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造化弄人 意料之外

洛阳惨败让李亨过上了提心吊胆的日子,他担心有朝一日史思明会打过潼关,挺进长安,如果那一天真的来临,他就得跟父亲李隆基一起再次逃出长安,重新品味四处流浪的滋味。

连李亨自己都没有想到,警报居然自动解除了。

史思明死了。

同安禄山一样,死于自己的儿子之手。

也同安禄山一样,史思明的死与继承权有关。

从发迹以来,史思明的军事才能有目共睹,然而在卓越军事才能的背后,是他的残忍好杀,属下略有不合他意的地方,他就会痛下杀手,甚至会株连整个家族。

因为这个因素,跟随史思明的人常年活在恐惧之中,他们都担心有一天会莫名其妙地死在史思明手中。

相比而言,史思明的长子史朝义口碑非常不错,他为人谦虚谨慎,礼贤下士,爱护士卒,将士们更愿意跟他亲近,为他效力。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深受将士爱戴的长子,居然不受史思明待见。

根子出在史思明的皇后辛氏身上。

辛皇后是史思明最宠爱的女人,她比史朝义的母亲更受宠,因而她的儿子史朝清也水涨船高,成为史思明最喜欢的儿子。

生于改革开放之后的人,很难理解,为什么同是自己的骨肉,父母会厚此薄彼。其实,厚此薄彼在孩子众多的家庭是普遍现象,这样的家庭中一般都会有一个最受宠的孩子,同时也会有一个最不受宠的孩子。同样是父母的骨肉,有些父母确实无法做到一碗水端平。

史思明就是这样的父母,他总觉得史朝清比史朝义好,这个想法根深蒂固,一直延续到他“称帝”之后。

如果史思明仅仅是一个将军,他不需要过多考虑继承权,而现实的问题是,偏偏他是“皇帝”,继承权马虎不得。“登基”之后,史思明就在想继承权问题,思来想去,他还是想立史朝清为“太子”,他跟这个儿子有感情。

史思明顺着这个思路延伸下去,他发现问题没那么简单。

如果立史朝清为“太子”,史朝义恐怕不会善罢甘休,古往今来,皇子之间你死我活争夺继承权的例子太多了,安全起见,就得杀了史朝义,免得将来成为史朝清的祸患。

尽管史思明是狼王,但他依然下不去手,虎毒不食子,况且他是人。

史思明的犹豫一直在持续,渐渐地,消息不胫而走,史朝义知道了史思明的心思。

史朝义表面不动声色,但心中充满了芥蒂,忍而不发。

洛阳邙山大胜之后,史思明想乘胜攻克潼关,便兵分两路,一路由史朝义率领,从北道突袭陕州城,一路由史思明亲自率领,从南道进军。

公元761年三月九日,史朝义率领先锋部队抵达了礓子岭(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南),本想打一个开门红,没想到却遭到唐军神策节度使卫伯玉的迎头痛击,立足未稳的史朝义很快败下阵来。

史朝义连续几次组织反击,都被卫伯玉击败,只好引军撤退。

史朝义出师不利让史思明非常恼火,因为这一下便打乱了他的行军部署。考虑到唐军已经有了准备,史思明只能暂时中止西进计划,引兵退到永宁(今河南省洛宁县)。

两支部队会师,史思明看到了“不成器”的史朝义。在他看来,史朝义就是胆怯懦弱,没有大将之才,史思明对左右说道:“他啊,终究难成大事!”

史思明的心里起了杀机,他想将史朝义及其部将一起军法从事。

转念一想,正是用人之际,不如权且寄存他们的项上人头。

时间走到三月十三日,史思明又交给史朝义一个任务:建造一座三角城。

三角城是靠山而建的战术城堡,史思明准备用来储备军粮,他给史朝义的工期是一天。

太阳偏西,史思明来验收工程,到现场一看,主体都完工了,但墙体还没有抹泥。

史思明动了肝火,效率太低了,整整一天都没干完,居然连泥都没抹!

史思明命令左右就在现场监工,督促抹泥。

不一会儿工夫,泥抹完了。

史思明依然难消心头之火,冲着史朝义说道:“等拿下陕州,一定斩了你这个狗东西!”

或许,史思明只是说说而已。然而,史朝义却不只是听听而已。

正是这句话要了史思明的命。

当晚,史思明下榻于鹿桥驿站,给他担任护卫的是心腹曹将军;当晚,史朝义下榻于当地旅店,与他在一起的是部将骆悦和蔡文景。

史思明很快进入梦乡,史朝义这边却睡意全无,他们都在琢磨史思明白天说过的话。

骆悦说:“我等与大王,不知道将来哪一天就会死。自古就是有废有立,请大王召曹将军来一起共商大事。”史朝义不敢表态,低着头不作声。

骆悦继续说道:“大王如果不同意,我等今晚就去向唐军投降,到那时,大王你想自保都难!”骆悦把史朝义逼到了墙角,他不得不表态。

史朝义哭了,他不想迈出那一步,然而他又不得不迈,一边是要置他于死地的父亲,一边是威胁要离开他的部将,无论选择哪一边,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史朝义终于下定了决心,既然父不仁,就别怪子不义了。

史朝义说道:“你们好好去干吧,别惊动圣人(当时称呼皇帝为圣人)。”

这就是一句废话,惊动的就是圣人,不惊动圣人,怎么成大事呢?

得到史朝义的许可,骆悦派人召来了给史思明宿卫的曹将军。

骆悦跟曹将军一摊牌,曹将军惊呆了,他下意识地想表示反对,但一看屋里杀气腾腾的气氛,他腿软了,众怒难犯,看来人家已经准备好了。

曹将军艰难地点了点头,我同意!

