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准备篇:演讲助你一飞冲天 第四章 演讲稿:现场演讲的主要参考
演讲稿的作用
许多初学演讲的人认为,演讲稿只要写个提纲,打个腹稿就行,无需完整的准备;还有的人认为有了成文的演讲稿,演讲就会囿于文辞,照本宣科,使演讲失去其生动性和灵活性。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虽然照本宣科的念稿式的演讲会使听众厌烦、反感,是拙劣的、不可取的,可是我们不能因为演讲稿可能导致这种消极影响而忽视了它在演讲中的积极作用。事实上,成功的演讲,大都是备有完整的文稿的。具体而言,演讲稿的作用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保证思路畅通,帮助消除怯场心理
编列提纲为演讲的语流疏理了河床,规定了流向;而成文的讲稿,则具体地描绘了语流的状况。演讲者由于预先设计好了蓝图,心中有底,思路畅通无阻,便可以消除演讲时的种种顾虑和恐惧心理,轻松自如,有利于一心一意加强态势技巧,全力发挥主动性和灵活性,使演讲声情并茂,圆满成功。
避免临场斟酌词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演讲主要是以有声语言和相关的态势语言来表达思想的。有声语言不仅具有传声性,而且具有表情性。演讲者不仅通过声调的高低强弱、语气的轻重缓急生动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而且可以通过声调、语气或动作表情等把“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东西表达出来,使听众心领神会。然而,在没有讲稿的情况下,演讲者在演讲现场临时把思想转变为有声语言的过程很短,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斟酌词句,必然会出现一些“嗯”“嗯”“呀”“呀”,凌乱、啰唆、模糊和不必要的重复等毛病。为了防止口头语中的各种偏差,必须减少现场临时斟酌词句的情况,预先写好演讲文稿。因为根据提纲撰写演讲文稿,事实上是把默讲变成书面语言,其实质是把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在这个过程中,经过认真、仔细的揣摩,那种词不达意、言不及义的现象能得以克服。在正式演讲时再将这种书面语言的讲稿转变为有声语言时,就能做到出口成章,使语言表现力大大增强。
促进演讲规律的研究
演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演讲稿的写作有别于一般文章的写作,也不同于平常讲话记录。演讲稿虽然是书面表达的形式,却要特别考虑口头表达的需要和临场的需要。它虽然最终用口语发表,但却又具有规范、严谨的特点,有更为明确的目的性和清楚的条理性。无论是从发表形式还是从内容构成上看,演讲稿的撰写都有其个性特征。这种特征是受演讲的特点影响和制约形成的。因此,通过对演讲稿的撰写和研究,还可以促进和加深我们对演讲的各种技能技巧的研究,正如河床规定了水流的走向,而水流的冲刷又对河床的形态产生相应的影响一样。
对选材和提纲的实践性进行检验,进一步保证内容的完善
人们认识问题有一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逐步深入完善的过程。演讲者完成了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提纲的编列以后,演讲内容已经有了大体轮廓,但它毕竟只是一个框架,而不是完整的文稿。如果仅仅根据提纲去讲,就有可能因为选材、组材和提纲的疏漏而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可能由于认识的原因而出现临时性更改,打乱阵脚,还可能出现对于判断的程度、范围等的表述失当,等等。按照提纲写出讲稿,实际上就等于按照提纲进行默讲。这种默讲不像临场演讲那样,一旦讲出就变成最终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演讲者有充裕的时间对自己的讲话进行修改,使它完美贴切。因此,这个默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选材、组材和提纲编列是否恰当的一次实践性检验,也是认识进一步深化、思想进一步明朗化、条理化的过程。通过撰写演讲文稿,可以进一步修改、完善、充实演讲内容,保证演讲的质量,保证内容的完美,使观点和材料得到高度的统一。
帮助限定时速,避免时间松紧失当
演讲通常限制时间,要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如果没有准备好演讲稿,时间往往难以掌握得当。要么前松后紧,开头大肆发挥,扩展内容,到后来就大删大砍,虎头蛇尾;要么前紧后松,开头讲得太简略,到后来拖拖拉拉,画蛇添足,令人生厌。有了演讲稿,可以按字数的多少来计算演讲的时间,演讲者在自己的思维中加进文字之外的语言成分,便可以计算演讲的速度,有计划、从容不迫地在限定的时间里完成演讲。
演讲稿的特性
演讲稿虽然是书面语言,但是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它的口语特性。演讲稿除了具有一般的书面语言和口语表达的特点外,还有自身独特的要求,如演讲语言要准确、简洁、通俗平易,此外,演讲语言还要形象生动。
演讲稿的主要特性
演讲稿一般以口语的形式出现,因此和其他语言形式相比,它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
1.通俗平易
演讲既然是一种口语表达形式,那么,它一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的、通俗而平易的语言。写演讲稿不同于一般的书面文章,要使用口语化、个性化、规范化的语言。
首先,演讲稿是用于演讲的,演讲的语言必须口语化。口语具有丰富多变的特点。它不仅有声有意,而且还有语音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气的变化、停顿的长短、速度的快慢等特点。这些因素相结合,才能起到有效传递信息的作用。而且口语讲起来上口,听起来入耳、易记。
演讲是用自己的语言,讲出自己的思想,体现出自己的个性风格。个性化的语言是一个人思想、学识、阅历、才华、性格、气质以及语言修养的表现。只有运用有个性的、有风格的语言,演讲才能精彩感人。因此,我们必须在语言上下工夫。
美国影星亚伦·亚达对包括她女儿在内的大学毕业生们讲道:“做人要伶俐,但你要记住:智慧总胜于伶俐。智慧难得,却不要因此而灰心。寻求智慧需要时间。”这些语言朴实可亲,情真意切,更包含着丰富的人生经验。
