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杨靖宇,不朽的人民英雄

浩瀚的星河中,总有那么几颗璀璨的明珠在给后来者照亮跋涉的征程;历史的扉页上,总铭刻着那么几个铮铮铁骨,他们在张扬民族品性的同时,也支撑起一个民族精神的大厦。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

为牵制日本关东军入关,配合、支援全国抗战,杨靖宇率抗联第一路军主动出击,采取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在本溪县大石湖、桓仁县大甸子、冷沟等地,多次与日伪军激战,有力地钳制了日本侵略军。

日本帝国主义一直把东北作为征服中国的战略基地。东北抗联的存在,似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动摇了日伪反动统治,敌人称杨靖宇为“满洲治安之癌”。

1939年5月,日伪当局按“东边道治安肃正计划”,成立了以日本关东军第六六九部队长野副昌德少将为司令官的联合“讨伐”司令部,纠集7.5万的兵力,以“围剿”抗联第一路军为主要目标。此次野副“大讨伐”所实施的战术,是所谓的“篦梳式”“踩踏式”的拉网“扫荡”。

还利用“长岛工作班”叛徒程斌、崔胄锋、唐振东等人,像“狗蝇子”一样死死盯住杨靖宇将军和他率领的抗联部队。配合这一套毒辣战术的是残酷的“治本”。大规模地归屯并户,建立“集团部落”,企图彻底断绝群众与抗联的联系。在政治上实行诱降,动摇和瓦解抗联部队中意志不坚定分子为他们做事。至此,东北抗日武装斗争进入了极端艰难的时期。进入冬季,长白山地冻天寒,气温经常是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不少战士都冻掉了手指和脚趾。由于缺医少药,不少战士为此献出了生命。1938年夏,由于一师师长程斌叛变,一路军活动更加艰难。尽管如此,杨靖宇领导抗联坚持斗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东北抗战史上的奇迹。

程斌,原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杨靖宇最信任的得力助手,曾跟随杨靖宇打了不少漂亮仗。1938年6月上旬,“长岛工作班”将程母和程兄抓获,随后敌人将程斌母亲、兄长的照片印在传单上四处张贴、散发,以此要挟程斌,迫其投降。程斌看到传单后,叛变投敌的想法日趋强烈,于1938年7月率所部115人叛变投敌。就是他带领的“讨伐队”,把一手将他培养起来的杨靖宇将军逼入了绝境。

1938年11月25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与朝鲜人民革命军司令官、抗联二军六师师长金日成,两位神交已久的传奇式抗日英雄,终于在濛江县南牌子实现了历史性的会晤。金日成对杨靖宇的回忆,洋溢着他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深情厚谊。为消灭被称为“满洲治安最后之癌”的杨靖宇部队和金日成部队,尽快结束对游击队的“讨伐”,1939年4月,关东军司令官下令:“从第一、第二独立守备队选拔人员编成挺进队(兵力约一中队),努力捕杀杨靖宇、金日成等‘匪首’。”

1939年是抗联一路军抗战以来最为艰苦的时期之一,部队伤亡很大。曾当过杨靖宇身边警卫战士的黄生发老人回忆道:“天气嘎嘎冷,我们的棉衣又不齐,有的同志手脚冻伤了。可是敌人的部队越集越密,‘讨伐’越来越频繁。就在杨司令他们为解决棉衣问题召集各方面军负责人开会研究时,因叛徒出卖,在那尔轰的东北岔一带被岸谷隆一郎带领的日伪军层层包围,敌兵力达4万多人。天上有飞机,地上有机枪大炮,汽车来回运送粮食、弹药。在我们的正面,敌人满山满谷。为了掩护各部队分头转移,杨司令带领我们300多人在正面吸引住敌人,由机枪连开路,生生撕开一条口子。”

“但是,当我们经南泊子突围到了五金顶子时,敌人已经纠集了更多的兵力,我们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很难得到个休整的机会。雪地行军,裤子总是湿的,让寒风一吹,冻成冰甲,很难打弯,也不知有多沉,迈步都吃力。鞋子也都跑烂了,只好割下几根柔软的榆树条子,从头拧到尾儿,当作绳子把鞋绑在脚上。衣服,全叫树枝扯烂了,开着花,白天黑夜都挂着厚厚的霜,浑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凉的。”

