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回目中的“雀金裘”,程乙本是“孔雀裘”,这倒没有什么特别的差别,可是从现在开始,我越看越觉得现在这个庚辰本有些问题严重,所以不得不把那些有问题的段落或者有问题的地方,特别挑出来讲。如果意义没有改变,不伤原来的艺术性就放过它,但是有的不行,有的一字之差影响全局,或者它多了一句狗尾续貂,把整个场景破坏了,那就一定要改过来。再提醒大家,我们现在用的庚辰本,很多红学家据他们考证说是最早抄本之一,他们都相信,这个最近曹雪芹的原稿,而且有脂砚斋批文,所以这个本子是非常有权威性的。很多红学家对于程高本,就是高鹗续的这个本子相当有敌意,觉得他们改了。可是我必须说,我使用多年的这个桂冠出版的《红楼梦》也是程乙本,是经过一些学者,像大陆非常有名的启功,还有他们一些红学家,很仔细地比对、注校,譬如几个本子有不同的写法,就在合情合理的情况下,选一个最合适的来采用。庚辰本呢,他们因为相信最接近原著,明明有些东西根本错了,或者有些不合适,可能是抄的人多加的或者是删掉的,因为他们相信那是原来的,就不动它。我觉得我要把这种地方挑出来,让大家把版本比较一下。
这一回里面有两件事:虾须镯、孔雀裘。牵涉到两个人:平儿、晴雯。这两个人在《红楼梦》的丫鬟群里面相当重要,所以曹雪芹也安排适当的地方让她们表现。我不知道台湾有没有类似《楼上楼下》(Upstairs and Downstairs)这样的连续剧,英国BBC这一部戏非常有名。《楼上楼下》讲第一次大战前,爱德华七世那个时代(Edwardian)的英国贵族、上层社会家庭里的生活。“楼上”(upstairs)就是讲那些老爷、少爷、夫人、小姐的生活,“楼下”(downstairs)就讲那些佣人、仆妇的生活,描述得都非常好。《红楼梦》也是“楼上楼下”,“楼上”讲那些姑娘、小姐、夫人的生活,“楼下”讲那些丫鬟、佣人、小人物的生活,都很要紧,这才把十八世纪中国的贵族生活,上上下下给它一个比较全面的描述。
为什么说俏平儿、勇晴雯?“俏”、“勇”,就是给她们的一个标签。平儿很俏,很懂事,心地善良。你想这个贾府里面一天有多少事情发生,一定有很多争执风波,各样的吵吵闹闹,层出不穷。要怎么样平息这些小风波,凤姐哪里管得到那么多那么细,而且也比较严厉,一发觉了以后,打四十板赶出去,就是这样处理。平儿的原则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虾须镯的事就是一件。记得在芦雪庵吃鹿肉吗?吃鹿肉要烤,平儿手上戴了一对镯子,烤肉不方便,就脱下来搁着,一下子不见了一只。开头她想,可能是邢岫烟的丫头篆儿,穷嘛!眼浅,捡走了。你看,穷亲戚进了豪门不容易的,有贼先怀疑到她们身上。后来发觉竟然是宝玉下面的小丫头,叫坠儿,她偷去的。平儿想,如果闹出来,凤姐一定很生气,宝玉也很要面子的,他手下的人做出这种事情来,很丢脸。所以平儿就到怡红院来,悄悄地告诉了麝月:你们找一个机会,把那个坠儿赶走吧!而且她很体贴,交代不要告诉宝玉,免得宝玉面子上下不来,她悄悄地把这个事情摆平就好了,不要伤了任何方面,也不要闹出来。
晴雯在生病,发着高烧,看到平儿跟麝月唧唧咕咕,好像鬼鬼祟祟在讲什么。她就跟宝玉说:她们一定是说我病了要把我赶出去。病了怕传染嘛!通常要挪出去。宝玉说:不会的,你们好姐妹。宝玉不放心,又为安抚晴雯就说去听听,一听才晓得平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心意,不觉又喜又气又叹。喜的是平儿竟能体贴自己;气的是坠儿小窃,叹的是坠儿那样一个伶俐人,作出这丑事来。因而回至房中,把平儿之话一长一短告诉了晴雯。记得吗?之前凤姐吃醋,因为贾琏把鲍二家的弄进来,凤姐错怪平儿把她打一顿,平儿受到很大委屈,袭人就带她到怡红院来,宝玉叫人拿出胭脂水粉替她重新理妆。宝玉觉得这么一个好女孩,能在贾琏、凤姐之间周旋真不容易,所以对她尽了一点疼惜的心意。现在一听,平儿对他也那么体贴,非常感动,马上告诉晴雯。晴雯的性格果然是块“爆炭”,一听自己怡红院的丫头偷东西,气得不得了,看见坠儿上来,冷不防把她的手一抓,拿个叫作“一丈青”的簪子,戳!戳!戳!一边骂,这个爪子拿来做什么?不会做事只会偷东西!不等袭人回来商量发落,就硬着脾气要把那个小丫头赶走。
