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拿破仑
1769年出生的拿破仑在家中排行老三。他的父亲叫卡洛·玛利亚·波拿巴,是科西嘉岛阿贾克修市一位耿直的公证人员;母亲莱提霞·拉茉莉诺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其实拿破仑不是法国人,而是一个纯粹的意大利人。因为他的出生地科西嘉岛曾是古希腊、迦太基、罗马在地中海的殖民地,一直以来科西嘉人都在为独立而战。近代科西嘉人先是试图摆脱热那亚人的欺凌,进入18世纪中期,他们又开始抵抗法国人。法国曾帮助科西嘉人反抗热那亚,后来乘机占领了该岛。
拿破仑在人生的前二十年是一位坚定的科西嘉爱国者,他相当于一个科西嘉的新芬党人,一心希望有朝一日从法国人的魔爪中将他热爱的祖国解救出来。法国大革命让科西嘉人终于如愿以偿。拿破仑在布列讷军事学院接受完训练后,便逐渐改变志向去为法国服务了。拿破仑的法语很差,经常拼错字,也始终没能去掉浓重的意大利口音,但是他却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法国人。不但如此,他后来还成为法兰西最杰出的典范,甚至于今天,他仍然被视为高卢人的天才象征。
拿破仑一生平步青云,他所有的政治、军事生涯加起来不满二十年。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领导的战役、取得的战绩、行军的路程、征服的土地、牺牲的人数、实施的改革,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位皇帝,包括亚历山大大帝和成吉思汗。整个欧洲大陆都被他搅得面目全非。
拿破仑个子不高,年少的时候身体条件也不好。他长相一般,站在人群中也不引人注目。他举止笨拙,一直到后来不得不出席某些重要场合时仍然如此。若论教养、出身和财富,他一样也不具备。拿破仑的青年时代是在穷困潦倒中度过的,常常忍饥挨饿,不得不为赚几块额外的硬币而奔波劳苦。在文学方面他同样没有天分。为了获得奖金,他曾经参加过里昂学院举办的作文竞赛,结果在十六名参赛者中列倒数第二名。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凭着对自己命运和辉煌前途的空前的自信,他克服了以上种种障碍。他的主要动力来自自己的雄心壮志。他对大写字母“N”有着狂热的崇拜。他把这个字母签在他所有的信件上,镶嵌在他匆忙建起的宫殿里的大小饰物上。他还要让“拿破仑”成为世界上仅次于上帝的名字。他的绝对意志和强烈的欲望,将他带上了前无古人的巅峰。
当年轻的波拿巴还是个领取半额军饷的中尉时,他就非常喜欢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名人传》。不过,他并没有学习那些古代英雄的崇高品德的愿望。他似乎也没有人类区别于兽类的丰富的情感。我们很难推断他一生中是否还爱过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人。他对母亲非常敬重,不过莱提霞本来就是一个令人尊敬的高贵女性,而且她还像所有意大利母亲一样,懂得如何与自己的孩子相处。有几年,拿破仑真的爱上了他美丽的妻子约瑟芬。约瑟芬是马提尼克岛的一名法国官员的女儿,德·波阿奈子爵的遗孀。但由于约瑟芬不能为他生儿子,拿破仑就无情地和她离婚,另娶了奥地利的公主。
拿破仑成名于围攻土伦的战役。拿破仑认真研究过马基雅维利的作品,并且忠实地遵循了这位佛罗伦萨政治家的建议:如果遵守承诺对他没有好处,就应该毫不犹豫地食言。他从未对别人感恩,当然,他也不指望别人对他感恩。可以说,他对人类完全没有怜悯之心。在1798年埃及战役中,他本来答应不把俘虏们杀掉,但后来又残忍地将他们全部枪决。在叙利亚,由于无法将伤员带上船只,他就平静地把他们丢下等死。他曾命令一个颠倒黑白的军事法庭判处安让公爵死刑,并在无法可依的情况下将他处决,只因为“必须给波旁王朝一个警告”。他还下令枪决那些为保卫祖国而战的德国军官俘虏。当提洛尔英雄安德里亚斯·霍夫经过英勇抵抗,最终落入法军之手时,拿破仑将他当成一名普通的叛徒处决了。
