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邯郸之战 毛遂自荐 胸有成竹

信陵君得到好友侯生的指点,窃取兵符,在边境夺了魏国大军的兵权,然后率领八万魏国精兵奔赴邯郸,这可以说是救援赵国的一支有生力量。面对秦军对邯郸重重包围的困境,赵国也不敢把鸡蛋都装在一个篮子里。在向魏求救的同时,平原君亲自前往楚国求援。现在魏国的救兵搬来了,那么赵国还能搬来楚国的救兵吗?

临行前,平原君在自己的门客中选拔随从,原打算选拔二十名,但是,最终只选到十九人,就差一个人,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了。

此时,有一位叫毛遂的人,主动找到平原君说愿意补足现在还差的一个名额。

平原君不认识毛遂,便问毛遂:先生在我门下待了几年了?毛遂答:三年了。平原君说:贤士处世就像是锥子放在布袋之中,锥尖马上就会冒出来(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先生在我门下待了三年,我还一无所闻,可见先生没有什么突出的才能。毛遂回答道:今天就请将我放在袋子里吧。如果早把我放在袋子之中,我早就脱颖而出了(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言外之意,不是我没才能,而是你没有给我机会,如果早给我机会,我早就脱颖而出了。这就是成语“毛遂自荐”和“脱颖而出”的出处。

平原君最终还是决定让毛遂一块儿出行,但是,其他随行的十九个人都看不起毛遂。毛遂也知道这十九位门客看不起自己,出国后,毛遂和这十九位门客谈起使楚一事,语出惊人,谈必中的,这些门客都对毛遂佩服得五体投地(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当平原君和楚王商讨合纵抗秦之事时,他们从日出谈到中午,也没谈出个结果。那十九位门客对毛遂说:先生上。毛遂二话不说,带着佩剑走上台阶。上台之后,毛遂走到平原君面前问:合纵的利害两句话就说清楚了,今天从早上谈到中午也没谈出个结果。到底因为什么?楚王不认识毛遂,马上问平原君:这位客人是谁?平原君回答:这是我的门客。

楚王一听,立即对毛遂吼道:还不赶快下去!我和你的主人谈事,你插什么嘴!

毛遂手握利剑说:大王之所以敢于训斥我,是因为你觉得你手下人多势众,但是,十步之内,你楚国人再多也派不上用场。大王的性命悬在我毛遂的手中(王之命县于遂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我的主人在这儿,你凭什么敢训斥我(吾君在前,叱者何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再说,你不觉得楚国太窝囊了吗?一个白起竟然横行楚国,率领几万人攻楚,一战即拿下楚国的鄢、郢,二战就焚烧了楚国先君的陵寝,三战又羞辱了楚国的先君。连赵国都为楚国感到羞愧,大王却不知羞耻(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原来,白起前些年仅率部分秦兵攻楚,打得楚军落花流水。所以,毛遂才故意提起此事刺激楚王。


毛遂接着说:合纵抗秦也是为楚,并不仅仅是为赵(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楚王听了毛遂这一番话,联想到白起攻楚的尴尬,便立即答应和赵国结盟,派兵救援赵国。

平原君目睹了毛遂在楚国的出色表现,非常欣赏毛遂。他率赵国使者先行回到邯郸,立即将毛遂奉为上客。

此时邯郸城中的形势已是千钧一发。魏国、楚国的救赵大军还没有到达,邯郸城中已经在讨论要不要向秦国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