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速之客
敦煌自古便是丝绸之路上的商贸重镇,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到达瓜州玉门关后便分为南北两线,北线继续则沿着天山以北走伊吾、轮台西行。
而南线就是从玉门关折道南下敦煌,然后走蒲昌海去高昌,沿着天山以南前往疏勒,再从疏勒越过葱岭前往西方。
正因为敦煌城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它不仅是西域和中原货物的中转城,也成为西域和中原文化的交汇点,莫高窟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在这座历史名城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敦煌也和内地大多数城池一样,呈棋盘式结构,南北中轴线是甘泉大道,东西中轴线则是三危大街,整个敦煌城便围绕着这两条中轴线向四周扩展。
甘泉大道上商铺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摆满了来自中原的丝绸、瓷器、纸张和各种精美用具,但更多的却是西域的各种货物,来自波斯的地毯、银器、琉璃,来自粟特的香料、宝石,来自吐火罗的毛皮、药材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特色店铺,最多是各种学堂,有培训语言的学校,在这里可以学习汉语、突厥语、粟特语、波斯语,还有学习乐器的乐坊,学习舞蹈的舞坊。
另外还有学习绘画、雕塑、书法的学校,以及学武和练习骑射的武馆,这些技能在敦煌都能找到不错的饭碗。
更有趣的是导引店,有点像后世的旅行社,只要肯花钱,就可以在店里雇向导,带你去高昌、龟兹等地去游玩,各种旅行装备一应俱全。
生活在这样一个繁盛的商业之城,李臻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利用前世的经验和知识在敦煌发财致富。
再过几个月李臻就要正式结束州学的学业,完全自由了,只是他心急如焚,恨不得明天就开始着手实施自己事业。
临近中午,李臻把思思送去舞坊,他牵着马穿过热闹的大街,回到了他家所在的三贤巷,三贤巷因为巷内有三棵茂盛的大槐树而得名.
李臻家就在巷口,正对城门,市口非常好,十年前便被一名卖香料的粟特商人租走临街一半,这个粟特商人就是康思思的父亲康麦德。
李臻的祖父在前年去世,这栋老宅便留给了李臻,不过现在是由李臻的姐姐李泉当家.
“阿臻,练箭回来了!”思思的父亲康麦德站在店门口笑眯眯和他打招呼。
康麦德年约五十岁出头,长得非常干瘦,活像一根枯黄短小的竹竿,鼻子又尖又细,一双粟特人特有的深目里闪烁着狡黠的光泽,他是个精明的商人,同时也是一个虔诚的祆教徒。
也许是年轻时在丝绸之路上长年跋涉经商的缘故,他直到三十岁才娶妻,妻子比他小十岁,却长得又高又壮,现在中年发福,更是胖得吓人,有时康麦德明明就站在妻子身后,却总会听人给他妻子打招呼,“老康这两天又出远门了吗?”
虽然长得实在不对称,不过他们夫妻的感情却非常好,养育了两儿一女,长得都像母亲,长子康大利,去年满二十岁,便按照粟特人传统,带着十头骆驼走丝绸之路去了。
次子康大壮,今年十八岁,长得极为雄壮,他却不喜欢做生意,而是喜欢练武,一心想做番大事,他和李臻的关系最好。
小女儿便是康思思,今年只有十四岁,舞跳得非常好,最大的理想就是离开敦煌去长安和洛阳。
“康大叔好,思思去舞坊了。”
“我知道,听大壮说,明天你要参加武举乡试,这次一定要夺魁啊!”
“谢谢大叔,我会尽量争取,若没有别的事情,我先回去准备了。”
“好!明天大叔给你鼓劲去。”
李臻笑着点点头,牵马走进了巷子,康麦德望着他背影自言自语道:“其实思思嫁给他倒也不错,至少房租就可以免了。”
........
李臻祖父李丹平是沙州官学的一名博士,教书三十余年,家道清贫,去世后只留给李臻姐弟三桩财产,一是东城外的三十亩土地,二就是目前姐弟二人所住的老宅,另外还有莫高窟一面石壁。
三年前,李丹平把自己孙女,也就是李臻之姊李泉,嫁给了得意门生曹文为妻,不过曹文家境贫寒,而且家在寿昌县,只有三间草屋。
前年李臻祖父病世,他去世前让李泉搬回来照顾弟弟,李泉让丈夫和婆婆孟氏也一并搬来同住,但李泉对丈夫有言在先,这房子是她弟弟的,弟弟若成婚,他们就要搬出去另觅房子。
李臻牵马走到大门口,院门却开了,姊夫曹文从院子里走了出来,曹文性格文弱,沉默寡言,在敦煌县衙当文书小吏。
不过他的字写得极好,平时也替佛寺抄写经文赚点小钱补贴家用,他父亲也很早就去世,只有他和寡母孟氏相依为命。
“姊夫,这就去县衙吗?”