2.准确简洁
演讲是向大众传播自己观点、主张的一种语言形式,因此,演讲要使用准确、简洁、规范化的语言。
准确,要求演讲语言要清晰、确切地表达所要讲述的思想和事实,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联系。它要求我们在写作演讲稿时要仔细地推敲,准确地使用概念,让自己的表达更加准确和简洁。
简洁,就是用最少的字句,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所要陈述的思想内容。恩格斯说:“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常常记住,变成口语;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
3.形象生动
语言大师老舍先生说过:“我们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若是表达不出,谁能知道那思想与感情怎样好呢?这是无可分离的、统一的东西。”这里所说的“最美妙的语言”,就是指形象生动的语言。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以把抽象的、深奥的理论具体化、浅显化,使演讲变得绘声绘色,使听众容易接受并得到启示;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以给听众逼真的印象,从而感染和打动听众;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以直接作用于听众的视觉、听觉,可以代替颜色、声音、形状和气味而作用于听众的第一信号系统。只有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才能使演讲产生强大的说服力,才能准确形象地阐述真理,栩栩如生地描述事物,才能激发起听众投身实践的热情。
这是林肯《在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落成典礼上的演说》中的一段话。
“……双方念同一本《圣经》,向同一上帝祈祷,每一方都祈求上帝反对另一方,有人竟敢要求公正的上帝帮助他自己从别人脸上的汗水中榨取面包,这可能会使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如果上帝的旨意是要战争下去,直到奴隶们用二百五十年来无报酬的劳苦所积累起来的一切财富都化为灰烬,直到鞭子抽出来的每一滴血都要用刀砍出来的另一滴血来偿还,那么三千年前人们说过的一句话,我们也还必须重说一遍:‘上帝的裁判总是正确和正义的。’”
这样的语言多么形象生动、多么感人!难怪当时在场的记者注意到,听后许多人的眼眶湿润了。对于一些人来说,这是唤醒他复仇的怒吼;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它却是一种非常诚恳的祝福和祈祷。这就是语言形象生动的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使演讲语言显得形象生动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使用形象化的语言;第二,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第三,善用语言的修辞手段,如比喻、排比、设问和反问、反语、引用、感叹等;第四,使用多变的句式,如长句与短句、口语句与文言句、整句和散句等配合使用。
此外,还要注意使用规范化的语言。在中国,必须使用“以北京语音作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口头交际的普通话作为标准的口语语言。这是我们写作演讲稿和发表演讲时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我国有56个民族,有数十种不同的语言,要使各族人民之间相互交流,要使演讲的内容为听众所接受,就必须使用规范化的语言。
演讲稿的其他特性
演讲与众不同的形式和要求决定了演讲文稿的独特之处,除了上面几点外,还表现在临场性、声传性和整体性上。
1.演讲稿的临场性
演讲稿既然是供演讲用的,就必然要考虑演讲的时空环境,要考虑听众的情况和可能出现的种种反应。因此,演讲稿不仅要考虑内容的针对性,还要具有应变性。也就是说,在保持内容完整的前提下,要适当注意内容的伸缩性。比如,储备几个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或生动幽默的趣闻轶事,以便在必要而恰当的时间插入。事实上,演讲稿开头、主体和结尾的撰写都取决于演讲的内容、环境和听众的情况,要充分考虑它的临场性。
2.演讲稿的声传性
演讲稿是根据口头发表的需要而写出的文稿,是现场演讲的依据,是由“心声”变有声语言的中介。因此,声传性是演讲稿的显著特点。
为了发挥演讲稿声传的特点,撰写演讲稿要做到“上口”和“入耳”。所谓“上口”,就是指词句适合口语表达,讲得顺口,自然流畅,具有平时交谈时“讲”的特征;所谓“入耳”,是指听起来明白易懂,没有什么障碍。演讲稿只有做到了上口和入耳,经得起说和听的考验,才能达到声传的目的,起到交流思想情感的作用,否则,忽视了任何一面,都会有损于感情和信息的交流。
3.演讲稿的整体性
演讲稿不仅具有声传性、临场性的特征,而且有其自身的完整性。可以说,演讲稿是演讲者的思想修养和知识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一篇完美成功的演讲稿是由许多相关因素构成的。演讲稿作为口语表达的准备,同样必然受各种因素互相联系、互相依托的影响。比如,撰写演讲稿首先要明确目的,立定格局,否则就没有中心,头绪混乱;同时要感情真挚,语言动人,否则,就令人厌倦,缺乏感染力。此外,声音的变化和肢体动作等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演讲的质量。如果写演讲稿只注意了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就无法使演讲完美成功。例如,我们只注意演讲声传的特点,仅仅在语言和修辞上下工夫,而忽视了题材结构等其他因素,就不能体现演讲稿的整体性功能。这种顾此失彼的状况,必然导致演讲的失败。
演讲稿的写作过程,就是调动一切有用的材料,利用一定的语言形式把主题思想表达出来的过程。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演讲的成功与失败。所以一定要认真对待,精益求精,切不可敷衍了事,仓促应付。
演讲稿力求有新意
