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伍子胥的愤怒 贰 王者之剑

文种带着一万石小米和伍子胥的死讯回到了越国,句践大喜,越国的百姓也大喜,这下子大家都有吃不完的粮食了!

这万石粮食和伍子胥的死讯就是吴国灭亡的钟声。

句践后来有没有还夫差粮食呢?

出乎意料,他还真的还了,而且还的是质量最上等的优质良种。

奇怪,句践怎么突然变厚道了?这不像他的为人呀?

不奇怪,因为句践还的是蒸熟的种子。吴国人屁颠屁颠地拿去种,没想到一到秋天,田野颗粒无收,全国大饥。夫差傻眼了,还以为是吴越两地水土不同,只好自认倒霉。

为了越国的复仇大计,不知多少吴国的百姓因此饿死。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就是身在乱世的悲哀。

这次借粮事件,是吴越双方实力的转折点。从此,越国转强,吴国转弱。

有人要问了,吴国不是从越国抢了很多金银珠宝吗?没有粮食可以去买嘛,干吗要坐着挨饿呢?

这是因为,春秋时期的经济形态和我们现在不同。我们现在的经济是全球一体化,拥有完备的货币金融体系,再加上商品大多是供过于求,所以只要有钱,什么东西都可以买。但是在春秋时期,国际贸易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再加上生产落后,大多数商品都只能供本国使用,特别是粮食武器这些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资源,一个国家是不会轻易卖给其他国家的。而且,原始农业是个靠天吃饭的东西,你今年丰收了,并不代表明年也会丰收,如果遇到大的天灾,前些年储备的粮食就可以用来救急了,因此,粮食储备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没有特殊情况,绝对不会卖给另外一个国家。像从前秦穆公借粮给晋国,和现在夫差借粮给越国,统统都是极其愚蠢的行为,他们都为此吞下了巨大的苦果。

其实,对当时的国家来说,人口和粮食才是最重要的国力指标,金银财宝倒还是其次。

所以,吴国在打败越国和齐国的时候,对它们所采取的金银掠夺行动,就是十分愚蠢的行为。你抢那么多金银珠宝有什么用,金银只能增加本国国内的货币投放量,不把这些金银换成实实在在的东西,根本就不能增加本国的财富。这一点上,楚国就做得极为聪明,它每次搞定一个国家后,根本不要你的钱,而要你的人。

从历史上的记载来看,楚国每次打仗,或者有大的工程要兴建,它都是直接从附属国抽调军士和民工。这样不管死多少人,死的都是其他国家的,楚国本身的实力不会受到一点儿损伤。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著名的城濮之战,楚国出动的兵力就大多是申息陈蔡等附属国的部队,楚国自己的兵,反而很少。这样城濮之战楚国虽然大败,申息数万部队几乎全军覆没,但楚国嫡系部队伤亡甚小,所以楚国没几年又恢复了元气,得以重新和晋国争霸,其关键原因就在于此。

可是你看看吴国,艾陵之战伏尸齐国的五万勇士,可大多是吴国人呀,夫差傻不傻?

花分两朵,各表一枝。却说句践毒计得逞,开心得几个晚上睡不着觉,于是又找来范蠡、文种和诸暨郢三人,商量攻打吴国的事情:“伍子胥死了,吴国大柱坍塌,你们看现在寡人可以行动了吗?”

范蠡道:“不可,伍子胥虽死,但吴国的军事实力仍不可小觑,咱们还不能轻举妄动。诸将军曾经在艾陵之战中近距离观察过吴军的战阵,这一点他应该最清楚。”

诸暨郢道:“不错,吴国军队是微臣所看过的最强悍的步兵,其装备坚固的犀牛皮甲和锋利无匹的轻便短剑,且剑技高超,尤善群斗。孙武和伍子胥都是齐楚数一数二的剑术大师,吴军如今使用的剑阵,就是当年他们所创。微臣自问钻研剑法数十载,仍旧找不出破解之道。”

文种道:“看来如今之计,该使用微臣灭吴九策中的第八策了——发展军事科技。”

句践道:“寡人明白大家的意思了,目前咱们要做的有三件大事:第一,大量采挖优等铜锡,铸造宝剑;第二,修整铠甲、船只,积极备战;第三,广招武林高手,以提高我军士兵的剑术武艺——这三件事做好了,我军当可与吴军一战!”

范蠡道:“大王所言甚是。巧了!咱们这刚好有三个人,不如您就把这三件事交给我们三个吧!”

诸暨郢兴奋地说:“太好了,请大王立刻给我们分派任务。”

句践道:“好,那第一件事交给文大夫,第二件事交给诸将军,第三件事就交给范大夫,如何?”

文种精于役民,诸暨郢长于修缮,范蠡善于相术,句践这番安排,人尽其才,正中他们的长项。三人遂大喜,欣然领命,分头行动去了。

诸暨郢是个急性子,他立刻在山阴城五十里外兴建了一个大型造船厂,取名“舟室”,又在山阴城外十二里的麻林山上种麻以制造弓弦,并向全国发出了动员令:

修补铠甲的绳索断裂处,把长矛的接口绑牢!

想抬起头来航行,快整治战船!

激起冲天怒火,勇士们坚定地迈步向前!

