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写的是布恩地亚一家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坎坷经历和马贡多这个小镇一百多年来从兴建、发展、鼎盛及至消亡的历史。作品内容复杂,人物众多,情节离奇,手法新颖,它汇集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深刻反映了歌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大陆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百年孤独》中运用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对于我国读者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它遵循了变幻想为现实而又不失为真 的原则。通过作者的构思和想象,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从而激起寻根溯源去追索作者创作真谛的欲望。
加西亚·马尔克斯
★ 不容错过的马尔克斯经典短篇小说集,略萨、余华、三毛力荐★ 《礼拜二午睡时刻》入选中国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格兰德大妈的葬礼》收入美国大学文学课本★ 除了生活没有别的目标,输了,也输得愉快,别有风格。★ 这些故事与冷酷的官方无关,关于普通人面对逆境时的作为。★ 《礼拜二午睡时刻》中那个没有姓名的母亲成了一位永恒的母亲。★ 诞生了“格兰德大妈”——拉丁美洲文学作品最成功的典型形象之一。《礼拜二午睡时刻》是马尔克斯第三部正式出版的作品。共收录8篇经典短篇小说,包括《礼拜二午睡时刻》《平常的一天》《咱们镇上没有小偷》《巴尔塔萨午后奇遇》《蒙铁尔的寡妇》《周六后的一天》《纸做的玫瑰花》和《格兰德大妈的葬礼》。这些故事将读者带入普通人的私人生活,用特写的镜头、温暖的色调讲述他们在绝境中如何生活,如何尽自己一切力量在逆境中活出勇气、活得体面、保有尊严且心怀敬意。在《礼拜二午睡时刻》前7篇故事当中,马尔克斯的写作手法十分简练、十分明晰、十分客观。故事虽然平凡简单,但情感深沉、笑中有泪。人物原型和故事主题等大都和马尔克斯的生命有着某种重要的联系。《礼拜二午睡时刻》中的母亲形象来自马尔克斯童年时代记忆中的一个印象;在根据《咱们镇上没有小偷》改编的同名电影中,马尔克斯积极参与剪辑,更亲自在影片中扮演电影院售票员;《周六后的一天》则展现了一系列马尔克斯最喜欢的主题,以瘟疫和人类的孤独为开端……不同于前7篇,在《格兰德大妈的葬礼》中,马尔克斯以夸张的笔法和磅礴的叙述,讲述了马孔多独裁者“格兰德大妈”宏大奢华的葬礼,在神话传说方面拓宽了《枯枝败叶》中马孔多的前景,预示了《百年孤独》的诞生。★ 《礼拜二午睡时刻》所展示的是作家克制的才华,这是一个在任何时代都有可能出现的故事,马尔克斯的叙述简洁而不动声色,他只写下了母亲面对一切的镇静,镇静的后面却隐藏着无比的悲痛和宽广的爱。——余华★ 我从来没有受过这样深的感动,《礼拜二午睡时刻》这本书里面说的东西是很平凡的生活故事,可是又那么深刻。马尔克斯有着悲天悯人的胸怀,写的是全人类的情感。——三毛
加西亚·马尔克斯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这部被加西亚·马尔克斯本人称之为自己最好的作品,描写的是发生在1951年的真人真事。出身显赫的巴亚多·圣·罗曼来到加勒比海沿岸的一个小镇,爱上了出身平庸的安赫拉·维卡略。这个在“金钱上游泳”的富翁为新娘买下了镇上最豪华的房子,举行了奢华无度的隆重的婚礼,以为用金钱和无限的权势买到了幸福。然而新婚之夜他却发现新娘不是处女,万分沮丧之下,几个小时之后就把她休回了娘家。姑娘的母亲大为恼火,当即将女儿毒打一顿,而后又叫来姑娘的两个哥哥,逼问是谁破坏了她的贞节。姑娘无奈之下将其归罪于一个叫圣地亚哥·纳赛尔的人,两个哥哥不分青红皂白,拿上杀猪刀凶残地杀害了圣地亚哥·纳赛尔这个无辜者。一桩悲剧发生了。小说通过一个小题材,辛辣地嘲讽了权贵,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愚昧无知的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封建观念、封建迷信和仇杀行为,从一个侧面较为深刻地揭示了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 《纯真的埃伦蒂拉和残忍的祖母》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被贪财的黑心祖母逼良为娼的故事。作品情节生动感人,催人泪下,读来令人爱不释手。
