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普及,而非稀有:丰富产生的价值

普及(plentitude),而非稀有,统治网络,使网络经济得以超负荷重复运行。复制品,再造品和拷贝大规模出现。无论什么,都应该大量制造。普及的作用:

◎驱动价值

◎能开启封闭的系统,

◎创造海量机会

就拿1965年第一台打败传送带的现代传真机来说,尽管它的研发耗费了数百万美金,却还是一文不值。第二台传真机的出现即可就使第一台身价上涨。传真有了市场。于是传真机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后来出现的每一台传真机就会为之前所有已经运作的传真机增值。

这就叫做传真效应。传真效应蕴含的就是普及可以制造价值。

因此普及的强大力量在于任何购买传真机的人都成为了传真网络的传播者。拥有传真机的人问“你有传真么?你应该去买一个。”为什么?因为如果你也购买了,那么他们所拥有的传真机的价值又得以提高。并且一旦你成为了传真网络中的一员,你也会开始与他人交流:“你有传真么(或者邮箱,或者Acrobat软件等)?”每个你可以说服的额外的帐户加入网络便可以大大增加你的账户的价值。

当你买一个传真机时,你买的不只是一个200美金的盒子。你的200美金买的是包含世界上的其他传真机的整个网络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络,这个价值远比单个的传真机的价值大得多。诚然,第一台传真机耗费会花费几千美金并且只与很少的其它机器有联系,所以看起来并不值得。然而今天,花费200美金买到的传真网络可以价值20亿美金。

今天以较低的价格买到一台传真机可以带给你整个与之相连的包含了一千八百万台机器的传真网络。每卖出一台机器就能让你的机器增值。

在网络经济中,数量越多越充分,价值也越高。

这个概念与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两个基本的公理相抵触。第一个久远却仍然适用的公理:稀缺价值。工业时代财富的标志——钻石,金子,油和大学文凭。这些因为稀缺而变得珍贵。

第二个众所周知的原则是当事物数量变得充分饱和时,他们就会贬值。比如,地毯就是这样。它们曾经是只有在富人的房子里才会存在的罕见的手工制作品。当他们可以靠成千上万的机器编织编织而成时,它们便不再是地位的象征。这便是所说的饱和法则:数量的增加会降低事物的价值。

网络的逻辑颠倒了这条工业法则。在网络经济中,价值来源于普及,就像传真机的普及会增加传真机的价值一样。能量来源于数量的充足。副本是便宜的,就让它们繁殖吧。

自从古登堡发明了活版印刷,我们开始意识到无形的东西也可以轻易被复制。这降低了每一个副本的价值。而增值的是副本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在网络中互相关联。即使参与者数目增长很少,关系的价值也会直线上升。

Windows,NT,传真机,TCP/IP通讯协定,GIF图像,RealAudio——都离不开网络经济,并且证明了普及带来增值的逻辑。在度量扳手,AAA电池盒其他依靠通用标准的设备上也同样适用。它们越是普遍平常,越是离不开此原则。在英语语言中我们还能找出更古老的例子。当制作另一个复制品的费用极少的时候(这多发生在软件领域),标准和网络的价值就激增。

未来,每生产一件复制品,其成本就会陡然下降,全世界的棉衬衫,维生素瓶子、电锯和其他国家的产业都会服从规模效应。

工业系统并不复杂,因此,专有的或者说是封闭的系统几乎未曾出现。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繁荣,专利的出现让副本的制作变得很困难。专利的发明者可以坐享其成。几十年前信息经济开始崭露头角,人们的梦想便是拥有或者操作一个无法复制的专属系统,这样就可以坐等盈利了。至少短时间内,如果这个系统有明显的优越性,那么在某种程度上这肯定是可行的。华尔街交易员办公室的彭博终端机就是一个实例。但在网络经济下,开放的系统在充分原则下的益处会比这种专利下的封闭系统的收益更多。现在将苹果公司的不幸归咎于其坚持其操作系统的稀缺性有些过时,但也算实话实说。苹果有很多机会可以将它的美观的界面与现在流行的桌面和微软设计相结合,但是每次都无果。苹果系统最终必然会被相对更开放的磁盘操作系统和微软系统所吞并。

我们都知道系统的初期阶段的确需要封闭和隔离,但是要积累更多的财富是需要对外开放的。花旗银行在20世纪70年代最先开始使用24小时即时取款的自动取款机。他们凭借自己专利的机器覆盖了整个纽约,起初这个策略是非常成功的。然而规模较小的银行也开始使用他们自己的小型自动取款机网络,即便他们还无法与花旗银行机器的高普及率抗衡。接着,美国化学银行领导建立了一个叫做Plus的自助取款机开放联合,将这些小的银行绑定到一起。团结的力量开始起作用了。你可以使用任意一台自助取款机。花旗银行拒绝了加入Plus开放网络的邀请。根据收益递增原则,这个方便的Plus系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并且很快超过了当初占主导地位的花旗银行。最终花旗银行也不得不不放弃自己的专利并加入到Plus联合网络中去。

