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 (二)
托尔斯泰所出身的阶级并不怎么出产杰出作家。父亲尼古拉·托尔斯泰伯爵,母亲玛丽娅·沃尔康斯卡雅公爵小姐具有继承权;他生在母亲家的祖宅亚斯纳亚·波良纳庄园,是五个孩子当中最小的,还是个孩子时就父母双亡。他先是跟家庭教师学习,又就读于喀山大学和彼得堡大学。这个可怜的学生在两所大学均未取得学位。凭借贵族关系,他得以先后跻身喀山、彼得堡和莫斯科的社交界,沉浸在这一圈子的时尚娱乐当中。他个头儿矮小、相貌平平。“我很清楚,自己长得并不好看,”他曾写道。“有那么几个月,我简直失望透顶:我以为在这个世上,像我一样长着如此宽的鼻子、如此厚的嘴唇、如此小的灰眼睛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幸福的;我祈求上帝创造奇迹,把我变得英俊起来,我愿意把自己当时所有的以及未来可能拥有的,全都用来交换一张英俊的面孔。”他并不知晓,他的平凡长相展现出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具有惊人的吸引力。他未能注意到自己的眼神足以为自己的神态增添魅力。他着装很潇洒(像司汤达一样,希望时髦的衣服可以弥补丑陋的长相),对自己头衔的注重有些失礼。一位喀山大学的同学给他写信说道:“我远远地躲开伯爵,从初次见面起,他那冷冷的派头、直立的头发、半闭着的双眼中那刺骨的神情,都拒我于千里之外。我还没见过哪个年轻人具有如此奇怪而高深莫测的自高自大之态……我向他致意,他几乎理都不理,似乎是想向我暗示,我们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人……”
1851年,托尔斯泰二十三岁。他在莫斯科呆过几个月。当炮兵的哥哥尼古拉放假,从高加索来到这里,假期结束时必须返回,托尔斯泰决定陪他一同回去。几个月后,他被说服参了军,当了一名士官生,参加了俄军对山区叛乱部落所发动的几次进攻。他对自己这些军官兄弟们的看法似乎并不怎么宽容。“起先,”他写道,“这个圈子里的很多事情都令我震惊,但如今已经习惯了,不过并未跟这些绅士打成一片。我已形成一种中庸之道,对人既不骄傲也不亲近。”真是个目空一切的年轻人!他的身体很健壮,能够步行一整天或是驾马十二个钟头而不疲倦。他酒喝得很凶,赌起钱来不计后果,不过他运气很差,为了还上赌债,不得不卖掉自己位于亚斯纳亚·波良纳庄园中的房子,这可是他继承的财产。他的性欲很强,并且染上了梅毒。除了这个不幸遭遇之外,他的军中生活就跟其他国家里数不清的(出身好又有钱的)年轻军官完全一样。对于他们身上的充沛精力,放浪形骸是很自然的发泄方式,而且他们很乐意沉溺于此,这是因为他们认为(或许不无道理)这样可以提高自己在同伴当中的声望。从托尔斯泰的日记来看,一个放荡的夜晚,在他打牌泡女人或是跟吉卜赛人狂欢(如果我们看小说的话,会发现这是、或者曾经是俄国人常见的、但有些幼稚的快活方式)之后,他感到万分痛悔;可一旦有机会,他又照样乐此不疲。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塞瓦斯托波尔被围期间,托尔斯泰负责指挥一个炮兵连。由于在车纳雅河战役中表现出“突出的胆魄和勇气”,他被提升至中尉军衔。在1856年签署和平条约以后,他辞掉了军职。在服役期间,托尔斯泰写了许许多多的随笔和故事,还有一部经过了传奇化的童年及少年自传;这些都刊载在一本杂志上,引起了高度的赞许和关注,在他返回彼得堡的时候,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不喜欢自己在那儿遇到的人,人家也不喜欢他。虽然他对自己的诚意深信不疑,但却从来无法让自己相信别人的诚意,而且毫不迟疑地告诉对方。他对于那些得到公认的观点很不耐烦。他暴躁易怒、自相矛盾,傲慢得不肯顾及别人的感受。屠格涅夫曾说过,托尔斯泰那种审犯人似的神态,是他见过的最让人不安的,再加上几句带刺儿的话,很容易把人激怒。他无法容忍别人的批评,当他偶然看到一封信稍微有些牵扯到自己,就立即向对方发出挑战,他的朋友好不容易才阻止他进行一场愚蠢的决斗。
此时的俄国正兴起一股自由主义思潮。解放农奴成了当时的紧迫问题,托尔斯泰在首都呆了几个月后,回到亚斯纳亚·波良纳庄园,在自家的佃农面前拿出一份赋予他们自由的方案,然而他们怀疑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圈套,居然予以拒绝。过了一段时间,他出国去了,回来以后就为农奴们的孩子办了一所学校。他的教育方法具有革命性。学生有权不上学,即使在校,也有权不听老师讲课。完全没有什么纪律,谁也没有受过惩罚。托尔斯泰教课,整个白天都跟孩子们在一起,晚上还参与他们的游戏,给他们讲故事、同他们唱歌,直到夜深。
大约在同一时间,他跟手下一个农奴的妻子发生关系,生了一个孩子。此事并非一时兴起,在日记中,他写道:“我从未如此地爱过。”后来的几年里,这个名叫蒂莫西的私生子给托尔斯泰的一个小儿子当马车夫。传记作家们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托尔斯泰的父亲也有过一个私生子,而且他也给家里的某个人当马车夫。在我看来,这等于是一种道德上的愚钝。在我看来,托尔斯泰具有不安的良知,真心想把农奴从低贱堕落中解救出来,教育他们学会清洁、体面和自尊,他至少应该为这个孩子做点什么的。屠格涅夫也有私生子,是个女儿,可他悉心照顾她、找家庭教师来教她、非常关心她的生活状况。而托尔斯泰看到这个就是自己亲生儿子的农民呆在嫡生子的马车车棚里,难道就没有感到不安吗?
托尔斯泰性情上的一大特点,就是他能够满怀热情地开始一项新的事业,但迟早又会厌烦。他缺乏坚韧不拔的品质。因此在办学两年之后,发现其结果令人失望,便关掉了学校。他备感疲倦,对自己极度不满,身体也很差。他在后来写道,若不是生活中还有尚未探索过的、能够带来幸福的一面,他真就绝望了。这里所说的就是婚姻。
他决定进行试验。考虑了一大堆符合条件的年轻姑娘,又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抛弃她们之后,他娶了索尼娅,这个十八岁的女孩儿是别尔斯大夫的次女,别尔斯是一位莫斯科上流社会的内科医生,也是托尔斯泰家的旧交。托尔斯泰此时三十四岁。夫妇二人定居在亚斯纳亚·波良纳。婚后的十一年里,伯爵夫人总共生了八个孩子,随后的十五年又生了五个。托尔斯泰喜欢马匹,骑术也相当不错,他酷爱狩猎。他的财产升值,又购置了伏尔加河东面的新地产,最终拥有大约一万六千英亩的土地。他的生活遵循着一种颇为常见的模式:在俄国有许许多多的贵族,他们在年轻的时候赌钱、酗酒、通奸,然后结婚生一大堆孩子、在自己的庄园定居下来、看护着所拥有的地产、骑马打猎;其中像托尔斯泰一样持有自由主义原则的人也不在少数,他们痛感于农民的愚昧无知,力图改善他们的生活。唯一使他卓异于这些人的,就是在此期间,他写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两部小说:《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