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找靠山不如立靠山,胡雪岩密谋调任大事 密谋调任

第二天一早起身,周一鸣已经在等着了,临时客串听差,替他奔走招呼,所以阿巧姐虽不在身边,胡雪岩亦觉得并无不便。同时心里在想,自己一向为求便捷爽利,不喜欢带个听差在身边,看来若有像周一鸣这样的人,带在身边,亦自不妨,这一趟回去,或在杭州,或在上海,倒要好好物色一个。

等他漱洗完毕,周一鸣又要请他进城去喝早茶。胡雪岩心里有数,便连声答道:“好的,好的!吃完早茶,我带你去见何学台,当面求他替你写信。”

于是进了城在“吴苑”茶店吃早茶。苏州的茶店跟杭州的又不同。杭州的茶店,大都是敞厅,一视同仁,不管是缙绅先生,还是贩夫走卒,入座都是顾客;苏州的茶店,分出等级,各不相淆,胡雪岩好热闹,与周一鸣只在最外面那间厅上坐,一面喝茶,一面吃各式各样的点心,消磨到十点钟,看看是时候了,算了账,安步当车到苏州府学去见何桂清。

由于爱屋及乌的缘故,何桂清对周一鸣也很客气,再三让坐,周一鸣守着官场的规矩,只是垂手肃立,最后却不过意,才屁股沾着椅子边,仿佛蹲着似的坐了下来。

看他这局促的光景,胡雪岩倒觉得于心不忍,便要言不烦地说明来意,何桂清当时答道:“许大人亲自到上海督师去了。”接着转脸问胡雪岩,“现在倒有个好机会,是去收税,不知道这位周君愿意不愿意屈就。”

“屈就这两个字言重了。不知是哪一处税卡?”

“现在新创一种‘厘金’,你总晓得。”

“这听说过。”胡雪岩答道,“到底怎么回事,却还不十分清楚。”

“是你们浙江的一个奇士的策划。此人算来是雪轩的部民,湖州府长兴人,名叫钱江——”

钱江字东平,是浙江长兴的一名监生,好大言,多奇计,仿佛战国的策士一流人物。鸦片战争一起,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宗室奕经,奉旨以“扬威将军”的名义,到浙江督办军务,钱江叩辕献计,招募壮士,奇袭英军,擒其首脑。畏葸的奕经,如何敢用这样的奇计?敬谢不敏。

后来林则徐得罪遣戍,而钱江在广州犯了法,亦充军到伊犁,在戍所相遇,林则徐对他深为赏识。当林则徐遇赦进关时,设法将他洗脱了罪,带入关内,在京城里为他揄扬于公卿之间,声名鹊起,不幸地,林则徐不久病殁,钱江顿失凭依,于是挟策游于江淮之间,在扬州遇到了雷以诚。献上两策,第一策是预领空白捐照,随时填发;第二策就是开办厘金。

穷了想富,富了想贵,人之常情,所以做生意发了财的,尤其是两淮的那班盐商,最喜欢捐官,捐到三品道员还觉得戴蓝顶子不够威风,总想找机会,如报效军需,捐助河工,花大把银子买个“特保”,弄个二品顶戴的红顶子才肯罢休。

但是捐官的手续甚为繁复,吏部书办的花样百出,往往“上兑”一两年,一张证明几品官员身份的“部照”还拿不到,这一来自然影响捐官的兴趣。钱江的办法就是专为想过官瘾的富商打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上了兑,立刻填发部照,爽快无比。雷以诚认为此策极妙,便托钱江上了个奏折,细陈其事,照他的办法,部里的书办就没有好处了,所以起初部议不准。无奈国库空虚,乾嘉年间积下的上千万银子,从道光年间鸦片战争以来,以奕经、耆英、琦善以及赛尚阿等总领师干的钦差大臣,花得光光,现在朝廷为对付洪杨起义,“既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如果马儿自己觅草去吃,犹复不准,如何说得过去?因此,钱江的妙策,到底被批准了。部里领来大批的空白捐照,现款交易,而且没有层出不穷的小费,既快又便宜,捐官的人,自然趋之若鹜。雷以诚就靠了这笔收入,招募乡勇,才得扼守扬州、镇江一带。

然而捐官只是一趟头的买卖,细水长流,还得另想别法,于是而有厘金。清朝的行商税,本来只有关税一种。大宗税收是钱粮地丁,因为失地太多而收额大减,两淮的盐税,亦因为兵火的影响,销场不旺,弥补之道,就靠厘金,一钱抽一厘,看起来税额甚轻,但积少成多,为数可观。最先是由雷以诚在扬州仙女庙、邵伯镇等运河码头,设卡试办,成效不坏,朝廷因而正式降旨,命两江总督怡良、江苏巡抚许乃钊、漕运总督杨以增,在江南、江北各地试行捐厘助饷,以裕军需。

听罢何桂清的陈述,胡雪岩对钱江其人,深为仰慕,颇想一见,但这是一时办不到的事,只好丢开,先替周一鸣作打算。

“他是水师出身,运河、长江各码头,都是熟人。若得云公栽培,当差绝不致误事,坍云公的台。”

“我知道,我知道,看周君也是很能干的人,而况又是你的举荐,一定赏识不虚。”何桂清说,“我马上写信,请坐一坐!”

