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长安之乱 第六节 赤眉败亡
再说被邓禹活生生拖下水的冯异,跟着邓禹惨败,与军众失散,弃马步行,走回谿阪,侥幸逃得性命,与麾下数人归营,收集散卒,招募营保,又拼凑起数万人,与赤眉军约期再战。
冯异精选壮士三千,换上赤眉军的衣服,预先埋伏于道路两侧。天明,赤眉军驱先锋万人来战,冯异遣数千人相迎。赤眉军见冯异势弱,以为其兵力不过如此,于是尽出主力,试图一口吞掉冯异。冯异这才悉出大军迎战。
直战至太阳西斜,赤眉军气衰,冯异伏兵尽起,衣服相乱,赤眉军不能识别,众遂惊溃。冯异一路追击,大破赤眉军于崤底,降其男女八万人。
捷报传来,刘秀大喜,特赐诏书,慰劳冯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谿,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公元二十七年正月,刘秀亲临宜阳坐镇,静待赤眉军自投罗网。
赤眉军崤底一败,余众尚剩十余万人,然而已精锐尽丧,加上粮食匮乏,东归之心越发急切,慌不择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闯。赤眉军行至宜阳,正遇刘秀亲勒六军,严阵以待。
赤眉军早已不是当初的赤眉军,饥寒交迫,心丧胆裂,忽遇大军,惊震不知所为,只得遣刘恭谈判投降,问刘秀道:“盆子将百万众降,陛下何以待之?”
刘秀答道:“待汝以不死耳。”
赤眉军已是走投无路,不投降只有两个后果,要么战死,要么饿死;投降的话,至少还能保命。首领樊崇于是领皇帝刘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归降,献传国玉玺及从刘玄处缴获的落星剑。刘秀将传国玉玺自留,而以落星剑为长兄刘縯殉葬。
刘秀命赤眉军将士尽解兵器甲胄,堆于宜阳城西,高与熊耳山齐。又命县厨赐食,赤眉军将士皆得饱餐。
次日清晨,刘秀大陈兵马于洛水之滨,命赤眉军列而观之。刘秀挑衅地看着一众赤眉军首领,说道:“有没有后悔投降?我现在可以放你们回去,归营勒兵,和我一决胜负,免得你们口服心不服。”
赤眉军首领中,唯徐宣能识字,善应对,乃公推徐宣作答。徐宣叩头道:“臣等出长安东都门,君臣计议,归命圣德。百姓可与乐成,难与图始,故不告众耳。今日得降,犹去虎口归慈母,诚欢诚喜,无所恨也。”
刘秀见徐宣所答,倒也文辞可观,大笑道:“卿所谓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也。”又指赤眉军诸首领,晓谕道,“诸卿大为无道,所过皆夷灭老弱,溺社稷,污井灶。然犹有三善:攻破城邑,走遍天下,本故妻妇无所改易,是一善也;立君能用宗室,是二善也;余贼立君,迫急皆持其首降,自以为功,诸卿独完全以付朕,是三善也。”于是尽收赤眉军之兵,置赤眉军各首领与妻子于洛阳,每人赐宅院一处、田地二顷。
本年夏,樊崇、逄安谋反,诛死。杨音在长安时,曾对刘秀叔父刘良有恩,因此得以赐爵关内侯,与徐宣俱归乡里,善终于家。谢禄则被刘恭刺死,为刘玄复仇。刘秀怜刘恭之义,赦而不诛。
至于赤眉军拥立的皇帝刘盆子,刘秀见其年少无知,心甚怜之,赏赐颇厚,封为赵王郎中。刘盆子日后双目失明,刘秀又特地在荥阳划出一块地皮,建为市集,以市集之税供养刘盆子终身。
纵横一时的赤眉军,就此灰飞烟灭,其规模之巨、为祸之烈,前此未曾有之,后来也罕有其匹。而赤眉军从西汉皇陵盗取的那些惊人宝藏,随着赤眉军的消失,也神秘地不知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疑案。
赤眉军既灭,刘秀大军撤回洛阳,开始全力经营中原。整个关中地区,则全权交托在了冯异手上。
赤眉军虽去,关中仍是一锅乱粥:延岑据蓝田,王歆据下邽,芳丹据新丰,蒋震据霸陵,张邯据长安,公孙守据长陵,杨周据谷口,吕鲔据陈仓,角闳据汧,任良据鄠,汝章据槐里,各称将军,拥兵多者万余,少者数千人,转相攻击。其中以延岑最具实力和野心,自称武安王,拜置牧守,意图霸关中为己有。
冯异且战且行,屯军上林苑中。延岑引张邯、任良来攻冯异,冯异击破之,斩首千余级。延岑败走攻析,冯异追击,大破之,降八千余人。延岑就此一蹶不振,自武关走南阳,遁出关中。冯异从此威震关中,四方豪杰先后归降。
冯异在关中根基渐固,兵食日盛,于是诛豪杰不从令者,褒赏降附有功劳者,悉遣其渠帅诣洛阳,散其众归本业,务农桑,关中悉平。蜀帝公孙述素有图谋关中之心,数度遣兵来犯,皆为冯异击溃。
冯异主掌关中,怀抚郡县,申理枉结,出入三岁,上林成都,百姓归心,私下尊号冯异为“咸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