曹文很喜欢这个小舅子,他见李臻回来,连忙把他拉到一边,低声道:“你上次让我打听之事,我已经问过张学正了。”
李臻前几天听到一种说法,州学学生可以提前结束学业,他便动了心,请姊夫帮他去打听。
李臻大喜,“张学正怎么说?”
“张学正说,特殊情况下可以提前结束学业。”
“比如什么样的特殊情况呢?”李臻又追问道。
“这个我没有细问,不过我觉得张学正怎么说其实没有意义,关键是你大姊的态度,你说呢?”
李臻顿时变得无精打采,姊夫说得对,他大姊怎么可能准他提前结束学业?
一年多来,李臻便一直想和几个好朋友出去游历,最近几个月这种想法愈加强烈,但由于他的学业尚未结束,使他难以出行,再加上他还有一个厉害的大姊,想想就令人泄气。
曹文看出他的失望,便安慰他道:“今天别想这个,好好准备明天的乡试,那才是你眼下最重要之事,若你拿到名额,说不定张学正就特准你提前结束学业了。”
“多谢姊夫!”
曹文笑着拍拍他肩膀,转身便走了。
李臻推开院门进了院子,他要去喂马,却隐隐听见大姊的声音从厨房里传来,“婆婆,只有无儿无女的老寡妇才给女人会捐钱,让女人会给她料理后事,可你明明有儿子,干嘛还要给女人会捐钱,这不是浪费吗?”
“我的事你别管,反正我没花你的钱,再说你给阿臻读书习武花了那么多钱,我是你婆婆,我说的话你听过吗?”
“随便你吧!你要捐就捐,我不会再管你的事。”
李臻暗暗摇头,大姊和婆婆之间关系不好,为了自己,两人不知争吵了多少回,今天好像又要吵了。
这时,李泉怒气冲冲从厨房里走出来,正好看见了李臻,吓了她一跳,“阿臻,你几时回来的,难道大门没关吗?”
“我刚才在门口遇到姊夫,所以就直接进来了。”
“哦!洗洗手去吃饭吧!马交给我。”
李泉虽然对李臻管束极严,但对他习文练武的花费却从不吝啬,为此惹得婆婆很不高兴,婆媳两人总为这件事争吵,当然,也和她至今没有孩子有关。
李泉牵着马走了,婆婆孟氏端着药罐子从厨房里走出来,李臻对她笑了笑,“阿婶好!”
“哎!快去吃饭吧!”
孟氏叹了口气,慢慢吞吞向房间走去,李臻回自己房间把弓箭挂好,转身来到饭堂,小桌上已经摆好了粥饼和小菜,姊夫曹文吃过午饭刚走,饭菜还是热的。
李臻给自己盛了一大碗粥坐下,又卷起一块胡饼,胡饼是用肉末和酱做成,非常美味,这也是李臻的最爱,他练了一个上午的箭,着实有些饿了,狼吞虎咽吃了起来。
盛第二碗粥时,李泉走了进来,她在弟弟身旁坐下,也端起碗慢慢喝粥,她没有了平时的问长问短,显得有些心事重重。
“阿姊好像有心事?”
“没什么,快吃饭吧!”
李臻知道大姊虽然当家不易,但也不至于为点小钱和婆婆争吵,这次孟婶必然给女人会捐了不少钱,才惹得大姊不高兴。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他也不知该怎么劝大姊,便不再吭声,埋头吃饭,李泉也不愿多想烦心之事,又问道:“昨天你去见了忘尘大师,他身体怎么样了?”
因为师父年迈,不能每天教授李臻,李臻每隔十天去见他一次。
“大师只是略略有些感恙,灵隐主持叫我别担心,他会照顾好大师。”
李泉叹了口气,“话虽这样说,也不能大意,你考试结束后,去照顾大师几天,以尽徒弟的孝道,明白吗?”
“阿姊,我知道。”
李臻迟疑一下,又低声道:“阿姊,我想乡试结束后出去走走。”
“不行!”
