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荣登大宝 荣登大宝:睿宗顺应天象,传位太子
连王琚都能看出来的事情,太平公主作为当事人就更清楚了。眼看太子的羽翼被翦除得差不多,太平公主又跃跃欲试,想报当初被发配蒲州的一箭之仇。找什么机会,再冲击一下太子呢?此时,一个特殊的天象成了导火线。延和元年(七一二年)七月,一颗彗星出现在西边的天空。在中国古代,彗星意味着除旧布新。太平公主一看大喜过望,这颗星星也太善解人意了吧!马上,第二天,在太平公主的授意下,一个术士就去见唐睿宗了。跟他说:“彗所以陈旧布新,又帝座及心前星皆有变,皇太子当为天子。”什么意思呢?所谓帝座,就是天文学上的武仙座星,是所谓天皇大帝的外座,象征皇帝。而前星是指天文学上所谓心宿的前星,象征太子。象征皇帝的星星和象征太子的星星都有变化,这意味着太子应当做天子,不能再待在东宫里了!
这个说法可是太恶毒了。按照太平公主的想法,谁不爱权力呀!此时唐睿宗当皇帝才两年,他是无论如何不会让李隆基当皇帝的。但是,根据星象,李隆基这个太子显然有了当皇帝的动向,已经不安其位。那么,如果睿宗不想让他当皇帝,恐怕只有废掉他了。因此,术士这番话的真正涵义在于:废黜李隆基!这可是非常厉害的一招。因为唐睿宗一直觉得李隆基功高震主,对他颇为猜忌。而此时的李隆基,又没有了宰相的保护。只要睿宗一动摇,李隆基马上面临灭顶之灾!
那么,事情是否真的像太平公主想像的那样发展呢?没有。变数出在唐睿宗李旦这儿。李旦听术士这么一说,马上说:“传德避灾,吾志决矣!”明确表态,我要顺应天象,传位太子!这可是太平公主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局面,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赶紧跑过来拼命劝说。可是,这次唐睿宗铁了心了。他说:“中宗之时,群奸用事,天变屡臻。朕时请中宗择贤子立之,以应灾异,中宗不悦,朕忧恐,数目不食。岂可在彼则能劝之,在己则不能邪!”当年哥哥中宗在位的时候,小人当道,上天屡屡预警。当时我就劝他赶快顺应天意,立一个好儿子当太子。没想到哥哥认为我动机不纯,还很不高兴。现在同样的事情轮到我身上,难道当年我劝别人时就明白,一到自己的身上就糊涂了吗?我坚决不重蹈哥哥的覆辙!我决定传位太子!
唐睿宗李旦决定传位,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大唐历史上石破天惊的一笔。那么,唐睿宗的这个让太平公主大跌眼镜的决定,又会让李隆基有怎样的表现?李隆基会顺利地登上皇帝宝座吗?
其实,唐睿宗的决定不仅让太平公主大跌眼镜,对李隆基来说也是非常突然的。李隆基听说父亲的决定,一头雾水,马上骑马跑到宫里。到了睿宗面前,他以头抢地,说:“臣以微功,不次为嗣,惧不克堪,未审陛下遽以大位传之,何也?”我不过就是立了那么一点功劳,连当太子都害怕不堪重任,您怎么会突然要把皇位传给我?无论如何不敢接受。听完儿子一番话,唐睿宗说:“社稷所以再安,吾之所以得天下,皆汝力也。今帝座有灾,故以授汝,转祸为福,汝何疑邪!汝为孝子,何必待柩前然后即位邪!”国家之所以能有今天,我之所以能当皇帝,不都是拜你所赐吗?如今帝座有灾,天象告警,我才把皇位传给你,希望能够转祸为福。你有什么可怀疑的呢?话说到这份儿上,李隆基也没什么可推辞的了,百感交集,流涕而出。
就这样,因为唐睿宗这么一个出人意料的传位决定,整个局势都扭转过来了。本来,太平公主羽翼丰满,胜算很大;而太子李隆基则是损兵折将,自身难保。但是,忽然之间,一切又都颠倒过来了。太平公主再次白忙了一场,而李隆基则稳稳地接住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从太子晋升为皇帝。就在延和元年八月庚子,李隆基接受了父亲唐睿宗的禅让,正式登基称帝,改元先天。这一年,他刚刚二十七岁。
李隆基为什么能在非常不利的情况下荣登大宝呢?毫无疑问,这是唐睿宗传位这个戏剧性决定的结果。那么,唐睿宗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我觉得,有两个原因值得注意。第一,唐睿宗是一个相对比较恬淡的人。这种恬淡来源于他的生活经历、来源于他实力不足的现实,也来源于他的道家思想。唐睿宗崇道在历史上非常著名。《资治通鉴》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景云二年(七一一年)十二月,也就是唐睿宗决定传位之前,他曾经召见著名的天台山道士司马承祯,向他讨教道术。司马承祯说:所谓道,就是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啊!唐睿宗说:一个人自然可以这样修练,那要是治理一个国家呢?司马承祯说:国家和个人没有区别,只要屏除私心杂念,顺其自然,国家也就治理好了!睿宗听了频频点头。从景云二年以来,唐睿宗屡次提出传位,当然每次都有现实政治斗争的背景,但不可否认的是,道家损之又损、清静无为的思想对他深有影响。
第二,唐睿宗对大唐王朝有责任心。皇权至上,从私利的角度讲,任何皇帝都希望自己的统治能够永远维持下去,唐睿宗也不例外。在权力问题上,睿宗和李隆基也有矛盾,甚至,太平公主架空太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睿京纵容的结果。但是,睿宗私心的底线是太子的位置不能动摇。一旦太子不稳,大唐王朝就会重新陷于动荡之中。自从武则天以来,唐朝已经动荡几十年了,作为一个皇帝,唐睿宗不希望继续动荡下去。这是一种政治家的责任感。在当时太平公主势盛的情况下,怎样才能确保太子的位置不动摇呢?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给他一个不容挑战的名分,这个名分就是皇帝。正是出于保护太子,也保护大唐的心理,唐睿宗痛下决心,做出了传位的决定。如果这个分析成立,那么,素以谋略著称的太平公主也可以觉得安慰了。因为她并不是输在计谋和运作上,而是输在她低估睿宗为大唐王朝做出牺牲的决心和勇气。
就这样,因为睿宗的自我牺牲,李隆基荣登大宝。那么,这个二十七岁的新皇帝还会遇到哪些挑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