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高颎罢相 一、保护太子
废立太子乃国之大事,除了皇帝认可之外,还得宰相赞同。可是,当隋文帝拿这件事去征求老宰相高颎的意见时,高颎却义正词严地说“长幼有序”,一口给否决了。
要知道,高颎在隋朝的地位可是非同寻常,他不仅是隋文帝的佐命功臣,也是隋朝最重要的辅政大臣。二十年来,没有哪件大事不是在他的参谋规划之下完成的。现在他投否决票,让文帝也觉得非常为难。
问题是,高颎一直和隋文帝同心同德,为什么一定要在这个问题上唱反调?换句话说,他反对废杨勇,立杨广的理由,真的仅仅是长幼有序吗?
古往今来,人们在考虑这件事的时候,往往会想到一桩公案。有记载说高颎和晋王杨广曾经因为一个美女产生过矛盾。这个美女不是一般人,而是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
这两个人和张丽华之间的关系,还得从开皇九年(589)的平陈战争说起。
隋朝平陈,晋王杨广是名义上的统帅,但实际上主持工作的人是高颎。隋军进入陈朝首都建康后,高颎马上也就跟进做善后工作了。善后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处理战争罪犯。而高颎所列出的战犯名单中,贵妃张丽华高居榜首。
让一个妃子承担亡国的罪名,我们今天可能觉得并不公平,不过,按照当时人的想法,张丽华用女色魅惑陈后主,这本身就是罪不容恕。
可是,正在高颎准备执行死刑的时候,忽然接到一封晋王杨广写给他的加急信,信上请他千万刀下留人,留下来干什么?《隋书·高颎传》写得清清楚楚,“晋王欲纳陈主宠姬张丽华”。这样的美人,杨广要留下来自己享用。
那么,对于晋王这么一个请求,高颎是什么反应?高颎说:“武王灭殷,戮妲己。今平陈国,不宜取丽华。”张丽华和商朝的妖姬妲己一样,都不是好东西,不能留,坚持把张丽华给斩首了。
杨广一听高颎如此不给自己面子,勃然大怒,当时就放出话来,说一定会想办法“报答”高公。从此,两个人就产生了过节。
既然有这样的过节,如果杨广当了太子,以后再当皇帝,高颎一定没有好下场,所以,高颎不可能支持杨广。
是不是有这么回事呢?虽然这件事在《隋书》和《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关于隋炀帝的各种小说更是宣传得不亦乐乎,但是我觉得,这件事情不是真的。有三个理由可以佐证。
第一,晋王杨广很早就是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一直致力于树立不好女色的良好道德形象。事实上,他也正是靠着这种形象才打动了隋文帝夫妻,甚至让他们产生了废长立幼的想法。
试想,这样一个心机深沉、自制力极强的人,怎么可能在平陈这样一个万众瞩目的情况下,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庇护一个天下知名的坏女人?就算杨广好色,他在政治上也不会如此幼稚。
第二,平陈那年,张丽华所生的儿子都有十五岁了,而杨广当时刚刚二十岁。两个人的年龄差距太大,就算是杨广不考虑自己的名声和政治前途,似乎也没必要找一个妈妈级别的美人。
第三,当时的一些史书,比如《陈书》《南史》都明确记载,“晋王广命斩贵妃”。也就是说,杀张丽华以谢江南百姓,其实正出自晋王杨广的命令。
基于这样三个理由,所谓杨广和高颎因为张丽华而早有矛盾的记载并不成立,是后来的人在隋朝灭亡之后为了丑化隋炀帝而编造的故事。
既然如此,高颎为什么一定要反对隋文帝的废立之举?他有公、私两方面的考虑。
从公的角度来说,作为一个有经验、有操守的政治家,高颎深知废长立幼可能引发严重的政治斗争,轻则造成政局不稳,重则因此国破家亡,前朝已经有不少这样的教训了,他不希望隋朝再重蹈覆辙。
从私的角度来说,高颎和太子杨勇是儿女亲家,高颎的儿子娶了杨勇的女儿,所以,如果杨勇倒台,以高颎这样敏感的身份,在新皇帝手下很难立足。
有了这公、私两方面的原因,高颎坚决举起了反对废长立幼的大旗,旗帜鲜明地反对废太子。
怎样才能保护摇摇欲坠的太子?除了旗帜鲜明地反对废长立幼之外,高颎也不忘在具体问题上维护太子的利益。
当时隋文帝要削弱太子的军事力量,下令从东宫挑选强壮的卫士,到皇帝身边来侍卫。这对太子当然不利,高颎马上上奏说:“若尽取强者,恐东宫宿卫太劣。”如果把强壮的人全挑走了,东宫警卫力量怕会变弱。
隋文帝一听,马上反驳道:“我有时出入,宿卫须得勇毅。太子毓德东宫,左右何须壮士!此极弊法。如我意者,恒于交番之日,分向东宫,上下团伍不别,岂非佳事!我熟见前代,公不须仍踵旧风。”大意是说,我经常出门,当然要壮士保卫,太子整天在东宫待着,要壮士干什么?把卫兵分成皇帝和太子两拨本来就不是好事,依我看,不如干脆把太子的卫兵废掉,都用我这边的侍卫,在我和太子两边轮流上班就行了。说完这件事,隋文帝还不忘补充一句,说,我知道以前很多大臣都会心向太子,为自己的将来做铺垫,希望你不要学这种做派!也算是狠狠敲打了高颎一下子。
不过,尽管不能排除高颎的私心,但是,高颎所说的不能废长立幼毕竟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政治原则,隋文帝也心存顾忌,不好一意孤行。
就这样,因为老宰相高颎的庇护,太子的地位暂时算是安稳了一些。
那么,高颎这把保护伞是不是能够一直撑下去?非常遗憾,这把伞撑不了多久,因为高颎当时已经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