只有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观点表述的创新是演讲生命力的源泉。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提出新颖而富有吸引力的观点,是演讲者水平和实力的真正体现。创新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我们熟练地掌握一些创新思维的方法,就能在演讲实践中提出新颖而富有吸引力的观点,从而使我们的演讲更为听众所喜闻乐见。
提升内涵
对待事业,即使有心栽花花不开,也要栽;对待名利,即使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无心。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俗话的形式和内涵广为人知,笔者借用它,稍加改动,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就得到了听众的认可。
生活中有许多流传甚广的话,如民谣、俗语、谚语等,它们被人们所理解的内涵是相对固定的,如果演讲者能巧妙地借用这些老的形式,并加以改进,赋予它新的内涵,就能为在演讲中进行观点创新,找到取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只要演讲者能自圆其说且言之有理,就能在听众的认识上达成一种新的和谐。
破旧立新
一位演讲者在《我们不愿做睡狮》的演讲中说:“有人曾预言,中国是一头睡狮,就这样我们被人家当了一百年睡狮,我们也把自己当睡狮自我陶醉了百年。狮子是百兽之王,但一头酣睡的狮子能称得上是百兽之王吗?一只睡而不醒的狮子,一个名义上的百兽之王,并不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如果我们为这样一个预言而陶醉,就好比陶醉于人家说我们祖上也曾阔过一样,真是脆弱而又可怜。我们不要伟大的预言,我们只要强大的实力。我们不要做睡狮,只要我们觉醒着、前进着,就比做睡着的什么都强。”人家的预言曾是我们骄傲的资本,但仔细分析起来,为一个过去的预言而陶醉或昏睡,于实际又有何益处呢?所以演讲者鲜明地提出“我们不愿做睡狮”的观点,犹如当头棒喝,既促人清醒,又激人奋发。
破旧立新,就是在否定、破除旧的观点之后,提出与旧观点相反或相对的新观点。虽然破旧立新的难度和风险较大,但只要有言前人所未言的勇气,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能收到语出惊人、震撼人心的特殊效果。
由此及彼
深圳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在演讲中曾提出一个重要的新观点“要提倡思想上的艰苦奋斗”。他说:“生活上和工作上的艰苦奋斗,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思想上的艰苦奋斗,看不见,摸不着,难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正因为如此,有些人就越来越淡化了思想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其突出表现就是身勤脑懒,整天东跑西颠,显得忙忙碌碌,可一旦遇到费脑筋的事,却不肯或不善于下一番工夫去深入思索,因而这些人跑得再勤,也跑不出个所以然来……唐代韩愈有句名言‘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是很有哲理的,所以我们要提倡思想上的艰苦奋斗,本质的要求就是要在思想上吃得起苦,深入进行理论思维。以往我们对艰苦奋斗的理解普遍停留在能吃苦、不怕累、出大力、流大汗的层次上,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生活和工作方面,提倡这一点无疑是应该的,但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高科技企业的竞争当中,光讲生活上和工作上的艰苦奋斗是不够的,还应该突出强调思想上的艰苦奋斗。”
演讲者提出的这一新观点,对市场竞争中的高科技企业来说,其深意和新意是不言而喻的。
事物是辩证的,问题总有多面性,但由于我们认识上的局限性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的影响,我们在表达某一观点时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只讲其一,不讲其二。当然,坚持和强调“这一方面”是应该的,因为它也是正确的公认的观点,但如果我们顾此而失彼,就会妨碍认识的深入和工作的改进,因为随着事物的发展,坚持和强调“另一方面”的意义也非常重要。如果演讲者能由此及彼,即在不否认现有观点的前提下,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另一方面”并适当加以强调,就能达到演讲观点深、新并举的目的。
由浅入深
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井深大曾于1971年出版过一本极为畅销的书《始于幼儿园为时过晚》。当时人们普遍认定的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在中学,中学教育的基础在小学,而井深大则把问题再深入挖掘一层,认为还要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最后的结论是:不!始于幼儿园也已经太迟。从大脑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生下来的婴儿具有100亿以上的脑细胞,同没有“接线”的计算机一样,在这样的头脑还没有成熟时,是否给予刺激,将决定“接线”即组成头脑的形状的好坏,所谓“接线”在四岁时要完成60%,八九岁时要完成95%,十七岁时要全部完成,所以,在幼儿时,如果缺乏良好的刺激是不行的。
这虽然不是一个演讲实例,但从思维的角度来说,对演讲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有时关于某一问题已形成结论并被人们当做定论广为接受,似乎再也没有思考下去的必要了,但实际情形远非如此,只要我们再往前走一步,就会发现“风景那边更好”。
旧话题出新的方法
演讲的成功首先要靠新颖的内容、独到的见解,而在演讲中常常会有老话重提的问题。特别是那种命题式或半命题式的演讲,大家讲同一主题,或同一范围的话题,很容易彼此雷同,落入他人窠臼。并且,同题演讲,时间长了,听众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出现“审美疲劳”。如何使你的演讲别出新意呢?