“这时候,多么需要火啊!生起一堆火,好好地烤一烤,把冻成冰的衣服烤化、烤干,把冷冰冰的身子烤暖。特别是夜里,气温降到摄氏零下40多度,冻得大树喀吧喀吧直响,粗大的树干冻裂了缝儿,人又怎能受得了啊!可是一生火,火光照出老远,青烟飘上林梢,敌人就会像一群绿头苍蝇一样扑上来。我们只得不停地在雪地上蹦高,生怕坐下来再也起不来。”

“更难的是没有吃的,不要说粮食啊,连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积雪里,没法找,没法挖,我们只好吃那难咽的树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那层泛绿的嫩皮一片片削下来,放在嘴里嚼啊嚼啊,就是咽不下去。勉强吃下去了,肚子也不好受……”

杨靖宇鼓励大家:“革命就像一堆火,看起来很小,可燃烧起来能烧红了天,照亮黑夜。革命,不管遇多大困难总会胜利的!”

1940年1月上旬,杨靖宇将军的司令部只有200多人留在濛江、辉南一带活动,部队还在减员,处境日益恶化,找不到粮食,草根又冻在地里,只能用刀剥一点树皮,不能生火取暖,冻伤也相当严重,部队每天被敌人追赶着在齐腰深的雪地里穿梭。“为了革命,我们要坚持到底”。这是将军在最艰难的岁月里鼓励战士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有人劝将军向苏联撤退,他坚定地说,“我决不离开南满,有抗联这面大旗,日军就不敢轻举妄动”。日伪档案有这样的记载:“2月15日,杨靖宇身边只剩8人了,但抵抗意志仍未松懈。2月15日,程斌、崔胄峰率600讨伐队追来,对其进行猛烈攻击,出现了崔大队长、伊藤警尉等许多牺牲者。”

1940年2月,杨靖宇牺牲前夕,他和战士们同吃着一碗用雪水熬煮的糊糊,十分沉静地对警卫员说:“就是我们这些人都牺牲了,还会有人继承我们的事业,革命总是会成功的。”

1940年2月23日下午,敌人在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包围了杨靖宇。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战场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讨伐队’已经向他(杨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围了他。‘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啪嗒一声,他的手枪落在地上。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手枪应战。因此,‘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下午4时30分,杨靖宇被敌弹射中胸膛,壮烈殉国,年仅35岁。

杀害杨靖宇的凶手、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充满困惑:杨靖宇究竟是靠什么在断粮半个多月且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下坚持战斗这么长时间?他怀着敬畏的心情,用军刀划开了杨靖宇的胃,里面只见到树皮和棉絮。这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默默无语,一天之内,苍老了许多”。岸谷隆一郎的残生一直受着良知的折磨,他最后毒死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剖腹自杀。在遗嘱中,岸谷隆一郎写道:“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抗联仍然得到人民的支持,正像当时一首民谣所写的那样:“有水就有鱼,鱼水不分离,百姓和抗联,永远在一起。”在日伪统治最黑暗的时期里,人民群众仍然舍生忘死,为抗日联军送粮食、送情报,并参军参战。在长白山天池瀑布下有一颗老松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至今依稀可辨认:“抗联从此过,儿孙不断头。”这是百姓刻下的,它告诉当年的人们,抗联是救人民脱离苦难的队伍,作为遗迹它也告诉后人不要忘记当年的抗日英烈们为谁而战,为何献身。

14年的东北抗战是艰苦的,更是残酷的。敌强我弱的形势,使东北抗联蒙受了巨大的牺牲。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抗联将士一往无前,慷慨悲歌,视死如归,表现出了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

敌我力量和武器装备对比的众寡悬殊、优劣悬殊,使先后参加东北抗联的5万多将士大部血染疆场。在敌人的无数次“讨伐”中,120多位师以上干部战死,杨靖宇、赵尚志、王德泰、许亨植、童长荣、夏云杰、陈荣久、汪亚臣、祁致中、宋铁岩、李延禄、金正国、魏长奎等40余位军以上干部为国捐躯。抗联将士的鲜血染红了长白山麓、松花江畔。我们的英雄将生命与祖国的大山融为了一体,从而使大山有了英雄那永生的灵魂。巍巍的长白山永远不老!

