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骨肉相残 一、秦王之死
开皇二十年(600),隋文帝在晋王杨广的诱导之下,废掉了太子杨勇,这自然是家庭悲剧。但是,这并不是隋文帝家庭唯一的悲剧。事实上,就在此前后,隋文帝还有两个儿子也未得善终,一个是隋文帝的三儿子秦王杨俊,另一个则是他的四儿子蜀王杨秀。
秦王杨俊是何许人?简单来说,他和隋文帝的其他儿子一样,是一个从少年时代就被寄予厚望的人。当初,隋文帝能够轻易地夺取北周的天下,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北周宗室力量微弱。所以,杨坚当了皇帝之后,接受这个教训,把自己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儿子都派到要害之地,让他们出镇一方。
当时,秦王杨俊刚刚十二岁,就被任命为河南道行台尚书令,洛州刺史,出镇洛阳。后来,先后担任过秦州总管、扬州总管、并州总管等重要官职。很显然,隋文帝是希望儿子能够在全国的主要地区都历练一遍,增长才干,好拱卫国家。
隋文帝期望很高,可杨俊是不是符合这些期望?非常遗憾,杨俊本人对政治的兴趣其实并不大,因为他志不在此。杨俊从小的理想是当和尚。隋文帝夫妇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几个儿子受他们影响,也都信仰佛教。特别是秦王杨俊,尤其虔诚。小的时候,就曾经请求出家,但是被隋文帝拒绝了。
不过,尽管没有成就夙愿,杨俊倒一直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平陈战争的时候,杨俊受命驻守汉口,扼守长江中游,牵制住敌人,好给下游的主攻部队创造机会。
当时,江南的陈朝在汉口对面的鹦鹉洲布置了几万水军,按照作战部署,秦王杨俊应该主动攻打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拖住敌人。可是,杨俊心软,他害怕一开战会死人,所以,坚决不许部下出击。幸好当时陈后主无德,这些水军也没什么心情替他卖命,所以干脆识时务者为俊杰,主动投降了。
这样一来,杨俊虽然没有打仗,却收到了打仗的效果,所以隋文帝也没有惩罚他,算是老天成全,善有善报了。不过,尽管秦王人还不错,但他处理事情过于感性,大局观念不强,恐怕不是当政治家的料。
果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杨俊不仅没能克服这些问题,反倒增添了一些新的毛病。什么毛病呢?跟太子杨勇一样,奢侈。可以想象,一个王子,生活在富庶的年代,又没有什么政治理想,就会逐步耽于享乐。那么,杨俊的奢侈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他喜欢建筑,喜欢把宫殿装饰得富丽堂皇。装饰宫殿就得有钱,预算不够怎么办?杨俊干脆拿自己的办公经费当本钱,放起了高利贷。这样的事情传出去,名声当然不好。被隋文帝知道了之后,狠狠地教训了一下,手下一百多人都被贬了官。
按道理讲,有这样一次教训,杨俊也该知道收敛一点了吧?完全没有。不久,他又“旧病”复发,照样每天想着怎么造房子。别看杨俊政治上糊涂,但是心灵手巧,自己会设计房屋,按照《隋书·文四子传》的记载,他曾经设计了一座水殿,“香涂粉壁,玉砌金阶。梁柱楣栋之间,周以明镜,间以宝珠,极荣饰之美”。房子的四面墙壁都用香料涂得香喷喷的,而台阶则是大理石铺就,就像玉石砌成的一样。宫殿里的每两根廊柱之间,都装上铜做的镜子,一眼望去,不但富丽堂皇,而且富有迷幻色彩。镜子之上再装饰些珠宝,显得很有异域风情。
光会设计房子还不够,他还擅长各种手工活。按照史书记载,他曾经给自己的王妃亲手打造了一副七宝幂篱,盖在头上珠光灼灼,极尽华美之能事,真是风流王子。只可惜珠宝太多,太沉,没办法真的戴在头上,出行的时候只好放在马鞍上摆派。
杨俊的这些行为当然都不入隋文帝的法眼,但是,他所在的并州毕竟离皇帝很远,只要别太出格,隋文帝也未必都能知道。可是,偏巧,杨俊又得罪了他的王妃,把事情闹大了,进而引起了隋文帝的注意。
