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伯里克利以后 尼基阿斯落单

为修建包围叙拉古的由北向南5公里长的壁垒,雅典人将军队一分为三。最南端也就是距离“大港”最近一侧的工事,交由将军拉马库斯负责。这一带靠近叙拉古城,叙拉古军的破坏活动尤为激烈。相较于修建壁垒,这里的雅典军更多时候在与敌人作战。

雅典军在激战中付出很大的代价,司令官拉马库斯也战死了。

当初率领西西里远征军从比雷埃夫斯港出发的三位将军,先是阿基比亚德因为接到本国的召回令而脱离战线。一年后,拉马库斯战死。

如今,只剩下尼基阿斯一个人。


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人的反应大抵分为两类。

第一类人认为虽然此时需要独自担起全部责任,但所有的事情可以由自己决定,这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转机。

第二类人因为少了共同承担责任的伙伴而忐忑不安,担心自己一个人难以应付现状。

56岁的尼基阿斯属于后者。

更何况他本来就反对远征西西里。叙拉古攻防战打响后,他仍常常考虑如何在保全颜面的情况下撤军回国。

现在将军只有他一位,雅典军总算能实现指挥系统的一体化了。可惜这是尼基阿斯掌控下的一体化。


成为叙拉古防卫军主帅的吉利普斯,没用多少时间便了解了叙拉古军队的实际状态。

叙拉古陆上的主要战斗力是骑兵。希腊本土城邦当作军队主力使用的重装步兵,在叙拉古形同全无。尽管叙拉古是西西里岛第一强国,但它的步兵至多是起辅助作用的轻装步兵。

此外,他们没有能称为海军的船队。不过作为海港城市,叙拉古倒是不缺船只,它们可用来撞击或阻挡敌方的战船。在吉利普斯来到之前,叙拉古人从来没想到利用船只作战。

吉利普斯向叙拉古军的船队——应该说是商船队下令,要求他们对船首进行加固改造。

他将船队留在“小港”内进行改造,自己率领叙拉古的骑兵和他带来的3000名士兵,集中打陆地干扰战。

吉利普斯没有全线破坏包围壁垒,而是对它进行分段破坏。

壁垒全线相连才有效果,一旦被切断就失去了意义。

壁垒中间大约1公里的墙体遭到叙拉古军的破坏,雅典军迄今为止的心血付之东流。更严重的是,这个时期雅典军死伤者的人数持续攀升。

这段时间,尼基阿斯不在前线,他卧病在床,想来是长期精神压力所致。在病床上,他又改变了战略。

他决定重新启用前一年秋天尝试过的战略,全军坐船南下,攻入“大港”,将那里作为雅典军的前线基地。

雅典军基地的位置由此从前一年的达斯孔改到普利姆米利昂的山崖上。

对这个改变,我完全不能理解。

达斯孔是连接海湾的低洼地带,虽然雅典战船数量众多,但大部分的船还是可以上岸的。普利姆米利昂是高地,对于防守敌人骑兵来袭也许有利,但附近连一个可以容纳船只上岸的沙滩都没有。基地处于悬崖之上,遇到敌人船队来犯时,士兵们必须走下悬崖跑到海边上船,反击速度会受影响。

更何况木制船长期漂浮于海中,会受到海水的侵蚀。叙拉古夏天受到来自北非的热风直击,比雅典炎热,更加快了船底的腐朽速度。

把基地设在普利姆米利昂的唯一好处是可以相隔一公里眺望拥有天然屏障的叙拉古城中的情况。这一公里内侧是“大港”,外侧是外海。

因此只要封锁住这一公里,雅典军就可以从容不迫地从海上向叙拉古城发起攻击。

不过,叙拉古人的“大港”是个面积为4公里乘3公里的大海湾。雅典军想要从容不迫地进攻,首先得保证叙拉古的船队不会进入湾内,其次是普利姆米利昂的基地不遭受敌人陆军的袭击。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这一公里的距离才真正具有战略价值。


话说回来。相较于雅典的将军,斯巴达草根军官的本事明显更大。

吉利普斯命令在“小港”内完成改造的叙拉古船队,迅速转移至“大港”,并且停靠在城墙附近的沙滩上。

此外,他利用雅典军刚在普利姆米利昂建立基地、尚未稳定的机会,亲自率领叙拉古的骑兵团绕着“大港”海滩不断发起攻击。

结果,雅典军变成海陆两面受敌。湾内有叙拉古的船队,陆上有叙拉古的骑兵。原本计划打包围战的雅典军,反倒被对手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