总之,通过研究拿破仑的性格我们渐渐明白,为何英国的母亲在催孩子上床睡觉时会说:“如果你不乖,波拿巴就会把你捉去当早餐。”对于这位桀骜不驯的暴君的流言蜚语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比如他严格监管军队的所有部门,却唯独不管医疗服务;比如因为不能忍受士兵们的汗臭,他会不停地在身上喷洒科隆香水,甚至将制服毁掉等。类似的言论还有很多,但我们不得不怀疑它们的真实性。
我把思绪重新拉回到现实生活中,我正安逸地坐在一张堆满书籍的书桌旁。我的眼睛一边盯着打字机,聚精会神地写着拿破仑这个可敬可恨的人物,一边又看看我的猫利克里斯——它撕扯着复印纸。但假如这时我恰巧朝窗外的第七大道望去,假如大街上来来往往的卡车、汽车突然停住,随着一阵沉沉的鼓声,看到拿破仑这个小个子穿着破旧的绿军装,骑着白马走在大街上,那么天知道会发生什么!我想我很有可能会不顾一切地抛下我的书、我的猫、我的公寓以及我所有的一切,去追随他,跟他到任何地方。我的祖父曾经这样做了,天知道他生来就不是个英雄。成百万人的祖父也这样做了。他们没有得到回报,也不希望得到什么。他们只是心甘情愿地追随这个科西嘉小个子,为他冲锋陷阵,奋不顾身地献出自己的胳膊和腿,甚至生命。他将他们带到数千英里以外远离家乡的地方,让他们冲进俄国人、英国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奥地利人的枪林弹雨里。而当他们在死亡的痛苦中挣扎时,他的双眼却平静地凝视着天空。
假如你要问我原因,我确实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只能凭着自己的直觉来推断。拿破仑是最伟大的演员,他的舞台是整个欧洲大陆。不管在何时何地,他总能精确地做出最能打动观众的动作,说出最能让人激动的话。无论是在埃及沙漠中的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前说话,还是在露水浸润着的意大利草原上对冻得发抖的士兵们演讲,他的姿态、言辞都一样极富感染力。无论什么时候,他都牢牢控制着局势。甚至最后当他成为大西洋中央一个岩石荒岛上的垂死的病人,任凭平庸的英国总督摆布时,他依然是舞台中心最光芒四射的明星。
滑铁卢战役之后,这位伟大的皇帝就几乎销声匿迹了。欧洲人知道他被关押在圣赫勒拿岛上,一支英国警卫队夜以继日地看守着他。他们还知道另有一支英国舰队在看守负责监视皇帝的警卫。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他们都无法忘记他。虽然疾病与绝望最终夺去了他的生命,然而世人依然清晰地记得他注视世界时那平静的眼神。即便到了今天,他在法国人的心目中,依然如同一百年前那样,强大而不可一世。那时,人们只要一看到这个面色灰黄的小个子,就会昏厥倒地。就是他,在庄严的俄国克里姆林宫喂他的战马,对待教皇和世上一切杰出人物就像对待奴仆一般傲慢无礼。
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叙述拿破仑的一生,至少也需要写上数卷书。如果我们想讲清楚他在法国的伟大政治改革,他颁布的后来为大多数欧洲国家所采用的新法典,以及他在公众场合的各种活动,大概也要几千页的笔墨。但是,我尽量用几句话来解释,为什么他事业的前半部分如此成功而最后几年却又那么失败。1789年到1804年,拿破仑是法国革命的伟大领袖。当时他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荣誉而战。他能够摆平奥地利、意大利、英国、俄国的军队,原因在于他和他的士兵们都是“自由、平等、博爱”的新信仰的信徒,人民的朋友。
可是,当1804年拿破仑加冕为皇帝后,他的欲望开始空前膨胀。法兰克人的查理曼大帝在公元800年请列奥三世为他加冕,做了日耳曼皇帝的画面,总是不断地诱惑着拿破仑的神经。
登上王位后,原来的革命领袖就成了哈布斯堡君主的失败翻版。拿破仑忘记了他的精神之母——雅各宾政治俱乐部。他不再是被压迫者的保护神,反而成为一切压迫者的首领。他的行刑队时刻准备枪杀那些胆敢违抗皇帝意志的人。当神圣罗马帝国凄凉的遗骸于1806年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当古罗马荣耀的最后残余被一个意大利农民的孙子彻底摧毁,没有人落一滴同情之泪。可当拿破仑的军队入侵西班牙,逼迫西班牙人民承认一个他们厌恶的国王,并屠杀仍然效忠于旧主的马德里市民时,公众舆论就开始反对这个赢得了马伦戈、奥斯忒里兹及其他上百场战役的英雄了。那时,曾经的革命英雄突然变成了旧制度所有丑陋的化身,由英国人引导的迅速高涨的仇恨情绪,让所有善良淳朴的人民一下子变成了法兰西新皇帝的敌人。