每当一个封闭系统开放,它就会开始更直接与其他系统交流,于是也得到了这些系统所带来的价值。

在20世纪80年代中,我与一个叫做Well的先进的在线社区联系过。你拨打Well的特殊解调器,注册过后你就可以在Well上与你想要的人聊天,发布消息,发邮件。它一共有两千多用户。在Well注册后短时间内即人气暴涨。并且在当时互联网都还不太健全的时候,它还启动了邮件服务。Well的价值在两千多个人的见证下猛然上涨,因为他们可以给上千的学术教授或者公司的上班族发邮件。几年后,Well又开通了一个叫做FTP的系统,它可以使用户们能够将网络上其他服务器的文件拿到Well上来用。于是又一次,Well的价值又猛涨,通过FTP网络这一小小的努力就收获了巨大的成功。最终Well还开放了更多,用户们可以通过网页参与对话,于是又得到了网页的价值。

每一步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每多得到一些也会同时失去一些。例如失去对环境的控制,受到更多的噪音影响,被意外或黑客攻击,更多对商业模型会崩溃的担忧。与此同时,人们明显感觉到,如果Well仍是完全封闭的话,它恐怕早就消亡了。

普及效应的概念是要创造某种由尽可能多的系统和标准来管理它的事物。一个事物接触的网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

无论是一个发明、一家公司或者一项技术,随着它参与的系统数量呈线性增加,它的价值呈指数增加。

规模效应并不是要去支配。从普通企业的自身利益出发,可以保证世界上每家公司都努力把它的产品送进每一个家庭,或每一个商店。普及是最古老的目标。但这也不是网络规模想要达到的目标。

网络经济的基础,是机会的丰富。

世界上每一个额外的电子邮件地址的增加就会为以前所有电子邮件地址增值(这是充分原则的主要效应)是真的,是因为每个电子邮件地址是联络网的节点,而不仅仅是一个部件。一个邮箱地址不仅仅只是交换备忘录的方法因为电子邮件是植根于网络,机会在几个方向同时产生。比如,一旦邮箱地址可以被轻易地存档(机会1),那么某人就会想到可以自动地将这些地址收藏起来(机会2)也可以被大批量地发送邮件(机会3)。地址的主导部分可以被分析并且用来检测应用模式(机会4)。这些地址可以让通讯录的地址自动更新(机会5)地址本身可以包含名字以外的东西,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发现它的主人希望与别人交流的兴趣所在。(机会6)。

锤子只能将少数网络连接起来,而电话则能将大部分的网络连接起来。产品或者服务若能加入越多的网络,它就会变得越强大。

用任何一件工业时代的产物来对比网络经济的关联性带来的丰富机遇,比如说一个电动旋转锯,不退色的染料,或是一把枫木椅子。尽管这些物品有一些别的用处(椅子可以当作踏脚凳或者让门砸开,而电锯可以用来带动钻头),他们几乎都局限于设计时的用途。我们从中也看不到太多其他的闪光点。因此,即便我们随处可见椅子,染料和电锯,但他们仅以数量的多少很难给世界带来多大的改变。

传真机效应的感染力——越多传真机的投入使用便越能增加原有传真机的价值——并不依赖于松下牌传真机或其他的机器的增产。由于大部分传真都从笔记本电脑或某处的服务器发送出去,增长的推动力就源于各种机会,而非物体本身的数量。

随着机会的增加,意想不到的用途便出现了。在20世纪70年代末,伊朗国王把他的政敌霍梅尼流放到了巴黎。由于国王控制着全国的媒体,他认为霍梅尼没法从法国来煽动本国人民滋事。然而,拥护霍梅尼的伊朗神职人员找到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技术性机会:盒式磁带。每星期,霍梅尼的好友都会用廉价的录像机在巴黎录下他颇具煽动性的演说,并翻录(很容易伪装成音乐磁带)走私回伊朗,仅靠价值200美元的翻录机就让录音带达到了成倍的数量,并流传到每一个清真寺。每周五,霍梅尼的说教便会通过收录机传遍整个伊朗。神职人员就这样将普通的磁带变成了一个广播网络。我敢肯定,没有任何一个发明盒式磁带的工程师曾经想过把它用作广播。电子媒体,正是因为以电子作为产生的源动力,就更容易被赋予新的用途。

最近,Sprint这家电信公司率先为手机资费定价——只需缴纳固定的月租费就能无限制的通话。在这期间,Sprint的营销专家收到了令人震惊的报道,人们将手机用作婴儿监护器。父母会带着手机进入宝宝的房间,然后拨通自家厨房的电话,在离开后就让电话一直接通着。多么英明啊!

