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天壤之别 智退回纥

公元765年九月,仆固怀恩卷土重来。

这一次仆固怀恩的联合战线更加庞大,不仅有回纥、吐蕃,还增加了吐谷浑、党项、奴剌等部落,联军总数达到数十万。

同第一次一窝蜂进攻不同,这一次仆固怀恩采用了多方向、多梯队进攻,吐蕃军队从北道进攻奉天,党项部落从东道进攻同州,吐谷浑、奴剌军队从西道进攻盩厔。

另外,回纥军队在吐蕃军队身后,仆固怀恩统率朔方兵则在回纥军队身后。

数十万大军从三个方向向唐朝逼近,战争阴霾再次向长安上空飘去。

郭子仪不敢怠慢,连忙上疏,请求李豫下诏诸道节度使率兵增援。

然而,诏书下达后,诸道节度使反应迟缓,只有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当即放下正在打的马球,马上出征。

诸将和监军宦官劝道:“大军出征还需选一个黄道吉日,不然,诸事不利!”

李忠臣大喝一声:“父母有难,难道还选个黄道吉日去救吗?”

说完,李忠臣率军出征。

单看这一段描述,李忠臣的“忠臣”形象跃然纸上。

然而,历史需要承前启后,用发展、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

在李忠臣“大义凛然”的背后,其实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不仅为增援而去,而且为发战争财而来!

这就是唐朝军队的现状,要么拖延时间不遵从命令,要么表面大义凛然实则暗藏私心,军队到了这个程度,王朝走上下坡路就是自然的结果。

就在李豫焦头烂额地调集诸道节度使增援时,一个天大的利好消息从北方传来:仆固怀恩在行军途中染病死于鸣沙(今宁夏中宁县)。

左右个个喜上眉梢,李豫却连声叹息:“仆固怀恩没有谋反,是朕被左右蒙蔽了!”

时至今日,李豫终于看清了问题的本质。然而,一切都晚了,仆固怀恩早已走上绝路,而且命丧鸣沙。如果李豫早一点醒悟,不被骆奉先、鱼朝恩左右,或许仆固怀恩还可以在他的手下当一名有始有终的忠臣。

现在,来不及了!

九月十五日,吐蕃十万大军逼近奉天,与此同时,李豫在长安做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举动:命令宰相及各司长官在西明寺上香、摆素宴、奏乐、祷告。

以此乞求上天,打退吐蕃的进攻!

此举跟王莽临近灭亡时率领大臣痛哭退敌有一拼!

事实证明,打退敌人靠的不是天,也不是佛,而是人。

率先发起冲锋的是朔方兵马使浑瑊,当时他率军驻守奉天。浑瑊率领二百名骑兵向吐蕃大军进攻,他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一番冲锋下来,浑瑊生擒吐蕃一员大将,他麾下的二百名骑兵没有一个挂彩,个个全身而回。

浑瑊创造的奇迹给整个奉天守军带来了信心,这个时候,信心比黄金还宝贵。

接下来几天,奉天守军挡住了吐蕃大军的进攻,并且不断出击,仅浑瑊一部,就与吐蕃军队交战二百余回,斩首五千。吐蕃军队进攻不利,引军退到邠州,就地等待回纥军队的增援。

这时,长安城中的李豫不知搭错了哪根筋,居然准备御驾亲征。

说起来,很有意思,在李豫之前,唐朝皇帝真正敢御驾亲征的也就李世民一人,其余无论高宗李治,还是玄宗李隆基,他们都曾经喊出御驾亲征的大话,但到最后都无疾而终。

李豫这一次呢?

借着李豫“御驾亲征”,鱼朝恩忙活了起来,他确实是个天才,仅仅用了三招,就把长安城搞乱了。

第一招:搜罗官员百姓家里的马匹,用作战马。

第二招:长安城中的全体壮年男子一律身穿黑衣,组成国民卫队。

第三招:城门门洞堵住两个,只留一个来回出入。

本来长安百姓还处之泰然,三招一出,长安乱了!