1955年9月27日,毛泽东在授衔授勋仪式上与冯仲云谈话时深情地说:“你们抗联比我们长征还要艰苦呀!”

东北抗联是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斗争的,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彭真同志曾予这样总结:“我们共产党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3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3年游击战争;第三件:东北抗日联军的14年苦斗。”

1950年,黑龙江省委决定在松花江边建一座东北烈士纪念馆,其中决定将杨靖宇将军的事迹作为纪念馆中最为重要的陈列内容。那么,必须搞清这位抗日英雄的简历。然而,由于战争年代黑龙江省委的许多机密档案无法保存,因此,无法搞清楚杨靖宇将军的生平。

当时黑龙江省委只找到一张发黄的杨靖宇履历表。由于战火的洗礼,那张履历表上仅有如下记述:“马尚德,号润生,到东北后曾用名杨靖宇……领导过1928年的刘店暴动,1929年春天来东北后,担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同年8月入狱,1931年11月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6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从这张被保存下来的履历表上,可知杨靖宇曾经领导过著名的刘店暴动。从这个记载上,可以判断杨靖宇的家乡或许在安徽,因为刘店暴动是在安徽省境内的大别山区。1951年夏天,为尽快找寻杨靖宇将军的确切出生地和他的家人,黑龙江省委决定派以省委常委陈雷为首的一个调查组,调查组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杨易辰,这位在南满深山老林里与杨靖宇爬冰卧雪的老战友肯定地说:“杨司令的老家在河南省,而且就在确山县农村。他亲口对我说过,1929年他从河南省下关东的时候,已经有一子一女。他当时还以为很快就能回到河南老家的,可是没想到他这一走,就再也不曾回过河南了。”

调查组经过多方查找,终于找到了杨靖宇的一双儿女,搞清楚了杨靖宇的家庭情况。

在确山县有座偏远的小山村,名叫李湾村。村东头有个小院。每当树上结满柿子时,小院的女主人郭凤都会亲手将柿子摘满了筐,向小院前一条通往村外的土路上张望。郭凤就是马尚德的妻子。1927年春天,她从邻村嫁进李湾村的柿树院。次年,她为马尚德生下可爱的儿子马从云。一年后,就在他们女儿马锦云出生仅5天时,马尚德忽然对郭凤说:“明天我要出远门,也许几年不回来,这个家就交给你了!”

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了,望眼欲穿的郭凤仍然没有盼来她日思夜想的丈夫。这时,积劳成疾的郭凤患了重病。她在临死前,将儿子马从云和儿媳妇方绣云、女儿马锦云及女婿都叫到床前,叮嘱他们说:“日本鬼子投降了,你们的爸爸很快就要回来了。可惜我见不到他了。你们见了他要对他说:这些年我们全家都在想着他啊!记住,你们的爸爸叫马尚德!……”郭凤说完就去世了,那一年她仅仅37岁!

1949年,淮海战役的炮声响彻黄河两岸。确山县城不时有解放军的大部队经过,它们大多属于从东北过来的第四野战军。当住在李湾村的马从云和马锦云两家人听说大部队不断经过确山往江南进发的消息后,欣喜若狂,认为在这些向南挺进的部队里一定会有他们日夜想念的生身父亲。马从云和马锦云两家人每天都从李湾村来到确山县城的大街上。他们望着解放军的大队人马,不时跑上前去拦住那些匆忙向南挺进的战士,询问道:“同志,你们部队里有我们的爸爸吗?他的名字叫马尚德啊!”可是,那些从确山县城经过的战士们大多对马尚德这个名字感到陌生。这使马从云和马锦云两家人都失望至极。

在他们看来,早在1929年就去东北抗日的父亲如果现在还活着的话,一定会成为一个杰出的将军了。然而让他们感到失望的是,一连数日,他们站在街头上,频频向过往部队打探和询问,可结果是令他们失望的。一个不祥的念头开始闪现在马从云、马锦云兄妹的脑海。他们感到父亲可能凶多吉少。

等到1951年调查组找到马从云、马锦云的时候,兄妹俩才知道父亲到东北后已经改名为杨靖宇了。对于杨靖宇这个英雄的名字,兄妹俩早有耳闻,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杨靖宇就是他们日思夜想的父亲。当调查组的人向他们讲述杨靖宇1940年在长白山密林深处与敌人战斗到弹尽粮绝、壮烈牺牲的情景时,兄妹俩抱头痛哭起来。他们没有想到父亲会死得那么英勇悲壮!

