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 赵国之亡 自毁长城 焉能不亡

公元前235年,赵王迁即位。赵王迁即位之时,已经是秦王政十二年,赵政已经亲掌秦国大权四年了。

赵王迁二年(前234年,秦王政十三年),处理完吕不韦事件的秦王赵政立即派兵大举攻赵,赵王迁派兵迎战。结果,赵军主将被杀,士兵损失十万。这次赵军被杀的人数仅次于长平之战,而且距长平之战也仅仅二十七年,因此,赵国刚刚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兵员再次遭到毁灭性的屠杀。

赵王迁三年,赵政再次派遣大军从上党郡翻越太行山,直指赵国都城邯郸。在此危急关头,赵王迁从北部边疆调回李牧为大将,抵抗秦军,李牧统领赵军大败秦军。秦将桓(yǐ,以)因为战败畏罪逃到燕国(一说桓就是樊於期,赵政非常恼恨樊於期,所以荆轲才拿他的人头做见面礼),李牧因功被封为武安君。

三年后,秦军进攻番吾,再次被李牧击败。秦军东扩灭赵的进程又一次受挫,这是因为赵国尚有一支精锐之师,尚有大将李牧。

李牧是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能够在赵国即将亡国的危难时刻屡屡重创秦军?

李牧原是赵国北部边境的良将,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防备匈奴。李牧守边有三招:一是犒赏士卒。李牧非常关心士卒生死,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兵,对将士们非常厚道。二是精心防守。李牧平时让士兵学习骑射,派人非常小心谨慎地看守烽火台,还派了很多侦察兵侦察敌情。三是死不出战。这是一条铁律。李牧规定,一旦遇到匈奴入侵,要赶快退入营垒防守,胆敢迎战者,斩首(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匈奴每次入侵,李牧部队都谨慎地点燃烽火,立即退入营垒,绝不出战。一连好几年,他的防地、人员、物资没有遭受任何损失。

匈奴人将李牧这种守边策略视为胆怯的表现,赵国官兵也认为主将胆怯。赵王因此多次斥责李牧,但是,李牧并未因此更改策略,而是依然如故,我行我素。李牧的这一反应,让赵王很没面子,也大为恼怒,于是将李牧撤职,另派他人领兵。对此,李牧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只是回家休息。

此后一年多,匈奴每次入侵,继任的主官就出兵迎战。但是,屡屡失手,损失极大,伤亡惨重,导致边境地区不能种田,也无法畜牧。赵王别无他法,只好请李牧再次出山。

李牧闭门不出,坚持称病推托。赵王一再强迫李牧任职,李牧说:上任可以,但大王必须同意我继续使用老三招。赵王没有更好的人选,只好答应了李牧的要求(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李牧重返边境,还按照既定方针办事。匈奴一连几年又是一无所获,但他们一直认为李牧胆小怯战。而对于赵国边地的官兵来说,虽然每天都能得到李牧的赏赐,但就是无用武之地,都想和匈奴痛痛快快打一仗。

李牧看到和匈奴决战的时机成熟了,便制定了一个三步走的策略,准备痛击匈奴。

第一步,精选优质战车一千三百辆,良马一万三千匹,勇士五万人,神射手十万人。全军一律投入备战。

第二步,示弱。匈奴小股人马入侵,李牧就佯装战败,有意把几千人扔给匈奴。匈奴单于看到这种情况,觉得有利可图,就率领大批人马入侵李牧防区。

第三步,打大仗。李牧正面迎战,同时,从左右两翼包抄敌军,结果大败匈奴,一仗歼敌十多万人(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最后只有单于逃走了,几个小的部落也投降了。这一仗匈奴吃了个大亏,此后十多年,匈奴人不敢接近赵国边境。

李牧不但能够防守边疆,而且也擅长攻坚。公元前244年,赵王派李牧进攻燕国,李牧一举攻占燕国两个县。

赵王迁七年(前229),秦国派大将王翦进攻赵国,赵国派李牧、司马尚率兵抵御秦军。因为李牧善战,秦军虽有名将王翦,灭赵之战相持达一年多没有进展。

秦国深知李牧善战,很难对付,如果不除掉李牧,灭赵非常困难。王翦便向赵王的宠臣郭开行贿,让他施反间计。郭开收了秦国送来的重金,便不断散布流言,并在赵王面前说李牧的坏话,造谣说李牧、司马尚要谋反。

赵王迁听信了郭开的谗言,便派人接替李牧,李牧不受命。赵王便乘李牧不备,秘密逮捕了他,将他处死,还撤了司马尚的军职(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三个月之后,王翦猛攻赵国,大败赵军,杀死赵将,俘虏了赵王迁(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最后只有赵王迁的太子赵嘉逃到代地,自称代王,持续了七年之久。公元前222年,秦军攻取代地,俘虏了代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