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 赵国之亡 有才不用 天地不容

赵国自公元前403年立国到公元前228年灭亡,历经了一百七十余年,它曾经在今天的河北、山西等交界之地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赵国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后世传诵颇广的故事,如“窃符救赵”“完璧归赵”“毛遂自荐”等,赵国为战国时代的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赵国除了灿烂的文化,还有一点是后人最为称颂的,就是赵国军民的积极抗战,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唯独赵国是最能打也是打得最为惨烈的国家。但是历史没有选择赵国,这除了历史的必然,还存在哪些因素呢?

赵国灭亡有四大因素:用人失误、政治腐败、主次不分、疆域锐减。

先说用人失误。

赵国人才济济,远非他国可比。但是,赵国的国君从赵孝成王开始,重用的人多是公族贵戚。比如说长平之战,这是决定赵国生死存亡的大决战,然而,在这场生死大决战之前,赵孝成王找谁谋划?一个是平阳君赵豹(赵孝成王的舅爷),一个是平原君赵胜(赵孝成王的叔叔),全是公族贵戚。廉颇等一批名将,蔺相如等一批名臣,全不在决策人之列。赵豹主张不要上党郡,赵胜主张接受上党郡。虽然二人主张不同,但是,他们都没有意识到接受上党郡将引发秦、赵两国之间的一场生死大决战。这两位参与决策的人都没有把大决战这一点给赵孝成王讲清楚。赵孝成王既想要地,又无充分思想准备要打硬战、恶战,最终一败涂地,元气大伤。


赵迁继位之时赵国已处在亡国前夜了,但是,他还是听信谗言,杀了支撑赵国半壁江山的名将李牧,这是自毁长城啊!三个月之后,赵王迁被俘。虽然李牧就算不被杀,也未必能支撑起赵国这盘残局,但是,杀了名将李牧,无疑会加速赵国的灭亡。赵王迁死到临头还冤杀名将,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也满怀愤慨地写道:“迁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岂不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