英国人看到报纸上描述的法国大革命的恐怖细节,就对革命人物深恶痛绝。一百年前,查理一世在位的时候,他们也进行了自己的革命。可与充斥着无数的血腥和暴力的法国革命相比,英国的革命可谓是一件非常轻松简单的事情。普通的英国百姓认为,雅各宾派分子就是魔鬼,人们就应该消灭他们,而拿破仑则是群魔之首。从1798年开始,英国舰队就封锁了法国港口,从而破坏了拿破仑取道埃及征战印度的计划。他在尼罗河畔获胜后,被迫进行了大撤退。而1805年,精明的英国人终于迎来了战胜拿破仑的良机。
拿破仑的舰队在西班牙西南海岸的特拉法尔加角附近受到了尼尔森将军的重创,从此他的舰队失去了海战能力,他的军队只能被困在陆地。在此情况下,倘若这位高傲的皇帝能正确分析形势,接受列强提出的和平方案,他仍然可以体面地坐稳欧洲大陆霸主的位子。可这位爱面子的霸主眼里根本没有对手,不屑和其他人相提并论。他更愿意用武力来为自己赢得尊严。于是,他把战火瞄向了俄罗斯。他觊觎那片神秘国度里广阔的平原和数不尽的可以做炮灰的士兵。
或许只要叶卡捷琳娜女皇半疯癫的儿子保罗一世还在统治着俄罗斯,拿破仑就有办法对付俄国。可是偏偏保罗的疯癫越来越不像样,以至于愤怒的臣民不得不将他处死,免得他把正常人都流放到西伯利亚去挖铅矿。亚历山大继任了王位,他并不像他的傻子父亲那样对拿破仑充满善意,而是将他视为全人类的敌人与破坏和平的魔鬼。亚历山大非常虔诚地相信他是上帝派来解放人类的使者,他要把世界从这个科西嘉人的魔爪中拯救出来。于是,他加入了普鲁士、英格兰、奥地利的同盟,结果却惨遭溃败。他连续挑战了五次,五次都以惨败告终。1812年,他再次挑战拿破仑,这次却把这位法国皇帝气得发狂,发誓要扫平莫斯科。于是,伤了自尊的拿破仑从西班牙、德国、荷兰、意大利、葡萄牙等地招来了一支支军队,发誓要为自己曾经受到的羞辱复仇。
接下来的故事就广为人知了。拿破仑的军队于两个月后终于抵达俄国首都,他们在神圣的克里姆林宫设立了自己的司令部。1812年9月15日深夜,莫斯科突然起火,大火烧了整整四天。
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先弃城而走,后实行“焦土”政策火烧莫斯科。
第五天傍晚,拿破仑只得下令撤军。不料,两星期后俄国开始降雪,路面泥泞不堪,拿破仑的军队只好艰难跋涉。11月26日,他们抵达别列津纳河,不过等待法国军队的是俄军的突然攻击。哥萨克士兵蜂拥而上,包围了队列尚未整齐的“皇帝军队”。曾经不可战胜的拿破仑军队大败,直到12月中旬,才有第一个法国士兵逃亡到德国东部城市。
到处都是即将发生叛乱的谣言。“是时候了,”欧洲人说,“我们可以摆脱这个难以忍受的枷锁了!”他们开始找出精心收藏的滑膛枪——它们有幸避过了几乎无所不在的法国间谍的眼睛。不过没等人们搞清楚怎么回事,拿破仑已经带着一支生力军回来了。原来皇帝丢下溃败的军队,乘坐轻便的小雪橇,秘密逃回了巴黎。为了保卫法兰西的神圣领土不受外国人的侵略,这位伟大的法兰西皇帝最后一次征召军队。
一批十六七岁的青年军跟随他东征,企图击退反法联军。1813年10月16日,莱比锡战役打响了。战争持续了整整三天,身穿绿军服和蓝军服的西方军团殊死搏斗,鲜血染红了埃斯特河。大批的俄国援军突破了法军防线,拿破仑丢下部队逃跑了。
他逃回巴黎,宣布让位于自己的幼子。但反法联军坚持由已故的路易十六之弟路易十八继任法国王位。目瞪口呆的波旁王子在哥萨克士兵和普鲁士荷枪骑兵的簇拥下,胜利地占领了巴黎。
至于昔日英雄拿破仑,他成了地中海厄尔巴岛上的“统治者”
指拿破仑被反法联军放逐到厄尔巴岛一事。
。在那里,他将自己的马童组织成一支微型军队,并在棋盘上演练战术。
但拿破仑的离开,让法国人立刻就意识到他们失去了什么。过去的二十年,尽管法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可那毕竟是法兰西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那时候,巴黎是最繁荣的世界之都。肥胖的波旁国王路易十八在流放期间毫无长进,他的懒散很快就使巴黎人讨厌。