百姓哗然,纷纷逃命,要么翻墙而出,要么在城墙中间挖洞而出,整个长安城,一片慌乱。

鱼朝恩也傻了,看来自己真不是那块料。

鱼朝恩华丽地一转身,不再忙活之前的三招,而是剑走偏锋,想出一个高招:保护李豫到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市)避难。

高,确实是高!

问题是这馊主意还用想吗?

不过,让李豫到河中避难并不容易,至少需要得到百官认可,不然百官不跟随而去,李豫又成了孤家寡人。

鱼朝恩决心试探一下。

一天早上,文武百官列队完毕,等待上朝,然而入朝的大门始终未开,百官窃窃私语,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突然,鱼朝恩率领十几个禁军士兵拿着明晃晃的大刀走了出来,大声说道:“吐蕃屡次进犯京畿,皇帝准备移驾河中,诸位意下如何?”

百官一时失语,不知如何应对。

这时,一名不起眼的侍御史站了出来,遗憾的是,史书上只记载他姓刘,并没有留下他的名字。侍御史刘某大声质问道:“敕使(唐代宦官统称)是要造反吗?如今大军云集,不想着戮力同心抵御敌寇,却想胁迫天子弃宗庙社稷而去,不是反是什么!”

小人物,大英雄!

侍御史的一席话戳漏了鱼朝恩,鱼朝恩哑口无言,讪讪而退。

一次酝酿中的放弃长安无疾而终,不然李豫将会创下一个纪录,登基三年,两度放弃国都。

时间走到十月九日,局势发生了微妙变化:吐蕃、回纥军队得到了仆固怀恩去世的消息,开始争夺联军领导权。

仆固怀恩在世时,他是联合战线的缔造者,自然是最高领导。现在仆固怀恩去世,群龙无首,回纥、吐蕃开始争权。

争权一旦展开,便无法停止,两军的关系顿时紧张起来,以往还联合宿营,现在则划开界限,各自扎营。

这一幕郭子仪看得真切,他顿时悟到了退敌良策:以回纥打吐蕃!

老于兵事的郭子仪知道,以目前唐军的实力,不是回纥、吐蕃的对手,即使勉强顶住回纥、吐蕃的进攻,也将陷入旷日持久的苦战,那样不仅劳民伤财,内部军心也有可能产生变化。为今之计,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回纥打吐蕃,不仅省力,而且节省开支。

郭子仪马上出招,派牙将李光瓒前往回纥大营游说。

出乎郭子仪意料,第一炮哑了。

回纥人根本不相信李光瓒说的话,而且放出话来:“郭公真的在这里?别逗了,你骗我们!如果郭公真的在,能否跟我们见上一面?”

回纥人把话说到这个份上,郭子仪不得不亲自出马了。

郭子仪沉思片刻,对众将说:“如今敌众我寡,难以力胜。昔日我跟回纥有几分交情,不如我亲自前去游说,那样就可以不战而胜。”

众将没有主意,只能听郭子仪安排,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大家劝郭子仪带五百铁骑防身,以防不测。

郭子仪摆摆手:“不必了,五百铁骑无济于事,还有可能坏事。”

正说话间,郭晞拦住马头,对父亲劝说道:“回纥人如狼似虎,大人,您是国之元帅,为何要把自己当成敌寇的诱饵呢?”

郭子仪一字一句回应道:“如果勉强应战,咱们父子都得战死沙场,国家将会更加危急。今日我去跟他们对话,如果他们听从,那将是国家之福;如果不听从,那么我个人身死,但咱们家可以保全!”

郭晞还想苦劝,郭子仪举起马鞭抽到郭晞手上,大喝一声:“走开!”

郭晞下意识躲闪时,郭子仪率领几个骑兵冲出,奔向回纥人的大营。

临近回纥人大营,随行骑兵前去传话:“郭令公前来拜访!”

回纥人惊了,不敢相信是真的,元帅药葛罗更是严阵以待,刀出鞘,箭上弦,虎视眈眈看着唐朝来客。

郭子仪翻身下马,摘掉头盔,解下铠甲,放下武器,信步向药葛罗走去。

郭子仪上前抓住药葛罗的手,责怪道:“回纥对大唐有大功,大唐回报回纥也很丰厚,为何你们要背约,驱军深入我国境内,侵犯京畿郊县,弃前功,结新仇,背恩德,助叛臣,这么做何其愚蠢!况且仆固怀恩叛君弃母,对你们国家又有什么好处?我今天孤身前来,要杀要剐由你,不过在我死后,我的将士们一定会与你们血战到底!”