半夜,骆悦带着三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包围了史思明下榻的驿站。宿卫士兵看到这么多人闯入,大为奇怪,然而一看领头的居然有曹将军,一个个都不敢动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进去。

在他们进去之前,史思明做了一个梦。

在梦中史思明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一群鹿到水边喝水,正要喝的时候,水中的沙上来了,水却干了,没有喝到水的鹿一个一个都渴死,倒在了沙里。

这个梦意味着什么呢?

鹿,禄也,水干鹿死,你的禄到头了,你的路也到头了!

从梦中醒来的史思明当时并没有理解梦的含义,他迷迷糊糊地去了厕所。

就在这个当口,骆悦带兵进来了。

骆悦一看史思明的床空了,顿时变了脸色,马上持刀逼问史思明的近侍,近侍硬挺着不说。

骆悦一刀一个,连砍几个。这时一个近侍用颤抖的手指了指厕所方向,骆悦一个箭步冲了过去。

此时,史思明已经意识到发生了兵变,他翻过围墙,钻进马厩,装好马鞍,一翻身上了马。只要骑马冲出驿站,他就能找到一条生路。

就在史思明准备骑马冲出驿站时,骆悦的手下抬手射出一箭,正中史思明的臂膀,史思明应声落马,束手就擒。

史思明怒问道:“带头作乱的是谁?”

骆悦说:“奉怀王史朝义之命。”

史思明明白了,都是说话惹的祸。

史思明叹息一声,说道:“我白天说错话了,应该有这个报应。然而你们杀我太早了,为什么不等我攻克长安呢?你们这样终究成不了大事的!”骆悦没有再给史思明解释的机会,一行人把史思明押到柳泉驿站囚禁了起来,然后向史朝义汇报:“大事告成!”

史朝义明知故问道:“没惊动圣人吧?”

骆悦回应说:“没有!”

虚伪到家了!

擒住史思明,事情只成功了一半,接下来是接收史思明所率领的后军,此时后军正由宰相周挚、许叔冀率领,驻扎在福昌(今河南宜阳县西福昌镇)。

史朝义先派许叔冀的儿子前去通知周挚和许叔冀兵变的消息,许叔冀毫无反应,周挚当场晕倒在地。

这次晕倒就要了周挚的命。随后,史朝义率军到了后军大营,许叔冀和周挚出来迎接,史朝义顺势拿下了周挚,斩首!

谁叫你忠于史思明!

接收完后军,骆悦马不停蹄赶到了柳泉驿,史思明还在这里苟延残喘呢。

骆悦看了史思明一眼,他知道,自己已经把史思明得罪到家了,他多活一天,自己就危险一天,还是趁早解决吧!

骆悦下了死手,他用一根绳子结束了史思明波澜壮阔的一生,然后用毡毯裹住尸体放到骆驼的背上,没能马革裹尸的史思明,就这样毡毯裹尸,被骆驼驮回了洛阳。

如果从他跟随安禄山范阳起兵开始算起,到此时,不过五年多的时间;

如果从他诛杀安庆绪算起,到此时,不过两年时间;

如果从他自称“大燕皇帝”算起,到此时,还不满两年。

现在,一切都结束了,那个自命不凡,与李光弼、郭子仪棋逢对手的史思明已经消失了,留下的只是骆驼背上那具已经发硬的尸体。

这是安史之乱中死去的第三个“皇帝”,他们都没能逃脱死亡接力棒上暗含的咒语。

接下来,还会有第四个,那个在洛阳称帝的史朝义。

回到洛阳,史朝义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显圣”。

登基仪式结束,史朝义马上着手一件大事,他要让多年的郁闷之气一吐了之!

史朝义给“散骑常侍”张通儒下了一道密诏:诛杀史朝清、辛皇后以及其他数十位不听命令的官员。

范阳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忠于史朝义的部队,与忠于史朝清的部队在范阳城中打成一团,足足打了数月,死了数千人,范阳才平静下来。

恶战的结果是,史朝清、辛皇后跟随史思明而去,再也无法与史朝义争夺“皇位”。

随后,史朝义委任大将李怀仙为范阳尹、燕京留守,显然,史朝义把李怀仙视作可以信任的人。他哪里会想到,几年后,就是这个李怀仙飞起一脚,将他狠狠踹进了地狱。

坐上皇位的史朝义长长出了一口气,他再也不用过提心吊胆的日子了,那个时常想将他置于死地的父亲已经去了,世上应该没有人再能威胁他的生命。

他安全了!

真的安全了吗?

未必!

此时的洛阳已经是一座孤城,方圆数百里内,州县都是废墟,纵使史朝义想抢,也没有可以下手的地方。

更糟糕的是,虽然他自称“大燕皇帝”,但他这个“皇帝”的辐射半径已经大大减小。

史思明在世时,还能勉强约束那些飞扬跋扈的节度使,史思明不在了,那些节度使根本不买史朝义的账。试想,节度使们当年都是安禄山旧将,与史思明平级,只不过史思明号称二号狼王,他们才勉强听史思明的差遣。

现在,二号狼王已经去世,二号狼王的狼崽子想拿鸡毛当令箭,别做白日梦了。

自此,“大燕帝国”的节度使们多数不听史朝义的指挥,只是保持名义上的松散直属关系。表面看上去,“大燕帝国”还跟原来一样庞大,但实际,已经风雨飘摇。

史思明临终那句话发自肺腑:“你们这样终难成大事!”

一语成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