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威尼斯》集合了托马斯·曼早期杰出的关于艺术与艺术家的小说《迷失威尼斯》、《托尼奥·克律格》、《特里斯坦》、《菲利克斯·克鲁尔》四部中篇小说。追寻美,追求爱,期盼逃离现实的藩篱,渴求外在世界与内心的平衡等等都是艺术家们永恒求索的话题,在《迷失威尼斯》中,或许会有一些新的答案……
托马斯·曼
本书为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晚年最令人揪心和震撼的鸿篇巨制,作者本人也对其青睐有加,另眼相看,视其为 “一生的忏悔”,“最大胆和最阴森的作品”。在生前最后的一次接受采访中,托马斯曼非常明确地表示这本艺术家小说是他的最爱:“这部浮士德小说于我珍贵之极,它花费了我最多的心血,没有哪一部作品像它那样令我依恋。谁不喜欢它,我立刻就不喜欢谁。谁对它承受的精神高压有所理解,谁就赢得我的由衷感谢。
托马斯·曼
托马斯·曼是20世纪德语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是德语文学继歌德、席勒以来又一高峰时期的领军人物,192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还因讲究遣词造句,被公认为德国20世纪的语言大师。《魔山》是托马斯·曼最成功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是继歌德的《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凯勒的《绿衣亨利》后最优秀的教育小说之一,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思辩性。此书为作者带来了巨大声誉,1927年被译成英文后,畅销英语国家。2000年,在德国贝特斯曼文学家出版社和慕尼黑文学之家等机构共同评选出的20世纪最重要的德语长篇小说中,《魔山》名列前茅。德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汉斯·马耶尔十分推崇《魔山》,并将托马斯·曼的现实主义巨著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相比拟。《魔山》问世于一九二四年,故事则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夕。书中所描写的死神统治的山庄国际疗养院,实际上是十九世纪末与二十世纪初精神空虚、道德沦丧、危机四伏的资本主义欧洲的缩影。整个山庄都未能逃脱死亡的厄运,这意味着山庄所象征的世界已经衰败、没落,欧洲战前代表自由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整个在精神上已经衰败、没落。奠定托马斯·曼文坛地位的《布登勃洛克一家》有一个副标题,叫一个家族的没落;作为其后续之作的《魔山》,方方面面都前进了一大步,所反映的时代和社会生活更广、更深,所以也不妨给它加上一个副标题,名之为一个阶级的没落或一个时代的没落。
托马斯·曼
本书荟萃了作者18篇精彩的中、短篇小说,从中可领略这位大文豪的整体创作。居首之篇《堕落》是曼处女作,它以女演员和大学生恋爱为材,小说一面世就被人们大为赞赏,这给作者增添了走文学创作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中篇小说《特里斯坦》是作者的成熟之作,它以一座疗养院为背景,通过对作家史平奈尔和一位温柔美丽的富商太太间的暧昧关系的描写,反映德国当时上层社会的病态生活。《死于威尼斯》充满诗情画意,文字优美,是作者本人的得意之作,也得到评论界的大力推荐,1971年由英国和意大利合作搬上银幕,影响深远。压轴之篇《马里奥和魔术师》是曼的巅峰之作,由于是一部意味深长的政治小说,一出版就被法西斯当局列入禁书名单;小说不但有鲜明的政治内容,也有较高的艺术性,作者对许多场景都作了绘声绘色的描写,读来扣人心弦。本书中其他各篇也有其特点和韵味。
托马斯·曼
《布登勃洛克家族》描写的是吕贝克望族布登勃洛克家族四代人从1835年到1877年间的兴衰史。通过布登勃洛克家族在垄断资产阶级家族的排挤、打击下逐渐衰落的历史描写,详细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旧的刻意盘剥和新的掠夺兼并方式的激烈竞争和历史成败,成为德国19世纪后半期社会发展的艺术缩影。但因作者受叔本华、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小说对帝国主义势力持无能为力的消极态度,对自由资产阶级抱无可奈何的哀惋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