1.以精彩的开头,在听众“疲劳”前抓住他们
在一次演讲赛上,前面已经有许多选手讲过了,轮到最后一位上场时,观众有些坐不住了。这位选手上场的第一句话便说:“该讲的前面的同志都讲了,我是上台来打句号的。不过在句号未画圆之前,我还想先打个问号……”
这样的开场白很有特色,马上就能引起听众的兴趣。精彩的开场白最好是在撰写讲稿时就事先准备好。
讲老话题不像新话题那样有吸引力,如果开头的两三分钟抓不住听众的心,听众便会走神。其实,不管多么老的话题,当演讲者刚走上讲台时,听众总会有瞬间的新鲜感,你就应当设法抓住这种稍纵即逝的契机,找到一个妙趣横生的开头,以避免或延缓听众厌倦情绪的出现,为成功奠定基础。
2.构思演讲稿时,在平常的思维套路中选择切入点
要讲“学习雷锋精神”这个题目,你在准备讲稿时,不妨这样来入题:先不做评价,只对雷锋的具体事例做一些白描式叙述,然后再似贬实褒地写道:“雷锋的所作所为,不像陈景润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那样,需要渊博的知识和超人的智慧,也不像董存瑞炸碉堡、黄继光堵枪眼那样需要献出生命,谁愿做,谁想做,都可以做到。不过……”这样的思路,就会使人觉得比较新鲜。
一般来说,演讲稿的撰写一定要选择好切入主题的视角。特别是讲老话题或同题演讲时,更要避免按人们所熟知的套路去行文,而要善于找到新的切入角度,以便使人在习以为常的讲法中听出与众不同的味道。
3.在众口一词的结论中挖掘独到见解
某地举办“爱我神州”演讲赛。演讲者们个个激情满怀,尽情讴歌我们伟大祖国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几乎无一不谈及雄伟的万里长城、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以及文明卓著、地大物博等。一个一个如此讲下去,评委和听众都感到有些疲劳和厌倦。轮到最后一个选手上台了,他一开口,就把会场的气氛改变了。他说:
“同志们,前边的同志对我们伟大祖国悠久的文明史、雄伟壮观的长城和给世界文明带来飞跃发展的四大发明进行了充分的讴歌。听着这些,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祖国拥有这一切,的确令人自豪,让人感到神圣和可爱。(说到此,他突然把声音提高八度)但是,我认为,只有这些还不够!因为,长城尽管又高又长又厚,却没能挡住侵略者的铁蹄!指南针是我们祖先的发明,却引来了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引来了帝国主义的战舰,引来了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火药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闪耀,但却使外国强盗刀剑换枪炮,争我家园国土,奸杀我华夏同胞!至于洁白纸张的创造,正好方便列强与我签订种种不平等条约,写下丧权辱国的几十条、上百条……(此时,他开始激动了)是的,我们的祖先,曾是何等荣耀!我们的祖国,曾是怎样的富裕、强大过!但是我们又清楚地知道,这一切终归是祖先的,是祖先的骄傲!我们,后世的炎黄子孙们,绝无权力在祖先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大吹大擂!古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我们怎能忘记自己肩上的重任!(掌声)祖国,只有在我们的辛勤劳动中,在我们粗糙的大手中,变得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先,变得强大、富裕,才遂了我们的意,才称了我们的心!(热烈鼓掌)”
这段演讲之所以受到热烈欢迎,就在于演讲者在众口一词的结论中挖掘出了新意,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一个演讲者在准备演讲稿时便自觉地做创新式的思考,那他就有可能使自己的演讲自出机杼,别具新意。
无论是命题演讲还是非命题演讲,所讲述的道理一般都是带有普遍性的,或是人所共知的,其话题中往往会有很多现成的、公认的甚至是经典的结论。在准备讲稿时可以对现成的结论再做一番思考和挖掘,从而独辟蹊径,见常人所未见,发常人所未发,提出新的见解。当然,这种独到见解不是故作惊人之语、信口开河,也不是说所有现成结论都要推翻,而是讲出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真知灼见。
演讲稿的写作要求
具有充分的现场感觉的演讲稿才是一篇出色的演讲稿。一篇成功的演讲稿要充分考虑现场的要求,并以此作为展开演讲稿写作的出发点。一般来说,演讲稿的写作有下面几个要求。
精心准备,有的放矢
演讲的效果,主要看演讲的思想内容在听众的思想和行为中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而要使演讲产生良好的效果,就要进行精心的准备。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所以只有精心准备、认真编写演讲稿,才能使演讲收到良好的效果。
编写演讲稿,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1.从现场听众的鉴赏水平出发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在答谢宴会上的祝词中说:
“昨天,我们同几亿电视观众一起,看到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奇迹之一——中国的长城。当我在城墙上漫步时,我想到了为了建筑这座城墙而付出的牺牲;我想到它所显示的在悠久的历史上始终保持独立的中国人民的决心;我想到这样一个事实,就是,长城告诉我们,中国有伟大的历史,建筑这个世界奇迹的人民也有伟大的未来。”
面对在座的中国官员,作为美国总统的尼克松热情赞扬了中国人引以为豪的长城,是很容易博得好感的,也淡化了两国政府的原则分歧所造成的阴影。演讲还围绕长城借题发挥又说了几段话,使“拆除我们之间的这座城墙”这个并不轻松的话题显得轻松。敏感的听众意识使演讲者选择了长城这个自然、得体、巧妙的角度。
听众的性别、年龄、种族等自然特点和情感、意志、趣味等心理特点以及文化、教养、境遇等社会特点,都要纳入演讲稿的构思之中,以便于引起共鸣。撰稿时的感觉,应是面对听众,说出他们乐于倾听的话。即便是一个说法、一个称呼语也是值得再三斟酌的。
2.对演讲场合即自然环境、社会历史背景的研究思考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编写演讲稿不仅要考虑听众对象,而且要考虑演讲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历史背景、当时当地的政治倾向、思想动态、学术文化气氛、风土人情、民情民俗,还要考虑这些因素对演讲所传播的观点是同化吸收趋向,还是排斥背离倾向,等等。对于这些,演讲稿起草者如果做了充分的调查和思考,就有可能把内容确定得更为恰当,措辞更为得体。