1815年3月1日,正当反法联盟的代表们准备整理被大革命搞乱的欧洲版图时,拿破仑突然在戛纳附近登陆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法国军队就抛弃了波旁王室,争先恐后地前往南方去向这位“小个子皇帝”表示效忠。拿破仑军队长驱直入,在3月20日那天抵达巴黎。这次,他谨慎地提出了求和的呼吁,可盟军却坚持要开战。整个欧洲都起来反对这个“背信弃义的科西嘉人”。法国皇帝不得不迅速北上,试图在敌人整合好队伍之前把他们打败。但拿破仑已经不像当年那般精力充沛,他常常生病,容易疲劳。在本应指挥先头部队发动袭击时,他却躺下睡觉了。此外,由于许多忠诚的老将军都去世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6月初,拿破仑的军队开进比利时。16日,他又击败了布吕歇率领的普鲁士军队。不过他的一名将军没有遵照命令将撤退的普鲁士部队全部消灭,此举为后来的溃败埋下了隐患。
两天后的6月18日,星期天,拿破仑在滑铁卢与英国的惠灵顿将军相遇。下午两点,法军似乎胜利在望。三点,东方的地平线上飘浮起一阵扬尘。拿破仑以为那是自己的骑兵队,此时他们几乎已经打败了英国军队。到了四点,他才弄清了真正的形势,原来是那支没有被法军歼灭的普鲁士军队又杀回来了。拿破仑对此始料不及,但是他们已经没有增援部队了。为了尽可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他撇下部队逃跑了。
他宣布再次让位于自己的幼子。从厄尔巴岛逃离之后一百天,他又一次面临逃亡,但这次他准备去美国。1803年拿破仑将法属殖民地路易斯安那卖给了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他说:“美国人会感激我,他们会给我一小块土地、一座房子,让我在那里平静地了却余生。”可是英国舰队将所有的法国港口牢牢地看管起来,拿破仑进退两难。普鲁士人想要枪毙他,英国人则相对仁慈。拿破仑在罗什福尔焦急地等待着命运的审判。滑铁卢战役结束后一个月,法国新政府命令,限拿破仑二十四小时内离开法国。这位迟暮的英雄只好给英国摄政王(国王乔治三世当时被关进了疯人院)写信,告诉摄政王,他准备“像德米斯托克勒斯一样,投靠自己的敌人,希望在对手的壁炉旁找到一块受欢迎的温暖之地……”
拿破仑走上流放之路
7月15日,拿破仑登上英国战舰“贝勒洛丰”号,将自己的佩剑交给了霍特汉姆将军。在普利茅斯港,他被转送到“诺森伯兰”号上,开往他最后的流放地——圣赫勒拿岛。在那里,拿破仑安静地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六个年头。
他试图写自己的回忆录,整日沉浸在过去的光荣岁月中。在他的回想中,他似乎又回到了人生的起点。他重温了自己为革命而战的岁月。他竭力证明自己一直是“自由、平等、博爱”这些伟大原则的真正拥护者。他乐于讲述自己做总司令、做第一执政时的生活,但很少提及帝国。有时他会思念自己的儿子赖西施塔特公爵,那只小雏鹰正住在维也纳,被他哈布斯堡的表兄们当成“穷亲戚”一样来看待。想当年这些没用的表兄的父亲,一听到拿破仑的名字,就会吓得浑身发抖。拿破仑临终之际,好像正率领军队在征战。他在下令让内伊率领卫队出击后就停止了呼吸。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想为拿破仑的传奇人生解释谜团,如果你希望了解拿破仑是如何单凭个人意志如此深刻地统治人民的,那么我告诉你,读那些关于他的传记是没用的。那些书的作者往往带有个人偏见,他们不是对他充满敌意,就是对他无比热爱。也许这些书会让你了解到很多史实,但比起那些,你更需要体会“历史感”。我郑重地提醒各位,在聆听那首著名的《两个掷弹兵》的歌曲前,千万别去读那些书籍。这首歌的歌词是由伟大的德国诗人海涅写的,曲子是由德国大作曲家舒曼创作的,他们两人共同经历了拿破仑时代。每当拿破仑去维也纳拜访他的岳父奥地利皇帝时,舒曼都能目睹这位伟大皇帝的风采。因此,这首歌是反映两位艺术家对这位暴君所创造的时代的深刻理解的历史之作。
要想体会到也许读一千本历史书也无法获得的历史感,读者不妨去听听这首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