杨俊的王妃姓崔,是隋朝著名酷吏崔弘度的妹妹。崔弘度以性格严苛、脾气暴躁著称,所以当时有一个顺口溜,叫作“宁饮三升酢,不见崔弘度”。显然,谁犯在他手里,都够喝上一壶的。有其兄必有其妹,崔弘度的妹妹和他一样,也爱较真,不容人。和她的婆婆独孤皇后一样,崔王妃也信奉一夫一妻制的原则。
不过,独孤皇后的丈夫杨坚是一个工作很忙、自制力极强的人,所以,对一夫一妻制基本上还能遵守;而崔王妃的丈夫杨俊就不一样了。他没有什么工作,又有点艺术家气质,自制力不强,在古代,让这样的人执行一夫一妻制简直太难了。
眼看着秦王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网罗了一大群美女,整天在新建的水殿里头轻歌曼舞,王妃崔氏不干了。崔氏不是又强悍又暴躁吗,她没哭、没闹,更没上吊,而是直接往秦王杨俊吃的瓜里投了毒。既然我不能完全拥有你,不如索性毒死你,看你还花心不花心!结果,投毒剂量没掌握好,杨俊没死,而是生了一场重病。
地方医疗条件有限,病了就回到京城去吧,这一回去,问题可就暴露出来了。太医皱着眉头说,秦王杨俊不是一般的生病,是中毒。王子被人投毒,这还了得!再一调查,原来是王妃干的。王妃为什么要投毒?是因为秦王好色。好色都有什么表现?养一大帮美女在水殿里腐败。一连串的问题就这样被揭了个底朝天。
好色和奢侈,那是隋文帝夫妇最不能容忍的问题。太子杨勇就是因为这两个问题失宠的,现在怎么三儿子也这么不学好!
怎么处置呢?隋文帝大笔一挥,“免官,以王就第”。别当官了,你就以王爷的身份到你的府里待着去吧。本来是儿子被媳妇投毒,差点丢了命,可是,隋文帝不仅没有可怜儿子,反倒治了他的罪,这真是有点违背人情了。
连宰相杨素都劝隋文帝说:“秦王之过,不应至此,愿陛下详之。”秦王杨俊这个人有错,但是错不至此,所以陛下啊,是不是可以原谅他一下,从轻发落?
那么,隋文帝是怎么回杨素的呢?他说:“我是五儿之父,若如公意,何不别制天子儿律?”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说得义正词严,其实就是心如铁石,坚决不宽恕。
隋文帝这边不宽恕,那杨俊怎么办?杨俊当时还在病中,根本起不来床,只好派了一个使者,替他向隋文帝请罪。隋文帝对使者说:“我戮力关塞,创兹大业,作训垂范,庶臣下守之而不失。汝为吾子,而欲败之,不知何以责汝!”我好不容易创业,你却想败我的家,我真不知道怎么收拾你好!也就是说,贬官还是客气的!
秦王是一个性格很软弱的人,本来病得不轻,现在又被隋文帝这么一威吓,病势反倒加重了。到了开皇二十年(600)六月,终于一命呜呼。按说,白发人送黑发人,隋文帝应该很伤感吧,并没有。要知道,开皇二十年(600)六月,正是皇太子杨勇被废的前夕,隋文帝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和太子斗法上,对于秦王之死,根本就没怎么放在心上,只是到秦王府邸哭了几声就了事了。
这也罢了,更冷酷的是,连秦王府的僚佐请求立一块碑,隋文帝都拒绝了,说:“欲求名,一卷史书足矣,何用碑为?若子孙不能保家,徒与人作镇石耳。”想要求名,最好的方法是名垂青史,要一块石头有什么用?这样的说法貌似正确,但实在是太绝情了。人性总有逢迎的一面,大臣一看皇帝如此绝情,也就开始落井下石了。
有人提出,秦王的儿子是崔王妃所生,崔氏因为对丈夫投毒,已经被赐死了,那就是一个罪人啊。她既然是一个罪人,她生的儿子也就是罪人之子,没有继承父亲的资格,也没有主持丧礼的资格。怎么办?干脆让秦王府的官员主丧吧。
就这样,秦王先是被妻子投毒,接着又被父亲抛弃,到死后,既没有墓碑,也没有一个亲人主持丧礼,堂堂王子,简直就和孤魂野鬼一般,真是凄凉透了。
可能有人会说,隋文帝这样严格要求儿子,总比纵容儿子为非作歹强吧?话虽如此,可作为一个父亲,隋文帝的做法还是太过偏激,太过无情了。儒家学说之所以强调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无非是说,人伦关系中的温情不容置疑,不容漠视,这是一个社会良性运作的基础。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一个连儿子都可以这样冷酷对待的皇帝,还会对谁有更多的同情和宽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