你们要在海上苦练,

要在野地宿营,

要上前线制胜攻关!

相较于诸暨郢,文种的工作就得慢慢来了,采铜铸剑可是个辛苦活。

大家都知道,越国是著名的宝剑之乡,当年铸剑大师欧冶子就曾为越王允常铸过五把冠绝天下的宝剑,如今欧冶子虽死,但他的很多弟子仍散居在越国西南的若耶溪(产佳铜)、赤堇山(在今浙江宁波,因山间盛产褐红色的赤堇草而得名,也产钨锡)一带,钻研铸剑之法。文种遂在诸暨城外龙泉乡建起炉灶五座,并花重金礼聘了大批欧冶一门的工匠,秘密冶兵铸剑,名曰龙泉剑。

吴国扁诸剑和越国龙泉剑到底谁更锋利一些呢,现代考古发现,越国龙泉剑的工艺更加高超,几已达到中国青铜剑技术的巅峰水平。

除此之外,文种还在一个叫做昆吾山的地方发现了大量铜矿石,其色如火,乃铜中极品。句践遂令铸工用白色的牛马祭祀昆吾之神,采集铜石铸成八剑,一名“掩日”,以之指日则日光昼暗。二名“断水”,以之划水,开即不合。三名“转魄”,以之指月,蟾兔为之倒转。四名“悬翦”,飞鸟游过,触其刃如斩截焉。五名“惊鲵”,以之泛海,鲸鲵为之深入。六名“灭魂”,挟之夜行,不逢魑魅。七名“却邪”,有妖魅者见之则伏。八名“真刚”,以切玉断金,如削土木矣。

一来二去,句践确实收藏了不少好剑,有巨阙,“四驾白鹿而过,引剑而指之,四驾上飞扬,不知其绝也。穿铜釜,绝铁沥,胥中决如粢米”,够夸张的,车驾都给劈了,飞到半空,驾车的竟没有感觉;只是一指,大铜缸就是一个缺口,切铁就跟切米糕一样。又有纯钧,“手振拂扬,其华捽如芙蓉始出。观其,烂如列星之行;观其光,浑浑如水之溢于塘;观其断,岩岩如琐石;观其才,焕焕如冰释”,光华绽如荷花、灿如星辰,剑身亮如水纹,晶莹剔透,就像一把冰剑一般,令人叹为观止。

可是句践还不满足,他要文种再帮他铸一把王者之剑,惊天地泣鬼神旷古绝今的那种。

文种于是召集了越国所有的铸剑大师,集合当时冶金术所能拥有的最高科技,果然铸成一把超越了整个时代的高科技武器,传说这就是今天还存在的“越王句践剑”,1965年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现在就收藏在浙江博物馆里。

此剑,长55.6厘米(已非短剑了),装在一个黑色漆木剑鞘内,在黄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时仍然光亮如新、锋利无匹,试之以纸,20余层一划而破。

此剑,剑身满布黑色菱形花纹,文饰精美,打磨光滑,晶光熠熠,那一个个严格对称的菱形花格,似乎蕴涵了宇宙中无尽的奥秘。

此剑,近剑格处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句践)自乍(作)用(剑)”八字。经专家分析考证,确为越王句践随身佩戴的宝剑。

此剑,剑格乌黑,剑格两面铸有花纹,分别嵌有蓝色玻璃(传说玻璃的发明传自西方,可见是胡说)与绿松石。

此剑,剑柄亦乌黑,并以丝线缠缚,向外翻卷作圆箍形,内铸11道宽度不到1毫米的同心圆。

此剑,使用的第一个高科技是镂刻技术。剑上菱形花纹和鸟篆铭文笔画圆润精细,镂刻最细处仅0.1毫米,估计是使用钢铁镂刀镂刻而成。这是当时最先进的科技之一。

此剑,使用的第二个高科技是复合金属工艺,也就是先浇铸含铜量高的剑脊,再浇铸含锡量高的剑刃,这是因为剑脊的熔点高,可以承受第二次浇铸的高温而不至熔化。这种复合金属工艺,能使剑既坚韧又锋利,收到刚柔结合的良好效果。

此剑,使用的第三个高科技是铬盐氧化处理工艺,也就是在剑的表面有一层10微米厚的铬盐化合物,其方法可能是:预先在剑身表面镂刻出略显凹凸的菱形花格,然后对铜剑进行氧化处理,最后对剑身、剑刃进行抛光、砥砺,使其显露青铜本色。正是这种独特工艺让此剑保存至今历2000余年不但毫无锈蚀,而且剑气越发凌厉,直逼人心。大家或许不知道,这可是近代才出现的先进工艺,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先后发明并申请了专利。也就是说越国的冶金技术领先世界2000多年。

总之,越王句践剑集当时各种先进的青铜冶铸技术于一体,代表了当时吴越铸剑技术的最高水准,制作之精湛,真可谓鬼斧神工,吹毛断发,绝非夸张之语。

越王句践剑的时代,是中国青铜历史最巅峰的时代。青铜这种奇妙的金属,此时迎来了它最后的辉煌,一如繁花,短暂的绽放之后,缓缓退出历史的舞台,让生铁来续写它的传奇。但是,神兵的光芒永远不会褪去,一如它身后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