3.要适合现场表达
秋瑾的著名演讲《警告二万万同胞》中讲道:
“陈后主兴了这缠足的例子,我们要是有羞耻的,就应当兴师问罪!既不然,难道他捆着我的腿?我不会不缠的么?男子怕我们有知识、有学问,爬上他们的头,不准我们求学,我们难道不会和他分辩,就应了么?这总是我们女子自己放弃责任,样样事一见男子做了,自己就乐得偷懒,图安乐。男子说我没用,我就没用;说我不行,只要保着眼前舒服,就做奴隶也不问了。自己又看看无功受禄,恐怕行不长久,一听见男子喜欢脚小,就急急忙忙把它缠了,使男人看见喜欢,庶可以藉此吃白饭。”
这段文字既是精妙的语句组合,又是晓畅通俗的口语;既有催人猛醒的连珠炮式的反问,又有冷静剖析的精到陈述;既有信手拈来的散句,又有回环复沓的顶针式排比;既有变化多端的语气语态,又在语句上恣意而为;短句为主,长短参差,如同信口而说,但又富于韵律;既是逻辑严密的议论,又是行云流水般的叙述;既是高屋建瓴的精辟之言,又像拉家常一样平易;既有愤懑之问,又有幽默之语。只是阅读,就觉得演讲者的声音、神情、态度呼之欲出。这样的文字无疑是适合亦讲亦演的现场表达的。
演讲语言是经过精心锤炼和构筑的口语,是生活化的语言,这就要求它的语汇、句式和语气都应有浓厚的口语色彩,通俗晓畅,自然流动。它应适合自如的口头表达。演讲语言也为演讲者运用语气、停顿、语调等语音手段和感情、手势等体态语言提供了充分的表现余地。总之,演讲语言既要能讲又要能演,便于现场表达。在起草演讲稿时,应尽量摆脱其他文体的负面影响,在语言体裁和抒情上以适合现场表达为尺度。
明确演讲主旨,突出中心思想
一次演讲涉及的内容可能很多,可是必须有明确的主旨,给听众一个经过提炼的核心思想。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旗帜鲜明,绝对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为了使主旨明确、中心突出,许多成功的演讲稿通常采取以下方法。
1.把主旨作为演讲稿的标题
这种方式使人醒目,可以点明题中应有之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可以帮助听众明确演讲主旨,建立感情上的“热点”,所以为许多演讲稿所采用。许多演讲的标题都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演讲的主旨,既有利于演讲者思想的集中表达,又有助于听众的领会和吸收。
2.提炼中心思想,把主旨单一化
鲁迅说:“绞许多脑汁,炼成极精锐的一击。”主旨集中就能“提神”。除了博大精深的学术性演讲和某些事务性演讲外,一般的演讲,尤其是简短的演讲,以确定单一的主旨为好。提炼主旨要“目标始终如一,方寸一丝不乱”,立定主意,“一以贯之”。单一主旨对于一般演讲都是适用的。许多演讲名篇,都是主旨单一、集中而又鲜明的。主旨单一,就能做到言简意赅,词约旨丰,思想凝练,在听众心中产生深刻的影响。
3.调动构成演讲稿的一切要素,为明确主旨服务
演讲稿的主旨是贯穿全文的主旋律。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方式都要服从主旨的需要。
以演讲主旨和所使用材料的关系而论,两者应具有一致性、交融性。主旨是全部材料思想意义的集中概括和升华,材料必须注入并体现主旨的灵魂,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演讲稿的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各个方面,都要谋求与主旨的协调,以利于主旨的明确、清晰和突出。
适合于现场调控
鲁迅的演讲《文学与政治的歧途》有段精彩的插曲。
“北京有一派人骂新文学家,说:‘你们不应该拿社会上的穷人和人力车夫做材料。你们作诗作小说应该用才子佳人做材料,才算是美,才算是雅,你们为什么不躲进象牙之塔?’但他们现在也都跑到南方来了,因为北京的象牙之塔已经倒塌,没有人送饭给他们吃,不能不跑了……为人生的文学家,平时就很危险,到了革命的时候,死的死,流落的流落,因为他们的感觉比普通一般人敏捷,他们所看到的想到的,平常的人都不了然,他们的境遇往往是困苦的,所以能够看见别的困苦。”
这段文字一方面成功地表达了演讲内容,另一方面又顾及了现场调控。北京的“一派人”的话中有一句“你们为什么不躲进象牙之塔?”,而将其引用过来自然就引起听众对演讲者如何作答拭目以待。然而只用一个“但”字转到他们不“美”不“雅”地逃到南方混饭吃,以其行驳其言,俏皮机智,令人哑然失笑;接着又用为人生的文学家的艰难处境与之对比,含蓄地予以赞扬。如果说这是一个不露形迹的情绪热点的话,那么前面的冷嘲就是有力的反衬式铺垫和蓄势。这段演讲看似漫不经心,但对材料的选择和组合,对先谈什么后谈什么以及怎样说,都有精心的考虑,以求得更好地调控和驾驭听众。
写作演讲稿的运思阶段就要顾及针对听众的现场调控,要适当地预设或埋伏一连串能够触发听众的想象、情感、意志、经验等的兴奋点,以便张弛有度、擒纵自如地驾驭现场,调控听众,促使听众参与,更好地进行现场交流。在成稿过程中,要围绕演讲目的和内容,在开头、过渡、展开、收束等各个环节上有意识地运用调控技巧。比如,在行文上,设置悬念以引人入胜,运用蓄势的手法导向情绪的共鸣点,形成一个个激荡人心的旋涡。还可以点缀一些精妙的小插曲,以调节心理,活跃气氛,化隔膜为亲密,化挑剔为欣赏。其实调控手段远不止这些。
结构合理
演讲稿结构的基本要求是协调和谐。“凤头”、“猪肚”、“豹尾”的形象化说法,原则上也适用于演讲稿的大结构。
演讲稿结构的最大特色是简洁明晰。演讲稿不同于一般供阅读的文章。一般文章读者可以反复阅读玩味,即使结构层次复杂一些,也可以经过分析而掌握。演讲稿是口耳相传的,而口述的信息稍纵即逝,容易与听众的听觉、思维之间出现游离脱节现象。如果演讲结构复杂,头绪纷繁,甚至思路紊乱,听众就难以理解演讲内容。为了使演讲收到最佳效果,应尽可能简化演讲结构,尤其是长篇演讲,更应该使结构简明化。
1.把所要讲述的思想、材料进行逻辑分类
对问题的划分尽量明确,防止互相交叉和互相包容。这是使结构简明化的根本方法。
2.注明大结构和大纲目的序列号
例如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或(一)、(二)……
3.把纲目的要点用准确的标题语言醒目地呈现出来
要使演讲稿的头绪清楚,脉络分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目录。
4.在内容层次转换过渡处,多用明转法,少用暗转法
即采用提示语、交代语、承上启下语、前后照应语或小结语等,便于听众把握内容的梗概和轮廓。
演讲稿的写作还要讲究逻辑。具体来说,要注意下面几点。
1.全文应该是合乎逻辑构成的总体
对演讲稿总体上的逻辑要求是:概念要明确,判断要恰当,推理论证要遵守逻辑规则和规律,通篇安排应具有内部的必然联系。如果一篇演讲稿在总体上杂乱无章,那就很难使听众信服,演讲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2.注意层次间、段落间、句子间的联系