李泉一如既往的断然拒绝,“你的任务是读书习武,我早就说过,在学业结束前,你给我专心读书,哪里也别想去!”
就在这时,院子里传来了敲门声,有人高声问:“请问这里是李臻的家吗?”
“来了!”
李泉起身来到院子里,打开院门,她一下子愣住了。
只见大门外站着四人,其中两人是随从,为首是一名五十余岁的中年男子,皮肤白皙,颌下留三尺长须,头戴纱帽,身穿淡紫色儒袍,腰束玉带,显得颇为文雅。
在他身后跟着一名身材高大的年轻人,虽然身着士子服,却掩盖不住他身上那股勇武之气。
李臻坐在房间里,他也立刻认了出来,来人竟然是敦煌李氏的家主李津,这着实让他感到吃惊。
他们只是偏门庶子,连每年参加族祭的资格都没有,更不用说家主上门来拜访,在李臻印象中,只有祖父去世时家主才来过一次。
李泉愣了半晌,问道:“你们有什么事?”
李津心中有点不高兴,要知道他可是敦煌李氏家主,敦煌李氏数百族人的命运都由他掌控,李泉、李臻这种家族的庶房晚辈见到他居然不赶紧行拜礼,反而问他有什么事?
不过他今天是主动上门,有事情要找李臻帮忙,他便忍住心中不悦,勉强笑道:“我能进屋再说吗?”
李泉连忙道:“请进!请进!”
她一阵风似跑回主堂,稍稍收拾一下房间,又迎了出来,笑道:“家主请进来坐!”
毕竟这是李氏家主,李泉懂得一点人情世故,虽然她已出嫁,是曹家媳妇,但她要替弟弟着想,以后弟弟会有很多事有求于家族,真不能把家主得罪了。
李津见李泉十分殷勤,心中稍微舒服了一点,点点头负手走进了大堂,年轻男子就站在他身后,用一种挑衅的目光望着李臻。
年轻男子叫做李盘,是李津的侄子,也是李氏家族的嫡子,他和李臻一样,都在州学读书,今年同样参加武举乡试。
李津坐了下来,看了一眼站在门口的李臻,见他居然不肯向自己行跪拜礼,他心中又有点不高兴起来。
“你就是李臻?”李津淡淡问道。
........
【注:敦煌李氏的家主应该叫做李克让,因为容易和后唐李克让搞混,所以改名为李津】
而南线就是从玉门关折道南下敦煌,然后走蒲昌海去高昌,沿着天山以南前往疏勒,再从疏勒越过葱岭前往西方。
正因为敦煌城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它不仅是西域和中原货物的中转城,也成为西域和中原文化的交汇点,莫高窟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在这座历史名城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敦煌也和内地大多数城池一样,呈棋盘式结构,南北中轴线是甘泉大道,东西中轴线则是三危大街,整个敦煌城便围绕着这两条中轴线向四周扩展。
甘泉大道上商铺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摆满了来自中原的丝绸、瓷器、纸张和各种精美用具,但更多的却是西域的各种货物,来自波斯的地毯、银器、琉璃,来自粟特的香料、宝石,来自吐火罗的毛皮、药材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特色店铺,最多是各种学堂,有培训语言的学校,在这里可以学习汉语、突厥语、粟特语、波斯语,还有学习乐器的乐坊,学习舞蹈的舞坊。
另外还有学习绘画、雕塑、书法的学校,以及学武和练习骑射的武馆,这些技能在敦煌都能找到不错的饭碗。
更有趣的是导引店,有点像后世的旅行社,只要肯花钱,就可以在店里雇向导,带你去高昌、龟兹等地去游玩,各种旅行装备一应俱全。
生活在这样一个繁盛的商业之城,李臻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利用前世的经验和知识在敦煌发财致富。
再过几个月李臻就要正式结束州学的学业,完全自由了,只是他心急如焚,恨不得明天就开始着手实施自己事业。
临近中午,李臻把思思送去舞坊,他牵着马穿过热闹的大街,回到了他家所在的三贤巷,三贤巷因为巷内有三棵茂盛的大槐树而得名.
李臻家就在巷口,正对城门,市口非常好,十年前便被一名卖香料的粟特商人租走临街一半,这个粟特商人就是康思思的父亲康麦德。
李臻的祖父在前年去世,这栋老宅便留给了李臻,不过现在是由李臻的姐姐李泉当家.