一项技术拥有越多的互联性,就能产生越多的使用和滥用。

某些一直很成功的电视游戏就是运行在早期电脑,如Commodore 64里的精致小程序。在20世纪80年代初,C-64电脑就卖出了数百万台;而如今他们大多被用来压箱底了。他们过小的内存和磁盘空间的不足让它们很快被笔记本电脑和奔腾取而代之了。为数不多的仍在使用的C-64也以收藏价格被卖出。然而谁也料想不到,在网上却出现了一个个模拟器填补这一空缺。你可以下载一个Commodore 64模拟器在你的Powerbook上。点击按钮后,就会将你最先进的计算机变为一个迟钝的的C-64电脑(或任何一个25个经典型号之一),这样你就能玩古老的月之尘或吃豆子游戏了。这就等同于在你的法拉利的仪表盘上装上一个开关,让它瞬间切换为一台老爷车。

这些充满高科技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自由玩法便得益于普及的交互作用。工业经济的产物缺少了这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潜力。另一方面,网络经济是寻求新产品和革新的聚宝盆。事实上,在网络经济里,只有抓住已经存在的机遇才能出现新的机遇。一个成功占据商机的企业,会立即为其他企业创造出至少两个新的拓展领域。例如,能够在电子邮件中分到一碗羹的公司是没有止境的;越是实现一些疯狂的想法,就越能创造出新的更为疯狂的想法。而垃圾邮件发送者和读者之间的不协调仅会存在于电子邮件的起步阶段。

普及效应最能从此得以准确诠释:在网络里,把握的机会越多,新的机会就能越快地出现。

此外,抓住现有的机会便能让新机会的数量成倍增加。网络所具备的无限活力是通过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建立的,它能增加潜在关系的数量,而从这些关系里便能得到产品,服务和无形的资产。

一个孤立的事物,无论怎样精心设计,产生新亮点的潜力都很有限。一个与网络相连的事物便是一个节点,它能以某种方式与其他节点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上百的独特的关系,而这一切在没有连接的情况下是无法实现的。从这些复杂的连接中产生出了无数的新机会和相互作用。

网络是一个充满各种可能性的工厂。

网络经济中巨大的丰富性,对发展前途的限制性因素可能仅在于,我们不得不面对几近无限的选择和层出不穷的可能性。要在充满选择的海洋中稳健前行已经非常困难了。在美国,一般的超市就能提供3万至4万种产品。一般的顾客会在店里逛21分钟,在这4万种商品中选出18件。这种决策速度真是了不起的。但与网络上发生的事相比,这都算不上什么。网络上拥有上百万的检索网站,包含2.5亿个网页。要从中这无尽的资源中找到合适的网页是让人惊叹的,而网页的数量每年都会翻番。要处理如此丰富多样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全世界生产出来的东西都全都混在一起。整个世界包含的信息——算上所有的图书馆,影片库和数据档案——估计有2000PB字节。(1PB等于10亿MB,或者相当于这本书的大小的10005。)那确实是相当数量的字节。

这一数量很快就到达一个天文数字。从数学上我们知道,系统是包含非常,非常多的部分,而小于一百万个部分的系统表现方式会显著不同。天文数字是表达一种超级丰富的状态,其中也包括上亿的部分。网络经济就包含了不计其数的部分,无数的物品,无数的文件,无数的程序,无数的网络节点,无数的连接和无数的组合。“无数”的概念更多的存在于生物学里——如一直以来已有的不计其数的基因和有机体——而我们在制造加工中很难见到。在生物学里,我们知道如何处理这些“无数”。而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效仿生物学去处理它。

网络经济通过它的丰富多样而运行自如。这极大地扩大了事物的数量,轻而易举地增加了无形资产的数量,以指数方式扩大了连接的数量,并创造出了无数的新机会。

策略

尽可能多的接触网络。因为网络经济中的任何一个动作的价值会随着网络的传播呈指数增长,这就需要你尽可能多的接触其他网络。这就是充足性。你需要最大化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服务或产品。试想你的产品是一个惰性的东西,比如刚刚从工厂生产出来的一个门钉。网络经济的目的是要把这颗门钉尽可能多的联系到其他网络。你希望让它满足承包商的要求,就需要把它做成符合标准气压射钉枪的大小。你想要给它一个SKU的名称,以便零售网络可以进行处理。再配上一个条形码,它便能通过激光读码系统售出。接着,你想加入一点硅片在里面,以便让它能在门被弄坏时发出警告,并成为房子智能网络的一部分。这颗门钉每加入到一个别的系统中,它的价值就不断增加。最终,整个系统的每个部分都能从这一钉一铆中得到升值。