虾须镯的事情过去了,晴雯的病仍未见好转,发烧头疼,鼻塞声重。宝玉就叫麝月到凤姐那边取鼻烟来,说:“取鼻烟来,给他嗅些,痛打几个嚏喷,就通了关窍。”麝月果真去取了一个金镶双扣金星玻璃的一个扁盒来,递与宝玉。宝玉便揭翻盒扇,里面有西洋珐琅的黄发赤身女子,两肋又有肉翅,里面盛着些真正汪恰洋烟。这大概是个有天使画像的鼻烟盒,清初就能见到了。《红楼梦》里常常写到一些外国来的东西,那个时候,很多外国使节是进贡给皇家的。曹家因为受康熙宠,所以常常会得到康熙赐的宫里面的一些贡品,像这种西洋的药、西洋的鼻烟盒,还有珐琅瓷,乾隆时代出口到西方去的,洋人很喜欢,在外面加工了又流回来。曹雪芹看过家中西洋的贡品,在书里面引用的情况也说得通,因为元妃是皇帝的妃子,所以贾府得了很多贡品也是很自然的。
这一回里也写薛宝琴走过很多地方,见识甚广,她也看过一些外国人。乾隆时代很多西方人到中国来,传教的、做生意的,宝琴说有个外国女孩子,大概在中国住久了,对于中国的文字也很通的,居然还会写一首诗。可见那时候跟西方接触很频繁,贸易相当盛行。乾隆时代很有名的事件,英国派大使来送贡品,乾隆说我们不需要,我们什么都有,然后给了更多让他拿回去。中国的朝廷要使臣下跪,他不肯,朝廷说见了中国的天子都要下跪的!这里种下了鸦片战争的因。十八世纪的英国也渐渐强了,中国还是那种唯我独尊的心态,这就是《红楼梦》的时代,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是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事实上在某方面已经危机重重,不能光看表面了。《红楼梦》写的时候是盛世,不过曹雪芹以他的敏感,已经感受到暗伏在繁荣表面下的危机,十九世纪中国一下子整个垮掉了。书中的贾府这么大这么富有的家族,外强中空,后来也是一下子整个垮掉。
在下面讲到的这个细节上,庚辰本有些问题。薛宝琴到贾府来,因为她已经下聘了,许给梅翰林的儿子,家里是把她送来出嫁的,她的嫁妆都带来了。当时女孩子下了聘、定了婚,不对外讲的,贾府这些姐妹们在聊,听说有外国人作的诗,姑娘们就叫她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宝琴说,放进箱子里收着没带来。黛玉很聪明,说:“你别哄我们。我知道你这一来,你的这些东西未必放在家里,自然都是要带了来的,事实上都带来了。这会子又扯谎说没带来。他们虽信,我是不信的。”黛玉晓得,她要出嫁的女孩子,怎么可能不带来。看看庚辰本这一行:宝钗笑道:“偏这个颦儿惯说这些白话,把你就伶俐的。”我想这不通,太别扭。程乙本是:“偏这颦儿惯说这些话,你就伶俐的太过了。”不是顺多了吗!《红楼梦》的好处是它很流畅,不喜欢用特别生僻的冷字,不用弯来撇去的怪文法,读来非常顺当。
曹雪芹一直把那个盛世往上推,连衣服也不例外。贾母不是有一件野鸭子的毛串起来做的大氅给了宝琴吗?老太太还收了另一件宝贝衣服,是什么呢?雀金裘!她让宝玉穿着去做客。他们的应酬很多是皇亲贵戚,宝玉穿了这衣服,金翠辉煌,碧彩闪灼。贾母说:“这叫作‘雀金呢’,这是哦啰斯国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俄罗斯进贡的,大概也就是王妃这一类赐给贾母的。有的红学家考证,说贾母的原型是曹玺的太太孙氏,记得孙氏是谁吗?是康熙的奶妈,如果真是孙氏的话,康熙恐怕给过她孔雀裘,所以曹雪芹写这个。平常人家不会有孔雀裘、野鸭子毛大氅这种东西,只有他们曹家才可能有。
