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回 因讹成实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宝玉疯癫
不好了!这一回元妃这个大柱子倒了。在这之前,贾府一直设法找那块玉的下落,托邢岫烟去跟妙玉说,请她扶一个乩。妙玉脾气很怪的,她说:“我与姑娘来往,为的是姑娘不是势利场中的人。今日怎么听了那里的谣言,过来缠我。况且我并不晓得什么叫扶乩。”她不肯。邢岫烟求她,跟她讲袭人她们几个命快没有了,你发个慈悲吧!“我也一时不忍,知你必是慈悲的。”求她半天,妙玉才松动了一点,好吧,扶乩试试。大家看过扶乩吗?大概是准备一个沙盘,扶乩的人拿一枝笔跟着沙盘摇,一下子有什么附身了,笔就会自己在那个沙盘写出字来,写出一些谜语似的东西。扶乩的人就是会通灵的,乩童嘛!能够通阴阳的,通另外那个世界。妙玉就替他扶了一乩。一看,写什么?噫!来无迹,去无踪,青埂峰下倚古松。这块玉怎么来的、怎么去的也不知道,突然间来到世界上。青埂峰,记得吗?青埂,就是情根,那块顽石曾经在青埂峰下很久,所以宝玉出家以后,那个石头又回到青埂峰去了。欲追寻,山万重,入我门来一笑逢。隔着万重山看不到的,只要进了我的门就看到了。什么门呢?佛门。宝玉当了和尚以后,那个玉会回来,最后归真返璞,回到青埂峰下。邢岫烟就问怎么解?妙玉当然知道,她懂的。我说过,妙玉跟宝玉有一种很神秘的缘分,我不认为他们是普通的男女关系,应该是一种很奇特的因缘。妙玉知道宝玉以后会入佛门,会修成正果,这是她敬佩崇拜的一个人,她心里也明白自己很难进去,所以她拼命修,过分的洁癖,到最后“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佛门她进不去,但是她能够知道,宝玉最后的命运是回到青埂峰,“入我门来一笑逢”。有些人把妙玉讲成是个很做作的尼姑,明明心里爱那个男人又假撇清,这样就把妙玉想低了。我觉得妙玉的境界不至于如此,她替宝玉扶乩就知道他会进入空门。
拿了扶乩文以后,他们就乱猜一顿。黛玉道:“不知请的是谁!”岫烟说,是拐仙,李铁拐,八仙之一,也是道家,也是佛家,那时候佛道不分。宝玉最后走的时候,一边是和尚,一边是道士,一佛一道把他带走的。袭人一听青埂峰下,想会不会是一个山石下面,就带人到园子里的每个石头下面去翻,整个大观园都翻遍了,什么都没找到。那块玉丢了以后,宝玉慢慢就变傻了,愣愣的话也不讲了。若没有失玉这一段,后四十回就很难写,前面那个网撒得那么大,宝黛感情着墨那么深,要如何转弯、如何收线呢?这时,贾、薛、史、王四大家族,已经写了薛家败落,娶了个败家精夏金桂,薛蟠坐了牢,薛家吵得一塌糊涂。接着王家也出事,王夫人家里靠谁呢?她的弟弟王子腾是个大官,原本王子腾升了官,王夫人在宝玉失玉的打击下存着希望,薛蟠的事也指望他到京得到赦免,哪晓得上任途中,走到一半忽得急病死掉了,王家也倒了。更严重的是,元妃——贾元春“虎兔相逢大梦归”,在虎年兔年交接的时候病逝宫中。她入宫二十年,死的时候四十三岁,她当皇妃的二十年,是贾家最鼎盛的时候,皇亲国戚嘛!皇妃那个位子撑在那里,只要有元妃在,贾家保得住的,后来不至于抄家,皇帝多少要看元妃的面子,自己的皇妃娘家抄家,不好看。可是元妃一死,靠山没了,危险了。那个花开得不得其时,一连串的奇祸就来了。