而这里仅仅是一颗铁钉的好处。越为复杂的物体和服务就越能渗透到更多的系统和网络中去,从而大大地提升自身的价值,也同时让他们介入的系统价值得以提升。

最大限度的给予别人机会。在你工作(和个人生活)的每一方面试着让他人在你成功的基础上取得成功。如果你在经营一家酒店,你能为别人——航空公司,行李零售商,导游——做些什么让它成为你发展的一部分?不能把他们看作是依赖于你的成功的寄生产业,或者更糟的看成是一种掠夺,你要明白这些联系都是相互支持的。你需要吸引别人来以你为中心提供新的服务,或者附加到你的产品中,甚至如果是一个有新意的想法,就让他合法地模仿你。这乍一看是违反常理的,但它却是符合网络逻辑的。一块虽然小但却能不断变大的馅饼才是最大的。软件最初就以这样的方式发展着。那个发明“毁灭战士”这一热门游戏的程序员故意把它做得易于修改。其结果就是:成百的玩家都开发出比原版的毁灭战士更好玩的衍生游戏,但这些游戏都需要在毁灭战士的系统里运行。毁灭战士得到迅速发展,而它的衍生游戏也发展了起来。在软件经济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电子表格,文字处理和浏览器的第三方模版都从第三方的零售者及主机系统开发者那里获利。只需稍加想像,就能看到这样的杠杆原理怎样作用于软件以外的其他领域。当你走到一个岔路口时,如果其他条件都差不多,就选择一条能给别人也带来机会的路走下去。

不要囤积商品,让它们流动起来。复制任何东西的成本都会不断下降。正因为如此,主要的花费应该用于开发第一个产品并时刻保持关注然后使它引起人们的注意。此后就没有必要庇护大多数产品了。相反地,应该故意让它们流动到市场里去。让我们从药品学,特别是遗传生物工程药物来说。药店里一片小药丸的价格会比批量生产的成本高出几百倍,但许多药品以高价卖出,只是为了收回研发时的成本。制药公司把他们的药品当稀有物品一样来定价。然而,我们可以预见,在将来,当药物研发变得更加网络化,更为数据化以及拥有电脑的支撑,而药物本身变得更智能,更有适应性和活力,只有让药品的“复制品”大批扩散的公司才能赢得优势。比如,一种高端的生物工程的头痛药会因为“需要多少吃多少”的观念而售价几美元。但当你想要买专门根据你的DNA和身体状况研制出的药品时,你就需要支付高昂的价格了,而药物公司也会获利不少。一旦设计完成,你再需要补充时,所付的费用就会极少了。事实上,已经有个别生物技术公司开始朝这个方向发展了。这一领域叫做药物基因学,它们就是响应了规模效应的号召。

避免专利系统。封闭的系统早晚都需要开放,否则只有灭亡。如果一个线上服务需要拨通一个特殊的号码才能使用,那它很快就会灭亡了。如果它需要一个特别的小装置才能读取,那么它也过时了。如果它不能将技术分享给竞争者,那也会是一个失败者。封闭的系统会屏蔽给他人的机会,也会使杠杆作用的支点变得稀少。这就是为什么网络经济——偏向于多样性——避开了封闭的系统。人们可以大胆地预计,美国在线,WebTV和微软网络(MSN)——三家仍旧有些封闭的系统——会最终选择完全开放,或者走向灭亡。封闭与开放的关键问题并不是私密与公开,或者谁拥有系统;通常,私人所有权常常更能鼓励创新。问题在于是否便于让其他人在你的发明上进一步创新。这一战略性问题很简单:它有多容易让该公司以外的人对他们的系统,产品以及服务做出贡献?加入你的网络的机会是很多还是比较稀少?

不要依赖物以稀为贵的想法。每一个时代的标志性的财富人物都是那些发现新的稀缺物的人。显然,网络经济也会有它的稀缺点。但更大的财富会需要不断扩展它的丰富性得以实现。为了确保你没有依赖物以稀为贵的想法,请问一下自己这个问题:如果你的发明变得普及,它能变得更兴旺吗?如果它的价值依赖于只有少数人在使用它,你需要依据新的规则重新审视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