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境为学: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反躬默省,成长的第一步

反思,总是在生活中遇见什么困难,受到什么阻碍,感到什么痛苦,才会有的。

——《三松堂自序》“40年代”

当惹了麻烦、闯了祸、做错事、伤害了别人时,人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对大多数人而言,首先想到的是逃避责任,他们习惯于将自己的过失与错误归咎于外在的客观条件或他人的干预,而不是主动承认错误,从自身的努力、能力上寻找原因。这是一种缺失,反思与自省的缺失。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孔子的弟子曾参也曾说:“吾日三省吾身。”在古代的先贤那里,反思与自省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行为,它应时刻伴随身旁,不断地对自己的灵魂进行拷问。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反思,总是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受到什么阻碍,感到什么痛苦,才会有的。如同一条河,在平坦的地区,它只会慢慢地流下去。总是碰到了崖石或者暗礁,它才会激起浪花。或者遇到了狂风,它才能涌起波涛。”但并非所有的人,在面对困难、阻碍和痛苦之时,都会做出相应的反思与自省,始终还是有一些执迷不悟者存在。

李森和彭宇是速递公司的两名职员。他俩是工作搭档,干起事来一直都很认真,也很卖力。领导一直对他俩很满意,但一件瓷器的出现改变了他俩的命运。

李森和彭宇负责把一件很贵重的瓷器送到码头,老板反复叮嘱他们要小心。不料,送货车坏在了半路。彭宇说:“出门之前你怎么不把车检查一下。”李森什么也没说,只是背起邮包,一路小跑,终于在规定的时间赶到了码头。

这时,彭宇说:“我来背吧,你去叫货主。”他心想,如果客户看到此事并告诉老板,说不定还能加奖金呢。他只顾想奖金了,李森递过来的邮包没接住,“哗啦”一声,邮包掉在了地上,瓷器碎了。

“你怎么搞的,我没接你就放手。”彭宇大喊。

“你明明伸出手了,是你没接住。”李森辩解道。

他俩都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果然,老板对他俩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事后,彭宇偷偷对老板说:“老板,是李森不小心弄坏的。”

老板平静地说:“谢谢你,我知道了。”

于是,老板把李森叫到办公室,询问缘由。李森把事情的原委从头到尾说了一遍,最后说:“这件事情是我们的失职,我愿意承担责任。另外,彭宇的家境不太好,如果可能的话,他的责任我也来承担。我一定会弥补我们造成的损失的。”老板听完,让他回去等待处理的结果。

几天之后,老板对他俩说:“公司很器重你俩,想从你们当中选择一个担任客户部经理,不料却出了这样的事情。也好,让我们更清楚了谁更合适。我们决定由李森担任这一职位,因为,一个能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是值得信任的。彭宇,你明天不用来上班了。”

“老板,为什么?”彭宇问。

“其实,瓷器的主人已经看见了你俩在递送瓷器时的动作,他跟我说了他看见的事实。还有,我也看到了问题出现后你们两个人的反应。”老板说。

彭宇在“趋吉避凶”的选择中,不仅失去了升职的机会,而且连工作也丢掉了,他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逃避责任。其实,犯错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永远说不出那句“我错了”。一个人连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有,更别奢谈反思与自省了。

其实,反思与自省不应只在问题出现之后进行,它应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应该像吃饭睡觉那样融入日常的生活中,就像冯友兰先生在研究哲学时,总是不时地回过头关于看自己得出的结论,不断进行反思与调整一样。

去具体如何进行反思与自省,古罗马哲人塞涅卡在解读伊壁鸠鲁的那句话时,给出了答案。他说:“一个人要是尚未认识到自己在做错事,他是不会有改正错误的愿望的。更有甚者会吹嘘自己的错误,我敢肯定这些把自己的错误当做美德的人决不会主动去医治他的错误。谁要拯救自己,谁就要尽其所能地暴露自己的错误。人必须对自己严厉些,你要先当原告,然后做法官,最后才做辩护律师,把对你的审问引向所有对你不利的证据。”

将自己置身于原告席上,然后以旁观者的身份揭开心灵的“面纱”,直视最深层的问题。这是一个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却也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让自己做一棵自省的树,及时扔掉有问题的枝叶,才能不断地向上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