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人才·被重视的快感 1.人人都喜欢被重视

人人都喜欢被重视,人才更是如此。所谓人才,就是那些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他们需要一个展现的舞台,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句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话闪烁着哲学的智慧,却不符合一般的科学道理。金子发光,该是反光或者折射出来的光,如果没有光源,比如在漆黑的夜晚,你能看见金子发光吗?那是活见鬼了。人才也是如此,人才只有在做事时才能体现,正如金子需要光源的照射,方能体现其与众不同的价值。

仅有光源的照射也不行,如果一块金子被遗弃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那它的作用和一块瓦砾也无区别。所以金子还需有人发现它、使用它。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说的就是发挥人和物的最大功效和作用。人才也需要被发现、被赏识,需要有伯乐才行。

乱世出英雄,也出人才。四年的楚汉战争,是英雄与英雄的较量,也是人才与人才的较量。换句话说,刘邦和项羽不是一对一的在较量,而是团队与团队在较量。在他们麾下,各自都网罗了一大批人才,替他们征战,替他们出谋划策。项羽手下有范增、黥布、龙且、钟离昩。刘邦手下有张良、萧何、曹参、韩信、陈平、郦食其,等等。

大家似乎有这样一个共识,就是刘邦手下的谋士多,而项羽手下的谋士少(似乎只有一个范增),而且在谋略、手段上,项羽这边明显不及刘邦那边的人。其实不然。刘邦之所以谋士多,是因为他用的谋士多。项羽之所以谋士少,是因为他用的谋士少。人和人其实差不了太多,所谓的天才,自然有着过人之处,比如机敏灵活,比如思路宽广,比如记忆力超群,但我们也没必要就此将他们神话。术业有专攻,天才未必就是全才,他在这方面行,在那方面未必行。刘邦手下的人才突出,项羽手下的人才未必就不行,这里面有一个用和怎样用的问题。

在楚汉战争期间,还有这样一个现象,就是人才不是固定的。项羽手下的韩信、陈平,后来都投奔了刘邦,黥布先是听命于项羽,后来渐渐疏远,最后也完全归顺了刘邦。这些人才的流动,实则体现了双方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也体现了双方在人才理念上的差别,最终也决定了这场战争的成败。

下面我们具体说说楚汉时期的几种人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