“阿臻,练箭回来了!”思思的父亲康麦德站在店门口笑眯眯和他打招呼。
康麦德年约五十岁出头,长得非常干瘦,活像一根枯黄短小的竹竿,鼻子又尖又细,一双粟特人特有的深目里闪烁着狡黠的光泽,他是个精明的商人,同时也是一个虔诚的祆教徒。
也许是年轻时在丝绸之路上长年跋涉经商的缘故,他直到三十岁才娶妻,妻子比他小十岁,却长得又高又壮,现在中年发福,更是胖得吓人,有时康麦德明明就站在妻子身后,却总会听人给他妻子打招呼,“老康这两天又出远门了吗?”
虽然长得实在不对称,不过他们夫妻的感情却非常好,养育了两儿一女,长得都像母亲,长子康大利,去年满二十岁,便按照粟特人传统,带着十头骆驼走丝绸之路去了。
次子康大壮,今年十八岁,长得极为雄壮,他却不喜欢做生意,而是喜欢练武,一心想做番大事,他和李臻的关系最好。
小女儿便是康思思,今年只有十四岁,舞跳得非常好,最大的理想就是离开敦煌去长安和洛阳。
“康大叔好,思思去舞坊了。”
“我知道,听大壮说,明天你要参加武举乡试,这次一定要夺魁啊!”
“谢谢大叔,我会尽量争取,若没有别的事情,我先回去准备了。”
“好!明天大叔给你鼓劲去。”
李臻笑着点点头,牵马走进了巷子,康麦德望着他背影自言自语道:“其实思思嫁给他倒也不错,至少房租就可以免了。”
........
李臻祖父李丹平是沙州官学的一名博士,教书三十余年,家道清贫,去世后只留给李臻姐弟三桩财产,一是东城外的三十亩土地,二就是目前姐弟二人所住的老宅,另外还有莫高窟一面石壁。
三年前,李丹平把自己孙女,也就是李臻之姊李泉,嫁给了得意门生曹文为妻,不过曹文家境贫寒,而且家在寿昌县,只有三间草屋。
前年李臻祖父病世,他去世前让李泉搬回来照顾弟弟,李泉让丈夫和婆婆孟氏也一并搬来同住,但李泉对丈夫有言在先,这房子是她弟弟的,弟弟若成婚,他们就要搬出去另觅房子。
李臻牵马走到大门口,院门却开了,姊夫曹文从院子里走了出来,曹文性格文弱,沉默寡言,在敦煌县衙当文书小吏。
不过他的字写得极好,平时也替佛寺抄写经文赚点小钱补贴家用,他父亲也很早就去世,只有他和寡母孟氏相依为命。
“姊夫,这就去县衙吗?”
曹文很喜欢这个小舅子,他见李臻回来,连忙把他拉到一边,低声道:“你上次让我打听之事,我已经问过张学正了。”
李臻前几天听到一种说法,州学学生可以提前结束学业,他便动了心,请姊夫帮他去打听。
李臻大喜,“张学正怎么说?”
“张学正说,特殊情况下可以提前结束学业。”
“比如什么样的特殊情况呢?”李臻又追问道。
“这个我没有细问,不过我觉得张学正怎么说其实没有意义,关键是你大姊的态度,你说呢?”
李臻顿时变得无精打采,姊夫说得对,他大姊怎么可能准他提前结束学业?
一年多来,李臻便一直想和几个好朋友出去游历,最近几个月这种想法愈加强烈,但由于他的学业尚未结束,使他难以出行,再加上他还有一个厉害的大姊,想想就令人泄气。
曹文看出他的失望,便安慰他道:“今天别想这个,好好准备明天的乡试,那才是你眼下最重要之事,若你拿到名额,说不定张学正就特准你提前结束学业了。”
“多谢姊夫!”
曹文笑着拍拍他肩膀,转身便走了。
李臻推开院门进了院子,他要去喂马,却隐隐听见大姊的声音从厨房里传来,“婆婆,只有无儿无女的老寡妇才给女人会捐钱,让女人会给她料理后事,可你明明有儿子,干嘛还要给女人会捐钱,这不是浪费吗?”
“我的事你别管,反正我没花你的钱,再说你给阿臻读书习武花了那么多钱,我是你婆婆,我说的话你听过吗?”
“随便你吧!你要捐就捐,我不会再管你的事。”
李臻暗暗摇头,大姊和婆婆之间关系不好,为了自己,两人不知争吵了多少回,今天好像又要吵了。
这时,李泉怒气冲冲从厨房里走出来,正好看见了李臻,吓了她一跳,“阿臻,你几时回来的,难道大门没关吗?”
