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中医不死! 第七节
从杏林中第一片黄叶飘落时起,秋天就来到了药王庙镇。
最初的秋风是清爽的,把盛夏的燥热一下子稀释了,带给人很多的惬意与舒畅。后来,秋风便渐渐凉爽起来,用这样的办法通知大自然,督促所有的植物加快成熟的速度,以迎接不久之后严酷寒冬的到来。
对于早在夏季就成熟了果实的杏林来说,整个秋天里要做的事就是落叶。为了逐步减少树体里的含水量,以免让它们在冬季遭受冻害,杏林中的每片叶子都要有序地脱落,否则,它们在阳光下的蒸腾作用,会吸引树体里的水不断上升,寒潮到来时,树干就会冻透,使其纤维组织遭到破坏,从而无法再维持生命,来年也不会发芽、吐叶、开花、结果。程少伯很欣赏杏林的这一自我调节现象,把杏林的落叶称为杏树在自然界的寒潮面前采取的“战略撤退”。
现在面对杏林的“战略撤退”,他也要率领全家“战略撤退”了。
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他身上的骨折部位均已消肿。这次,他的主治医生是国歌,程杏英是护士长,韩玉茑、何若菡以及程若西都是护士。使他满意的是,半个月来,经常都能听到何若菡或者韩玉茑的古琴演奏,每逢这种时候,他就会对程杏英和程若西母女说:“中医是国粹,文化内涵很深厚。你们学西医的,不要光看到中医的缺点就瞧不起中医。这种音乐治疗,能化解患者的病痛,能抚慰患者的烦躁,能培育患者的爱心,也能坚强患者的意志,是有修养的杏林人医术的一部分,西医也应该学习中医的这一点。”
程若西便会与程少伯贫嘴:“外公,像肖天勇那样的人,听了这琴声也能培养出爱心吗?”
“我想会的。”程少伯就说,“川岛不是都放下屠刀了吗?只要有一点儿人味,就应该努力去唤醒他的人性,既治病,又治魂嘛。”
“外公,您真是天下第一大善人。要是我,当年绝不会给肖天勇他家秘方。”
“你不懂。”
“对,我是不懂。就拿这杏林来说,有那么多桃林、李林、枣林、梨林、苹果林、葡萄林,什么不比杏林高贵?中医为什么偏偏选中了杏林来代表自己的行业?”
“这么说,你瞧不起杏林?”
“外公,您可别误会啊,您奋斗了一生的神圣事业,我哪儿敢瞧不起呀。”
“若西,为什么叫杏林,外公也说不清楚,可我的老师为什么叫苦杏,我却能说清楚。”
“为什么?”
“就是明知杏仁苦,也甘做杏林人。”
“献身精神,让人钦佩。”
“不值得你们年轻人学习?”
“当然,敬业楷模,我辈典范,若西一定认真学习。”
“死丫头!”
……
明天,程少伯就要悄悄由韩玉茑陪同,乘火车先进北京。半个月来,肖天勇多次以探伤为名,来察看动静。看来,他一直在警惕程少伯进京告御状的事。程少伯故意给他错觉,让他产生至少一个月后才能下床的印象。所以,趁近几天肖天勇还不会派人盯梢的时候,早走为好。
刚才下地后,韩玉茑扶着他在后院里转了转,程少伯感到腿有些软,便信步走出院门来。院外杏林茂密,街道上来往的人看不到他。若有脚步声向里走来,他听到后转身回院也来得及。
秋风落叶,又要惜别,程少伯心里就涌起许多感叹。不知明日一别,何时才能再见这片杏林。
忽见眼前红光一闪,纯阳观那只火狐狸倏地窜至眼前,见了他和韩玉茑急忙收住脚步,围着他们低低地呻吟几声,然后用哀戚的目光望着程少伯。
苦杏道人圆寂时,火狐狸一连七天不吃、不喝,每日守在灵前流泪不止。苦杏道人法身安葬后,它又成日成夜守在坟旁不肯离去。小道士想方设法哄它,好不容易才又吃了东西。程少伯与韩玉茑搬进观里,与它很快成了好朋友。现在,多日不见,它想必是来探望他们来了。程少伯便蹲下身,用没受伤的右手抚摸那狐狸。蓦然间,又想起智远长老。
正想着的时候,忽听自行车铃声一路响近,程少伯刚要转身进院,却见国歌骑着自行车飞驰而来。
“外公,《人民日报》发表国务院的指示!”国歌一见程少伯,连忙翻身下车,边嚷着边取出份报纸,递到程少伯面前。
程少伯连忙接过报纸,打开一看,头版头条通栏标题:《关于发展中药材生产问题的指示》。下面落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毛泽东主席果然重视了他的意见,责成国务院特地发出这一指示。看来,他的意见没有白反映。
“你喂喂狐狸,我回屋好好看看这张报!”程少伯朝韩玉茑交代一声,就转回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