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心腹大人 第二章 心腹之蜜,权力之刃
就在林冲当着众位高邻的面,公开宣布休妻,任从改嫁、永无争执之时,另一边的阴谋却也在悄悄进行。当林冲步步退让之时,他的对手们却步步紧逼而来。
两个防送公人董超、薛霸把林冲寄监在使臣房里,各自回家收拾行李,一条偏僻小巷的酒店里的酒保忽然来到董超家里,说道:“董端公,一位官人在小人店中请说话。”
是谁在这样微妙的时刻,请一个防送公人说话呢?
董超也觉得奇怪,就问了一声:“是谁?”——这是第一次问。
酒保道:“小人不认得,只叫请端公便来。”(端公是宋时对做公的——相当于今天的公务员——的尊称。)
董超和酒保一起到酒店里时,见了这个在那里等他的人,不认识。董超又问了一声:“小人向来不曾拜识尊颜,不知呼唤有何使令?”——这是第二问。
那人道:“请坐,少间便知。”
那人又叫酒保去唤薛霸。
薛霸到来,也是不认识,也问了一声:“不敢动问大人高姓?”——这是第三问。
那人又道:“少刻便知,且请饮酒。”
这个人的神秘做派吓住了董超、薛霸,不然他们完全可以拒绝喝酒。
他们乖乖的喝酒,却一肚皮的纳闷。
我们读者也一直在纳闷:这个神秘莫测、莫名其妙的家伙,到底是谁?他要干什么呢?
酒至数杯,那人突然从袖子里取出十两金子,放在桌上,说:“二位端公各收五两,有些小事烦请帮忙。”
不认识人没问题,只要认识金子。黑眼珠见不得白银子,何况是金子?这世上的人,还就是认人的不多,认金子的多。
二人心中早已七上八下,这一早晨,这么一个神秘兮兮的人,装神弄鬼,也不知道葫芦里卖什么药。现在突然拿出这么多金子,他们虽然贪财,却也害怕,就问道:“小人素不认得尊客,何故与我金子?”——这是第四问。
那人却仍然不答,反而来了个反问:“二位莫不投沧州去?”
这实际上是明知故问,其用意也在于加重那种神秘紧张的气氛,让董薛二人精神紧张,产生畏惧心理,从而易于控制。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这个人终于亮出了自己的身份,而且前面四问不答,现在一答惊人:我是高太尉府心腹人陆虞候便是。
——原来是这个肮脏小人!
但董、薛不这样看,他们听到的是高太尉心腹人这六个字,这六个字足以震慑人,震得他们灵魂出窍,良心走失。
所以,他俩一听,吓得喏喏连声:小人何等样人?敢共对席!——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敢和您坐在一起吃饭!
高太尉的走狗也有如此的声威!有了这样的声威,别人还能不言听计从!
“心腹人”这个词好。在人治时代,“心腹人”是最吃香的,也是最重要的,当官的要有心腹人,才有抬轿子的,才有鹰犬爪牙;而只有成为权豪势要的“心腹人”,才能吃香的喝辣的,狐假虎威以压迫他人,攀龙附凤以鸡犬升天。
所以,陆虞候在介绍自己的姓氏官职前,给自己加上的这“高太尉心腹人”六个字的头衔,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一、震住了对方;二、炫耀了自己。
陆虞候是下层军官,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小科长一类,在京师这样的大码头,小科长多如牛毛,本来不会让人肃然起敬。若陆谦的名片上印上:陆谦,某某部某某司某某处某某科主任科员,没人正眼看他。但陆谦的名片上印的却是:陆谦,高太尉心腹人。这足以吓死大半城的东京人。
需要指出的是,《水浒》这地方的描写是有问题的,这问题就是:包括酒保在内,董超、薛霸等都不认识陆虞候。这有些不可思议,我们看林冲,有多少人认识他?连大街上卖药的张先生都认识林冲,林冲被发配,众邻舍都来送行。一个酒保,对董超、薛霸这样的小人物的家也熟门熟路,陆虞候家也住在附近,整日在附近走来走去,却不认识,不可信。
这可以说是小说的漏洞,但却是作者故意这样写的。因为,作者要达到三个文学上的效果。
一、故意这样制造悬念,制造紧张气氛,让我们揪心。
二、写出陆虞候装神弄鬼、故作神秘、摆足架子以吓唬人。
三、还写出了陆虞候偷偷摸摸,鬼头鬼脑,在见不得人的地方,干见不得人的事!
