国土面积不过方圆四百里,人口也才十几万。有道是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后梁自己没有实力,对隋朝一直非常恭顺,隋文帝对后梁也很客气,还给自己的二儿子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娶了后梁的公主当王妃,此人就是后来的萧皇后。

然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现在隋文帝决心统一天下,连陈朝都准备打了,怎么能允许后梁再存在下去?所以,就在开皇七年(587)八月,隋文帝忽然下令,征后梁国主,也就是杨广的大舅子萧琮入朝。萧琮哪敢怠慢,赶紧率领文武大臣出发了。结果,这些人一到长安,就直接被扣押,与此同时,隋文帝还派崔弘度率部进驻江陵,稳定局势。

这个崔弘度,就是北周末年尉迟迥叛乱的时候,最终逼死尉迟迥的那位将军,在隋朝也算威名赫赫。后梁的百姓一听说崔弘度来当接收大员,可吓坏了。

因为崔弘度不仅是一个能打仗的将军,还是个著名的酷吏,以残酷著称。举一个例子。崔弘度有一次吃甲鱼,旁边有八九个小吏伺候。吃着吃着,崔弘度就一个一个地问身边的小吏,这个甲鱼味道好不好?小吏都说,味道很好。

八九个人都问完了,崔弘度勃然大怒,说,你们根本没吃,怎么能知道好不好吃,可见欺诈成性,每个人重打八十大板!就这样,严酷的名声建立起来了,民间还有个顺口溜:“宁饮三升酢,不见崔弘度。”“酢”就是醋,老百姓宁可喝三升醋,也不愿意见到崔弘度。有多怕他,可想而知。

后梁一直属于南朝风范,统治比较宽松,人民自由惯了,现在让这样的人来接收江陵,江陵百姓能不怕吗?

怎么办?既然当时陈隋对立,江陵百姓干脆投降了陈朝。陈后主是个好大喜功之人,一看有这么多人投奔自己,如同穷鸟入怀,正好彰显自己是有道明君,拥有万方来朝的风范,焉有不接纳之理!马上派人接应,把江陵的十万百姓接到了陈朝。

问题是,这样一来,蓄谋已久的隋文帝可找到理由了,咱们隋陈两国号称友好邻邦,所以,我也从来不从你那边招降纳叛,如今,你怎么敢随便接收我这边的叛臣!在这种情况下,隋文帝马上表态了。他说:“我为民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我是老百姓的父母,怎么能让如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域阻挡我统一的脚步!

但是,尽管陈叔宝昏庸,尽管隋朝此前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尽管陈朝招降纳叛,隋朝师出有名,尽管隋文帝已经表态要吊民伐罪,但这句狠话放出去之后,隋文帝并没有立刻开始对陈朝用兵。

为什么?他也有顾虑。毕竟,南北分裂已经近三百年了,统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南朝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都很高,水军也有几十万之众,综合国力并不弱。而隋朝虽然地广人多,军队也算百炼成钢,但是,毕竟并不擅长水战。万一打不好怎么办?

当年,十六国时期,前秦的苻坚统一北方之后,也是雄心勃勃地想要南征。他集结了八十万军队,号称只要把马鞭子都扔在江里,长江就会断流,结果淝水之战,被东晋打得惨败,强大的前秦政权也因此灭亡,只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成语。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现在讨伐陈朝,万一有个闪失,会不会也断送隋朝已经取得的大好局面?

就在隋文帝心怀犹豫的情况下,大臣们可坐不住了。纷纷献计献策,表达决心。其中,有两个大臣的意见非常重要、非常有代表性。

第一个叫皇甫绩。此人即将到晋州当刺史,临行之前,他对隋文帝说,陛下伐陈一定会成功。为什么呢?他给了隋文帝三个理由:“大吞小,一也;以有道伐无道,二也;纳叛臣萧岩,于我有词,三也。陛下若命鹰扬之将,臣请预戎行,展丝发之效!”

第一,隋大陈小,这是比实力。

第二,隋朝的皇帝有道,陈朝的皇帝无道,这是比政治能力和政治道德。

第三,陈朝接纳后梁的叛臣,这叫师出有名,这是比战争的合法性。

隋朝在这三方面都占优势,还能不成功吗?

第二个大臣是薛道衡。此人是个著名的文学家,本来并不以谋略见长。但是,面对平陈这个问题,薛道衡也是信心满满。他说:“凡论大事成败,先须以至理断之。《禹贡》所载九州,本是王者封域,南北分裂已久,战争不息,否终斯泰,以运数言之,其必克一也;有德者昌,无德者亡,自古兴亡,皆由此道,我隋主上躬履恭俭,忧势庶政,陈叔宝峻宇雕墙,酣酒荒色,其必克二也;为国之体在于用人,陈重用小人,命将非才,其必克三也;陈甲士不过十万,西至巫峡,东至沧海,分之则势悬而力弱,聚之则守此而失彼,其必克四也。”什么意思?他给了四个理由。

第一,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现在已经到了统一的时候了,这是天意。

第二,隋文帝有道,陈后主无道,以有道伐无道,必定胜利,这是人心。

第三,陈朝重用小人,命将非才,难以组织有效抵抗。

第四,陈朝的防线过于漫长,兵力不够,肯定顾此失彼。

有这样四个有利条件,隋朝肯定没问题!

听了大臣们的意见,隋文帝终于踏实下来了。这不见得是因为他没有想到这些问题,而是因为他从这些慷慨激昂的献计献策中看到了民心。这两个提出意见的大臣既非武将,也非重要的谋士,其实代表着普通官员的判断和心声。当年苻坚未能打败东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内部不统一,因此,在作战的时候也离心离德。而现在,普通大臣都对胜利充满信心,这就说明,举朝上下在认识上是一致的。团结就是力量,这样的团结之师,岂有不胜之理!

就这样,开皇八年(588)三月,隋文帝下诏说:“陈叔宝据手掌之地,恣溪壑之欲,劫夺闾阎,资产俱竭,驱逼内外,劳役弗已;穷奢极侈,俾昼作夜;斩直言之客,灭无罪之家;欺天造恶,祭鬼求恩;盛粉黛而执干戈,曳罗绮而呼警跸;自古昏乱,罕或能比。君子潜逃,小人得志。天灾地孽,物怪人妖。衣冠钳口,道路以目。重以背德违言,摇荡疆场;昼伏夜游,鼠窃狗盗。天之所覆,无非朕臣,每关听览,有怀伤恻。可出师授律,应机诛殄;在斯一举,永清吴越。”简而言之,陈叔宝失德,我要吊民伐罪了!

这道诏书一出,也就算正式对陈宣战了。那么,这场精心准备的统一战争能否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