1953年冬天,马从云夫妇到哈尔滨参加东北烈士纪念馆开馆仪式。他们终于见到了自己的父亲杨靖宇!那是装进一只玻璃瓶子中的头颅标本。马从云夫妇跪倒在父亲的遗骸前失声痛哭!

在哈尔滨的日子里,马从云夫妇受到众多抗联老战士的欢迎。他们当中有杨靖宇的战友、同志和下级。他们都把烈士的遗孤当成自己的子女,有人甚至要给马从云夫妇就地安排工作,可是马从云谢绝了。他不要组织照顾,决心在河南故土生活。

离开哈尔滨之前,马从云再一次来到纪念馆那只装着父亲头颅的玻璃瓶子前面,跪在地上重重地磕了3个头,说:“放心吧,爸爸,我们不会给您丢脸的!”

马从云在信阳铁路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郑州铁路局材料厂任职。马锦云在郑州铁路局托儿所工作。马从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从不要求特殊待遇。他是中共党员。1964年8月,马从云因公牺牲,年仅37岁。他的遗骨也被安葬在郑州市烈士陵园!1986年,马锦云也因病去世。

1957年9月25日,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党政军民为杨靖宇隆重举行遗首恭送仪式,通化市党政军民举行隆重的迎归仪式;1958年2月23日,由通化党政军民组成的公祭安葬委员会将他的遗体与遗首对接起来,覆盖国旗,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安葬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送了花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金日成、金一等同志,也送了花圈、挽联。大会高度评价了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杨靖宇光辉的一生。会上,悲壮的哀乐声响起,人们吟唱着怀念他的歌曲:“洒热血,遍地红,杨靖宇是英雄,万古千秋留英名,永远活在人心中……”一时哭声大作,震撼山岗。

杨靖宇烈士陵园坐落在吉林省通化市浑江东岸的靖宇山上,占地18万平方米。陵园始建于1954年,1958年对外开放。陵园由5座民族式建筑组成,正面为灵堂和墓室,两侧的4个偏殿是杨靖宇将军生平业绩展厅,陵园中央矗立着杨靖宇将军的戎装铜像,花岗岩基座正面镌刻着彭真手书: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园内苍松翠柏、花团锦簇、景色宜人,红窗碧瓦、拱檐飞翘、庄严肃穆。陵墓内民族式棺柩中安葬着杨靖宇将军的遗首遗骨,展厅里是杨靖宇将军青少年时期的遗物和他在抗日战争艰苦岁月里的一些用品及战利品等有关文物、文献、资料、照片280余件。

为了加强这座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全面建设,在纪念杨靖宇将军诞辰100周年之际,通化市委、市政府决定,对陵园进行大规模的全面维修改造和建设,并列为市政府重点工程项目。对划定的18万平方米保护区进行了总体设计和统筹规划。投资4000多万元,在保持陵园原貌的基础上,新建了“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与陵园浑然一体,为半地下建筑。馆内共展出:屈辱篇民族苦难;义勇篇还我山河;众志篇烽火关东等6个部分。馆内以大量的图片、文物、文献、资料,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充分展示了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卓绝的战斗经历、战斗场面、战斗生活、战斗成果;弘扬抗联战士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英勇顽强的英雄品质,反抗外敌侵略的民族意识,忠心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操。褒扬抗联英雄,纪念抗联先烈,永远激励和教育后人。

杨靖宇烈士陵园是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第一批全国百家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4年11月以来,陵园先后被国家、省、市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国家命名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被国家列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陵园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廉正教育、国防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自开放以来,接待各界参谒人员和大中院校及中小学生达600余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