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自古以来,漂亮的计划若想实施的漂亮,要依赖于对手的配合。曹操能密切地配合孙、刘两家吗?
如果配合了,那还能称其为曹操?
其实话还可以这样说:“如果不配合,那还能称其为曹操?”
长江首场水战,曹操亲眼目睹了连环战船的作战威力,内心甚是满足,至于毁敌船两艘的区区战果?曹操根本就没放在心上,现在手上已经掌握了水战攻无不克之法宝,这才是最重要的!
心中大结已解,曹操通体泰透;江风拂面,豪情陡起!
南望无限江山,云遮雾罩,青山绿水,休叹枉自妖娆;
回思戎马半生,电闪雷鸣,紫绶金带,尔说谁主沉浮?
曹操满腹锦绣,大肚文章,论其文学造诣,远胜武功丰绩!所留诗词二十余章:四言雅风,五言古句,深沉厚重,慷慨激越;篇头词尾,字里行间,思绪灵动,悲天悯人。一洗前人脂粉文风!
最难得的是:作为文人的曹操,更显几分哲人气息:信笔挥洒之间,充满了对生命的探讨,对人生的思索,文学上,曹操站在了历史的制高点!
曹操的诗风,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之鼻祖!直接影响了后来的诗仙、诗圣、词宗、曲神,就连近代的诗词大家润之,也不无受其感染,只不过学其皮毛易,得其精髓难,始终未达上乘,而流于世俗争斗、个人感慨,惜哉!
早在去年(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丸路经东海之时,面对浩瀚无际,不由感慨,赋诗刻石,铭留华章,以至于后世伟人出句相和:东临碣石有遗篇。现原文摘录如下: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人面对苍穹,遐思天外,咏万物寄情怀,歌自然抒志向,山水草木,凭海波皆赋予灵气;日月星汉,借秋风俱唤醒神智,状似描景,其实写人,令人感到作者已将自己融化于大自然之中,实不愧流芳千古之佳作!
时隔一年,曹操面临大江,恍惚间自己已成为那包罗万物之大海,天下即将握入自己掌中,人生如是,夫有何憾?
伟哉宇宙!微哉一人!
罗贯中大师就是把曹操一曲著名的《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定在了此时此景,对此老孙大为赞同:即将功成名就之际,最易使人念旧伤感,曹操歌中略显失落之格调,正是他感觉人生目标突然伸手可摘之时的真实写照,或者说目标骤然消失也未尚不可。
仿佛看见:曹操把酒临风,微醉高歌;属下不乏文思敏捷之才,如有相和,也属常理。因为《短歌行》虽篇幅叵长,但四句一韵,意境各异,颇似问答相和之作,但最末之句,如奇峰陡起,一扫开篇略阴冷之气息,当是出自曹操本人之口无疑!
文美不厌复读,老孙不惜身担抄书之嫌,还是原文照录: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此诗曹操大量用典,风格颇与其一贯文风不同,全篇上下,也不乏意境相互矛盾之处,所以后世也就多有怀疑此文并非出自曹操笔下,最起码也是有他人润色而成。
其实大家只要按照老孙前面所说的思路再读此诗,一切便迎刃而解:唱和问答之作么!只要大家隔段而读,意境自然会大大不同,整个作品思路渐进,如同相携攀山,由平逐高,直至顶峰无限风光,朋友们速寻那仙人洞去吧!
老孙于此大战来临之际,缠绵讲诗论文,不免有些大煞风景,不过既然侃开了头,那就索性来个画蛇添足:把此诗末段典出何处,注明给大家,下不为例,只此一回,请“不爱文妆爱武装”的朋友海涵一二。
细述全诗典故,的确过于拖拉,也请喜爱诗词的文友担待几分,老孙挤空只说末段吧: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前两句出自《管子·形解》中句:“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后两句借用《韩诗外传》中周公自语:“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整个末句之解:山不以高而自傲,海不以深而满足;周公宁可吐掉嘴里的食物接待贤才,天下人心当然乐于归顺。
书归正传:曹操的文思雅兴,当然出于自己武备顺利,战事预期不是乐观,那是相当地乐观:兵威之下,接江东水军先锋黄盖投诚密信:难以忍受后辈小儿驱使,愿认清形势,弃暗投明,请丞相给予立功机会,晚几天江东大批军粮运到赤壁军前,黄盖负责押运,粮船上插牙旗,当尽数运抵曹军水寨,让周郎率部去灌西北风吧!
曹操信不信呢?毫无保留的相信!原因很简单:对于江东官吏、将军多数愿降的情况,曹操通过细作了解的极为清楚,江东孙权、周瑜处于树倒猢狲散之时,谁不想巴望个最好的结局?
以黄盖江东元老的身份,对沦为一个后生小辈的前驱,又怎会甘心受辱?俗话说得好:夫妻本是同命鸟,大难来时各自飞!连夫妻都会各顾各,更何况肯定会对周瑜不满的黄盖?
尤其,正是这黄盖,亲身体验了曹军之连环战船的威力,胆丧之际,又能有什么更好的出路?诈降?区区一个水军前锋,能对曹军造成多大损害?他难道能不怕江东平定时死无葬身之地?
与谋士们商议此事?那哪儿行?岂不闻,历来两军作战,敌中有我,我中有敌,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衣,一旦有一丝风声泄漏,岂不枉自害了黄老将军的性命?
等到黄盖率敌粮船归降当日,自然会向全军公布,那时将会给周瑜一个极大的打击!给我军将士一个极大的振奋!
曹操决不是这么易被忽悠的范伟之辈,主要是目前的军事形势太好了,人太顺利的事后一般不愿意过多的动用多余的脑筋,懒惰是人类的通病。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原因,那就是曹操内心深处的自傲:我曹操是干吗的?只有我骗人,还有人敢骗我?哪一个欲诈降骗我的人能不先想想:曹操是易上当的人吗?
聪明一世的人最容易糊涂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