加西亚·马尔克斯
巴勃罗·埃斯科瓦尔,豆瓣9.2分神剧《毒枭》主人公原型,哥伦比亚“麦德林”贩毒集团首领。他曾控制美国约80%的可卡因买卖,并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七大富豪”之一,是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毒枭。因惧怕被引渡到美国,埃斯科瓦尔绑架了九名哥伦比亚记者和一位政要亲属,作为和政府谈判的筹码。加西亚·马尔克斯用诗人的视角、利落的笔法,记述了人质所受的严酷折磨,以及营救者与绑匪进行的匪夷所思的谈判。这部作品像电影般紧张激烈,充满悬念,有着新闻的严谨和令人兴奋的语言,是非虚构文学的典范之作。
加西亚·马尔克斯
一生中总会遇到一本书,奠定你人生的基调。★《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唯一自传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就算走到绝境,失去耐心,也要永远保有幽默感,热爱生活,这是我们人生最大的财富。给所有在梦想的路上走得磕磕绊绊的人★ “我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加西亚•马尔克斯诺奖得主、纯文学畅销奇迹创造者马尔克斯的成长故事:充满魔幻色彩的真实人生。★ 正是回忆中的这些细节、生命中的这些人将马尔克斯带到了《百年孤独》的门口; 能够解开《百年孤独》密码的,只有《活着为了讲述》;马尔克斯小说中的人物都能在本书中找到原型。“要么写作,要么死去”他是举世闻名的文学大师,《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传世巨著的作者,被誉为“20世纪的文学标杆”。同时,他也是一个爱讲故事的孩子。他说,他努力写出精彩的故事,只是为了让朋友们更爱他。他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活着为了讲述》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唯一自传。这一次,他亲自讲述自己的故事。“下个月,我就满二十三岁了。我逃过兵役,义无反顾地每天抽六十根劣质香烟,天黑了,就随便在哪儿凑合一夜。前途一抹黑,生活一团糟……前行的道路上充满了陷阱、推诿、幻想,更要竭力避开无数的诱惑:似乎我干哪行都行,就是当不了作家。”二十二岁的最后一个月,陪母亲回乡卖房子,这不仅是这本书的开篇,也标志着马尔克斯文学生命的开始。从那时起,儿时所有记忆深刻的人与事、贪婪的阅读经历、身边各种奇特的现实、向权威与成规挑战的勇气将他带进了“写作”这个甜蜜而痛苦的陷阱。外祖母神奇的鬼怪世界、外祖父的战争故事、挥之不去的老宅记忆、求学经历中的奇遇与机遇、启发并滋养过他的记者生涯……搞不清楚幸福与疯癫区别的亲戚、一起经受过狂风暴雨考验的朋友、萍水相逢却难以忘记的过客……贫苦与乐观,迷茫与执着,颓废与疯狂,经过记忆与文字的洗淘,闪耀着永恒的诗意的光芒。
加西亚·马尔克斯
《我不是来演讲的》讲述了:“我不是来演讲的。”首次登台演讲,17岁的马尔克斯如是说。1970年《百年孤独》已大获成功,他演讲时又说:“对我而言,文学创作和登台演讲一样,都是被逼的。”198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演讲却成为他作家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不是来演讲的》收录了加西亚·马尔克斯1944到2007年间公开演讲的名篇,时间跨度涵盖他的文学生涯。除了对文学的眷恋与痴迷,讲稿中还充分体现出他对社会弊端、文化发展、核危机等问题的关注,以及与科塔萨尔、穆蒂斯等人的动人友情。让我们第一次倾听马尔克斯的心声,听他谈自己、谈《百年孤独》、谈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