听郭子仪如此一说,药葛罗明白了八九分,自己可能被仆固怀恩蒙蔽了。

药葛罗解释道:“仆固怀恩骗我,他说,天可汗(唐朝皇帝)驾崩了,郭令公也被诛杀了,中原无主,我这才跟他一起来。如今天可汗在长安,令公又在此统兵,仆固怀恩又遭天谴,我们怎么可能还跟令公动兵!”

郭子仪一听有戏,心中狂喜,他不动声色,走出了关键的一步棋。

郭子仪点拨道:“吐蕃无道,乘我国内乱,不顾甥舅之亲,吞噬我国领土,侵犯郡县,掠夺财富不可计数,牛马杂畜,漫山遍野,这些不正是上天赐予你们的吗?保全自身军队与大唐交好,击破吐蕃以获得财富,从你的角度而言,还有比这更好的结果吗?这可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切莫错过!”

一席话说完,郭子仪已经巧妙地抛出鱼饵,静等药葛罗上钩。

药葛罗果然上钩,对郭子仪说道:“我被仆固怀恩蒙蔽,辜负令公太多,今日请求继续为令公效力,击破吐蕃向令公谢罪!另外,我有一个不情之请,仆固怀恩的儿子,是我们可敦(皇后)的兄弟,愿大唐网开一面,不要诛杀!”

郭子仪痛快地点了点头:“好说,好说!”

就在两人相谈甚欢之时,一直在围观的回纥人突然分为两翼,向着郭子仪稍稍逼近,郭子仪随行骑兵见状,冲着对方迎了上去,现场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郭子仪从容地一挥手,退回去,不用紧张!

这时,药葛罗命人把酒拿了过来,他要与郭子仪执酒盟誓。

郭子仪端起酒杯,把酒洒向大地,起誓道:“大唐天子万岁!回纥可汗万岁!两国友谊万岁!如有负约,殒命阵前,家族灭绝!”

郭子仪的盟誓把药葛罗逼到了墙角,药葛罗拿起酒杯,洒向大地,起誓道:“我的誓言与令公一样!”

真会省事!

经此盟誓,郭子仪将回纥化敌为友,带给吐蕃的则是一场无法避免的危机。

吐蕃人很快得到了回纥与唐朝和解的消息,顿时大惊失色,连夜拔营退去,试图躲过唐朝与回纥的联合攻击。

然而,已经来不及了。

几天后,唐军与回纥联军追上了吐蕃大军,一番猛烈进攻后,吐蕃士兵阵亡以万计,所劫掠的物资、人口全部落到了回纥士兵手中。

一场由仆固怀恩引发的战争危机就此结束,表面看起来,唐朝波澜不惊,不费周折,其实,在不费周折的背后是大费周章。

因为,回纥人胃口一向很大,和解的代价自然很高,大军统帅药葛罗虽然话说得大方得体、冠冕堂皇,但人家是有条件的。

没有条件,谁和你和解!

唐朝为和解付出的代价是丝绸以及棉布十万匹,名义上是赏赐回纥入朝使节,实际就是“绸缎换和平”。

没有朋友,只有利益,此言不虚!

不过,退一万步说,能用十万匹绸缎化解一场危机,也算一笔划算的买卖,毕竟战争旷日持久、消耗良多,而“绸缎换和平”,短期付出,长期受益。

“绸缎换和平”看起来有些屈辱,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一个内忧外患的王朝,自然与如日中天时相去甚远,这是历史使然,也是环境使然,这是王朝的悲哀,也是郭子仪本人的悲哀。

郭子仪不是不想把来犯之敌打得落花流水,可是他手中没有足够筹码,只能忍辱负重、放下身段,用一点计谋,化解王朝危局。

能进能退,是为高人;

能屈能伸,可称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