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人思己,博洽多闻见真知 且行且珍惜,无愧心灵的每一下跳动

人应该有大志,作大事,不能仅只游山玩景,白费了有用的岁月,如果如此,那就要为山灵所笑。

——《三松堂自序》“清末帝制时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或许孔子说出这句话时,心中并非充满了悲伤与无奈,而是想要告诉世人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眼前的一切终将成为过去,而且是一去不复返。时间就像是浪头一样,一波又一波地过去,却永远无法将其拉回来;岁月像一把冰冷的刻刀,它让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留有它的痕迹,每个人都成为它的雕塑作品。

因而,才有了对时间匆匆而过的感慨:“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时间对任何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因为你高兴而延长一秒钟,也不会因为你厌恶而缩短一分钟。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要将其白白地浪费掉。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人应该有大志,作大事,不能仅只游山玩景,白费了有用的岁月,如果如此,那就要为所笑。”

冯友兰先生和所有学有所成者一样,都对时间极为看重,他能将一点一滴的时间,都充分地利用起来,去满足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年少时,他几乎是将所有课余时间,都用来看书了。尤其是在父亲任县令之时,他如饥似渴地翻看签押房中的两箱大书。

在武昌时,一位乡亲黄公去拜访他的父亲,随身带了一套新买的《通鉴辑览》。冯友兰先生一见,便十分喜欢,请求借阅。但黄公第二天就要离开,冯友兰便利用一晚的时间,将书翻阅了一遍。即便到了疾病缠身之时,冯友兰先生也坚持完成了自传《三松堂自序》。正是这种不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观念,才成就了一代哲学大家。

和冯友兰先生一样,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不在少数,而且他们都还很会挤时间。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很会挤时间写文章,他说:“余(我)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文学家鲁迅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挤时间,拼命地工作。他写了杂文135万字,小说散文35万字,古典文学研究80万字,翻译310万字,书信90万字,日记80万字,散失的文章还不算,给我们留下了700多万字的宝贵的文化财富。有人说鲁迅先生是天才,鲁迅先生讲: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他还说:“时间就像海绵中的水一样,要是你愿挤,总是有的。”是的,鲁迅先生从来没有浪费过时间。他晚年身体有病,可还在翻译《死魂灵》一书,病逝前三天,他还在翻译苏联小说;生命垂危时还坚持写日记。

时间是一个老实人,永远只说老实话,对任何人都如此。我们的生命就像时钟,每分每秒都在不停地滴滴答答地走着。米兰·昆德拉说:“我讨厌听我的心脏的跳动,这是一个无情的提示,它提醒着我生命的分分秒秒都被点数着。”所以,即使是很少的时间,也不应在闲聊中浪费掉。如果想要得到更多的时间,就应学会珍惜短暂的时间。越是大事,越要善用短暂的时间而做成;越是大的困难,越要利用好短暂的时间而得以克服。

在人生漫漫的旅途之中,且行且珍惜,珍惜钟表上的每一刻,珍惜心灵的每一下跳动,珍惜每一个可以把握的学习机会,方能无愧于自己的人生,也才不会“为山灵笑”。