要正确体现出并列、顺承、分合、选择、递进、转折、假设、条件、因果、目的、排除、推演等种种意念关系。在这些局部问题上也应该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做到无懈可击。
3.要有充分的论证
以说理为主的演讲稿要有充分的论证,特别是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时,更要严密论证。人们不会轻易接受未经论证或论证不严密的观点。
有一定的风格
演讲稿的风格主要指的是演讲的语言或文学风格。
演讲稿的风格,应该尽可能符合听众了解的风格。但一般来说,演讲者可能需要使用几个在日常说话中不常使用的,而却又是听众能够接受的语汇,增强风格色彩。
但是这种情形应该维持在最低限度,而且如果某个词语讲出来显得很奇怪,或者超过听众平常使用的范围,演讲者就应该提醒大家特别注意,并小心说明其意义。
有些时候,演讲者可能会在演讲中使用某些常用的词语,但这些词语在演讲中却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时候就必须很慎重地向听众说明应该如何使用这些词语,并且再三地提醒他们这些词语在此处的用法,否则听众一定会感到很困惑。所以,最好避免使用技术性的词语或艺术名词,并少用带有特殊意义的平常字眼,尤其是对一般听众演讲时。
关于风格的另一规则,可以用两句话来形容:第一,语句应该清楚明白;第二,语句应该不平凡也不艰涩。这两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
入情入理,情理交融
在演讲稿中,情、理至关重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演讲成功的基石。因此,在演讲稿写作中能否做到入情入理、情理交融,是决定演讲成败的关键。演讲稿中的理,通常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或是高尚人生哲学和伦理道德观念,或是科学文化知识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或是有益于推动社会改革的工作经验,等等。这些既是演讲稿的精髓、灵魂和支柱,也是吸引听众的魅力所在。
演讲稿中的道理应该给人以新鲜感。所阐述的道理最好是听众闻所未闻的真理。如果所讲的道理听众并不陌生,演讲者就应该做出独到的分析,或者紧密联系实际,以新鲜的材料做出富有意义的阐发。同时,演讲稿还应该是有情物。演讲稿中的情,一是“笔下常带感情”,笔端渗透着对听众的殷殷深情;二是对所叙述的人、事物以及道理的情感。干巴巴的说教是演讲的大忌。情和理的自然交融更为可贵。情感有了理性的渗透,就不至于泛滥;理性有了情感的萌动,就不至于冷漠。许多成功的演讲,无一不是情理渗透的结合物,情是有理的情,理是有情的理,两者“合则双美,离则两伤”。
例如,郭沫若的《科学的春天》、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都是情理结合的佳作。前者是诗情和哲理的结合,后者更是真理与激情完美结合的华章。
演讲稿的修改
演讲稿的修改要以演讲的目的和宗旨为标准,演讲稿的修改主要从演讲材料入手,注意演讲观点的正确性。演讲稿的修改还要讲求精益求精。
按演讲要求修改初稿
在揣摩腹稿和拟写提纲时,已经酝酿得比较成熟,便可以依照提纲,顺着思路不停地写下去。但是具体到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技巧等,则不能不费点心思。否则言不达意、言不尽意也不好。
起草初稿,即按照拟好的提纲,把所要表达的内容整理成完整有序的文章。提纲只是将腹稿的大致轮廓描绘下来,起草成文才将以前的全部思维成果物质化、视觉化,使之成为有形可视的蓝本。这个蓝本是临场的定心丸。
打草稿跟打腹稿一样,也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活跃在脑子里的思想、见解等,仍将继续深化和逐步完善,构想的思路将更加清晰,随时还可能有新的思想闪现。这实际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初稿写好以后,还要对初稿进行加工修改。
“玉不琢,不成器”,“文章不厌百回改”。初稿写成之后,必须反复修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谁也不可能下笔即达胜境。只有经过反复推敲、反复修改,才能使初稿渐趋成熟和完善。
修改时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观点是否正确
首先,看全篇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成熟,是否容易为听众理解和接受。如果有问题,或者欠成熟,必须做进一步的思考,绝不能随便去糊弄听众;其次,要看看中心议题是否确立,是否得到了鲜明突出的表现。中心不突出,演讲目的就得不到明确的体现。
2.注意材料的修改
看看材料是否真实、具体、全面、充分,是否用得恰当,是否能够准确有力地说明问题和表达观点。少则增,多则删,不当则换,虚假的材料则要毫不犹豫地剔除。
3.注意结构的修改
看结构,是否完整、紧凑且富有变化;看开场白,是否够味,有吸引力;看高潮,是否有令人振奋的高潮,高潮的位置是否恰当;看结尾,是否有魅力;看段落,层次、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是否妥当、清楚;看衔接,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过渡是否自然;看照应,前后照应得好不好;看全篇,全文脉络是否贯通。
如果某方面安排不合理,例如,层次、段落的划分和安排还不够清楚,就应立即对其进行妥当的调整和修改。
4.注意语言的修改
演讲口才是一种语言艺术,锤炼语言是演讲家的基本功。初稿写成后,还要注意进行语言的修改。
(1)看看句子是否通顺,文字是否简练。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写得不通就读不通、讲不通;文字不简练,说起来就啰里啰唆。鲁迅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2)要口语化、大众化。起草演讲稿虽然是笔头的功夫,但写出来的东西是用来讲的,不是用来看的,因此必须适合有声语言的特点。
(3)弹琴看听众,说话看对象。如果是面向普通的工人、农民、市民,就必须使用浅显、平易、朴实的文字,尽量少用专业术语,更不可咬文嚼字,故作高深,否则不易为他们接受。如果是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讲话,语言就可适当文雅些,让自己的谈吐适应他们的水平。当然,能够做到雅俗共赏是最理想的,那将使你拥有更多的听众。
(4)用词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语言都需生动形象,有感情,有色彩。要看看修辞是否贴切,是否恰到好处。
