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回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这一回的《姽婳词》,表面上讲故事中的姽婳将军,其实写的是晴雯;《芙蓉诔》表面上悼的是晴雯,骨子里其实写的是黛玉。《芙蓉诔》尤其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悼文,扎扎实实显出曹雪芹的功夫。

晴雯在《红楼梦》里有相当的重要性,不光是她本身,在某方面她也影射着黛玉。晴雯被赶出去,病在她哥哥嫂嫂家里,没有人理。从前在大观园里,这些丫鬟们也非常受宠,都是锦衣玉食,现在她病在腌臜的床上,口渴了,连一口水都喝不到。宝玉偷偷来看她,她叫快倒个茶给我喝,那个茶杯油腻腻的,茶也不像个茶,晴雯拿起来就一饮而尽,太渴了,完全没人理,宝玉痛得是万箭攒心,那么心疼她。对晴雯的那种怜惜,并不是一般的男女之情,按理讲他跟晴雯也没有谈恋爱,但两个人互相很了解。晴雯跟他一样不拘礼俗,任情直性,她很勇敢、很护主,宝玉觉得她被冤枉,被谗言所害,看到她受这么多苦,受这么多难,激起他一份怜惜之心,那种感情是一种怜悯(compassion),所以宝玉最后成佛,他有那种慈悲心,他看人没有什么阶级观念的,晴雯不就是一个丫鬟、一个佣人吗?但在他眼中,就是个值得疼怜的女孩子。宝玉对女孩子怜惜,尤其怜悯她们的命运。宝玉跟黛玉真的是互相交心很深的爱情,那种缘定三生石上、非常罗曼蒂克的神话。黛玉死的时候宝玉已经失去了玉,已经痴傻了,他不在旁边,所以他跟黛玉反而没有写得非常缠绵的这一段,我说晴雯其实也就是黛玉的影子,《芙蓉诔》更证明这一点,所以他疼怜晴雯之死。黛玉死的时候他也应该是这种万箭攒心的疼,这跟他最后出家有关系的,人生的苦难、各种的悲哀不幸,他看尽了,最终悟道解脱。

从晴雯之死过渡到黛玉之死到最后的了悟出家,这之间是息息相关的。宝玉去看了晴雯,她的境遇让他很心痛。在这个时候,正好贾政与一群清客雅聚,就把宝玉叫了去,席间说他们有一个姽婳将军的故事。以前有个很好的王爷叫作恒王,在青州那个地方镇守。恒王好色,所以选了很多美女,而且要那些美女习武。其中有一个林四娘,她姿色很好、武艺更精,是恒王最得意的一个姬妾,因为她很能干、很漂亮,所以把她封为“姽婳将军”,姽婳的意思就是能文能武。有一年,黄巾贼、赤眉贼乱起来了,恒王去平定的时候打败了,而且被那些乱贼杀害了,青州的文武官员说,恒王都打不过,我们哪里打得过呢?那些男的官员都弃城投降了,只有林四娘把女众将集合起来说:“我们受了恒王的恩,一定要为恒王献身,愿意来的跟我走!”这些女将反而跟那些反贼打了一阵,当然怎么打得过那些贼呢?包括林四娘,她们全部为恒王殉难,一个也没有苟活。后来皇帝知道了,当然把乱平了,也把这个值得歌颂的事情流传下来。

贾政听了这个故事有所感,就说大家来作首词、作首诗来歌颂一下,一方面把宝玉、贾环、贾兰他们几个叫去,要考这几个人。贾兰、贾环都写了,一人写了一首,贾兰写的是七言绝句,贾环写了一首五言律诗,当然这些清客拍马屁,大大赞赏一番。轮到宝玉了,宝玉说,这个故事应该写个古体诗,用歌行像《琵琶行》、《长恨歌》这种体例来写,题目叫作《姽婳词》。贾政说,很好,你大言不惭要写歌行,我来抄下来,你来念吧。宝玉只得念了一句:恒王好武兼好色。这一句看起来起得平常,这种歌行是应该这样子的。贾政故意骂了句:粗鄙!这首词越到后面,越出现几个警句:眼前不见尘沙起,将军俏影红灯里。讲这个女将的样子。叱咤时闻口舌香,霜矛雪剑娇难举。这是个女将嘛,叱咤一声,也闻到那个口香。宝玉一直写下去,把这个姽婳将军好好地歌颂了一顿,歌颂她很勇敢、很忠心,为了恒王献身殉国,很忠义、很刚烈。大家要问了,好好的写这首词干嘛?前面不是写很凄惨的晴雯之死吗?曹雪芹在这个地方,怎么一下子跳到写这么一个好像完全没有关系的情节歌颂林四娘。其实这就是曹雪芹的暗示,歌颂林四娘就是歌颂晴雯。晴雯也护主,“勇晴雯病补孔雀裘”,她病得要死了自己性命都不顾,要替宝玉补孔雀裘,怕宝玉受责备,她的个性、她的护主之心,跟姽婳将军林四娘好有一比,哀悼林四娘也就是哀悼晴雯。

