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伯里克利以后 第二次海战

雅典军终于完成了位于“大港”西北面海滩边的新营地建设工事。

他们在朝向陆地一侧竖起栅栏,将战船拖到沙滩上,在靠近岸边的海上排列好运输船,每艘船都放下船锚固定,以便充当海上防御栅栏的角色。

运输船不能排列得过于密集。海风与海浪会令聚拢的船只相互碰撞。

因此,船与船之间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其实这样做还有另外的目的。

第一,留出三层加莱船出击的安全通道。

第二,运输船上都有搬运货物的抓手,也就是起重机。必要时可以用它装上石块,在敌船接近时从高处往下砸沉敌船。

闻名天下的雅典海军如果能像第一次海战那样正常发挥控船本领,他们应该有很大的胜算。


然而,吉利普斯不愧是斯巴达“编外人员”,他完全没有采用斯巴达传统的战法。

首先,他集合了叙拉古军的主力骑兵队,以及来自西西里岛各地的志愿兵,从陆地攻击雅典营地。

为保卫营地,雅典的重装步兵不能上船战斗。结果,雅典海军只能在没有主力重装步兵的情况下出海作战。

除此之外,吉利普斯指示叙拉古海军,首要任务是射击对方桨手,其次才是撞船。

为方便步兵在甲板上作战,三层加莱船的桨手们都坐在甲板的下面。虽然头顶受到保护,但是船身两侧却处于无防备状态。船身两侧之所以设计成开放式,是因为双方船只接近时,桨手们可以放下船桨拿起长枪参与战斗。在民主政体的雅典,桨手也是堂堂正正的公民,是公民就有保家卫国的义务。

所谓“射人先射马”,在2500年前的地中海上,吉利普斯完美地实践了这个战术。第二次海战中,叙拉古的战船上增加了很多弓箭手和长枪手。

被当成“马”射中,再怎么技能熟练的桨手也会陷入恐慌。他们努力控制住局面,躲过敌人的攻击撤回营地。这一天的战斗就这样结束了。

第二天、第三天重复着同样的战况。一直打到第四天战斗总算彻底结束,要问谁是赢家,只能说是叙拉古。雅典军虽然守住了营地,但没能给叙拉古海军致命的打击。

雅典军被包围的状态始终没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