(5)语言朗朗上口,节奏铿锵有力。最后,要试着朗读几遍,看看效果如何。比如,念起来是否上口,语气是否适宜,感情是否饱满,音韵是否和谐,节奏是否铿锵有力。
5.注意篇幅的修改
面对听众的独白式发言,往往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修改时还需考虑篇幅的长短是否符合规定的时限。如果超过规定时限,应当压缩文字,删减篇幅;倘若不到规定的时限,如有必要,可以再适当增加些材料、扩充内容。
篇幅的修改要做到心中有数,最好是在保持内容完整的前提下,使内容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这样,临场时,可以根据听众的反应和时间的要求,随时做出灵活机动的调整。
演讲稿修改的具体内容
对演讲稿初稿往往要进行修改。修改是写演讲稿的最后环节,也是提高演讲质量的重要途径。演讲稿的修改过程,一方面是对所讲内容进一步加深认识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对讲稿的表现形式的进一步选择的过程。人们认识事物,总是在不断深化不断反复的过程中逐步达到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的统一。人们叙述事物,阐明道理,表达感情,究竟采用什么形式,才能完美地表达出来,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存在着一个不断摸索探讨的过程。企望一挥而就,文不加点,显然是不现实的。所谓文不厌改,正说明了“改”的重要。许多著名演讲家,都十分重视讲稿的修改。例如,美国总统罗斯福,每篇演讲草稿写出后,往往要修改十几次,到最后完稿时,有时第一稿中的话甚至全改光了。他如此谨慎认真起草和修改,在演讲史上已传为佳话。重视演讲稿的修改,其实也是演讲者高度责任感的具体表现。
演讲稿的修改顺序,与演讲稿的起草顺序和听众听讲的顺序并不相同。起草演讲稿时,人们是遵循存在决定意识的运动规律,从材料开始,即先有信源,然后根据材料提炼主题,再根据主题的要求组织材料,最后通过语言进行表达。而听众听演讲的顺序则是首先通过接受语言信息,了解演讲的内容,再根据内容来领会演讲者的用意所在。那么,修改的顺序如何呢?它必须统观全局,从大处着眼,先校正主题,然后根据主题要求,采取增、删、调、变、修等手段,由内容到结构、到语言进行修改。它遵循着“先整体,后局部”和“先观点,后材料”的法则,顺着观点—材料—语言的顺序进行。
从修改的范围看,演讲稿的修改,主要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具体来讲,即校正观点,增删材料,调整结构,变换手法,修饰语言等。
1.校正观点
首先通读全文,看演讲意图是否表达清楚。每篇讲稿,必然有一个统领全篇的基本观点,有时还可能有几个与之相呼应的小观点。这些观点都应该正确、鲜明、新颖,且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检查和修改,首要的方面就是校正、提炼和深化演讲的主旨。如果发现主题涣散,观点模糊,立意不高,则必须坚决改正,不可抱残守缺。否则,必然导致演讲的失败。
2.增删材料
材料是形成演讲稿的基础,观点统领材料,材料说明观点。材料要求充分、典型、新鲜。修改材料主要采取增、删、换的方法。如果某些事实材料和事理材料不充分,演讲内容就会显得单薄,因此,必须增添和补充一些材料,使内容显得完整、充实、丰满。如果材料过多,形成堆砌,就会使演讲内容显得臃肿、拖沓,甚至冲淡或淹没主题,对此必须削枝强干,删除多余的材料。如果某些材料未经验证,或者比较空泛,不够典型,或是显得陈旧,不够新颖,就要采取断然措施,加以调换,重新精选。增、删、换的最高准则,就是要实现材料和观点的高度统一。
3.调整结构
结构是演讲稿的骨架,是根据演讲主旨要求,将材料构成有机整体的组织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层次安排、段落划分、过渡衔接等,均要求能更好地为表现主题、突出主题服务。如果发现结构松散,残缺不全,或者轻重倒置,前后脱节等现象,必须进行修改调整,做到结构严谨,合乎逻辑,详略得当,过渡自然。
4.变换手法
演讲虽然以说理论证表情达意为主,但其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演讲的对象、时间长短、环境状况等情况,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力求新颖生动、丰富多变,克服程式化的单一表现手法。
5.修饰语言
演讲的语言要求准确、鲜明、生动。在语言的推敲润色上,必须舍得下工夫。千锤百炼,方能日臻完美。特别是要上口入耳,既有利于讲,也有利于听。要从全文需要出发,把它放在整篇文章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去衡量,尽量改掉那些含混不清、生僻拗口、紊乱花哨、晦涩简古、平板乏味的语句。同时,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力争准确无误地表达思想感情。
演讲稿修改完成后,要通过试讲进行全面检验,最后出清稿。
认真修改,精益求精
认真修改是演讲稿趋于完善精美的条件。好的演讲稿往往都是几易其稿,甚至经过几十次的修改才形成的。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宁可将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绝不将速写的材料拉成小说。
修改演讲稿的方式和修改文章一样,要考虑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各方面的因素,注意在深化主题、订正观点、增删材料、调整结构、推敲语言等诸方面多下工夫。既要有对总体内容构成方面的考查,也要有对遣词造句等细微之处的推敲。总之,要做到精益求精。
演讲词句的锤炼
词汇是支撑演讲的根本,演讲要选择易于被听众理解和接受的词汇,选好词并不代表有了好的演讲稿,我们还要锤炼演讲语句,并且要注重辞章的使用。
演讲的选词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充实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唉!这坚强的,永不知疲倦的工作者,这哲学家、思想家,这诗人、天才,在我们中间,过着暴风骤雨般的生活,充满了斗争、争吵、战斗,一切伟大的人物在每个时代遭逢的生活。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纷争与仇恨。他在同一天步入光荣,步入了坟墓。从今以后,他和祖国的星星在一起,辉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间。
你们站在这里,有没有羡妒他的心思!
