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长平之战 天上掉下的馅饼能吃吗

赵孝成王四年(前262),秦军攻占了韩国的野王(今河南沁阳)。野王被秦攻占意味着韩国的上党郡(今山西长治)和韩国国都(今河南新郑)之间的唯一通道被秦国截断(野王降秦,上党道绝。《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上党郡从此成了韩国一块孤立无援的飞地,韩国肯定守不住了,所以,韩国做了个顺水人情,将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求和。

这本来是秦、韩两国之间的战事,但是这场战争最终把赵国给拖进来了,并且几乎拖垮了赵国,成为赵国急剧衰落的转折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韩国将守不住的上党郡拱手送给秦国以后,上党郡太守冯亭和他手下人商议:通往国都的道路已经被封堵了,要做韩国的百姓已经不可能了。秦军一天天逼近上党,韩国已将我们献给了秦国。我想,还不如把上党献给赵国。赵国如果接受了我们,秦军一定会非常生气,必定要和赵国大战一场。赵国有难,就会和韩国携手。如果韩、赵联合起来,一定可以阻挡住秦军(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若受我,秦怒,必攻赵。赵被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于是,冯亭派人迅速赶到赵国,表达了献地给赵国的意愿。赵孝成王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和平阳君赵豹(赵惠文王舅父)、平原君赵胜商议此事。

平阳君赵豹不同意接受上党郡,他认为这样做会激怒秦国,引发秦、赵大战,弊大于利。平原君赵胜则认为,平白无故得到一个郡十七座城,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不要白不要,不能不接受。赵孝成王也觉得白给十七座城池不要太可惜了,于是,采纳了平原君的意见,封冯亭为华阳君,接受上党郡(赵孝成王与平阳君、平原君计之。平阳君曰:“不如勿受。受之,祸大于所得。”平原君曰:“无故得一郡,受之便。”赵受之,因封冯亭为华阳君。《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可惜的是,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赵孝成王的这一决定,最终给自己、给赵国惹来了一场大麻烦。

秦国快到手的上党郡就这样被转手到赵国,秦昭襄王听说之后,勃然大怒,立即派大将王龁率兵攻占了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当时,赵国大将廉颇率领赵军驻守长平(今山西高平),援助上党百姓。赵军杀了秦军的侦察兵,秦军侦察兵也斩了赵军的一员副将。六月,秦军攻破赵军阵地,夺了两个营垒,抓了四个尉官。由于初战不利,廉颇改变了战争策略。七月,廉颇命令赵军高筑营垒,不再出营作战。随后,秦军开始攻坚,又俘获了赵军的两个尉官,并攻破赵军阵地,夺取了赵军西边的营垒。廉颇固守营垒,采取防御战术与秦军对峙,秦军屡次挑战,赵兵死守不出。


赵孝成王得知廉颇初战失利,又采取固守方针,以为廉颇胆怯,于是,多次斥责廉颇不与秦军交战。

赵国初战失利之后,赵孝成王立即和虞卿、楼昌二人商讨对策。虞卿本来是一位说客,但他非常有政治眼光,因为两次觐见赵孝成王,被赵孝成王任命为上卿。楼昌是赵孝成王手下的将军。赵孝成王问这两个人:仗打得不好,损失了一名都尉。我想让赵军与秦军决战,你们看怎么样?楼昌说:不好,应当派一个重要使者去求和。虞卿则说:掌握和与战的主动权在秦不在赵。再说,大王得看秦军的作战意图是不是要击败赵军。赵孝成王回答道:秦国可以说是竭尽全力孤注一掷,务在胜赵(秦不遗余力矣,必且欲破赵军。《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虞卿接着说:既然如此,大王应当立即派使臣拿出最贵重的珍宝去联合楚、魏,楚、魏两国想得到大王的珍宝,一定会接纳赵国使者。赵国使者到了楚、魏,秦国必定怀疑天下诸侯又要联合抗秦了,心中一定很紧张。这样,和谈才能进行(虞卿曰:“王听臣,发使出重宝以附楚、魏,楚、魏欲得王之重宝,必内吾使。赵使入楚、魏,秦必疑天下之合从,且必恐。如此,则媾乃可为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虞卿的见解可谓高屋建瓴,他首先明晰了秦、赵两国关系的主动权在秦,既然秦国对于赵国是势在必得,急匆匆地派使者求和便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当前之计唯有“借力打力”,借助楚、魏的力量,迷惑秦国,如此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但是,赵孝成王没有听取虞卿的意见,而是决定采纳平阳君赵豹和楼昌的意见,派自己的亲信郑朱到秦国接洽,秦国接纳了郑朱。

赵孝成王召见虞卿说:我派平阳君负责和秦国议和之事,秦国已经接纳了我们赵国的使者郑朱,您觉得怎么样?虞卿直接回答道:大王的和谈肯定不能成功,赵军必定被击败。天下诸侯祝贺秦国胜利的使臣都已经在秦国等着了。虞卿做出此番判断的原因在于,郑朱是赵国非常有身份的人,他到秦国去求和,秦王和秦相国范雎一定会把郑朱到秦国求和当作一个新闻点爆炒一番。楚、魏两国认为赵国到秦国求和,一定不会再出兵救赵。秦国知道天下诸侯不会救赵,那么,秦、赵之间的和谈绝不可能成功(虞卿对曰:“王不得媾,军必破矣。天下贺战胜者皆在秦矣。郑朱,贵人也,入秦,秦王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虞卿的回答让赵孝成王很扫兴,但是自古实话不好听,最后事实不幸被虞卿言中,秦相范雎果然把郑朱来秦国求和的事大炒一番,而且始终不和赵使和谈(应侯果显郑朱以示天下贺战胜者,终不肯媾。《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赵国希望借助外交手段解决两国的争端,因为赵孝成王的选择失误而没有成功,剩下的便只有战场上见分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