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超越·生命的真谛 6.一己之力与众生之力

项羽最后把失败归因于命运,是无力回天的一种无奈。其实从另一种角度说,也是一种过度的自信。他对自己从来都充满信心,无数次的成功也不断加深着他的自尊和自信,并最终转变成自傲。他一味地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最终走向了生命的低谷。

项羽对自己战场上的能力是相当自信的,诚如他自己所说,“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这话当然有些夸张,项羽不是没败过,比如起事之初,刘邦、项羽合攻定陶,“定陶未下”,后又还攻外黄,“外黄未下”,也不是指哪儿打哪儿,打哪儿胜哪儿。但从整体上来说,项羽没败过也基本属实。攻不下城池也不能就算失败,毕竟具体的战事要和整个战役结合起来看。

如此威风,现在却落到这般田地,自然是老天的原因,不是我项羽的战术不行。其实项羽并不知道,他赢是赢在了自信,败也败在了自信。因为自信让他变得坚强、勇猛,也会让他变得刚愎自用,太过自我。

人的命运和他的性格是有关系的。一个极度自信的人,就会变得极度封闭和极度自我,在生活中遇到的阻力一定会多,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毕竟太渺小了,以一人之力对抗众生,自然会艰险万分。而越是艰险坎坷,他就越迷惘,最后只能将这种迷惘归结于命运。项羽就属于这种情况。而一个人容于众生,依靠众生,力量就大,事情办得就快,磕绊就少。这其实不是命运眷顾的问题,而是人的努力的结果。刘邦基本可归入此类。

项羽失败,不是他本身不够强大,而是他以一人之力对抗众生,最后只能是精疲力竭了;刘邦自身力量不及项羽,却能扬长避短,借助众生之力去打拼,力量对比自然发生变化,双方胜败自分。也就是说,项羽最后慨叹命运的不济,其实他是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根本。不是命运的问题,而是对命运的把握问题。

垓下兵败的困局,是项羽一生中从未遇到的,在此之前,尽管和刘邦的对峙很辛苦,也曾一度顾头顾不了尾,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惨痛。面对命运的低谷,项羽其实一直在挣扎,但他无法理清头绪,始终没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相比之下,刘邦就要清醒得多,他没有被那些异象所迷惑,因为在楚汉对峙期间,直到将项羽打败,再也没有出现那些传得神乎其神的异象发生。也许那时刘邦知道,依靠众生的力量,比那些鬼神来得还要实惠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