宝玉作完了诗回来,他想起有个小丫鬟说,晴雯死的时候她们在场,晴雯讲,我不是死,我是成仙了,我要变成芙蓉仙子,变成花神了。宝玉听了就信了。他看到池上有芙蓉,这是一种水芙蓉,水芙蓉也等于是莲花、荷花,是非常重要的象征(symbol)——化身转世的象征。他想到她要作芙蓉之神,他还没有祭她,这个时候他就整了衣冠焚了香,很隆重地在芙蓉池边祭晴雯,写下非常有名的《芙蓉诔》。

《芙蓉诔》也是曹雪芹显示他文学底蕴的才气之作,这不好写的,里边不光是赋体,而且又加上《楚辞》的骚体,招魂的意味非常地缠绵,有《楚辞》的神话性。《楚辞》基本上是个神话世界,是极端抒情的,像屈原的《哀郢》那种哀悼之深在里头。这个《芙蓉诔》有很多的典故,大家看的时候可以仔细看看注释,恐怕还不大容易了解,但写得非常好。《芙蓉诔》在讲什么?第一,讲晴雯的身世,讲晴雯怎么美、怎么好,很不幸被这些人进了谗言,很有《离骚》的文风。屈原一生受谗,所以《离骚》整个就是一个字:怨,怨之幽深。《芙蓉诔》有整个《楚辞》的文风感觉。晴雯受谗致死,受了很多冤屈,不过死了以后,她化作一个芙蓉仙女,他就把她写得神化了。你看讲她是“乘玉虬以游乎”,乘那个玉龙在天上遨游,乘那个瑶象之车——美玉和象造的车子,上天下地,又把我们这整个写实的故事拉回到神话世界去。

芙蓉在这个地方很要紧,大家还记得吗?在六十三回的时候宝玉生日,晚上大家在怡红院,把几个女孩子都请来,丫鬟也在一起,大家一边喝酒一边玩抽花签,签上面都有一种花,签诗是讲她们的命运。反正这是一种游戏,大家轮着抽,宝钗一抽,牡丹花,宝钗有点丰满,她像朵牡丹一样富贵堂皇,签诗“任是无情也动人”,宝钗这个人很理性,看起来好像不动声色,即使不动情感,牡丹看起来也动人。探春一抽,抽个杏花。轮到黛玉的时候,一抽,芙蓉花,这点很要紧,黛玉的签是芙蓉签,她才是芙蓉仙子。宝玉写的《姽婳词》有主仆之分,用于晴雯很合适,这个《芙蓉女儿诔》里头有几句,好像希望死了同穴,死了葬在一起,这种话是非常情深的爱人才会讲的。这一篇祭文其实是祭黛玉,黛玉死的时候宝玉性灵已失,失掉了玉,有一天他讲:“不知道如今一点灵机儿都没有了。”写不出东西来了。晴雯是个丫头,还写了一篇祭文祭她,反而没有一篇祭文给黛玉。其实这个时候他已经写了,已经写给黛玉了。

这一篇《芙蓉诔》中间有几句: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垄中,女儿命薄!这是庚辰本的。程乙本是:岂道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陇中,女儿命薄!红绡帐里公子情深,讲宝玉自己,我对你那么深情;可怜黄土垄中女儿命薄,你的命那么薄。就在祭完了以后,宝玉烧了香,上了茶,还有一点依依不舍不肯走的样子,那几个丫头催他,刚刚要回身的时候,突然间山石之后,走出一个人。读毕,遂焚帛奠茗,犹依依不舍。小鬟催至再四,方才回身。忽听山石之后有一人笑道:“且请留步。”二人听了,不免一惊。那小鬟回头一看,却是个人影从芙蓉花中走出来,他便大叫:“不好,有鬼。晴雯真来显魂了!”吓得宝玉也忙看,一看是谁?黛玉!曹雪芹真是高明,他用这么一个插曲(incident),就把整个东西一下子过渡到黛玉身上去了。是黛玉从芙蓉花里面走出来,这个芙蓉花是黛玉。

《芙蓉诔》悼的既是晴雯,也是黛玉,我想曹雪芹心思之缜密,用的手法之高,不见痕迹地挪过来。这个就等于是为黛玉写的祭悼词,宝玉所有的感情,通通放到里头去了。而且《芙蓉诔》又把整个神话世界搬回来,太虚幻境里面的情境在诔文里面重新呈现。神话与写实出入自如,所以《红楼梦》成为千古不朽的一本巨著。中国文学要我来选,《红楼梦》绝对是头一本,出现在我们整个民族文化最巅峰的时候,它不是偶然。这么一个了不起的作品,我希望大家看了以后,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对于自己的文字有了解。可以了解中文有多美,可以写到什么地步,千万不要忽略我们固有的东西。《红楼梦》的散文、诗词、歌赋,通通用到极点,把各种文类合成一个有机体,他不是随随便便写一个赋,写一个诔词,他是牢牢扣住整个主题的。黛玉前面“冷月葬诗魂”那个警句已经出来,宝玉再加《芙蓉诔》去祭悼她,一步一步推向黛玉最后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