“我刚才在门口遇到姊夫,所以就直接进来了。”
“哦!洗洗手去吃饭吧!马交给我。”
李泉虽然对李臻管束极严,但对他习文练武的花费却从不吝啬,为此惹得婆婆很不高兴,婆媳两人总为这件事争吵,当然,也和她至今没有孩子有关。
李泉牵着马走了,婆婆孟氏端着药罐子从厨房里走出来,李臻对她笑了笑,“阿婶好!”
“哎!快去吃饭吧!”
孟氏叹了口气,慢慢吞吞向房间走去,李臻回自己房间把弓箭挂好,转身来到饭堂,小桌上已经摆好了粥饼和小菜,姊夫曹文吃过午饭刚走,饭菜还是热的。
李臻给自己盛了一大碗粥坐下,又卷起一块胡饼,胡饼是用肉末和酱做成,非常美味,这也是李臻的最爱,他练了一个上午的箭,着实有些饿了,狼吞虎咽吃了起来。
盛第二碗粥时,李泉走了进来,她在弟弟身旁坐下,也端起碗慢慢喝粥,她没有了平时的问长问短,显得有些心事重重。
“阿姊好像有心事?”
“没什么,快吃饭吧!”
李臻知道大姊虽然当家不易,但也不至于为点小钱和婆婆争吵,这次孟婶必然给女人会捐了不少钱,才惹得大姊不高兴。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他也不知该怎么劝大姊,便不再吭声,埋头吃饭,李泉也不愿多想烦心之事,又问道:“昨天你去见了忘尘大师,他身体怎么样了?”
因为师父年迈,不能每天教授李臻,李臻每隔十天去见他一次。
“大师只是略略有些感恙,灵隐主持叫我别担心,他会照顾好大师。”
李泉叹了口气,“话虽这样说,也不能大意,你考试结束后,去照顾大师几天,以尽徒弟的孝道,明白吗?”
“阿姊,我知道。”
李臻迟疑一下,又低声道:“阿姊,我想乡试结束后出去走走。”
“不行!”
李泉一如既往的断然拒绝,“你的任务是读书习武,我早就说过,在学业结束前,你给我专心读书,哪里也别想去!”
就在这时,院子里传来了敲门声,有人高声问:“请问这里是李臻的家吗?”
“来了!”
李泉起身来到院子里,打开院门,她一下子愣住了。
只见大门外站着四人,其中两人是随从,为首是一名五十余岁的中年男子,皮肤白皙,颌下留三尺长须,头戴纱帽,身穿淡紫色儒袍,腰束玉带,显得颇为文雅。
在他身后跟着一名身材高大的年轻人,虽然身着士子服,却掩盖不住他身上那股勇武之气。
李臻坐在房间里,他也立刻认了出来,来人竟然是敦煌李氏的家主李津,这着实让他感到吃惊。
他们只是偏门庶子,连每年参加族祭的资格都没有,更不用说家主上门来拜访,在李臻印象中,只有祖父去世时家主才来过一次。
李泉愣了半晌,问道:“你们有什么事?”
李津心中有点不高兴,要知道他可是敦煌李氏家主,敦煌李氏数百族人的命运都由他掌控,李泉、李臻这种家族的庶房晚辈见到他居然不赶紧行拜礼,反而问他有什么事?
不过他今天是主动上门,有事情要找李臻帮忙,他便忍住心中不悦,勉强笑道:“我能进屋再说吗?”
李泉连忙道:“请进!请进!”
她一阵风似跑回主堂,稍稍收拾一下房间,又迎了出来,笑道:“家主请进来坐!”
毕竟这是李氏家主,李泉懂得一点人情世故,虽然她已出嫁,是曹家媳妇,但她要替弟弟着想,以后弟弟会有很多事有求于家族,真不能把家主得罪了。
李津见李泉十分殷勤,心中稍微舒服了一点,点点头负手走进了大堂,年轻男子就站在他身后,用一种挑衅的目光望着李臻。
年轻男子叫做李盘,是李津的侄子,也是李氏家族的嫡子,他和李臻一样,都在州学读书,今年同样参加武举乡试。
李津坐了下来,看了一眼站在门口的李臻,见他居然不肯向自己行跪拜礼,他心中又有点不高兴起来。
“你就是李臻?”李津淡淡问道。
........
【注:敦煌李氏的家主应该叫做李克让,因为容易和后唐李克让搞混,所以改名为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