那么,这个高太尉心腹人如此神秘兮兮,到底要干什么事呢?
陆谦看到这二人已被震慑住,终于亮出了底牌:要这二人在路上结果了林冲!
而且明白告诉对方,这是太尉的钧旨!
这是杀人的勾当,非同小可,是严重犯罪,要掉脑袋的。所以,董超一听,还有些犹豫,但是薛霸则非常爽利地答应了。为什么?
薛霸这个小人,他非常明白两点:第一,只要是做高太尉要你做的事,杀人放火都没有问题。第二,如果不做高太尉要你做的事,那倒真的会有大问题。
于是,他对董超说:“老董,你听我说,高太尉便叫你我死,也只得依他。”
金圣叹在此句下批曰:“不知图个甚么,死亦依他也。”金圣叹本来是一个明白人,此时却不知怎么突然糊涂了:岂不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死前还要谢恩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规矩么?这种理念,在封建专权时代,是一级一级复制的,正如各级权力机构的权力运作机制是一级一级复制的一样!
由此,我们也就可以对林冲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做更进一步的阐述:既然权力所有者拥有叫人死的权力,他现在要你的老婆,不是很正常的吗?而且,他只要你的老婆,没要你死,可见他是多么仁慈!你不应该为此感恩戴德吗?
在斯德哥尔摩绑架案中最终获救的四个人,就是这种心态:绑架者在拥有杀死他们的机会的情况下,没有杀死他们,这就是他们的仁慈!所以,要感激他们,甚至,爱上他们!
我们看,当权力可以这样控制人和社会时,在这样理念下建立的制度与社会运作秩序,实际上就是对全民的绑架!这多么可怕!它彻底扭曲了人心、人格!
薛霸接着说:“更不用说高太尉又使这官人送金子与俺。你不要多说,和你分了罢,落得做人情,日后也有照顾俺处。”
权力可以杀人,权力可以抬举人。违逆了它,它就杀你,顺遂了它,它可以抬举你。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看才赋、品德,只看你对权力的态度,对当权人的态度!
《水浒》中的林冲故事,第一大要目、大主题、大看点,就是看权力的可怕、可恶!
既然如此,结果也就可想而知,薛霸接着往下说:“前头有的是大松林,猛恶去处,不拣怎么与他结果了罢!”
当下收了金子,又对陆谦说道:“官人放心。多是五站路,少便两程,便有分晓。”
得到薛霸如此爽快的答复,陆谦大喜,道:“还是薛端公爽利!明日到地了时,是必揭取林冲脸上金印回来做表证。陆谦再包办二位十两金子相谢!专等好音,切不可相误。”
又是金子!
《水浒》中林冲的故事,第二大要目、大主题、大看点,便是看金钱的可怕、可恶!
对权力的屈从趋附与对金钱的渴望贪求,是人性中最丑陋的部分。
《水浒》中林冲故事,在这一点上写得极其透彻。
而且,它还间接地揭示了这些丑陋品性与社会制度的关系。
一种制度培育一种品性。
要改变国民性,必先改变国家制度。
鲁迅先生一生,做两件事:痛揭中国的国民性;痛批中国的封建性。
他知道,不改变封建制度,就不能改变国民性。
林冲丈人张教头要林冲放心,只顾前去;薛霸此时,也要陆谦放心,前去不远便结果他。
张教头越要林冲放心,林冲越放心不下。
为什么放心不下?因为这边还有薛霸要陆谦放心。
当陆谦放心时,林冲就不能放心了,而是要当心了。
但林冲会当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