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骨肉相残 猜疑骨肉

开皇二十年(六○○年)六月,杨俊病死;同年十月,太子杨勇被废。按照道理,一年中两个儿子遭遇不幸,隋文帝应该有所反思,格外珍惜剩下的三个儿子才是。遗憾的是,他并没有珍惜。很快,老四蜀王杨秀倒楣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蜀王杨秀比秦王杨俊小两岁,小时候经历和秦王如出一辙。开皇元年(五八一年),他只有九岁时,就被封为蜀王,担任益州总管,独当一面。不过,虽然经历相似,但是蜀王的性格和哥哥秦王不一样,他并不软弱,反倒相当有英雄气。

根据史书记载,杨秀“有胆气,容貌瑰伟,美须髯,多武艺,甚为朝臣所惮”。杨秀胆子很大,个子长得也高,留了一口好胡须,还会武艺,政治上也很清楚,所以大臣都怕他。可能有人会说,高大魁梧,精力充沛,热中政治,很像隋文帝。隋文帝应该很喜欢他吧?事实并非如此。

为什么?因为杨秀太锋芒毕露了。杨坚其实是个多疑的人,特别到了晚年,尤其疑神疑鬼,容不得别人表现突出。看到蜀王如此英气勃勃,他觉得很不放心,对独孤皇后说:“秀必以恶终。我在当无虑,至兄弟必反。”意思是,杨秀这孩子一定不得好死。我活着的时候,可能还没什么问题,到他兄弟掌握天下时,他一定会造反。

不过,话虽如此,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隋文帝并没有把杨秀怎么样,相反的,倒是一直让他镇守蜀地,可见,对他的能力还是认可的。就算是有疑心,也并不过分。但是,到了开皇二十年(六○○年),情况发生变化了。

开皇二十年,隋文帝废长立幼,改立二儿子晋王杨广当太子。一下子,隋文帝对杨秀不放心的程度大幅增强。为什么?

首先,他知道,杨秀在政治上有野心,如果杨勇当太子,那是嫡长子,也算是天意,他可能也就认了。可是现在隋文帝居然打破这种天经地义的继承原则,让老二杨广当太子,以他的性格,能认可吗?

其次,杨秀镇守蜀地二十年,也是有实力的人物,如果他不认可,会不会引发什么变故?把这两个因素放在一起考虑,隋文帝就不放心了。

一名王子让皇帝不放心已经很糟糕了,更要命的是当时对他不放心的还不止皇帝。那还有谁?新太子杨广。杨广的想法其实和隋文帝一样,认为蜀王杨秀是个危险分子。只不过,他的紧迫感比隋文帝强得多。

老四太能干,现在就威胁我的太子地位,即使以后我当了皇帝,也未必压得住他。与其到那时候找麻烦,不如现在就把他解决掉算了。

杨广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在这个问题上,隋文帝对杨秀也有疑虑。既然如此,那就借刀杀人,利用父亲除掉他。

杨广又找上老搭档宰相杨素,两个人一凑合,很快,杨素一纸奏疏,举报蜀王杨秀在四川穷奢极欲、残害百姓,还打造了一些只有皇帝才能用的器物供自己享用,有不臣之心。杨素此举好不好?太好了,专挑隋文帝的软肋。

隋文帝有什么软肋?

第一个软肋就是对奢侈腐化无可容忍,只要发现任何人涉嫌这个问题,他保证火冒三丈。

第二个软肋就是怕别人觊觎他的皇位。

现在,杨素针对这两个软肋下手,隋文帝当然重视。本来,自从废长立幼后,隋文帝对蜀王杨秀便提高警惕,现在,再听到杨素举报,隋文帝马上觉得自己的想法被证实了。

隋文帝立刻决定,征调杨秀回京师。而且,为了避免他抗旨不回,同时任命大臣独孤楷接替他担任益州总管。

这意谓着断了蜀王的后路,你想回来也得回来,不想回来也得回来,因为在四川已经没有你的位置了。这其实就是北周末年,杨坚对付尉迟迥的手段。从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来,蜀王杨秀这次绝对是凶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