元妃死了大家也慌成一团,一方面元妃死了,一方面宝玉越来越傻,愈来愈疯癫,袭人没办法了,就想到黛玉是跟他最近的,而且黛玉的话他最听,她就来求黛玉去给他开导开导。你看黛玉怎么想呢?紫鹃虽即告诉黛玉,只因黛玉想着亲事上头一定是自己了,还在做梦,还在误解这个事情。如今见了他,反觉不好意思:“若是他来呢,原是小时在一处的,也难不理他;若说我去找他,断断使不得。”所以黛玉不肯过来。自己跑去找他,不好意思。再看看宝钗怎么反应,也蛮有意思。宝钗也知失玉,因薛姨妈那日应了宝玉的亲事,回去便告诉了宝钗。薛姨妈还说:“虽是你姨妈说了,我还没有应准,说等你哥哥回来再定,你愿意不愿意?”问她,下面很关键的。宝钗反正色的对母亲道,脸一板说:“妈妈这话说错了。女孩儿家的事情是父母做主的。如今我父亲没了,妈妈应该做主的,再不然问哥哥。怎么问起我来?”这个宝钗最会讲大道理的。从前儿女亲事是父母定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光是父母,兄长也能替你定,就是不能自己选择。女孩子心向着谁呢?父母比较体贴的也会征询一下,就算不征询,薛姨妈也很老于世故的,她心中早想过,自己的女儿当贾家的媳妇有什么不好?嫁给贾宝玉,宝玉的人品和地位,求也求不到的嘛!那个时候贾府还没倒,又是亲上加亲,而且宝玉对于宝钗也很敬重的,宝钗虽然不太表露,她也喜欢宝玉呀!可能不会像黛玉这样热爱宝玉,这位吃冷香丸的小姐不可能热爱的,她很酷,很有节制,所以正色说:为什么来问我?你们决定就好。但她心里面当然愿意的。所以薛姨妈更爱惜他,说他虽是从小娇养惯的,却也生来的贞静,用“贞静”两个字。因此在他面前,反不提起宝玉了。宝钗自从听此一说,把“宝玉”两字自然更不提起了。如今虽然听见失了玉,心里也甚惊疑,倒不好问,只得听旁人说去,竟像不与自己相干的。装作没这回事。黛玉与宝钗这两个人有不同的反应,宝钗她是知道的,很清楚、理性、冷静地处理她自己的婚姻,不光是婚姻,她处理任何事情,都有一番道理,而且符合那个时候的社会规范。黛玉之所以吃大亏,原因是她父母双亡了,她父母在的时候如果先提出来,也许贾家会慎重考虑,但现在,贾母心中已有定见了。
这个丢了玉的事情太大,只好向老太太报告了。贾母一听就说:“这是何等大事,你们怎么会这样瞒着我,还瞒着二老爷,不能光是自己园里面找,要公布出去贴告示,如果哪个找到的话有大赏。”果然一贴出去,就有人找来了,想发财嘛!弄了假玉去贾府邀功领赏。大家欢天喜地以为找到了,拿给宝玉,宝玉看也不看,一丢,冷笑一声。那块玉是他胎里面带来的,当然他最知道,拿来的是假的。贾琏他们就很生气,居然有人敢来混、来骗,当然出去要找他算账了。贾母喝住道:“琏儿,拿了去给他,叫他去罢。那也是穷极了的人没法儿了,所以见我们家有这样事,他便想着赚几个钱也是有的。如今白白的花了钱弄了这个东西,又叫咱们认出来了。依着我不要难为他,把这玉还他,说不是我们的,赏给他几两银子。外头的人知道了,才肯有信儿就送来呢,若是难为了这一个人,就有真的,人家也不敢拿来了。”这就是贾母的做人处事,老太太的风格。这个地方,反映了贾母的那种宽容大度。大家记不记得之前有一回,贾母带着王熙凤等一家人,到自己的道观去做法事,一进去的时候,有个剪蜡烛的小道士来不及躲这些女眷,吓得到处跑,一下撞到王熙凤,凤姐迎头就是一个耳光,小道士吓得发抖。贾母看了说:“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那里见的这个势派……给他些钱买果子吃,别叫人难为了他。”贾母跟王熙凤比起来,她是儒家宗法的领头,坐在那个位子,有她的心胸、架式。她不是一个普通老太太,最后抄家的时候,她带领应付整个家族的危机,这个老太太平常好像只顾着享乐,一旦有事情,她能顶住能承担的能耐就出来了。我又要讲了,后四十回的贾母,那个口气、派头,跟前面道观里讲那一番话,对比起来就是一个人,是一致的。我觉得很多地方,后四十回跟前八十回,其实是连贯的。如果是另外一个人续写的话,可能这种地方的感觉没有那么合拍,可能写不出贾母这番话来的。下一回,整部书的高潮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