宝玉出去应酬了。我们讲过,连那个丫头袭人出去,都要前呼后拥,宝玉出去,排场更大了。只见宝玉的奶兄李贵(李贵是他的奶妈的儿子),带着男佣人王荣、张若锦、赵亦华、钱启、周瑞,共六个人,又加了四个书僮茗烟、伴鹤、锄药、扫红,就十个了,背着衣包,抱着坐褥,笼着一匹雕鞍彩辔的白马,早已伺候多时了。还有老妈妈要吩咐他们六人,该怎么样,吩咐了一大堆,然后呢,宝玉才慢慢地上了马。出去的时候,宝玉说,走另外一条,从角门出去吧。为什么?因为原路要经过贾政的书房,他本来看到贾政就像耗子见了猫一样,躲都来不及的,现在贾政不在家,其实应该没什么好怕的。可是啊,贾府规矩大,即使不在家,也要下马表示尊敬。下面的人说,悄悄地溜了不就算了嘛!反正老爷又不在家。宝玉就怕,不行!万一被家里那些老家人赖大、林之孝看见,又说他不懂规矩了。这贾府也很奇怪的,那些老佣人可以训少主,所以最好躲过他们。后来果然碰到赖大,宝玉看见赶快要下马,赖大抱住他腿不让下来,宝玉才走了。下面你看:接着又见一个小厮带着二三十个拿扫帚簸箕的人进来,见了宝玉,都顺墙垂手立住,独那为首的小厮打千儿,请了一个安。这些扫地的小佣人二三十个,见了他,通通立正,那个时候的规矩真大。等下面几回,宁国府、荣国府除夕夜祭祖,看看那不得了的仪式,要讲一讲他们那个规矩的由来。
宝玉去应酬回来,哎呀,不得了!他那件那么重要、那么宝贝的衣服,偏偏烧了一个洞,第二天要过年了,贾母当然要他穿这件衣服,怎么办呢?他们就悄悄地把这衣服送出去给外面的织工,要把它补起来。拿出去了又拿回来,没有一个人会补。因为它是一种很特别的金线界线绣的方式,这种针织,很需要功夫的。他们在讲,这万一给老太太看见破了一个洞,很扫兴嘛!晴雯病得昏懵懵的,人家讲话还是听得见,忍不住翻身说道:“拿来我瞧瞧罢!没个福气穿就罢了,这会子又着急。”晴雯病着,可是一听到这情形,等于宝玉有难,她护主心切,不顾病身爬起来,就要替他补裘,所以叫“勇”晴雯。晴雯嘴巴虽然很厉害,其实她对宝玉很深情的,她是用另外的一种方式,跟黛玉很像。黛玉有事没事戳宝玉两下,为什么?看他的反应,试他对她的感情到什么地步,戳得宝玉越痛,她觉得爱她爱得越深。这个晴雯也是,她跟宝玉也是没好气戳他两下,其实她最护主心切,所以就拼命地来补了,补了一夜。宝玉当然很心疼,看她这样子一夜没睡,为了补他这孔雀裘,最后终于补好,她说:“补虽补了,到底不像,我也再不能了!”“嗳哟”一声就昏过去了。这一回相当有名,一方面讲晴雯对宝玉的感情,以及敢于任事的个性,另一方面也讲她的病又加深了一层,后来终致不治。
无论俏平儿或勇晴雯,她们做了一些事情,看起来是很琐碎的一些场景。你可以想象,晴雯已经病得像什么一样,爬起来,一个晚上,很努力地补这个裘,那一幕也很好看的,非常有戏(dramatic)。晴雯做过什么?撕扇子、补孔雀裘,你会记得她的。曹雪芹就用这种方式,慢慢地堆砌起来,等于一幅幅小画,撕扇子是一幅,补裘是一幅,后来贾府自己抄大观园的时候又是一幅,最后赶出去。通通拼接起来,晴雯这个人的形象,就突显出来了。而且呢,等于是在这些地方埋了伏笔,通通为了要完成在她被赶出去后,宝玉去看她,两个人生离死别的一幕。那是《红楼梦》里边非常重要的场景,前面这些,都是为了这一场做准备的。晴雯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这个丫鬟心性这么高,这么自负。为什么自负?第一,长得漂亮,眉眼像林妹妹。第二,她的针黹、女红,是丫鬟里面的第一名。从前看女孩子能不能干,要看她的针黹行不行。晴雯手最巧,所以她是很自负的,后来赶出去,被侮辱,被糟蹋,这两边的落差,显出晴雯的悲剧。
晴雯跟黛玉,她们的命运是很相近的,所以写晴雯其实是写黛玉,晴雯的故事就是黛玉的前奏,等于是替黛玉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晴雯不是单独的一个事件,《红楼梦》写人物,写事件,好像是不相干的事陆陆续续发生,其实都指向最后怎么来叙述,来讲通黛玉之死,这才是本书的最高潮。要准备那个高潮,前面有好多好多的铺垫,光是黛玉的故事还不够,还要让晴雯的故事也进来,两个合起来,悲剧的含量才够大,影响才够,撞击才够深。所以这些细节大家都不要放过,最后看到黛玉之死的时候,再回过来细想,一切就有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