各位先生,面对这样一种损失,不管我们怎样悲痛,就忍受一下这些重大打击吧!打击再伤心,再严重,也先接受下来再说吧。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不时有伟大的死亡刺激充满了疑问与怀疑的心灵,因而对宗教信仰发生动摇,这也许是适宜的,这也许是必要的。上天使人民面对着最高的神秘,对死亡加以思维,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
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因为这是最高的教训。一个崇高的心灵,气象万千,走进另一个世界。他本来有着天才看得见的翅膀,久久停在群众的上空,忽而展开人看不见的另外的翅膀,骤然投入了不可知。这时候每个人心中所能有的,只有庄严和严肃的思想。
不,不是不可知!不,我在另一个沉痛的场合里已经说过了,我就不疲倦地再说一遍吧:不,不是夜晚,而是光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不是空虚,而是永生!你们中间有谁嫌我这话不对吗?这样的棺柩,表明的就是不朽。面对着某些显赫的死者,人更清楚地感到这种理智的神圣命运,走过大地为了受难,为了洗净自己。大家把这种理智叫做人,还彼此说:那些生时是天下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是灵!
这是雨果的《给巴尔扎克》的最后几段,演讲饱含激情,用词清晰、具体、生动。读来流畅,听来悦耳。
演讲最忌空泛。有些演讲者总想在演讲中多用点优美词语,于是堆砌辞藻,咬文嚼字,趋于雕琢。而这正好是演讲所忌讳的。演讲的选词要做到以下几点。
1.准确
演讲中词语要用对用准,否则“一字一词,一句为之蹉跎”。这要求演讲者在选词时掌握词语的含义,辨别词义之间的细微差别,把握好词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
2.洁净
单个的词语无所谓洁净之言。这里所说的是指具体的演讲中要字不虚设,词不虚发。这要求演讲者在演讲时明确词的含义,不用重复词,不用无义词。
3.规范
演讲中要尽量避免深拗、绕口的词语,力避诘屈聱牙,晦涩难懂。
4.和谐
演讲语言要朗朗上口,生动悦耳。选用双声叠韵词、迭音词,注意押韵合辙,平仄相间,以增添演讲的音乐美、节奏感。
演讲要锤炼语句
十二年来,我饱尝了作为一个教师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十二年来,我更深层次、更立体地把握了教师的整体形象。教师是辛苦的,为了学生,他们夜以继日,整日操劳;教师是清贫的,为了别人他们含辛茹苦,不计酬劳;教师是磊落的,为了事业他们两袖清风,虚心清高;但教师是伟大的,为了祖国他们孜孜以求,不屈不挠。
这段话句式完整,匀称贯通,自然优美。演讲的语句要经过一番锤炼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演讲是一个动态过程。演讲所形成的特殊情境给其中每句话赋予了特定的含义。这要求演讲者在炼句时首先要从演讲整体出发,从演讲情境考虑,做到精短、严整、自然、亲切。
一般来说,除了学术演讲、政论型演讲较多地运用长句、散句外,演讲的语句以短句、整句为多为美。
下面我们看看短句与整句的特色。
短句指字数少、形体短、结构简单的句式,演讲中运用短句可以明快、活泼、有力地表达感情,简洁、干净、利落地叙述事理。卓别林的演讲正是如此:
战士们,你们别去为那些野兽们卖命啊!他们鄙视你们,奴役你们,统治你们,吩咐你们应当做什么,应当想什么,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感情!他们强迫你们去操练,限定你们的伙食,把你们当牲口,用你们当炮灰。你们别去受这些丧失了理性的人摆布了。
整句是相对于散句而言的,它紧凑有力,严密集中。演讲在适当运用散句的基础上要多运用整句。整句包括排比句、对偶句、对比句、顶真句、回环句等。
注意辞章的使用
辞章泛指语法(文法)、修辞以及行文的表达方法和技巧。逻辑着重解决对不对的问题,语法、修辞和表达方法则着重解决准不准、美不美的问题。它们的完美结合,才能使演讲稿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演讲语言的最基本特征是口语化。最优秀的品格则是口语和书面语的合一性,既提炼成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合金”,但又不失口语化的基本特征。口语和书面语各有其特点和优点。口语朴素、简短、流畅、活泼、亲切、通俗易懂,但往往不够精确规范。书面语准确、规范、典雅,但往往结构复杂,书卷气过重,有时不易被人们理解。好的演讲稿应当兼取两者之长,扬长避短,既要考虑演讲时的口传言授,便于听众听懂,又要注意加强语言的表现力,认真加以提纯和锤炼。
演讲稿的语言还应尽可能做到准确、明晓、简洁、流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努力做到严密、深刻、生动、形象。这就需要适当采用比喻、排比、比拟、借代等修辞手法,还要灵活运用叙述和描写、概括和具体、曲折和率直、铺垫和纵横、抑和扬、虚和实、形象和理性等各种表现手段。当然,这些手段都应该服务于演讲目的和内容,注意对象、时间、场合等条件,务必用得适当和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