说罢,他退入书房,亲笔写了一封信。何桂清虽未做到封疆大吏,督抚的派头已经很足,两张八行笺,写着胡桃大的字,按科名先后,称雷以诚为“前辈”。胡雪岩接了信代周一鸣道谢,周一鸣自己则叩头相谢。

“你先回去吧!”胡雪岩对周一鸣说,“我还要陪何大人谈谈。”

等周一鸣一走,何桂清告诉胡雪岩一个消息,说江苏巡抚许乃钊有调动的消息,“今天一早,接到京里的密信。”他说,“我想等一等再说。”

许乃钊调动,何以他要等候?细想一想,胡雪岩明白了,必是何桂清有接此任的可能,不妨静以观变。

这个主意的变化,胡雪岩觉得对自己这方面大为不利,因而颇想劝他仍照原来的计划,先活动调任仓场侍郎,然后放到浙江去当巡抚,那一来,对王有龄,对自己,对嵇鹤龄便有左右逢源、诸事顺手之乐了。

暗中的猜测,不便明劝,万一猜得不对,变成无的放矢,是件可笑的事,叫何桂清看轻了自己,而且凡事明说不如暗示,旁敲侧击的效果最好,这是胡雪岩所深知的。于是略想一想,有了一套说词。

“江苏巡抚这个缺,从前是天下第一,现在,我看是最末等的了。”他忽然发了这样一段议论。

何桂清当然要注意,“苏抚的缺分,不如以前是真的,”他说,“但亦不至于沦为末等。”

“我是瞎说说的,跟云公请教。”胡雪岩徐徐而言,想着末等的理由,想到一条说一条,“第一是大乱在江苏,地方少了,钱粮也就少了。”

“还好,苏松膏腴之地,还在我们手里。”

胡雪岩不便说苏松难保,“要保住,也很吃力,刘丽川至今还在上海。这且不去说它,第二,江苏的官太多。”他说,“浙江好的是巡抚独尊!”

“啊!”何桂清深深点头,“你这话有道理,督抚同城,确是麻烦,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巡抚要压倒总督,怕不大容易,这也不去说它,第三,”胡雪岩又说,“江南大营的向大人,听说很难伺候。云公,有这话没有?”

这话当然有的。何桂清心想,江南大营的骄兵悍将,不知凡几,向荣的难侍候,犹其余事。于是本来想在江苏等机会,打算着能接许乃钊的遗缺的心思动摇了。

看他默然不语,胡雪岩猜到了他的心思,益发动以危言:“地方官要与城共存亡。我替我们杭州同乡许大人说句私话,如果能够调动一个缺,真正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了。”

这句话才真的打动了何桂清,他最胆小,虽然纸上谈兵,豪气万丈,其实最怕打仗。看起来,江苏真的成了末等的缺,何必自讨苦吃,还是进京去吧!

主意打定了,却不便明说,只连连点头:“高论极是,佩服之至。”

“我哪里懂什么,不过俗语道得好:‘旁观者清。’不在其位,不关得失,看事情比较清楚。”

“说得一点不错。”何桂清答道,“我就正要老兄这样的人,多多指点。”

“云公这话说得太过分,真叫我脸红。”他趁势站了起来,“我就此告辞了,顺便跟云公辞行。”

“怎么?”何桂清顿现怅然之色,“你就这样走了?”

“是的,我预备明天一早动身回上海。”

“那么——”何桂清沉吟了好半晌说,“我们上海见面吧!那不会太久的。”

“是!我一回上海就把款子预备好,随时等云公的招呼。”

“还有件事,无论如何,奉托费心。”

胡雪岩一愣,随即会意,事实上此事已成功了一半,所以很有把握地说:“云公请放心,一到上海,必有喜信。”

何桂清自然高兴,而过分的欣悦,反生感慨,“真想不到,这一次无端与雪岩兄结成知交。”他摇摇头说,“人生在世,都是一个缘字,想想真是不可思议。”

胡雪岩跟他的境遇,约略相似,再加上王有龄,三个人天南地北,不知冥冥中是什么力量的驱使,得能聚在一起,像七巧板一样,看似毫不相干,居然拼出一副花样,实在巧妙之至。所以对他的话,深具同感。

“云公,说到缘字,还有让你想不到的事。”他紧接着又说,“眼前我不说破,说破了不好玩了。只盼你早则节前,晚则节后,到了上海,我们再叙。”

听他如此说法,何桂清便不肯多问,只说:“好,好!我们再叙。良晤非遥,我就不送你了。”

“不敢当,我也就不再来辞行了。”他站起身作揖。

“你请等一等。”何桂清说完,匆匆又走入书斋,好久,都不见再露面。他是亲笔在写名帖,写信来不及了,只好用名帖,一共七八张,从苏州到上海,沿路掌管一方的文武官员,都有他的名帖致意。致意是门面话,其实是为胡雪岩作先容。

“你备而不用吧!”何桂清把一叠名帖交了过去,“交情深浅,都在措词上看得出来,该用不该用,怎么用法,你自己斟酌。”

“有云公这几张名帖,就等于派了百把兵保护,一路上可以睡到上海,多谢,多谢!”

“雪轩那里,我另外复信,这里跟浙江,每天都有驿差,方便得很。我就不必麻烦你转信了。”

何桂清一面说,一面亲自送客,体制所关,送到二门为止。等胡雪岩回到客栈,他跟着又派人送了四样路菜,一部他新刻的诗稿,另外一个沉甸甸的小木箱,打开来一看,是一只“汽锅”。

“难为你家大人想到。”

“我家大人交代,”那个叫何福的听差说,“胡大老爷的交情,与众不同,叫我跟胡大老爷请示,若还有事,我就在这里侍候胡大老爷上了船再回去。”

“不必,不必!我有人,你请回去吧,替我道谢。”

说完,在阿巧姐的梳头匣里取了个红封套,红封套甚多,备着赏人用的,轻重不等,最重的是五两一张银票,给何福的就是这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